基于主题结构的健康信息质量研究综述*

2022-03-06 02:46李月琳章小童
图书与情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主题词用户评价

张 秀 李月琳 章小童

(1.天津仁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天津 301636)

(2.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 天津 300071)

(3.南开大学信息行为科学研究中心 天津 300071)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础条件。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信息的需求也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来源。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并呈持续增长态势,非网民转化成网民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为了方便获取专业信息,如医疗健康信息[1]。可见,当前我国网民对网络健康信息已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且随着非网民转化成网民数量的增长,在未来一段时期这种依赖性将进一步增强。

开放性是网络信息的重要属性,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一方面为信息的自由发布及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也是导致网络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的重要原因[2],谣言、迷信、伪科学、虚假广告等各种无用甚至是有害的信息假借健康信息之名广泛传播。导致健康信息真伪难辨,严重阻碍了用户对有效健康信息的获取。同时,这类信息还会误导用户,导致公众对网络健康信息缺乏信任[3]。

此外,已有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网络用户健康信息 素 养 整 体 偏 低[4],健 康 信 息 的 甄 别 能 力 较 弱[5],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魏则西事件”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类似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归结于目前还缺乏值得信赖的高质量的健康信息资源,用户过于依赖搜索引擎来获取健康信息,因此很容易错失适合的信息源,从而导致健康信息质量无法保障。加之网络用户健康信息素养的缺失,他们在面对大量的健康信息时往往不知所措,加上病急乱投医的心理驱使,更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针对健康信息质量尤其是网络健康信息质量偏低的情况,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来保障健康信息供给端的质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网络健康信息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6],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有必要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帮助用户获取更有用的信息来增强医疗保健、疾病干预与辅助治疗的效果[7]。为此,本文希望通过梳理已有的健康信息质量研究,识别相关研究的主题结构,总结主要研究内容,为进一步开展健康信息质量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文献搜集与分析方法

1.1 文献获取

为了对健康信息质量相关研究主题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本研究分别对中英文文献进行了检索。中文文献主要使用CNKI系列全文数据库,检索策略为:TI=('健康信息'+'医疗信息'+'卫生信息'+'疾病信息'+'保健信息'+'养生信息')*('评价'+'评估'+'质量'+'可信度'),获得数据库反馈结果为198篇,根据文献的题名、关键词、摘要以及全文的相关性判断,最后得相关文献164篇。英文文献的获取主要使用了Web of Science核心集合,检索策略为:TI=("health*information"OR"medical information"OR"health care information"OR"e-health*information")AND(evaluat*OR assess*OR quality OR judgement OR credibility OR believability),获得系统反馈结果为895篇,经相关性判断后得相关文献448篇。整个文献收集时间为2021年5月25-28日,共获取了612篇中英文相关文献的题录数据与全文内容,作为后续分析的对象。

1.2 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

采用了文献计量与文献综述相结合的分析策略。文献计量方面主要从高频主题词分布特征、主题词时间演化特征、主题词共现聚类三个维度对相关文献的主题词的时空分布结构进行分析;基于文献计量主题分析结果,进一步对相关文献的全文内容进行归纳分析。

文献计量分析的步骤分为三步:(1)从相关文献中抽取关键词作为主题词候选,基于关键词的语义对比分析,对部分近义词、同义词进行合并,对少量无用词进行删除,最后结合各主题词出现频次分析健康信息质量相关研究主题词分布特征;(2)基于第一步形成的主题词分布特征,借助VOSviewer工具构建主题词共现网络,从时间演化的视角分析主题词分布特征;(3)结合上述两步骤的分析结果,借助VOSviewer工具,对主题词进行共现聚类分析,从而分析健康信息质量相关研究近年来热点主题分布结构。最后,基于对相关文献的全文研读与归纳,结合文献计量分析结果,阐述健康信息质量研究发展现状。

2 健康信息质量研究的主题结构计量分析

本研究对CNKI数据库的文献和Web of Science核心集合的文献分别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维度主要是相关研究的高频词分布、主题词时间演化特征及主题词共现聚类。

2.1 高频主题词分布特征

通过文献获取,共提取中文关键词413个,英文关键词1148个。依据文献计量和文献综述相结合的数据分析方法规范化后得到有效中文主题词395个,英文主题词1129个(部分主题词见表1)。可以发现,中文健康信息质量研究除了“网络健康信息”“健康信息质量”两个高频主题词外,还有“医疗信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糖尿病”“质量评价”等高频词,这些主题词表明中文语境下的相关研究对医疗健康信息质量评估关注较多,相关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与指标体系是关注的重要问题。相关研究的方法呈现出多元特征,如主题词中多次出现的关于研究方法的词有层次分析法、实证研究、德尔菲法、数据挖掘、系统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英文语境下的相关研究中高频主题词除“information quality”外,“online health information”“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evaluation”等频次也非常高,说明英文语境下的健康信息质量研究不仅关注信息内容本身质量,还关注了健康信息系统的质量,如系统的可用性(usability)、界面可读性(readability),同时患者的教育、健康素养、健康信息技术也都成为相关研究关注的核心主题。总之,相关研究围绕健康信息质量这一核心主题分化为信息内容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质量评估与系统设计、信息技术开发与质量控制、用户信息质量甄别能力等多方面的研究。

表1 健康信息质量研究主题词分布(部分)

2.2 主题词时间演化分析

本研究对中文和英文语境下的主题词分别进行共现网络时序分析(见图1、图2)。图中颜色的渐变,表明主题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演变,颜色越深表示关注越早。中文语境下“健康信息系统”“卫生信息资源”“妇幼卫生”“评价指标”“医院网站”等主题词表征的关于以医院网站或特定群体为代表的网络医药卫生信息的评价研究出现较早。近年来关注的热点主题有在线健康社区、社交媒体、信息源选择、真伪健康信息、信息服务质量、风险感知,这些主题研究主要使用的方法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数据挖掘、系统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英文语境下“quality management”“public health”“cancer、medical information”等主题词出现较早,随后出现了以“evaluation”“credibility”“readability”“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patient education”等主题词表征的研究,近年来,“health literacy”“social media”“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on”等主题词表征的研究主题成为热点。可以看出,用户一开始主要从医院网站获取健康信息,但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社交媒体的发展,用户获取网络健康信息的来源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医院网站外,在线健康社区、社交媒体、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健康网站、医疗网站都成为了重要信息源。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地关注用户类型及其信息行为特征,如用户信息行为特征和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帮助用户甄别健康信息质量,获取面向个人问题或任务的高质量健康信息。

图1 中文主题词共现网络的时序分析

图2 英文主题词共现网络的时序分析

从主题词时间演化分析看,不论是中文语境下的健康信息质量研究还是英文语境下的相关研究,均受到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近几年的很多研究均将社交媒体、在线健康社区、在线健康问答等信息质量的控制、评估作为其核心内容;其次,不管是中文语境还是英文语境,用户视角下的健康信息质量评估研究倍受关注,如基于用户交互的健康信息系统质量(如感知易用性、信息可读性等)、基于用户视角的信息内容质量研究(如感知有用性、用户信任、感知风险)等。此外,如何培养用户健康信息素养,提高其对健康信息质量的甄别能力也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2.3 主题词共现聚类分析

本研究对中文和英文语境下的主题词分别进行共现聚类分析(见图3、图4),分析中由于“网络健康信息”“健康信息质量”“internet”“information quality”和“online health information”的词频过高,对聚类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了较大干扰,故而不将其纳入分析。通过分析可知,中文语境下的健康信息质量研究主要聚焦于10个方面(见图3):

图3 中文语境下的健康信息质量研究主题聚类分析

Cluster1:以“健康信息系统”“健康教育”“健康网站”“质量评价”“评价标准”等主题词表征的健康信息系统和网站质量评价研究;

Cluster2:以“信息化”“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卫生信息系统”“可靠性评价”“效果评价”等主题词表征的卫生系统平台信息质量评价研究;

Cluster3:以“评价指标”“医疗健康信息”“医药卫生信息”“卫生信息”“层次分析法”等主题词表征的健康信息质量评价研究,并注重了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的运用;

Cluster4:以“信息服务质量”“健康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影响因素”“服务质量”等主题词表征的健康信息服务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Cluster5:以“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出生缺陷监测”“妇幼保健院”“质量控制”等主题词表征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质量控制研究,特别关注了妇幼群体的健康信息质量控制;

Cluster6:以“信息可信度”“健康信息学”“健康信息素养”“健康素养”“网络”等主题词表征的网络健康信息素养研究;

Cluster7:以“体系构建”“卫生信息资源”“国家卫生信息系统”“综合评价法”“评估框架”等主题词表征的卫生信息资源评价研究;

Cluster8:以“准确性”“医疗信息”“因素及对策”“病案管理人员”“编码员”等主题词表征的医疗信息准确性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Cluster9:以“医疗信息技术”“医疗质量”“管理”“绩效评价”“美国”等主题词表征的医疗信息质量研究;

Cluster10:以“医疗信息服务”“医院网站”“实证研究”“综合评价”“评价体系”等主题词表征的医院网站及服务评价研究。

英文语境下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6个方面(见图4):

图4 英文语境下的健康信息质量研究主题聚类分析

Cluster1:以“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medical informatics”“evaluation”“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qualitative research”等主题词表征的健康信息系统评估研究;

Cluster2:以“credibility”“e-health”“health literacy”“behavior”“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on”等主题词为表征的用户健康素养和行为研究;

Cluster3:以“literacy”“readability”“patient education”“reliability”“patient information”等主题词表征的患者健康教育与素养研究;

Cluster4:以“consumers”“medical information”“usability”“quality management”“cancer”等主题词表征的公众健康和医疗信息质量管理研究;

Cluster5:以“Management”“Accuracy”“Information system”“Data quality”“Public health”等主题词表征的健康数据质量研究;

Cluster6:以“outcomes”“Needs”“Access”“Satisfaction”“Social media”等主题词表征的社交媒体健康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本研究将中、英文聚类结果分别依据主题词特征进行分类编码(主要内容编码结果见表2)。

表2 健康信息质量研究主要内容聚类表

由编码结果可知,主题内容的内涵和外延较为丰富,呈现出一定的知识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健康信息质量研究为内核,以健康信息内容质量、健康信息系统质量、用户健康信息素养与健康质量甄别、健康信息质量评价影响因素等为研究内容的知识体系。无论中文语境还是英文语境下的研究,均涉及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在聚类数量上,中文语境下相关研究偏重于健康信息网站及系统质量等系统研究,而英文语境下更偏重于用户健康信息素养及质量甄别等用户研究。

基于以上主题分析,我们发现健康信息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健康信息内容质量、健康信息网站及系统质量、用户健康信息素养及质量甄别及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评价影响因素四个方面。以下围绕这几个方面,综述相关研究进展。

3 健康信息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

3.1 健康信息内容质量

信息的有限准确性通常是互联网的一个显著特征,即任何人都可能发布与健康相关的信息[8],导致网络健康信息鱼龙混杂,信息污染严重[9-10]。研究表明,在健康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方面,不同网站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11];对社交媒体中健康信息质量的研究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12-13]。

与医务人员和健康教育工作者等来源相比,互联网被认为是最不可信的健康信息来源[14]。已有研究表明,在线健康信息的质量差异巨大,其许多信息不准确和不完整,尤其是社交媒体上有关癌症、牙科保健和糖尿病等信息[15],人们常常质疑网络健康信息的可信度。2013年,《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新媒体蓝皮书》[16]指出,网络上超过1/3的谣言是微博传播的。网站的可信度与其健康信息的准确性无关,即使是看似可信的网站提供的健康信息也不一定可靠。由于传播虚假信息容易,而缺乏质量监控措施以及其他信息质量的保障办法,导致社交媒体中健康信息的可信度偏低。相关研究表明,在抖音平台上,非营利组织创作的视频信息质量最高,而营利性组织贡献的视频信息质量最低[17]。考虑到网络平台的相通性,同一信息可在不同平台上传播,健康信息的质量可想而知。

网络健康信息的质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不同学者对网络健康信息质量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Eysenbach等分析了MEDLINE、Science Citation Index等9个权威数据库从建库到2001年与网络健康信息质量有关的研究,发现这些研究的结果和结论,由于质量标准、研究方法、研究主题和人群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并认为定义网络健康信息质量标准很有必要[18]。随后,Zhang等明确定义了网络健康信息质量标准[11]。基于Eysenbach等的研究,选取了2002-2013年间,13个常用数据库中有关网络健康信息的实证研究,构建了包含网站内容、网站形式和网站技术平台设计三方面的网络健康信息质量标准,主要包含可信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13个标准,并囊括了50个具体指标。邓胜利和赵海平采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了2013-2016年间与网络健康信息相关的英文文献,对网络健康信息质量标准做了进一步完善,构建基于网站内容和基于网站设计的10个一级评价指标和61个二级评价指标[7]。以上研究结果均表明,超过50%的研究认为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较低。同样,针对中文网络健康信息质量的研究也表明,中文网络健康信息质量有待提高[19-21]。Zhang等认为需要从网络用户教育和创造有效网络健康信息评价工具两方面共同作出努力以提升网络健康信息质量[11]。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从两方面入手探索网络健康信息质量:一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探索社交媒体中的健康信息质量;二是发展网络健康信息工具,自动过滤低质量的健康信息。邓胜利和赵海平也指出,有必要加强医务人员和网站建设者对网络健康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以便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健康信息。网站也应尽可能为用户提供易于理解的健康信息内容,以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健康信息[7]。

3.2 健康信息网站及系统质量

一些学者针对医疗健康网站的质量展开研究。如王若佳和李月琳根据用户体验对常见的医疗健康网站进行了比较,发现网页内容的严谨性存在诸多问题,网站的查准率也有待提高[22]。在评估中国常用的10个医疗健康网站时,吕亚兰等发现,这些网站在信息时效性方面最差,其次是信息可理解性、信息参考来源、作者资格、单位和信息审核者等方面[23]。研究还发现,与其他常规活动,如阅读或浏览娱乐新闻网站相比,缺乏值得信赖的健康信息系统。相反,依赖一般性的搜索引擎获取健康信息,导致资源获取的随机性[24]。

除了传统的医疗网站和搜索引擎外,移动医疗系统也是用户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来源。据《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医疗产品市场监测报告》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移动医疗行业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2020年我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达6.5亿人[25],中国移动医疗应用主要类型为寻医问诊、挂号导诊、医药服务、健康管理及其他医疗类型[26]。一些学者对移动医疗系统质量进行了研究。刘艳华通过分析用户对评价指标重要性的感知数据,认为信息质量与安全性,功能和美观性,参与度和用户黏性是评价移动健康APP质量的四个一级指标,并详细划分了22个二级指标[27]。潘香州发现用户对移动健康APP服务质量感知的影响维度从大到小依次是交互体验、内容设计、视觉体验、操作流程和个性化服务[28]。

此外,随着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等政策的出台,健康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日益成为研究的重点。国内外相关学者设计并开发了多种健康信息系统,依托一般性或专业性的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但由于技术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服务水平和质量依然不尽如人意,并且缺乏值得信赖的健康信息服务系统。我国由于政府主导等原因,在推进健康信息系统的集成性、标准性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数据使用能力还明显偏低,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何做好健康信息系统设计,构建基于生命周期的科学数据质量控制体系[29],增强自动过滤识别机制,从供给侧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网络健康信息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3.3 用户健康信息素养及质量甄别

当前,用户日益依赖网络获取健康信息。然而,网络健康信息质量偏低,急需帮助用户提升其评估健康信息质量的能力。因此,开发评价网络健康信息质量的方法对互联网用户来说至关重要。对于网络健康信息质量的评价,既有直接的评价,也有利用评价工具进行的评价。在直接评价中,Wong等邀请注册护士和图书馆员对“雅虎问答”中60个问题的126个英文答案和112个中文答案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英文答案质量较好,主要表现在完整性、可验证性和商业性等方面[30]。

在健康信息质量评价工具开发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常用于健康信息内容质量的评价工具为DISCERN、HONCode、JAMA和LIDA等;对于易读性,常用的三种评价工具是FRES、FKGL和SMOG[7]。列表法也是评价网络信息质量常用的工具。其中,CARS列表已被广泛应用于网络资源评价领域[31]。CARS列表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Harris Roboert于2007年5月提出的经典网络评估框架[32],经过多次修订,最新版本于2020年10月发布。Lloyd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比较认可CARS列表的有用性[33]。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提及或肯定了CARS列表对评价网络资源的作用[34-36]。李月琳等基于CARS列表,构建了用于识别虚假健康信息的《伪健康信息特征列表》,并通过实验等方法验证了该列表用于提升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的有效性[2,5]。

此外,一些学者提出了网络信息质量的评价标准,如Richmond提出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10C原则,包括内容、可信度、批判性思维、版权、引用、连续性、审查、连通性、可比性和情境等十个以字母C开头的单词作为评价网络信息质量的标准[37];Smith提出了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7项指标:范围、内容、图形和多媒体设计、目的、评论、可用性及成本[38];Stoker和Cooke提出了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8条标准:权威性、家谱、范围和处理、格式、排列、技术因素、价值和可用性、用户支持等[39];赵玉遂等提出了包括信息特性、媒体特性和发布特性3个一级指标,信息准确性、页面设计和编辑的权威性等15个二级指标的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40];Eric和Anthony通过文献梳理,总结了健康信息质量评价标准包括可信度、内容、设计、信息披露、交互等,并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41]。

这些工具为网页设计师和健康信息提供者开发高质量的健康网站提供了参考,同时,也可以作为用户评价网上健康信息的评价标准。然而,研究表明,仅有少量的评价工具可以用在多个研究中,并且发现这些评价工具大多数是基于专家建立起来的,这就导致评价工具跟信息用户需求存在偏差,影响了评价工具的有效性[11]。同时,这些标准缺乏推广机制,只有部分用户了解并采用,因此,在帮助部分用户提升其健康信息质量评估能力的同时,有可能进一步加大了其与其他人群在健康信息质量评估能力上的差距。正如知识差距假设(knowledge gap hypothesis)指出,由于大众媒体曝光率的增加,社会经济阶层较高的人比社会阶层较低的人获得信息的速度更快。所以两者之间的知识差距倾向于增加而不是减少[42]。因而这些评价工具的出现可能会增加不同健康信息素养水平群体之间的差距,造成更大的数字鸿沟。

可信度是信息质量的重要维度。就个体用户而言,评估健康信息的可信度是极为重要的。前人对可信度判断的研究通常从信息源入手[43],当用户认为某网站较为可信时,他们也会认为该网站提供的健康信息同样具有可信度[44]。可见,信息来源显著影响人们对网络健康信息的信任。信息源的特征主要包括作者、出版商、赞助、链接、广告等。用户对机构信息源的可信度评价显著高于商业信息源与社会化媒体信息源,而商业信息源与社会化媒体信息源之间没有显著差别[45]。用户对信息源网站可信度评价的影响因素包括互联网上健康信息的完整性[46]、健康信息本身是否论证充分和文本的语言语气等[47]。此外,研究还发现健康素养和评估在线健康信息的能力越高的人群,对网络健康信息的信任程度越低,健康素养及评估在线健康信息的能力在网上健康信息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48]。因此,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国民信息素养,尤其是健康信息素养是值得关注的[49-50]。

3.4 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评价影响因素

相关研究表明,影响网络健康信息可信度的因素包括网络评论、用户特征、网络使用情况等。Gao等发现来自个人网络的负面评论显著降低了感知可信度,而来自亲密朋友的负面评论的影响略显突出[3]。信息敏感性、性别和专业来源并不影响用户对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的判断[51]。此外,网站上健康信息的展示形式也有助于可信度评估[52]。然而,在评估在线健康信息的可信度方面,传统的文本线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53]。

用户特征也是影响可信度评价的重要因素。这些特征包括用户的先验知识、性别和教育、年龄、收入、健康状况和经验。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信任Facebook上的敏感健康信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学生认为来自专业信息源的健康信息更为可信或有用[51]。就年龄而言,年轻用户比年长用户更信任在线信息[54],而健康信息质量也是影响老年人采纳意愿的重要因素[55]。一般来说,老年人对网站质量和可信度的评估能力较差,他们往往依赖以前的知识来评估网上信息的质量。他们认为,如果健康网站回答了广泛的问题或具体的问题,或者信息“简明”“清晰”“有组织”,并且“以一种有序的方式呈现”,这些网站是可信的[56]。还有研究表明,用户对网络健康信息的信任程度与他们互联网的使用频率之间有很强的联系[57]。

此外,由于网络中健康信息缺乏可信度,用户尤其是老年用户可能会使用到低质量的健康信息,误导用户,从而带来危险。因此,正确判断信息的可信度是重要的“自卫”技能[24]。然而,相关研究表明老年人缺乏健康信息质量的评价能力[58],他们对信息内容和网站表面特征中的可信度线索缺乏敏感度,而这两者都被认为是可信度判断的主要线索来源[24]。同样,许多青年人也不是成熟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者[59],他们缺乏批判性地评估网络健康信息的能力[60]。可见,人们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获取和评价高质量健康信息应该引起重视。Czaja等的研究表明老年人是否信任网上健康信息受到网站的运营者(如政府机构)、设计特点和情境的影响[61];Liao和Fu的研究揭示,网络健康信息的可信度判断存在年龄差异,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不太适应网络环境[24]。在阅读网络健康信息时,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有可能阅读和接受信息中所陈述的内容,不太能够区分内容可信度的高低。同时,老年人对于语境线索也不及年轻人敏感,更容易忽视网站特征所显示的可信度。

4 结论与展望

通过主题结构分析和文献综述可以发现,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在线健康社区、在线健康问答等平台的健康信息质量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做好与之相关的网络健康信息用户研究可以帮助网站设计者提升健康信息质量,净化网络环境。然而,在中文语境下,相关研究较为注重健康信息网站和系统的信息质量,对用户研究略显不足,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网络健康信息用户研究工作。

研究还发现,健康信息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健康信息内容质量、健康信息系统质量、用户健康信息素养与健康质量甄别、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评价影响因素等四个方面。用户越来越多地依靠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获取健康信息,但网络和社交媒体上传播的健康信息质量不高,不同网站在健康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方面差异较大。一些学者对网络健康信息评价标准做了研究,但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且现有评价标准很少能真正用于提升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评价的有效性值得商榷。同时,健康网站系统设计和服务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网页内容的严谨性和网站的查准率也有待提高,有必要建立健康信息自动过滤机制,提升网络健康信息质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医疗APP也是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来源,但目前针对移动医疗APP各种信息质量的研究还较为分散,缺少系统性研究。因此,未来不同移动医疗APP健康信息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此外,用户尤其是老年用户健康信息辨别能力较低,他们不能很好地甄别健康信息的真伪,且对自身健康信息甄别能力评估过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获取、利用健康信息的安全性,虚假的健康信息会对用户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所以研究不同年龄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提升方案是研究的重点。同时,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评价也受到用户先验知识、性别、教育程度、收入、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不同特征人群设计差异化的健康信息甄别能力提升机制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虽然相关学者构建了多种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评价工具来帮助用户甄别健康信息真伪,但是由于缺少普适性,目前还没有真正应用于实践中,未来要进一步探索将现有研究成果应用于提升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实践的可能。同时,虽然不同年龄用户均缺乏健康信息甄别能力,但很少有研究探讨如何提升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的局限在于仅选用了CNKI和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样本量偏少,后续研究可以增加样本量,探究不同数据库中健康信息质量研究的异同,以期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结果。此外,基于本研究的结论,未来可以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管齐下:在供给侧,建立网络虚假信息自动过滤机制,提升网络健康信息质量;在需求侧设计差异化的健康信息甄别能力提升机制,提升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进而提升用户健康信息素养,助力于“健康中国2030”等国家战略的实施。

猜你喜欢
主题词用户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老年医学与保健》2017年第23卷主题词索引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我校学报第32卷第5期(2014年10月)平均每篇有3.04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我校学报第32卷第6期(2014年12月)平均每篇有3.00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疑难病杂志》2014年第13卷主题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