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感知视角下的健康信息质量评估研究*
——以短视频平台为例

2022-03-06 02:46马海云赵宇翔朱庆华
图书与情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参与者用户信息

薛 翔 马海云 赵宇翔 朱庆华

(1.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2.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4)

1 引言

近年来,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在线短视频应用大量涌现和发展,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改变了人们沟通和分享信息的方式[1],近9亿网络用户使用过至少一种短视频应用,近三成用户每天使用时间超过2个小时[2]。同时,据《2019年健康科普视频洞察报告》显示,超过9成的短视频用户浏览过健康科普视频,其中过半用户认为相关内容能够满足日常健康信息需求或者有助于提升自身健康信息素养[3]。近两年受COVID-19疫情影响,健康类短视频内容迎来爆发期,仅在抖音平台疫情相关健康信息视频播放总量达到423亿次,在线学习疫情健康知识累计达1600余万人次[4]。种种迹象表明,短视频平台已成为人们获取网络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相较于传统医疗健康网站中的文字信息,短视频的展现形式更加生动且易于理解,能够吸引信息用户的注意力[1],引导他们采取相应的健康改善措施[5]。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任何人都能在短视频平台中自由地创作、发布和传播健康信息,这些未经专业人员评审的健康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其中甚至包含了各类虚假、错误的内容[6],当用户健康信息素养存在欠缺,无法辨别信息真伪时,极有可能导致“魏则西式事件”再次重演[7]。

在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后可以发现,虽然视频类社会媒体中的健康信息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了一定关注[1],国内外已有数十项研究对YouTube等传统在线 视频媒体中的糖 尿病[8]、癌症[9]和中风[10]等常 见疾病的健康信息质量进行了评估,但针对短视频这一基于移动应用的新兴媒体中的健康信息质量的研究相对较少。此外,这类研究更多是基于专家和医疗人员视角,利用评价工具对视频中健康信息的准确性、可信度、完整性等指标进行评价,对于健康专业知识素养的要求较高。但已有研究显示,现有评价工具产生的评价结果与用户实际需求并不完全匹配,其有效性值得商榷[11],因此有必要给予普通用户视角下的健康信息质量评估更多的关注。受限于专业素养的缺乏,普通用户视角下的健康信息质量评估结果不再单纯由信息内容决定,而是取决于信息与用户健康信息需求的匹配度,当信息服务于用户需求时,便可以被认为是高质量的[12]。在决定采纳还是拒绝接收到的健康信息之前,用户需要对健康信息质量进行感知,并且在此过程中表现出高度的主观性和情境性[13]。但就目前而言,关于短视频应用信息情境中用户感知健康信息质量的前因后果、参与要素以及感知网络健康信息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尚未进行系统地探索。

鉴于此,本研究将聚焦于短视频平台信息情境,采集用户感知健康信息质量经历中的全方位体验数据,深入分析用户与健康信息的微观交互过程,尝试还原用户视角下健康信息质量感知的外显过程与内生因素。研究结果将进一步丰富健康信息质量理论研究与应用场景,同时有助于针对性地提升用户健康信息感知的薄弱环节,指导短视频平台优化功能设计,强化内容监管,构建起更加安全的网络健康信息环境。

2 研究综述

健康信息质量被定义为“适合使用的健康信息”[14],在部分研究中也使用不同术语来描述质量的概念,如可信度、信任、可靠性和有用性等[12]。目前关于健康信息质量评估的研究主要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专业研究人员视角的质量评价研究[11],另一类是基于普通用户视角的质量感知研究[12],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本质区别[15]。其共通之处在于,两类研究均涉及对健康信息质量的判断,都能为健康信息采纳与分享等行为提供决策支持。本质区别在于,质量评价关注健康信息的本质特征,信息的质量由信息自身价值决定[11];信息质量感知强调用户与健康信息的交互体验,信息质量评估结果受用户需求和感知体验的影响[12]。

2.1 健康信息质量评价研究

健康信息质量评价是指专业的医疗从业人员或者信息研究领域学者,开发或利用特定的评价工具(标准),同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素养,对各类健康信息资源的质量进行评价[15]。21世纪初,随着用户增长的信息需求与缺乏监管的网络信息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健康信息质量评价的问题开始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其中,一部分学者致力于在研究中开发或利用适用于评估健康信息质量的工具,常见的包括DISCERN、HONCode、LIDA和SMOG等[11](见表1)。这些评价工具的指标主要涉及信息特征与平台设计两个方面,其中信息的及时性、可信度和可读性三项评价指标出现频率最高,其他如信息的美观性、导航性、可访问性、交互性和隐私性等受到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在质量评价过程中起辅助决策作用。此外,Zhang[11]、唐 小 利[16]、Alba-Ruiz[17]等 在 各 自 提 出 的 评价工具中认为文化敏感性、权威性、反馈机制等因素对健康信息质量也存在影响。这些工具经过迭代完善后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认可和应用,他们在利用评价工具对流媒体网站、在线健康社区、健康问答网站和短视频应用中的健康信息资源质量开展评估后发现,网络健康信息质量差异化严重,整体质量令人担忧[18-20,6]。

表1 健康信息质量主要评价工具与涉及指标

另一部分研究则倾向于直接对网络健康信息展开评价,从中提炼出富有个人主观色彩的结论。如Wendy等为评估社会问答网站中老年健康信息的质量,对雅虎问答网站中的60份中英文健康问答数据进行审查后发现,英文回答在商业性、可验性、相关性等方面要优于中文回答[21];Stvilia等在审查维基百科中的健康信息词条后,提出了由准确性、完整性、管理权限、实用性、可访问性五个质量标准构成的在线健康信息质量模型[1];Par和oh利用文本挖掘和处理技术,识别在线健康提问与回答主要概念之间的语义关系质量,发现语义关系水平更高的答案更可能符合用户预期,被采纳概率更高[22]。

整体而言,健康信息质量评价的工具、标准和研究成果已经比较丰富。但是,一方面这些研究大多基于医护人员、信息领域学者和政府机构视角,关注信息的可信度、准确性、及时性等基础属性,对健康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并且已有研究证明现有评价工具产生的评价结果与用户实际需求并不完全匹配,其有效性值得商榷[11];另一方面,现有研究中的健康信息质量评价对象集中于在线视频网站、健康问答平台和在线健康社区,对短视频应用这类基于移动平台的新兴社会化媒体尚未引起足够关注[1]。

2.2 健康信息质量感知研究

健康信息质量感知是指用户基于自身需求与所处情境,对所接收健康信息的准确性、有用性等进行综合评估,能够为后续健康信息行为提供决策支持[15],是连接用户健康信息需求和信息决策行为的关键环节。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基于低质量的健康信息(如不准确、不完整或有偏见的信息)作出决策可能导致延误治疗和心理焦虑[23],并显著增加用户的潜在受伤概率[24]。但受限于专业健康知识素养和技能,对普通健康信息用户而言,评估健康信息质量一直是一个重大挑战[25]。如一些用户无法确定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26-27];另外一些无法区分科学事实、经验因素与个人观点[28];还有一些受到信息过载的困扰,缺乏评估信息的能力和信心[29-31]。同时,从信息寻求角度来看,信息质量评估是用户在接受或拒绝收到的信息之前的一个连续的感知和判断过程。他们根据自身需求和所处情境,在感知过程中形成特定的标准和原则对信息进行评估,只有当信息满足用户需求时,才可以被认为是高质量的[12]。因此,为了解用户的健康信息质量评估行为,就势必要对影响用户健康信息质量感知的因素展开探索(有关国内外相关成果见表2)。

表2 健康信息质量感知影响因素研究

现有研究认为用户在健康信息质量感知过程中可能受到来自用户(如受教育程度、健康素养、个人偏见、感知经验等),信息(感知权威性、全面性、可理解性等)以及平台(易用性、响应性、交互性等)等方面的影响。但是这类研究大多聚焦于在线健康信息网站、在线健康社区等传统社会化媒体,针对特定人群探索单个维度或几个因素对用户感知健康信息的影响,系统的健康信息质量感知影响因素体系尚未形成。此外,虽然研究成果中对于用户、信息和平台等参与信息质量感知的主体要素已经有所涉及,但要素间交互协调关系尚未厘清,难以具现出完整的健康信息质量感知过程。考虑到用户信息评估行为具有高度的主观性、情境性[12]以及短视频平台自身的独特性[1],有必要对短视频平台这类新兴社会化媒体中的用户感知展开探索,进一步丰富健康信息质量研究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场景。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现有健康信息质量感知研究的数据采集与研究方 法 中,虽 然 以 访 谈[36-39]和 问 卷[37,40]为 代 表 的 介 入 性方 法 和 以 观 察 法[42]、文 本 挖 掘[41]为 代 表 的 非 介 入 性方法均有所涉及,但由于质量感知主要涉及对用户感知与体验等主观数据的质性研究,因而焦点小组访 谈(Focus Group Interviews)[33-35]、半 结 构 化 访 谈(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36-39]两种方法在研究中使用最为普遍。

考虑到访谈法在采集用户主观数据方面的天然优势,其可行性与有效性也已在大量信息行为研究中得到检验,因此本文结合使用了关键事件技术(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与焦点小组访谈两种方法开展用户健康信息质量感知研究。其中,关键事件技术是由Flanagan[43]提出的一种包含5个步骤的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对用户逐一访谈,从中抽取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关键事件数据并进行开放编码,快速梳理出事件发生的关键阶段与要素[44]。相较于半结构化访谈,关键事件技术能够引导参与者回忆健康信息质量感知经历的完整过程,同时获取用户真实经历中的理解与感悟,为厘清健康信息质量感知的流程与影响因素奠定基础。此外,为减少关键事件技术访谈数据中可能存在的遗漏,保证影响因素体系构建的全面性,本研究还组织了两次焦点小组访谈。已有研究表明,将焦点小组访谈与个人访谈结合使用能够充分发挥个人访谈的深度优势和小组访谈的广度优势[45]。在利用关键技术访谈获得用户健康信息质量感知体验和观点等基础上,采用焦点小组访谈能够对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素或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对关键事件访谈数据形成补充。

3.2 数据采集

据《2020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短视频用户中男性占52%,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其中,20-40岁青年群体占比近半,20岁以下青少年群体占17.6%,4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占32.8%,超过50%的用户分布在大量三四线城市当中。从用户活跃度来看,80、90后群体仍然是短视频应用的主力用户[46]。此外,现有相关研究访谈样本规模多在20-40人之间(见表2)。因此,本研究最终筛选和招募了26位参与者(男性13人,女性13人)。同时,为提高访谈对象的代表性,所有参与者被要求至少能够熟练使用一款主流短视频应用,没有医学相关教育背景或从事医疗相关行业,并且在短视频应用使用过程中有较为丰富的健康信息质量感知经历(受访者的其他基本情况见图1)。

图1 受访者基本情况统计

随后,这些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三组,其中一组16人参与一对一的关键事件访谈,另外两组每组5人参与焦点小组访谈,受限于地域分布限制和疫情原因,大部分关键技术访谈和全部焦点小组访谈均通过在线完成并进行全程录音。关键事件访谈大致分为三步展开:第一步,主持人将短视频平台中的健康信息质量感知的概念定义辅以具体的案例向参与者进行阐释,确保参与者理解目标事件类型;第二步,要求参与者花几分钟回忆最近或更早之前在短视频平台中发生的健康信息质量感知事件,并尽可能详细地叙述事件发生的起因、过程与结果;第三步,与参与者进行半结构化对话,探索影响健康信息质量感知的因素。对话主要通过四个问题引导:(1)你在感知健康信息质量时的依据是什么;(2)哪些因素可能阻碍或者有助于你判断健康信息的质量;(3)这些依据和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4)它们为什么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在简单梳理关键事件访谈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两次焦点小组访谈,每次访谈持续大约60分钟。访谈主要围绕在短视频平台健康信息质量感知的影响因素展开讨论,在访谈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能自由使用短视频应用并发表观点。

3.3 数据分析

最终,我们从16份关键事件访谈数据中提取出了39起关键事件(Critical Incident),分别记为I1-I39,绝大多数受访者都分享了两次及以上的健康信息感知经历。此外,我们将所有参与者(Participant)记为P1-P26,分别与访谈中记录的语料数据相对应。在完成全部数据采集与整理工作后,三名接受过编码训练的研究人员独立对全部原始访谈文字数据进行初步开放编码与主题提取工作。然后,三人将编码结果进行合并,对存在争论的部分共同商讨议定。在经历多轮调整和交互判别信度检验后,最终梳理出短视频平台中健康信息感知过程框架与影响因素维度。

4 研究结果

4.1 健康信息质量感知过程

在将全部39起关键事件按照访谈中的起因、过程与结果三个阶段进行开放编码分析后,最终提取出13个树节点与3个核心树节点。这些节点共同勾勒出了短视频平台中健康信息质量感知行为发展脉络,揭示了不同时空情境下健康信息质量感知的起因、感知过程、最终结果的差异化和多维性。

在健康信息质量感知前期,参与者们在不同短视频应用使用情境下获得即将感知的健康信息,同时触发信息质量感知需求,健康信息质量感知活动由此开启(健康信息质量感知过程编码结果见表3)。在全部39起关键事件中,有21起发生在健康信息偶遇情境中,这是由于短视频平台都有海量的视频数据资源和完善的智能推荐系统,同时移植了用户社交软件中的关系网络,因此参与者极有可能被动接收到来自亲人、好友分享的和系统个性化推荐的健康信息。剩余18起关键事件均发生主动信息获取情境中,其中13起事件中参与者正在浏览已经关注的博主的近期作品,另外5起中参与者则是在明确信息需求的前提下在短视频平台中进行了健康信息搜寻。

表3 短视频平台中健康信息质量感知过程编码结果

在健康信息质量感知中期,参与者的行为方式开始表现出较多的种类,但可以理解为不同个体之间感知健康信息质量时内心衡量标准的差异性,其本质仍然属于用户对健康信息质量的感知活动。本文列出了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5个节点,分别是浏览健康科普视频(39次)、查看评论(27次)、查看作者信息(18次)、浏览相似主题视频(15次)、浏览作者其他视频(11次)。不难发现,参与者感知健康信息质量主要是围绕健康信息的本身内容展开,其他诸如作品的评论、作者的相关介绍、作者其他作品的质量以及相似作品的内容等也是感知过程中的重要参考点。

在健康信息质量感知后期,参与者已经完成对健康信息的感知并在内心形成质量评价,进入健康信息决策阶段。在其中20起事件中,参与者在感知健康信息的质量后,作出了收藏(16次)、分享(9次)和利用(7次)三种决策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当参与者认为健康信息质量较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或者能够满足其信息需求时,这些行为中的两种甚至三种可能同时发生。在另外13起事件中,参与者认为这些健康信息缺少利用价值或者质量较差而选择了忽略。在少数情况下,当参与者意识到感知到的健康信息存在错误,甚至可能对无法辨别的用户的利益造成损害时,还可能利用短视频平台中的举报功能。

4.2 健康信息感知影响因素

在厘清健康信息感知过程后,研究人员将关键事件访谈数据与焦点小组访谈数据进行合并编码,尝试探索可能影响参与者对健康信息感知体验的因素。在经历提炼、演绎、归纳和多轮调整后,从26位受访者访谈数据中抽取出了19个影响因素树节点,并最终归入用户、健康信息、平台和社群四个维度(具体内容见表4)。

(1)用户因素。用户在健康信息感知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其自身特征也是影响最终感知结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参与者访谈数据中一共提取出5个关于用户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健康信息需求、健康信息素养、质量感知经验、信息认知偏好和健康状态。其中,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当感知健康信息后发现其与现有信息需求相匹配时,将能够有效提升用户对信息质量的评价结果。类似的,由于性格、经历的不同,用户对信息来源、内容、表现形式的偏好存在差异,因此对于不符合自身认知或兴趣爱好的健康信息,将会降低对信息的感知评级。在编码中还发现,健康信息素养和质量感知经验的积累能够提升用户获取熟悉信息的机率,同时在内心形成一套独有的信息质量判别标准,这些都有助于准确感知健康信息的真伪与有效性。此外,有4名参与者反映,当身体出现健康危机时对健康信息的需求和焦虑程度可能上升,进而降低对健康信息质量的要求和判断能力。

(2)健康信息因素。健康信息作为用户感知的主要对象,其自身特征与质量对用户感知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健康信息热度是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影响因素,17位参与者在感知过程中将健康信息的播放、获赞、评论、分享数等指标作为重要参考标准之一。另外,健康短视频在内容上是否与用户认知中的医学成果相一致(感知准确性);在表现形式上是否排版简洁,逻辑通顺,语言通俗易懂(感知可理解性);在视频中使用的术语是否专业,参考的定义、发现和数据的来源是否透明和权威(感知专业性);发布者是否在视频中掺杂个人情感偏见或商业性质的广告(感知客观性);用户是否能够轻易使用健康信息,如个人建议和经验(感知实用性)等健康信息相关因素都对用户感知信息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虽然信息发布时间较为久远或不适用于当前季节情境不会影响信息本身客观质量,但在用户主观感知中可能由于信息更新滞后或利用价值不高导致最终质量评级偏低。

(3)平台因素。虽然健康信息的获取、感知和决策行为都在短视频平台中完成,但健康信息质量评估研究中常见的导航设计、界面设计、搜索引擎[11]等平台影响因素在本次质量感知结果中并未出现,这可能与两个方面的原因有关:一方面,传统健康信息质量研究中信息载体五花八门,而主流短视频平台在产品设计方面大同小异,因此用户感知差异较小;另一方面,健康短视频占据了整个平台展示界面,用户感知信息质量时涉及操作较为简单且不受其他无关要素干扰。编码结果显示,仅有3名参与者认为平台的易用性能够提升其对健康信息的感知印象。此外,有8名参与者相信拥有“人气作者”“优质作者”等平台认证称号的账号发布的作品更值得信赖,质量相对更高,因为这些健康信息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严格的审查。类似的,当平台的整体信息质量在长期检验中得到市场和用户的认证后,良好的平台形象也可能对用户感知具体健康信息质量产生正向影响。

(4)社群因素。在社会化媒体中,所有用户都能自由地发布和交流信息,因此社群中其他用户的观点与特征都将对用户感知健康信息质量的结果造成影响。在编码过程中,短视频平台中的社群用户主要被划分为信息的发布者、评论者和传播者三类。其中,半数参与者承认其他用户的评论内容会对自己最终决定是否相信或采纳健康信息存在影响。当健康信息发布者拥有足够的社会头衔和资质认证证明自身权威性,或者已经获得大量普通用户认可(点赞数和粉丝数)时,也将对用户感知健康信息质量产生积极影响。此外,在少量访谈数据中还发现,参与者更倾向于相信来自亲人或朋友分享的健康信息,这将对其独立感知判断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4.3 健康信息感知过程与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本文将根据编码结果构建健康信息感知过程与影响因素模型。在过程编码中可以发现,整个质量感知过程涉及用户、健康信息、平台和社群等多个要素,历经前、中、后期多个阶段。然而,传统线性模型虽然足以描述用户健康信息质量感知的基本流程,但各参与感知要素以及要素间交互协调关联无法得到具体展现,因此有必要在模型中引入活动理论来摆脱这一困境。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理论研究框架,活动理论认为人类本质上是社会性的,他们在工具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与环境中的其他人(如组织、团体和社区)一起或通过其他人进行活动[47],正是由于这种整体行为观,活动理论也被认为是研究信息行为的统一理论框架[48],能够有效揭示行为的产生、发展过程及要素间交互状态[49]。因此,在质量感知过程与影响因素编码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参考活动理论模型,以短视频平台中用户健康信息质量感知活动为分析单元与逻辑起点,构建了视频平台中健康信息质量感知综合模型(见图2)。

图2 短视频平台中健康信息质量感知综合模型

模型的上半部分展现了短视频平台中用户健康信息质量感知的过程,包括健康信息获取、感知和决策三个阶段。在健康信息获取阶段,用户通过被动偶遇、主动搜索和浏览获取健康信息,进而触发对信息的质量感知需求,感知活动动机正式形成,将活动引入下一阶段。在质量感知阶段,用户(主体)受动机驱使,在短视频平台(工具)中对健康信息(客体)的质量进行感知评价。在此过程中,用户受限于自身健康信息素养、认知偏好、平台设计水平和网络技术等内外部因素(规则),难以独立完成对健康信息的真伪性与有效性判别,通常还需要参考来自平台(工具)和其他用户(社群)提供的各类线索与依据(分工)。当用户完成对健康信息的质量感知,在内心形成对健康信息的价值认知后,活动进入最后的信息决策(结果)阶段。在这一阶段,倘若健康信息被判定为真实有效,且与用户需求或兴趣相一致时,便可以认定为高质量信息。此时,用户将直接利用健康信息满足当下的信息需求或者将其存储以备后续使用。如果用户意识到该信息对其社交网络内的其他个体可能存在积极作用时,则可能触发健康信息的分享行为;当健康信息被认定为低质量信息后,对于利用价值较低的信息,大部分用户会选择直接忽略。但是,当用户认为该信息质量低劣,可能对其他用户的利益造成损害时,还可能通过短视频平台中的举报和反馈功能,阻止错误健康信息的继续传播。

模型的下半部分揭示了影响健康信息质量感知的因素,主要来自用户、健康信息、社群和平台四个维度。不同于专家视角下开展的健康信息质量评价研究将注意力集中于信息特征与平台设计[11],普通用户在感知健康信息质量时囿于专业知识技能,通常还会基于自身积累的经验与认知[35,39],结合平台中其他用户提供的意见与线索对健康信息质量进行综合判断[12],编码结果中来自用户和社群的影响因素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其中,用户的健康信息素养和信息质量感知经验决定了用户自身判断信息质量的能力,健康信息需求、信息认知偏好以及自身的健康状态则影响着最终被感知评价为高质量信息的具体内容与类型。在社群维度的影响因素中,我们发现用户普遍更愿意信赖具有较高职业权威性与社会声誉的健康信息发布者上传的作品。类似的,向用户分享健康信息的传播者的身份亲疏也可能造成这种影响。社群中的评论者在视频中发表的观点,也被证明是用户感知健康信息质量时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同时,从编码结果中可以看出,健康信息的专业性、准确性、客观性、时效性和可理解性等特征仍然对最终的用户感知评价结果存在着重要影响。此外,信息在短视频平台中的热度和潜在实用价值也成为新增的衡量要素,获得大量用户点赞、评论和分享的视频更容易受到信赖,便于模仿和实践的健康信息能够提高用户的利用概率。但是,在用户感知视角下,短视频平台界面、交互、导航设计等因素影响力被弱化,平台自身长久以来形成的品牌形象和平台向发布者颁布的各类荣誉性标识成为用户判断健康信息质量时的重要线索,仅有少量数据显示平台的易用性对用户健康信息获取、感知和决策仍存在影响。这主要是因为相较于以往研究中的健康信息网站、论坛,短视频平台界面设计与交互方式更为简便,用户感知信息质量时较少受到无关内容和信号的干扰。

从“动态-宏观”视角来看,整个模型展现了用户健康信息质量感知活动中从获取健康信息触发感知需求,继而依据内部认知与外部线索开展质量感知,到最终基于感知结果做出信息决策的完整过程,三个阶段层层递进、密不可分;从“静态-微观”视角来看,模型揭示了健康信息感知活动的基本参与要素与主要影响因素。用户(主体)受质量感知需求(动机)驱使,在自身素养、认知和技术条件(规则)限制下,在短视频平台(工具)中参考其他用户(社群)提供的额外信息与线索(分工)对健康信息(客体)的质量进行评估,最终根据评估结果决定采纳或摒弃信息(结果)。在此过程中,各个要素彼此交互协作,在用户、信息、平台和社群四个维度影响下完成了对健康信息的感知与决策。

5 结语

关于普通用户感知网络健康信息质量的行为发展脉络如何,以及在此过程中可能受何种因素影响等问题,在现有研究中尚未得到系统验证。在对健康信息质量研究系统回顾的基础上,本文聚焦于短视频平台这一当下流行的健康信息载体,采用关键事件技术与焦点小组访谈方法收集了26位典型用户的健康信息质量感知主观数据并进行开放编码,尝试厘清短视频平台中健康信息质量感知的发展脉络与潜在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构建了短视频平台中健康信息质量感知综合模型。该模型全面展示了用户健康信息质量感知从产生、演进到结果变化的完整过程,参与质量感知活动的基本要素和要素间的交互协调关联细节,以及在此过程中可能改变质量感知进展与结果的四类影响因素。

该研究成果丰富了健康信息质量理论研究与应用场景,完善了网络健康信息质量感知影响因素体系,同时为短视频平台优化健康信息审核与推荐系统,提升信息服务质量提供行动参考。在后续研究中,笔者将利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获取用户客观数据对健康信息质量感知影响因素展开进一步探索,同时明确各因素对感知结果的正负相关性及影响程度如何,最终构建起完整的健康信息质量感知体系,以期为改善网络健康信息环境、提升用户信息质量感知体验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参与者用户信息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订阅信息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