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江淮官话知庄章声母的演变趋势与南京型方言的形成

2022-05-11 05:23王思齐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音韵官话声母

王思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试图以江淮官话区知庄章声母为研究对象,以语音基础相对明确的部分明清江淮官话韵书为起点,通过梳理韵书中的语音现象,探讨明清时期知庄章声母在江淮官话地区的演变趋势和规律,努力勾勒江淮官话区知庄章声母的演变图景。

明清两代韵书众多,其中很多韵书的语音基础并不明确。我们以较典型的明清江淮官话韵书为研究材料。明代韵书包括:李登《书文音义便考私编》,方以智《切韵声原》,金尼阁《西儒耳目资》,萧云从《韵通》;清代韵书包括:吴烺《五声反切正韵》,许桂林《说音》,许惠《等韵学》,胡垣《古今中外音韵通例》。从韵书文献入手研究汉语史,有助于探知音变发生的具体时间及详细过程。

一、明代江淮官话知庄章声母的读音类型

江淮官话区分为泰如、洪巢、黄孝三片。本文涉及的南京方言、芜湖方言、连云港方言、滁州方言均属洪巢片,安庆方言属江淮官话黄孝片。[3]289我们分别探讨各时期韵书中古知庄章声母的分合,参考现代方言,判断知庄章声母的演变趋势。

(一)李登《书文音义便考私编》

《书文音义便考私编》作于1587年,李登为上元人(今江苏南京)。该书的语音性质有南京音、江淮官话等多种说法,我们认同宁忌浮先生的意见,该书音系为南京音。[4]该书知庄章声母的分布情况,前人已有详细研究。兹征引前人研究成果,将知庄章组声母合为一组。“其发展总趋势是:知庄章处于逐渐合流之中,i介音逐渐消失;在没有完全合流的韵部,表现为知二庄组(包括二三等)与知三章组二分的局面,其中知二庄组拼洪音,知三章组拼细音。”[5]30各韵摄具体如下:

知二庄组(接洪音):通摄,止蟹摄合口三等,蟹摄合口二等庄组,假摄二等合口,遇摄庄组三等,山摄二等合口庄组,山摄入声二等合口,止蟹摄开口庄组三等,深臻摄开口三等庄组,咸摄二等,效摄开口三等,梗曾摄二等开口知庄组,宕江摄开口三等,流摄三等庄组,梗曾臻深摄入声三等开口庄组字与二等开口知庄组,山咸摄入声二等开口知庄组。

知三章组(接细音):山摄三等合口,臻摄合口三等,遇摄三等知章组,止蟹摄开口三等,深臻摄开口三等知章组,咸摄三等,效摄二等知庄组,假摄三等,梗曾摄开口三等知章组,宕江摄开口知组二等庄组三等,流摄三等知章组,梗曾臻深摄入声三等开口知章组,山咸摄入声三等开口知章组与少数庄组。

(二)金尼阁《西儒耳目资》

金尼阁《西儒耳目资》作于1626年,其音系性质有北京方音、山西方音、南京音、中原音等多种观点。我们赞同曾晓渝等人的说法[6]12,认为其代表明代的南京音。对于该书知庄章声母的分布情况,前人已有详细的研究成果。孙宜志认为,虽然《西儒耳目资》知庄章声母的分布杂乱,但其成系统的主体类型“是知组三等与章组合并,读ch组,知组二等与庄组合并,根据韵摄分化,部分读 ch 组,部分读ç组”。[7]438莊組的假、蟹、效、咸、山、宕、江等摄读ch组;遇、止、流、深、臻、曾、梗、通读ç组。

其规律性更强的庄组A类:

假摄:差沙茶差;蟹摄:洒钗初筛债傻衰帅;效摄抄捎稍哨;咸摄:斩赚插;山摄:产扎察杀;宕摄:装疮;江摄:撞双捉卓镯;遇摄:梳楚礎憷濋;止摄:师狮筛史使事;流摄:搜皱瘦愁;深摄:簪篸渗森参;臻摄:臻;曾摄:侧测色啬;梗摄:争牚省生宅择泽窄责摘策冊;通摄:崇缩

其规律性更强的知三章组A类:

假摄:遮车;遇摄:猪朱;蟹摄:缀赘;止摄:知支;效摄:朝招;流摄:肘帚;咸摄:沾詹;深摄:沉针;山摄:传船;臻摄:珍真;宕摄:张章;曾摄:直植;梗摄:程城;通摄:中终。

(三)方以智《切韵声原》

方以智,明末清初桐城(今安徽安庆)人,其所作韵书《切韵声原》成于1641年。《切韵声原》[8]分声母二十,“帮滂明见溪疑晓夫微端透泥精清心知穿审来日”,知系照系合一,反映了明末桐城方言的语音特点。桐城方言归属存在争议,今多归为江淮官话黄孝片。

表1 《切韵声原》庄组字的读音分布

(四)萧云从《韵通》

萧云从《韵通》仿《韵法直图》而作,分声母二十,韵四十四,声调五,有入声,浊声母消失。[10]19涉及知庄章组的声母共两组,宗(精)、苍(从清)、雪(心邪)、瞻(照知)、春(穿彻澄床)、石(审禅)。《韵通》拟音据王思齐[10]19,现代方言读音据《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语音卷)·芜湖音系》[9]1794,属老派芜湖方言。

表2 《韵通》庄组字的读音分布

续表

庄系并入精系的韵涉及中古果假遇止流深咸山摄,在《韵通》中,主要拼庄三;庄系并入章系的韵涉及中古臻梗山咸假蟹遇效流宕江摄,在《韵通》中,主要拼庄二。《韵通》庄系字的分布条件与等第、韵摄相关。熊正辉认为现代北方官话中,庄系逢遇类(果遇止流深臻曾梗通摄)读[],庄系字逢假类(假蟹效咸山江宕摄)读[]。[1]5比较《韵通》庄系字的分布可以发现,其反映的明代芜湖方言庄系字的深层语音结构与南京型类似。

二、清代江淮官话知庄章声母的读音类型

本节主要探讨吴烺《五声反切正韵》、许桂林《说音》、许惠《等韵学》和胡垣《古今中外音韵通例》中的知庄章声母分合类型。

(一)吴烺《五声反切正韵》[11]

吴烺,全椒(今安徽滁州)人,属江淮官话洪巢片,其所作《五声反切正韵》成于1763年。因吴烺宦游南京,学界普遍认为该书语音基础为江淮官话或南方官话,同时包括南京音与滁州方言的部分语音特征。[12]该书声母分为十九,“见溪疑端透泥帮滂明精清心知彻审晓非来日”,浊音归送气清音,知照合并,韵母分为三十二。

(二)许桂林《说音》[13]

许氏《说音》分二十声母“昂杭冈康当汤郎张昌商若冈姜羌香央方忙旁帮”,以介音区别“粗细正散”,以发音部位区分声母为喉舌齿唇四类。“然正音为主,凡十九而粗细正散皆为属焉,仍同母也。又作十九音,该六十四音,正音统属图以明之,此又通雅诸书所以粗细正散未析……至于口中之音,惟有喉舌齿唇四种。”[13]1所列十九母中,涉及知庄章组字的为“张昌商若冈”,其下另列声母“臧仓桑攘”。

许氏声母系统主要见于《四音分六十四音出音次第表》及《十六音统一切音》。

《四音分六十四音出音次第表》中第三、六、四、七组字在今连云港方言中一律读为舌面前塞擦音,在19世纪读为舌面前塞擦音,与本文讨论无关。与本文讨论相关的仅为第一、二、五组。下面分组罗列《说音》的拼合现象。

第一組(張昌商若岡)+“粗音”(即開口)

第二組(臧倉桑攘)+“粗音”(即開口)

第五組(莊創霜蕊汪)+“散音”(即合口)

第三組(將槍相若將)+“細音”(即齊齒)

第六組(姜羌香央)+“細音/混音”(即齊齒)

第四組(逡汪 吹宣汪 旋王 擩王)+“散音”(即撮口)

第七組(君汪 屈汪 勛光 運光)+“散音”(即撮口)

第一、第二组中古来源不同,且在《说音》中对立。许氏与李汝珍交好,时时论及音韵,且在其书中多次指出各地方音不同。可以推测在当时的连云港方言中,第一、第二组声母在开口前对立,分别为[]类與[]类。

然而,《十六音统一切音》中体现了相反的语音现象。齿音张组字分为正粗(即开口)、正细(即齐齿)、散粗(即合口)、散细(即撮口)四类。开口下辖知庄章系字,并没有区分对立的两类。

面对矛盾,前辈学者或认为存古,如:“这大概是著者受方音的影响,又憧憬于古韵的缘故。其实‘臧’、‘仓’、‘桑’之当分出,他自己也知道;在他的十九音合六十四音正音统属图上就有臧、仓、桑、攘排在张、昌、商、若冈之下。”[14]265或认为是实际的语音现象,如:“张、臧二系的对立只见于开口呼,齐、合、撮三呼中只有一组(依今音)类,精系并入了照系。”[12]193我们认同后一种说法。许桂林为海州人,属今连云港市海州区,连云港方言内部分东西两片,且区分新老派。《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9]1881记录的西片老派方言(新浦、海州)只有[]类声母,无[]类声母。而姜莉《连云港市新浦方言语音研究》记录的与海州接壤的新浦方音中,蟹止摄开口三等字今读为[]类,其余读为[]类。[15]45

我们推测,19世纪的海州音(连云港)确实存在两派方言:一派[]类与[]类声母对立,可惜《说音》并没有体现出对立条件;另一派只有[]类声母。《说音》反映的是当时的共时语音现象。

(三)许惠《等韵学》[16]

许惠,桐城(今安徽安庆)人,属江淮官话黄孝片,其所作《等韵学》成于1878年。因声介合母而分三十八等音母,其实共二十三声母:公空烘昂东通农隆中充胸雍宗怱松今琴心因冰平明风。

许惠以韵为纲,列十二韵图,以声为纲,列宫商角徵羽三十八等音母。第七徵音母——第九徵音母分别为宗怱松母字。第十商音母——第十二商音母,第三十三羽音母——第三十五羽音母分别为中充胸母字,前者为开口,后者为合口。检索其徵音母、商音母及羽音母,可知[]类声母多辖精组字,[]类多辖知章组字。庄组字分配如下。

梗摄:争諍生;流摄:邹皺愁瘦;曾摄:仄侧色;止摄:差使事;遇摄:初鉏楚;咸摄:讒;假摄:灑;

蟹摄:齋釵柴曬嘬;山摄:產察刪訕煞閂刷;咸摄:斬攙;假摄:鲊乍叉沙;梗摄:債;遇摄:蒭;效摄:炒鈔;深摄:讖;止摄:簁矢揣衰帥;宕摄:莊瘡霜爽;臻摄:唇。

比较《切韵声原》《等韵学》和现代南京型方言可以发现:从明末到清末,庄组“遇止蟹咸梗摄”字始终都有读[]类的也有读[]类的,庄组“流摄”字始终读为[]类,“效臻摄”字始终读为[]类,庄组“山宕摄”由两读变为[]类,“假摄”由[]类变为两读。从清末到现代,庄组“流山宕效摄”读音不变,两读的“遇止梗”读为[]类,两读的“蟹咸假摄”读为[]类,“臻摄”由[]类读为[]类。知章组字(除梗摄二等)从明清至现代一直读为[]类,只有知组梗摄二等字由[]类变为[]类。明清时期安庆方言的庄组字两读较多,其分合类型与南京型相合不多。

比较明末、清末和现代安庆方言的具体字音,“楚初”在清末即读为[]类,“产”直到现代才由[]类变为[]类。

(四)胡垣《古今中外音韵通例》[17]

胡垣《古今中外音韵通例》书中韵图立二十二字母,实际为十九母。书中有《音呼声韵四图》《总谱十五图》《读法十六条》《平侧声七条》《开合呼三条》《通转韵五条》《音母十四条》等,胡垣的声母系统主要见于其中的《总谱十五图》,一韵一图,横列声母,纵以四呼列例字,例字均上标反切,有音无字则用○表示,同一声母反切尽量用同一反切上字。与本文论述相关的是“照穿审精清心”六母。[]类声母主要辖精组字,[]类主要辖知章组字。《古今中外音韵通例》六母中,反切上字和例字的庄组字分类罗列见表3。

表3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庄系字分布

庄系并入精系的韵涉及中古曾遇深梗流摄,基本为三等,庄系并入章系的韵涉及中古江宕咸山蟹止假效臻摄,大部分为二等,少部分为三等。南京方言参考《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语音卷)·南京音系》。[9]1951《古今中外音韵通例》庄系字的现代方言读音详见表4。

表4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庄系字的现代方言读音

对比现代南京方言,清末至现代大部分庄系字读音未变,仅“创霜爽存数”由舌尖后[]类高化為舌尖前[]类声母。对照熊正辉[1]5的标准,仅《古今中外音韵通例》中的“臻摄”庄组字读假类[],与现代不同。

三、知庄章声母的演变历程与内外转

本节探讨知庄章声母的演变趋势、其与内外转的关系、南京型方言的形成等。

(一)知庄章声母的演变趋势

梳理《书文音义便考私编》《西儒耳目资》等韵书,可以看出明清时期江淮官话知庄章声母分合及读音类型的转变。《中原音韵》在近代音发展史上承上启下,其知庄章的主要类型是知二庄(合口蟹止通知三章、止开三章)与开口知三章(合口遇山臻知三章、除止开三章)对立。我们以《中原音韵》为参考,可以发现:

章组字[i]介音在明末脱落。《中原音韵》《书文音义便考私编》时期,章组后接细音,与知庄组为一套声母(或拟为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章组与知庄组洪细不同,韵母对立。至《西儒耳目资》时期,章组与知二庄组分道扬镳,知二庄组与精组合并,章组仍接细音。至《切韵声原》,章组介音脱落,读为舌尖后塞擦音与擦音。现代南京型方言章组都读为[]类。章组经历了[]([])+ [i]→[]([i]介音脱落)的演变。

知组三等[i]介音在明末脱落,二三等合一。《中原音韵》《书文音义便考私编》时期,知二与知三对立,洪细不同,声母合而不分。至《切韵声原》中,知二知三合二为一,同读为舌尖后塞擦音,与现代南京型方言读为[]类一致。知组同样经历了 []+ 或[i]→[]([i]介音脱落)的演变。

庄组以韵摄为条件,在明末由合转分。《中原音韵》时期,庄组二三等为一类声母,读[]类。《书文音义便考私编》时期,只有“效摄”读[]类,其余庄组字仍读[]类。《西儒耳目资》时期,庄组开始分立。至《古今中外音韵通例》,已经与现代南京型方言相差无几。只有“臻摄”相反(读[]类,而非如现代读[]类)。明清韵书庄组字在各韵摄的分布见表5。

表5 各部书中庄组字的韵摄分布

虽然各韵书的现象复杂,但是我们仍能从中看出一定的规律。莊組字中,“假效蟹宕江咸山止攝”由[]类转读为[]类。其中,“效摄”最早开始转变(《书文音义便考私编》),其后一直稳定地读为[]类,“深摄”也很稳定,一直读为[]类。

(二)知庄章声母与内外转

我们认为,声母的变化多半由介音引起。明代末年,三等i的失落使《中原音韵》中互补的甲乙两类由韵母对立转为声母对立。章组韵母[i]介音在明末脱落,庄组受其影响亦随之分化,主元音偏低的外转韵摄(主要是庄组二等)加入章组,主元音偏高的内转韵摄(主要是庄组三等)加入精组。知组二等先是读同精组,与知组三等对立,后亦合二为一,完成了与章组一样的卷舌化过程。

(三)南京型方言的形成与地域变化

《西儒耳目资》显示知组与庄组或分或合,开始发生显著变化。其庄组字的分合与现代方言中南京型的特点一致,意味着近代官话区分[][]的方言中南京型开始形成。而稍早的《书文音义便考私编》(1587)尚显示与《中原音韵》类似的现象。

《韵通》代表的芜湖方言今属洪巢片东部,知章组与精组无对立,只有[]类。其知庄章组的分合类型显示,明代末年芜湖方言尚属南京型的势力范围。而庄组部分韵摄(假咸山遇流摄)的两读也证明,明代末年芜湖方言正在由南京型的两分向知庄章精组合一演进。

《切韵声原》《等韵学》记录的安庆方言今属黄孝片,其明清时期庄组两读字较多,分合的类型与今南京型关系较远,显示南京型对黄孝片知庄章声母读音的影响在明清时期有限,近代才开始增强。

《五声反切正韵》的庄组字分配与现代南京型差距最大,且看不出明显规律,证明该书确为混合音系,并非单一音系。《说音》代表的连云港方言亦属洪巢片东部,知章组与精组无对立,今一律读为[]类,因其作于清代末年,知庄章精组合一,故无法显示这几类声母演变的详细过程。

四、结论

我们梳理近500年间八部江淮官话韵书,除《说音》外,其它韵书均展现了知庄章声母演变的复杂历程。章组声母最先失落介音,庄组声母以内外转为条件随之改变。由韵书中错落的现象可探知当时庄组各韵摄主元音在高低状况及其在不同次方言中的读音差别。

[注 释]

①明清方言专书研究如叶宝奎《试论<书文音义便考私编>的语音性质》、麦耘《从中古后期—近代语音和官客赣湘方言看知照组》、孙宜志《从知庄章声母分合看<西儒耳目资>音系的性质》、封传兵《全本<音义便考>知庄章组声母读音的分合》等。现代方言研究如冯法强《近代江淮官话语音演变研究》、刘存雨《江苏江淮官话音韵演变研究》、董建交《明代官话语音演变研究》、吴波《江淮官话语音演变研究》等。

②封传兵将照系构拟为一套声母,认为《书文音义便考私编》中知庄章声母处于逐渐合流的趋势,没有完全合流的韵部明显地呈现二分局面。不管是看作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还是两个音位,知庄章声母二分的现象是存在的。

④醆:庄母产韵,或者章母獮韵。

⑤铲:庄母产韵,或者章母狝韵。

⑥诈:原文中两读。

⑦斩:崇母咸韵或陷韵,初母鉴韵。

⑧簪:原文中两读。

⑨诈:原文中两读。

⑩杀:原文中三读。

猜你喜欢
音韵官话声母
声母韵母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声母顺口溜
声母歌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诵读古诗词 体验音韵美——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
《汉语十四行试验诗集》的音韵艺术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俗话说,官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