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精准化研究

2022-06-27 08:40蒋兆伦张建英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资助精准

蒋兆伦,张建英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0)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育公平,帮助更多大学生完成学业,各高校在国家支持下广泛开展资助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梦想,也在另一种意义上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教育扶贫工作自推行以来就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战略作为新形势下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这就使得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必须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大学生资助与教育制度,完善高校资助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体系建设,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校重视程度不足。当前有些高校并不重视资助育人工作,没有设置专业的资助育人人才,大多由辅导员担任。然而,辅导员虽然在管理、活动等方面能力突出,但有些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欠缺思想教育素质。[1]

2.资助人员的责任感是高校资助育人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保障。资助工作涉及的方面极其广泛,而且时间相对漫长,很多资助人员为了避免麻烦,逃避问题,对工作缺乏责任感,导致扶贫育人工作难以发挥实效。

3.不能解决学生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贫困。有困难的学生容易存在心理问题,如内心比较敏感、社交能力差、心理压力大等,这些都难以通过简单的物质帮助得到解决。而我国大学生资助教育工作更注重资助水平,重视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缺乏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援助、引导和塑造等工作,尚未注重其心理诉求,无法达到“精神扶贫”的高度。

4.困难群体识别效果欠佳。[2]当前,在大学生资助过程中,很多学校主要依靠大学生对其家庭状况的说明以及提供的相关证明、谈话及观察资料对学生家庭贫困情况作出初步判断,并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作出最终决定。这种方式很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导致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无法获得及时支持。

5.由于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背景和贫困原因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学生对困难救助措施的具体需求也不尽相同。[3]但传统的粗放型资助方式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思维,尚未注意到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存在的差异,造成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供需错位”,不仅导致财政资金的浪费,而且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精准化实施路径

1.树立精准资助育人新理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理念,要求高校树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新理念,更好地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4]第一,树立实事求是的新观念。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贫困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建立不同层次、类别和阶段的贫困学生档案,为下一步的准确认定和精准支持做好资料准备。第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资助工作。高等学校作为资助工作的主体之一,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校资助工作,实现贫困学生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使其积极寻求学校和国家的帮助,提升他们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感,真正帮助他们解决眼前困境,阳光成长。[5]第三,树立帮助资助学生发展的新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完善资助育人管理机制

实行严格规范的资本金教育管理机制,是有效保证资助效果的重要措施。为此要完善资助教育管理机制,整合学校两级资助管理系统,科学有效地开展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第一,建立独立的资金管理机构,分别负责奖学金处、勤工俭学处等不同基金业务以保证资助政策的正确实施,并为学生提供定向帮助,做到“资助”与“教育”并重。第二,教育补贴管理机制是渐进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应根据不同地区学生的特点和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特点,开展资助教育实践,调整资助教育管理机制,准确做好学生资助教育工作。

3.加强资助育人工作监察

为确保资助工作的实施,使学生资助工作更加合理、科学、透明,需要将资助资金用于急需的生活、学习等方面。[6]为此,高校应切实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建立监督机制,以保证该工作的顺利推行。第一,畅通线上线下的学生意见反馈渠道,为学生提问提供方便,在发现教育问题后,做好事后的教育总结,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第二,需要准确评估补助教育效果,构建“育人为本”的评价体系,评价教育对象的准确性、教育过程的公平性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7]第三,改革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以绩效奖励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

4.加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建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资助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开展效果。因此,应不断加强学生资助队伍的建设。第一,建立专门的高校学生教育专业机构,全面负责学校各类学生资助工作的统筹规划,并指导二级学院的学生资助工作。第二,加强专职资助队伍建设,成立由学校资助人员、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的专职资助团队,加强政策宣传和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资助观念和教育观念。[8]第三,重视发展兼职辅助教育队伍,积极建立以教师、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为主体的兼职助教队伍,依靠他们及时掌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以真正保证高校资助对象认定的准确性。

5.建立动态化高校精准资助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精准扶贫管理的目的,高校必须及时更新贫困学生的相关信息,使资助工作真正惠及到每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大学生个体。这就要求高校建立动态的、准确的高校资助管理系统,对贫困生的个人情况、家庭困难、贫困程度、已有资助情况、学生的学识、消费、银行卡收支、校外个人实践等进行记录,及时整理和完善管理制度,确保信息数据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6.应积极开展精准资助宣传教育活动

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最新资助政策,为贫困学生提供必要的政策法规信息资源。首先,资助人员应熟练掌握工作内容,拥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帮助贫困学生完成资助的申请。其次,不断完善和创新宣传方式,根据活动主题精心策划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报刊、广告牌等渠道,开展精准资助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与此同时,高校应通过精准资助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激励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以实现资助育人工作的良好推进。构建完善的大学生资助体系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而真正实现资助管理由数量管理向质量管理的转变,做到资助与精神教育相结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精准化实施效果

为验证此次提出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有效性,本研究以某高校学生为例进行实例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实例分析对象基本情况

为了保证实例分析的严谨性,本次研究将传统的高校自主育人工作体系与此次研究的育人体系进行了以下对比。

1.资助对象评价准确性

资助对象选择合理能够提高资助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传统资助育人体系与此次研究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建立后资助对象评价的准确性的对比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资助对象评价准确性

由图1可知,相较于传统育人体系,应用此次研究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后资助对象评价准确性更好,说明此次研究的工作体系能够准确分析贫困对象,可以准确获得学生的具体情况,提高资助对象评价的准确性。

2.学习成绩对比

分析应用传统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以及应用本研究的育人工作体系后发现,应用设计体系后,贫困学生的成绩(见表2)得到有效提高,说明本研究设计的体系合理性较高,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贫困学生的积极性。

表2 学习成绩对比(单位:分)

基于上述结果,证明了此次研究体系的有效性,资助对象评价准确性高,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原因是此次研究的体系能够从多方面对学生情况综合评估,并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资助,因此可以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本文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思考,在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后,提出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思路并给出实施路径,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路径的有效性。以期通过此次研究能够为提高学生的满意度以及资助效率提供一定帮助。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资助精准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