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上市后备企业专利优先审查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11-22 12:22高艳琼胡文佳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专利审查专利申请优先

高艳琼,兰 晶,吴 平,胡文佳

(湖北省知识产权发展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

0 引言

随着我国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的提高,产业界对专利申请审查服务模式的需求逐渐增多。专利优先审查制度作为我国专利审查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专利产品竞争力、为创新产品提供公平有力的竞争环境以及开拓全球市场意义重大。专利优先审查制度的实施是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优化专利审查服务、提升审查效率、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本研究面向湖北省上市后备金种子、科创板种子企业等不同主体,设计专利优先审查需求调查问卷,了解相关主体对专利优先审查的需求,并进行科学合理分析,为助力企业上市提供支持。

1 调研企业概况

对2020—2021年度湖北省247家上市后备金种子、科创板种子企业专利优先审查受理情况进行调研,对2类企业年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专利质押金额、专利许可金额、对优先审查制度的了解度、支持度及相关建议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摸底。调研时间2个月(2022年3-5月),了解这2类企业所属领域、企业概况、专利申请授权情况及专利运用情况等。本次调研的2类企业所属产业领域符合专利优先审查产业范围要求,调研对象明确,填表人员均为企业专业人员,数据准确,代表性强。

247家调研企业中,上市后备金种子194家,科创板种子企业53家。涉及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37家,智能制造15家,节能环保30家,生物医药32家,高端装备制造30家,互联网12家,新材料28家,新能源15家,新能源汽车12家,农业9家,化工9家,其它18家,见图1。

图1 样本企业涉及领域分布

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占样本数的79%,而科创板种子企业则略显单薄,仅占21%。247家调研企业中,已上市的有15家,未上市232家占94%。

经统计,武汉依托省会城市和科教人才优势,2类企业数量占据一半以上;其次为襄阳和宜昌,2类企业分别为6.32%和6.72%,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与武汉共同支撑全省经济发展。调研企业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农业、化工及其它几个行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共37家,占比14.9%,排第一位。生物医药产业32家,占比13.1%,排第二位。节能环保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各30家,占比12.1%,并列第三位。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湖北省2类企业中,高端前沿产业占据重要地位,在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方面需求更为紧迫,重要性也更突出。

2 调研企业专利申请情况

2.1 专利申请与专利授权数据分析

为了更直观了解2类企业的专利申请与专利授权情况,本文进行了全面调研,调研数据如表1所示。从数据看,年专利申请数量在1~5件区间的企业最多,年专利申请量为0的企业数量以微小的差距排第二,年专利申请数量在100件以上的企业屈指可数。从调研企业的类型、领域及对专利的需求程度来看,虽然专利申请对企业非常重要,但企业专利申请热情不高。由数据可知,近3年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总体较低,授权量更低。年专利授权量为0的企业超过100家,其中2019年高达156家企业年专利授权量为0。6~100之间的4个区间授权率极低。

表1 调研企业近3年专利申请与授权量 单位:家

2.2 专利优先审查申请与授权数量统计

由表2可知,在调研的247家企业中,通过优先审查途径的申请量与授权量为0件的企业达200家以上,2019、2020、2021三年未通过优先审查授权专利的企业分别为242家、230家、214家,分别占调研企业总数的98%、93%、87%。从4组数据分析来看,2类企业的专利申请量都不大,年专利申请数量在5件以下的居多,5~10件次之。可以看出,企业在专利方面的投入相对薄弱,积极性不高,而专利授权量同样呈下降趋势。

表2 调研企业近3年优审专利申请与授权量 单位:家

2.3 专利运用情况

如图2所示,在247家调研企业中,40家企业有82份专利质押,已注销的37份,在有效期内的质押45份,包含225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32项,实用新型专利91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另有4家企业对专利进行实施许可9份,包括1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许可金额在10万以下的有6项,10万以上的5项。

图2 湖北省2019—2021年有效专利质押中三类专利统计

从质押金额上看,全省专利质押金额在1 000~2 000万区间的有效质押25份,占比55.6%。质押的专利多为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而外观设计专利质押的数量极少仅有2件,其主要原因在于外观设计专利的技术含量不足,专利的技术含量决定了其在质押融资过程中的经济价值。由图3可知,我省专利实施许可市场行为较少,许可金额较低。

图3 2019—2021年专利产品销售额统计

从图3可以看出,调研企业专利产品销售额情况较好,专利产品助力企业发展形势良好。此次调研的2类企业大部分都是高端或前沿企业,科技创新、科技转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存在专利需求量与实际申请量和授权量不匹配的情况。针对这一点,对这些企业进行了进一步的问卷调查。

3 调研结果及分析

采集247份2类企业的相关数据信息,对这些企业进行包括企业类型、上市情况、所属领域、专利申请数量、专利授权数量、优审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专利质押及质押许可等方面的相关调研,同时对其中90份样本的专利产品销售额进行统计,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剔除无效或错误数据后,进行整体统计分类,分析数据背后存在的问题及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与改进方案,为两类企业快速上市提供助力。

3.1 样本置信度分析

2020—2021年湖北省“金种子”企业名单于2020年发布,数量为153家(含科创板种子企业),其中20余家已成功上市,另有68家符合标准继续保留在名单内。2022年5月底发布的“金种子”企业共332家,来自全省除神农架外的16个市州,其中武汉145家、宜昌32家、襄阳24家、荆州24家。目前湖北“金种子”企业总数达到400家,误差范围±5%,样本数为218份,而本次调查样本数247份,样本数量满足需求,能反映整体情况。分析可知,置信水平/置信度95%,置信区间3.86,总数400,样本数247能反映总体特征。

3.2 问卷结果分析

调研企业对问卷调查持积极态度,认真填写问卷。经过问卷内容整体分析,排除明显矛盾数据。调研结果显示,在是否了解优先审查适用条件的调查中,65%的受访企业了解并符合条件,12%的受访企业了解优先审查适用条件但不符合条件,23%的受访企业对政策不太了解。

在关于是否符合优先审查适用条件的调研中,53%的企业属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高科技前沿领域的国家重点发展产业,18%为省、市重点鼓励产业。这些产业对于专利的需求相对迫切,优审政策的实施对上述产业的重要性突出。

在关于是否了解优先审查流程的调研中,57%的企业了解并办理过优先审查事项,20%了解但没有办理过。综合可知,77%的企业了解优审政策和流程。其余23%的企业想了解该政策,对政策持积极态度。由此可知,优审政策普及度基本是合格的。

在关于是否办理过优先审查流程的调研中,未办理过并想办理优先审查事项的企业占51%,办理过并通过审查的企业占42%。说明政策向好,企业热情较高,在办理流程上,可以探索更加便利的方式,将其简化并备注详细下发至相关企业部门,使企业加深对优审流程的了解,进一步增加企业优审申请数量。

在关于是否获得优先审查资格的调研中,未申请优先审查资格的企业占59%,获得优先审查资格的企业(含全部获得和部分获得)占36%,申请但未获得优先审查资格的企业占5%。当然,该数据并不代表实际优审的通过率。

在关于优先审查机制体验的调研中,大部分受访企业认为优审机制对企业有益,不仅能缩短专利审查周期,更利于企业专利产品转化,占领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31%的受访企业未办理过。

在关于专利对企业上市的重要程度的调研中,受访企业认为专利对于企业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其中92%的企业认为重要或非常重要。专利是企业技术实力的体现,是将技术转化为市场的重要手段。

在关于对优先审查机制的建议中,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未办理过优审事项,很想了解优审政策,并提出了不少建议,主要集中在简化流程从而能够实现快速提交。优审机制较一般申请的优势就在于缩短审批周期,可为重大专利争取先机。部分企业建议可以增加多种受理方式,例如接受邮寄等。

4 问题及建议

4.1 问题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真实有效地反映出湖北省2类企业专利审查情况。采用大数据调查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法,了解2类企业在专利方面的情况,发现以下问题:

(1)专利需求量与实际申请量不匹配。调研企业都是高端或前沿领域企业,普遍认可科技创新、科技转化的重要性,但实际申请专利、申请优先审查专利的企业数量却不多。主要原因在于企业重视度不够,没有真正认识到专利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专利申请周期长,一般申请到办证需要几年时间,这期间市场变化快,企业不能及时把握市场节奏;对办理流程缺乏了解或认为繁琐。对比2017-2019年数据可知,疫情影响也是专利量骤降的原因之一。2类企业中,一部分企业对专利申请缺乏重视。根据两类企业专利申请现状,需要采取有力的激励措施:对于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较少的企业,可先激励专利申请量的增长;对于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大的企业,则可着重激励其提高发明专利质量,即对授权专利、高质量发明专利加大鼓励力度。同时,可将授权发明专利、高质量发明专利与其它资质授予相结合。必须明确的是,不管是先激励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还是着重激励专利质量提高,最终的目的都是提高两类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专利质量及专利可转化性的提高。

(2)专利授权率不高。专利“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质量不高的专利,其授权率更低。高价值专利是我国知识产权从量变到质变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需求。高质量专利就意味着企业核心技术的合法垄断。

(3)对优审政策缺乏了解。调研企业中,一部分企业由于对优审政策和申请流程不了解,没有申请或申请没有通过,这些企业对于了解相关政策非常迫切。对此,可加强专利优审适用条件、申请入口、资料准备、审查流程、审查机制等政策基础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两类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并针对专利现状,采取适合企业的激励措施。加强审查员与企业的交流,提高专利审查效率,有助于在特定技术领域建立完善符合国情实际的专利审查标准,缩短审查周期,实现审查质量和效率兼顾。

4.2 建议

基于全局视角,提高专利审查工作制度调控的科学性,强化调控过程的经济学解释,推动专利审查机构治理能力现代化。

(1)提升专利审查效率与质量。进一步优化审查员队伍的学科背景,加强对专利审查员行为绩效的科学分析,研究审查员结构、经验对审查质量的影响,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专利审查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审查速度和审查质量。此外,企业在研发选题时,可通过查新平台了解技术当前的专利现状以及技术发展方向,避免企业重复研究。在申请专利前,通过专利检索对新审查专利进行预评估,能够极大提升专利质量。

(2)建立有利于提升专利申请质量的调控机制。充分发挥不同阶段专利费用的调控功能,增加低质量专利的申请成本,以激励低质量专利自动撤回为目标,减少审查机构积压案件。加大执法维权工作力度,强化专利执法手段,提升专利保护水平,提升整体专利申请质量。

(3)集聚与整合专利审查资源。建立有效应对新兴技术和技术融合发展趋势的审查单元,设置融合与交叉技术部门,建立与标准相关的审查部门,强化复杂技术领域的制度功能应对。加强对专利无效判定、专利侵权诉讼的监测,系统分析重大案件对后续专利申请的影响机理,提升对专利申请增长趋势、技术分布、审查难点的预判能力,实现审查资源的科学分配。

(4)优化高价值专利培育的政策环境。高价值专利的培育既需要外部政策环境,也需要创新主体内部制度环境。外部政策推动结合创新主体内部良好的制度,两者形成合力,为高价值专利培育创造肥沃土壤。同时,在高价值专利培育中适当投入必要的资金,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情报资源建设等。

5 结语

目前,我国已提出面向2035年的《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对专利审查机构的战略目标与治理理念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回顾《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8—2020)》的历史进程,中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以数量增长为核心的、缺乏弹性的管理体制也为中国专利制度转型发展带来了障碍。高质量的专利能够有效促进市场交易及后续研发投入,在微观层面,专利费用、申请通道等制度设计直接影响着专利申请需求以及专利保护周期与强度;在宏观层面,专利确权与技术发展、产业布局、商业模式、贸易促进以及资本、就业市场形成日益紧密的联系。

通过此次专利申请优先审查调研,摸清湖北省上市后备金种子、科创板种子企业专利优审的现状,分析两类企业专利数量、优审数量及专利产品市场竞争力情况,找出当前专利优审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加快企业技术成果转化,占领市场,助力企业上市。

猜你喜欢
专利审查专利申请优先
从一件无效宣告请求案谈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八月备忘录
八月备忘录
五年内商标注册、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将大幅压缩
2018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申请量统计表(1月)
2017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申请量统计表(12月)
韩国AI内容专利申请数5年激增10倍
中智、中捷专利审查高速路(PPH)试点启动
新修改的《专利审查指南》将于4月1日起施行
浅议实用新型专利审查中修改超范围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