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扫描、战略更新与企业绩效研究
——基于竞争强度调节作用

2022-11-22 12:22李宁娟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外部环境强度竞争

李宁娟

(西北工业大学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9)

0 引言

近年来,制造业企业正面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多方面挑战。一方面,互联网、AI等新技术在生产和创新中应用,突破了企业原有的生产组织模式。另一方面,国家间贸易摩擦加剧,给企业的国际化营销和采购带来巨大不确定性。此外,中国政府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要求企业淘汰原有的落后产能,进行产品和组织创新。外部环境变化挑战了企业已有的战略结构,也为那些能够积极进行战略更新、应对环境变化的企业创造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企业要想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机会,就必须了解环境变化。Aguilar[1]将环境扫描定义成企业系统地搜集环境信息的过程。环境扫描为企业的决策制定提供了必要的信息通道。已有研究表明,环境扫描使得企业能够发现外部环境变化趋势,并据此制定适应性战略,发现新的创业机会,有利于企业的战略更新[2-3]。

战略更新聚焦于组织转型[4],指企业通过改变业务范围、竞争方式或者是两者都采用使企业重新充满活力[5]。已有研究认为战略更新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重要战略选择[5]。本文认为战略更新可能是企业利用环境扫描提高绩效、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中间机制,然而已有文献并未对此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为清晰阐明外部信息获取战略通过何种机制提高企业绩效,本文聚焦于两方面:一是研究战略更新如何在环境扫描和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二是研究竞争强度的增加是否会改变战略更新在环境扫描和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即检验是否存在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概念模型

1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1 战略更新

战略更新是一种类型的企业家精神,与企业转型、战略再定位、战略改变紧密相关。Guth & Ginsberg[4]将战略更新定义为“组织通过改变它们建立的关键概念而进行的转型”。Zahra[5]认为战略更新主要指通过改变业务范围、竞争方式或者是两者都采用,使企业运营重新充满活力。Baden-Fuller & Volberda[6]认为典型的更新方法包含缩小规模、外包、企业投资、重构或重新获得活力。Sharma & Chrisman[7]指出“战略更新指的是企业的创业努力,可能会导致业务单位的战略或者是结构的显著改变”,但是这些行为“不能被看作是组织新的业务”。

战略更新是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Klammer等[8]认为战略更新增强了企业对外部动态环境的快速反应,是组织持续成功的关键因素。Volberda等[9]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战略更新如何成为高层、中层和一线管理者的选择,以及不同类型的战略更新如何帮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尽管战略更新有利于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但是企业进行战略更新也可能涉及到某些与现有运营不同的风险活动,可能会产生不确定性结果。盲目的战略更新可能会导致企业陷入不可预知的困境。因此,为了有效进行战略更新,企业需要识别外部环境变化、认识创业机会、整合外部知识并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Riviere等[10]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从动态能力视角分析了微软公司的国际化知识如何促进企业的战略更新。Basu & Wadhwa[11]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分析认为,CVC投资为企业创造了现有业务和新业务的成长选择,但不会导致企业从现有业务中撤退,会负向影响企业的不连续性更新。

从结果上看,战略更新有利于企业利用机会[12],改进企业绩效[13]。Bierwerth等[14]对43个独立样本的Meta分析发现战略更新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Kearney & Morris[15]对美国和欧洲上市企业的研究发现,战略更新增强了环境丰富性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中介了环境敌对性和企业绩效之间的负向关系。Shu等[16]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研究发现,战略更新能够提高企业财务绩效和企业声誉。

1.2 环境扫描

Bhardwaj & Kumar[3]认为环境扫描是企业“搜集和使用外部环境中关于事件、趋势和关系的信息,这些知识能够帮助组织进行未来行为的管理计划”。企业可能采用多种途径去获取外部信息,例如顾客、供应商、雇员、印刷品、贸易展等。因此,环境扫描是企业进行战略规划的关键输入[17]。一些研究认为环境扫描是组织学习的一部分[18],促进了企业创新[19],也使得企业能够评估环境变化对企业战略方向的影响[20],并据此进行战略转型[2]。相对低绩效企业而言,高绩效企业的企业管理者的环境扫描频率更高、范围更广[21]。

近年来,学者们发现环境扫描能够影响组织转型和更新。Schmmit等[22]依据人类生态学和战略选择的文献分析了企业面临的不同类型的环境稀缺形势如何塑造企业不同类型的战略更新。Ben-Menahem等[2]对荷兰皇家壳牌公司战略更新行为的研究发现,企业需要通过环境扫描和跨边界活动监督外部环境变化,对外部变化的长期影响进行深入理解,识别外部变化的驱动因素,并理解如何通过匹配战略变革的速度保持基本的吸收能力。何一清等[23]研究认为,有意识地更新环境扫描的内容、方向、范围信息源等,有利于企业改变环境扫描获取的信息和知识,改变管理者的知识架构,是企业突破认知惰性、提高管理知识架构变革能力的重要方法。

1.3 环境扫描对战略更新的影响

本文认为环境扫描正向影响企业战略更新。首先,机会识别是战略更新的必备条件[13]。监控和分析环境增强了企业对新市场和新技术机会的认识[24]。一方面,企业进行环境扫描范围越广、频率越高,越有可能识别到潜在的战略更新机会;另一方面,环境扫描增强了企业对外部机会的敏感度。在面临环境不确定性的时候,那些接受多样信息的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战略更新利用外部机会和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因此,环境扫描支持了企业的机会发现和战略更新。

其次,外部知识的获取和整合是企业进行战略更新的重要前提。环境扫描代表了企业系统的外部信息获取行为,增加了企业内部知识和信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开拓了企业管理者的视野。一方面,环境扫描为企业输入了新鲜的外部信息和知识,使得企业能够识别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并据此调整企业战略进行适应[8]。另一方面,环境扫描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吸收能力。Ben-Menahem等[2]研究发现,吸收能力能够促进企业内部战略更新与外部环境变化相匹配。企业管理者对外部环境的理解和认知塑造了企业的战略更新行为。因此,环境扫描是企业战略更新的潜在驱动力[2]。

第三,环境扫描能够增强企业对外部形势的准确理解和认识,有利于企业更加清楚地认识现有的企业战略,明确进一步战略更新的方向、内容以及战略更新实施的步骤。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扫描通过增强企业对外部形势和内部运营的理解,推动了企业战略更新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提高战略更新的成功率。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1:环境扫描正向影响企业战略更新。

1.4 战略更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以下几点,本文提出战略更新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绩效。首先,战略更新有利于企业抓住新的产品-市场机会,进而提升企业绩效。一方面,战略更新使企业对外部环境更加敏感,增强了企业应对外部威胁能力[25]。另一方面,战略更新使企业能够创造性地利用机会[5]。在企业能够识别和利用新的产品-市场机会的条件下,企业绩效获得提升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其次,企业竞争优势和长期生存源自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匹配[26]。战略更新增强了企业的动态能力,使企业内部业务结构、战略执行更加适应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战略更新也有利于企业去除陈旧的、难以适应外部市场与技术环境变化的管理模式。基于以上原因,本文认为战略更新通过将企业内部战略与外部动态环境匹配[2],提高企业绩效。

第三,战略更新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创业活动,代表了关键的、无形资源,这些资源是有价值、稀缺、难以模仿的和替代的,是企业竞争优势和优良绩效的重要来源[27]。当大部分竞争对手采取同质化的战略进行竞争时,如果焦点企业能够采取战略更新举措(例如:改变竞争模式、重组业务单位提高部门间的协调、引入新管理模式),那么焦点企业就容易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重新充满活力进而获得优良绩效。因此,战略更新代表了企业重要的战略转型,使企业能够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16],有利于提高绩效。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

假设2:战略更新正向影响企业绩效。

1.5 战略更新的中介作用

整合假设1和假设2,本文提出战略更新中介了环境扫描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环境扫描频率越高,越有利于企业识别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也越有利于企业积极调整战略,通过战略更新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当企业有效利用环境扫描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战略更新时,企业就能够有效匹配内部战略和外部环境变化,企业的产品、销售方式、服务方式可能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因而企业的绩效也越高。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战略更新中介了环境扫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1.6 竞争强度的调节作用

根据资源基础观,当分析企业绩效时,必须将竞争环境考虑进来[28]。竞争强度反映了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竞争的激烈程度[29]。价格竞争激烈、新产品或服务很快会被竞争者模仿、产业中经常有新的竞争者进入等都是反映特定产业竞争激烈的现象。本文认为竞争强度正向调节了战略更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首先,当面临较高水平的竞争强度时,企业更愿意利用战略更新去构建新的能力。从资源基础观的角度分析,战略更新帮助企业构建的新能力和组织结构是有价值和难以模仿的。这些新能力能够使得企业提供的产品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30]。因此,竞争强度较高时,战略更新变成有价值的战略资源,成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来源。

当产业竞争强度较高时,如果企业不进行战略更新,仍以原有的战略、产品参与竞争,可能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难以有效提高绩效,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绩效下降。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积极进行战略更新,提高部门间的协同配合能力,进行更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开拓,才能摆脱原有的组织战略与环境变化不相适应的困境,并依靠战略更新构建新的竞争优势。

其次,低竞争强度时,顾客对企业已有的产品和服务有较高的认同度,产业中新的竞争对手也相对较少,战略更新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当企业面临较低水平的竞争强度时,即使企业进行了战略更新,战略更新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也可能不会增强。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竞争强度正向调节了战略更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整合假设1-4的论述,本文进一步提出竞争强度正向调节了战略更新的中介作用,即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高竞争强度时,战略更新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大,战略更新在环境扫描和企业绩效之间起到的中介效应也越强。低竞争强度时,即使企业进行了战略更新,这些战略更新也可能不会为企业带来更高的销售额、利润和市场份额,在环境扫描和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也较小,甚至可能不显著。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5:竞争强度调节了战略更新在环境扫描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的中介作用,即竞争强度越高,战略更新在环境扫描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中介作用越强。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收集数据,以检验相关研究假设。相关变量的测量主要基于国内外研究的成熟量表。为保证数据质量,首先,对选自英文文献的量表进行了严格翻译和回译。其次,在最终调研前,对10家企业进行预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修改,以保证问卷在汉语情境下的清晰、准确描述。第三,为降低社会期望偏差,调研人员告知受访者所有题项的答案均无对错之分,并且会为受访者保守秘密。

本研究采取了分层抽样的数据收集方法。首先,根据各省市GDP将全国31个省市划分为3个调研区域。其次,根据各省市开发区管委会或政府部门提供有一定生产和研发能力的制造类企业的目录,每个调研区域选择500家企业发放调研问卷。第三,具体调研采用面访和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本次调研共发放1 500套(每家企业2份)问卷,最终收回的样本企业为490家,总回收率为32.7%(490/1 500),其中含有286家面访调研企业及204家电子问卷调研企业。排除数据缺失严重、只有单份问卷的企业之后,剩余的有效双份问卷企业为303家,有效双份回收率20.3%(303/1 500)。样本企业主要分布在机械制造、汽车、电子、化工和能源等制造业,企业类型包括国有企业、中外合资(合作)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等。

2.2 变量测量

除特别说明外,所有变量都采用7点Likert量表度进行测量,其中1代表“完全不同意”,7代表“完全同意”。为降低共同方法偏差,企业绩效数据来自A卷,环境扫描、战略更新、竞争强度和控制变量的数据来自B卷。

(1)战略更新:参考Zahra等[5]的研究,用4个题项测量:①对每一个业务单元调整竞争战略;②重组各运营单元和部门来提高业务单元间的协调和沟通;③重新定义所在行业;④引入创新型人力资源项目。

(2)环境扫描:基于Beal[31]的研究用8个题项测量。①明确跟踪竞争对手的战略战术;②对竞争对手的战略战术进行预测;③对销售额、顾客偏好和技术等进行预测④专门进行市场营销研究;⑤对贸易杂志、政府出版物和新闻媒体密切关注;⑥来自供应商和其他渠道成员信息的收集;⑦详细观察在国外使用的趋势、实践和战略;⑧追踪未来宏观经济趋势信息。

(3)绩效:基于Dess等[32]的研究,通过询问受访者“过去3年内,贵公司的业绩变化(1=大大降低;4=不变;7=大大增加)”,采用3个题项测量:①销售额;②利润;③市场份额。

(4)竞争强度:基于Jaworski & Kohli[29]的研究,用3个题项测量:①本行业经常有强大的竞争者进入;②市场竞争状况难以预测;③同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控制变量:为了有效控制其他因素对本研究的影响,选取企业年龄(2010减去企业成立年份,并取自然对数)、企业规模(员工人数的自然对数)、所有制类型(1=国有企业,0=非国有企业)作为控制变量。

3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3.1 信度和效度检验

首先,对所有变量的测量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KMO值为0.815,表明量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所有变量的测量题项都没有出现交叉负荷现象,每一变量的测量题项聚集于其所应代表的构念上。

其次,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如表1所示,所有变量的Cronbach α系数均大于0.6,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每个变量的测量题项的因子载荷都接近或大于0.7,解释性方差百分比(AVE)均大于50%,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如表2所示,对角线上为每个变量的AVE的平方根,大于该变量所在行与列的相关系数值,表明量表区分效度良好。

表1 信度与效度

3.2 描述性统计

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见表2。所有变量间具有一定相关性且相关系数值并不太高;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小于2,远低于警戒值10,说明各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不严重。环境扫描与战略更新和企业绩效间的相关系数都正向显著,战略更新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初步支持了本文所提出的部分研究假设。

3.3 假设检验

本文采用SPSS 22.0的多元线性回归检验研究假设,由于涉及到调节作用的检验,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对自变量和调节变量进行了中心化处理,假设检验结果表3。

(1)中介效应检验。本文采用以下几个步骤检验战略更新在环境扫描和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首先,检验环境扫描对战略更新的影响。模型1以控制变量为自变量,以战略更新为因变量进行回归;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环境扫描作为自变量,回归结果表明环境扫描与战略更新呈显著正相关(β=0.480,p< 0.001),假设1得到了实证支持。

其次,检验战略更新在环境扫描和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模型3以企业绩效为因变量,以控制变量为自变量;模型4在模型3的基础上加入环境扫描作为自变量,回归结果表明环境扫描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β=0.178,p<0.05),假设2得到了支持。模型5在模型4的基础上加入中介变量战略更新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对比模型4和模型5的回归结果,在引入中介变量战略更新之后,环境扫描的回归系数由β=0.178(p<0.05)变为β=0.116(p<0.1),且战略更新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β=0.131,p<0.1)。综合这些结果,战略更新在环境扫描和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假设3得到了实证支持。

第三,更进一步地采用SPSS的Process插件对战略更新的中介作用进行Sobel检验,Bootstrap次数为5000。Sobel检验结果(间接效应值为0.065 4,Z=1.851,p<0.1)表明战略更新在环境扫描和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了显著的中介效应。

表2 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

表3 假设检验

(2)调节效应和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首先,检验竞争强度的调节作用。模型6在模型5的基础上加入竞争强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模型7在模型6的基础上加入调节变量竞争强度和环境扫描的交互项CP×SR,进行回归。模型7中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β=0.126(p<0.05),表明竞争强度正向调节了战略更新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假设4得到了支持。

其次,本文采用SPSS软件的Process插件检验被调节的中介作用,Bootstrap次数为5 000。如表4所示,低竞争强度时,战略更新的间接效应不显著(ρ=0.015,p>0.1);中竞争强度时(均值),战略更新的间接效应显著(ρ=0.060,p<0.1);高竞争强度时,间接效应显著(ρ=0.105,p<0.1)。这些分析结果表明,企业面临的竞争强度越高,战略更新在环境扫描和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越强,即存在被调节的中介作用,假设5得到了支持。

表4 战略更新的条件调节效应

4 结语

4.1 结论及讨论

为了探究环境扫描影响企业绩效的中间作用机制,引入了战略更新作为中介变量,且进一步分析了产业竞争强度对这一中介机制的调节作用。基于303家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战略更新在环境扫描和企业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竞争强度不仅正向调节了战略更新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也增强了战略更新在环境扫描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的中介作用。

环境扫描是企业系统的外部信息获取行为[1],积极进行环境扫描的企业更迅速地洞悉外部环境变化而带来的威胁、机会。在对外部环境有更多样和更深理解的基础上,企业可能更快地进行战略更新。这些战略更新措施可能包括剥离非核心业务、改变组织内部协调机制、改变原来的竞争方式等。这些战略更新为企业投资更有潜力的创新项目、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做好准备。因此,加强环境扫描是企业应对环境变化而进行战略选择的第一步,而更深层次的机制则在于利用环境扫描洞悉环境发展趋势、吸收外部信息和知识,使企业战略组织形式与环境变化更加匹配,构建新的竞争优势。因此,环境扫描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需要通过战略更新进行中介,本文的实证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理论推断。

激烈的竞争给制造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企业原有的竞争方式可能受到竞争者的挑战而不再能为企业带来高绩效。在面临巨大竞争压力的情况下,战略更新成为企业转型、重塑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战略选择。竞争强度越高,战略更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越大,环境扫描也更多地通过战略更新的中介作用提高企业绩效。相反,企业面临较低竞争强度时,原有的企业竞争模式、产品组合能够保证企业获取较高的绩效,战略更新可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非常有限,在环境扫描和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也会降低,甚至可能变得不显著。

4.2 理论贡献

首先,本文通过探究环境扫描、战略更新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深化了对企业战略更新重要作用的认识,明晰了环境扫描影响企业绩效的中间作用机制,对创业管理研究有一定贡献。其次,通过引入竞争强度这一调节作用,明晰了环境扫描通过战略更新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外部权变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竞争强度越高,战略更新对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在环境扫描和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也越强。这表明,战略更新可能是企业突破竞争困境的重要选择,为企业管理者应对竞争压力提供了新思路。

4.3 实践意义

首先,面对国家和产业层面倡导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不断增加的竞争强度,企业需要更密切地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即提高环境扫描的投入力度和强度。动荡的外部环境给企业带来了威胁,也带来了创业机会。环境扫描有利于企业认识和理解外部环境变化,也为企业吸收外部信息和知识提供了渠道。只有对外部环境有深入理解和充分吸收外部知识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够充分利用新机会。其次,仅仅有环境扫描是不足的,企业也需要利用环境扫描获取的知识和信息推动战略更新,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绩效。战略更新有利于企业调整竞争战略,重组运营单位,提高企业内部的协调和沟通能力,从而使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应对环境变化,提高企业绩效。第三,为企业缓解竞争压力、保持和提高绩效提供了新的思路。既往研究表明,竞争强度越高,企业可能面临价格战、绩效下降的威胁越大,企业在市场上获利的难度也越大。竞争强度越高,战略更新在环境扫描和企业绩效之间起到的中介作用越强。因此,当企业面临的竞争强度越高,越应当加强战略更新和环境扫描。

5 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建议

一方面,本文采用的是横截面性质数据,限制了我们对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推断。另一方面,由于本文的变量测量主要基于管理者的主观认知,认知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未来研究可以采用多种数据来源、纵向研究设计克服这些研究局限。

猜你喜欢
外部环境强度竞争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你的爱情竞争指数
感谢竞争
计算电场强度常用的几种方法
电场强度叠加问题的求解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乡愁情怀还是美梦难现:乡村民宿经营风险感知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中潜能生帮扶方法
电网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的PESTNG模型分析
政治生态宏观外部环境优化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