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质量、关键审计事项与过度投资

2022-11-22 13:46徐回源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审计报告过度事项

孟 慧,徐回源

(南京审计大学 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0 引言

企业投资活动是日常运营的重要财务活动和资源配置方式之一,与企业资本运作和价值创造息息相关。伴随着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影响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管理模式也影响着我国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前进方向。企业投资容易受到各种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和股权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非效率投资的行为,产生“高投资率-低投资效率”现象。企业过度投资容易造成资源无法优化配置,部分企业和部门资源过度集中,需要发展的公司却无法获得应有的资源,导致经济发展风险。因此,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并优化企业投资效率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审计监督是现阶段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高质量审计主要依赖于审计师的专业程度和独立性,在严格遵守会计守则和制度的前提下,向企业提供审计服务,具有降低信息不对称、监督和保险三大作用[1]。2016年财务部颁布审计准则第1504号,要求上市公司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该准则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市场对审计报告的质量要求。理论上,审计质量越高,提供的会计信息透明度越高,有利于市场和投资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缓解投资者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有效制约管理层的机会主义,抑制由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导致的过度投资行为,减少企业非效率投资。

本文主要考察审计质量影响我国上市企业投资的问题,将审计报告中的关键审计事项和企业产权性质纳入研究框架,分析关键审计事项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以及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影响区别,从不同维度丰富审计质量和投资效率关系研究,为我国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供经验证据,为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

1 文献综述

非效率投资是指企业管理层出于私人利益,将资源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上,放弃投资净现值为正的项目,导致实际投资效率与最优投资效率存在差别。非效率投资可以划分为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当企业实际投资高于最优投资时即为过度投资,反之则为投资不足。造成企业非效率投资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2],外部投资者和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容易使投资者产生信息劣势,投资者无法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投资判断,低估部分经营状况良好而市场价值未充分体现的企业,从而减少对企业的外部融资,形成融资约束,导致投资不足[3],或者是错估项目所得净现值,对非必要项目过度投资,降低投资效率。委托代理问题则会使公司管理层在投资时掺杂个人利益和偷懒动机,形成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进而产生非效率投资[4]。

现阶段国内外学者研究审计质量与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分别从审计的作用过程和审计的结果分析审计质量对投资的影响效果。审计质量一般是指审计师发现并报告企业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重大错报、漏报和违约行为的联合概率[5],Bae等[6]研究表明,降低信息不对称和缓解委托代理问题是审计监督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的主要机制。高质量审计能够以改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减少资本交易摩擦和优化内部治理为中介来抑制过度投资[7- 8]。窦炜等[9]和翟华云[10]研究发现在法律环境好的地区,改善审计质量能够显著改善公司资本配置效率,且民营上市企业和财务风险高的企业中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最强烈。朱灵犀和管萍[11]从产品市场竞争视角发现产品市场竞争环境越激烈,审计质量越能够降低企业非效率投资。

通过以上文献回顾可以看出,从审计内部因素分析审计质量对过度投资的影响方面的文献相对较少,关键审计事项在审计报告中的正向作用尚未有实证分析予以肯定。本文深入分析关键审计事项在审计质量对过度投资的影响中发挥的作用,并检验审计质量和关键审计事项的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是否存在区别,补充该类审计文献研究。

2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2.1 审计质量与过度投资

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是造成企业过度投资的根本原因。投资者对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容易引发投资者高估企业投资决策能力和项目盈利能力,将过多的资金投资于NPV为负的项目或公司而导致过度投资,同时在委托代理问题层面上,公司管理层存在利用股东赋予的控制权来提高个人效用、构建商业帝国的动机,操控企业资源更多流向符合管理者利益的投资项目上,导致资源过度滥用。第三方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则能够有效制约企业过度投资问题。从信号理论分析,审计报告中包含着公司财务信息,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以帮助投资者合理分析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正确评估投资项目,减少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交易摩擦。高质量审计报告对公司管理层投资行为有一定的监督和威慑作用,避免管理者为获得更多投融资进行财务盈余管理,缓解决策代理问题,约束企业管理层过度投资。此外,高质量审计意味着高专业水平的审计师,审计师挖掘公司审计证据、行业特性等信息来发现财务信息中的错误,保证审计报告的专业性和公允性,从而抑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而在产权性质的差异上,国有企业相比于民营企业,拥有充裕的资源条件和优惠的投资政策,但是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和委托代理问题相对更复杂,因此会有明显的过度投资倾向,高质量审计报告发挥的约束作用也会更突出。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高质量审计能够抑制上市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国有企业审计质量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2.2 关键审计事项和过度投资

2016年12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修订了相关审计准则,将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纳入审计报告的要求。关键审计事项增加了管理层和事务所之间的沟通交流,促使审计师为出具审计报告获取更多关键信息,向外部投资者客观传递公司经营质量风险和财务风险,有利于投资者重视并快速获取关键信息,有选择地投资优质项目。对于管理者而言,关键审计事项能够增强审计报告对管理层的监督作用,降低企业利用审计盈余管理的幅度,缓解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带来的过度投资。新审计原则的实施将迫使国有企业不得不身先士卒,率先披露国有经营企业中的关键事项和存在的问题,增强国有企业在投资者心中的可信度。而民营企业为维护公司形象、保障公司外部资源的正常提供,存在出于私利要求审计师选择性披露关键事项的可能,对外披露审计信息依然不全面,无法达到抑制过度投资的目的。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关键事项能够加强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关键审计事项在国有企业中的调节作用更明显。

3 研究设计与模型构建

3.1 变量说明

被解释变量:过度投资(OverInv)。本文参考Richardson[12]衡量企业投资效率的模型,对沪深交易所全部A股企业进行回归分析,模型中回归残差代表企业非效率投资程度,残差大于0代表企业过度投资,残差小于0代表企业投资不足,本文选取过度投资的企业作为实证模型样本(OverInv)。Richardson具体模型如下:

Invi,t=α+β1TobinQi,t-1+β2Levi,t-1+β3Cashi,t-1+β4Agei,t-1+β5Sizei,t-1+β6Reti,t-1+β7Invi,t-1+ΣYear+ΣIndustry+εi,t

(1)

Invi,t代表企业第t年投资水平,TobinQi,t-1表示企业第t-1年成长能力,Levi,t-1表示第t-1年企业资产负债率,Cashi,t-1表示现金持有量,Agei,t-1表示企业第t-1年上市年限,Sizei,t-1表示第t-1年企业资产规模,Reti,t-1代表公司第t-1年个股收益率,Invi,t-1表示第t-1年企业投资水平。

解释变量:审计质量(Audit)。本文引入虚拟变量,依据会计事务所的知名程度,将聘请四大或八大第三方审计事务所的企业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

调节变量:关键审计事项(AuditNo)。本文选取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作为代理变量。

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产权性质(Gov)、企业资产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收入规模(Income)、资产回报率(Roa)和现金回收率(Fcf)作为控制变量。

3.2 模型构建

本文利用表1中的变量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来验证假设1中审计质量和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具体模型如下:

OverInvi,t=α+βAuditi,t+γControlsi,t+ΣYear+ΣIndustry+εi,t

(2)

表1 变量定义

模型(2)中OverInvi,t表示企业第t年过度投资水平,Auditi,t表示企业第t年审计质量,Controlsi,t涵盖本文选取的所有控制变量,ΣYear和ΣIndustry分别表示控制时间和省份,ε表示模型中的随机扰动项。

OverInvi,t=α+β0Auditi,t+β1AuditNoi,t+β2Auditi,t*AuditNoi,t+γControlsi,t+ΣYear+ΣIndustry+εi,t

(3)

假设2的证明在模型(2)的基础上将关键审计事项(AuditNo)纳入模型中,并通过添加审计质量和关键审计事项的交乘项验证关键审计事项在审计质量对过度投资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3.3 样本选取

本文利用Richardson模型对201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原始样本进行筛选,选择存在过度投资行为的企业作用实证样本,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如下处理:①剔除样本中的金融类和保险类公司;②剔除列入ST和*ST板块的公司;③剔除存在异常值和缺失值的样本;④对数据进行1%和99%分位数上缩尾处理;⑤部分数据对数化处理。共获取1 194家上市公司的4 468条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4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表2是本文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上市企业过度投资效率(OverInv)均值为0.046,标准差为0.058,中位数和最大值分别为0.025和0.383,表明我国企业确实存在过度投资问题,且各企业之间过度投资水平差异性不大。审计质量(Audit)的均值为0.613,中位数和最大值均为1,国内有一半以上公司选择四大或者八大事务所出具公司审计报告,即倾向于选择高质量审计为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关键审计事项(AuditNo)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062和2,可见在新审计原则制度下,公司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依然相对较少。产权性质(Gov)的均值为0.446,说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占比为44.6%和55.4%,上市企业中民营企业的数量多于国有企业。模型中主要变量的中位数和平均值间无明显差异,近似呈正态分布。

4.2 相关性分析

由表3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过度投资(OverInv)和审计质量(Audit)、关键审计事项(AuditNo)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负,可初步判断审计质量和关键审计事项对企业过度投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四大和八大事务所知名程度更高,出具更专业的审计报告,披露更详细的重大事项,有利于缓解企业过度投资动机。产权性质(Gov)与过度投资(OverInv)、审计质量(Audit)和关键审计事项(AuditNo)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性,表明相比于融资紧张的民营企业,资源充足的国有企业更有可能产生过度投资现象,而且也更有资本选择优质的审计事务所和高质量审计服务。此外,表3中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因此选取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3 Pearson相关性分析

4.3 面板分析

4.3.1 主回归分析

本文经过Hausman检验确定选取固定效应进行面板回归。表4为模型(2)的回归结果,第(1)列为过度投资企业的全样本回归,第(2)和(3)列为将全样本按照产权性质划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进行回归。由表4可知,全样本回归下,过度投资水平(OverInv)和审计质量(Audit)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029 6,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当公司为国有企业时,两者的回归系数为-0.073 4,在1%置信水平上显著,如果是民营企业,尽管过度投资和审计质量呈负相关关系,但是回归系数并不显著。可见四大和八大审计事务所的审计质量越高,企业过度投资发生概率就越低,高质量审计能够监督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来显著改善公司资源过度配置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审计质量对过度投资决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民营企业处于融资约束的困境,因此影响效果较小。假设1得到验证。

表4 面板回归实证结果

4.3.2 调节效应分析

表5所示为模型(3)的调节效应回归结果。由表5可知,在考虑关键审计事项的效用后,全样本和国有企业样本的过度投资与审计质量之间依然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回归系数分别是-0.026 1和-0.068 0,审计质量和关键审计事项的交互项(Audit*AduitNo)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01 4和-0.001 0,在1%水平上显著,而民营企业在两者之间的影响作用和调节效应并不明显。表明在审计报告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投资信息后,高审计质量抑制企业过度投资的作用将会增强,而国有企业的审计报告和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相对更专业、更全面,因此关键审计事项在审计质量对过度投资影响的调节效应上更突出。假设2得到验证。

表5 调节效应回归结果

5 稳健性检验

本文通过对过度投资、审计质量和关键审计事项三者代理变量进行滞后一期处理,将滞后一期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利用IV-2SLS方法回归来检验结果的稳健性。检验结果和上述实证结果一致,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工具变量通过了弱相关性和不可识别检验,进一步佐证了假设1和假设2的结论可靠性。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本文利用Richardson模型,选取201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过度投资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审计质量和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直接影响,以及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在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存在过度投资的行为,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包含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和审计信息,高质量审计能够显著缓解企业过度资源配置的问题,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倾向比民营企业更严重,审计质量对企业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也更明显;关键审计事项的审计原则促进了审计师披露更多重大事项,提升了审计报告的信息价值,关键审计事项可以增强审计质量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抑制效果,关键审计事项在国有企业中的调节效应更显著。

6.2 启示建议

(1)完善审计制度,优化审计质量。从公司层面看,建议企业完善公司本身的审计制度,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并优化财务信息,提高审计和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需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优化审计服务,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2)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审计素养。对审计事务所而言,高质量审计必然需要加强审计师和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提高事务所和企业对审计工作和报告的要求,加强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保证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秉承专业、公正和严谨的态度,引导并规范审计事务所高质量发展。

(3)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坚决惩处虚假报告。即使在事务所的审计监督下,企业仍可能对审计师进行施压和贿赂,导致审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斟酌”披露审计报告和隐瞒重大审计事项,利用投资者对审计报告的信心来引导企业外部融资。对于这些行为,监管机构需健全法律法规进行抵御和预防,坚决惩处隐瞒欺诈市场和投资者的行为,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同时法律应赋予投资者检举和索赔权益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审计报告过度事项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长文式(军队)审计报告改进探索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信息使用者视域下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优化
重大事项决定权探究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一周重大重组事项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