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踔厉笃行美好安徽建设谱写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2022-12-05 21:19□丁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2年9期
关键词:安徽全省

□丁 媛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尤其是习近平同志两次视察安徽、三次亲致贺信、一次亲切回信,为安徽发展亲自擘画蓝图、指明方向。谆谆教导、言犹在耳,殷殷嘱托、萦绕于心。全省上下知重负重、苦干实干,妥善应对复杂世情、科学抗击世纪疫情、深刻复盘研判省情,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着力提升发展质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成效显著。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安徽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同志“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更大跃升”教导,做大做强总量,做实做优环境,奋力推进“经济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

(一)经济总量快速攀升

改革开放初,全省生产总值仅114 亿元,2009 年首次突破万亿。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进入发展快车道,生产总值由2012 年18341.7亿元提升至2021 年42959.2 亿元,10 年连跨3 个万亿台阶,速度远超改革开放的“30 年跨越1 个万亿台阶”。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8.1%、比全国高1.6 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 位。

(二)人均GDP 突破1 万美元

人均GDP,由2012 年30697 元提升至2021 年70321 元,翻了一番多,折合10900 美元,居全国第13位,比2012 年前移8 位。9 年年均增长7.8%,比全国高1.7 个百分点,相当于全国的比例由2012 年的77.2%提高到2021 年的86.8%。

(三)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快速增长带动财政增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2 年的1792.7 亿元提升至2021 年的3498.2亿元,年均增长7.7%。提供公共服务、改善民生能力显著提升,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6629 元提升至10648 元,年均增长5.4%。

(四)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前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始终保持在1 亿亩以上,稳居全国第4 位。粮食总产量连续5 年超过800 亿斤,2021 年达817.5 亿斤,居全国第4 位。油料、肉类产量分别居第7 位、第8 位。家用电冰箱、洗衣机均居第1 位,空调居第2 位,彩电、微型计算机均居第5 位,汽车居第7 位。奇瑞乘用车出口量连续18 年居全国第1位,海螺水泥产量居亚洲第1 位,合力叉车销量连续6 年居全球第7位。

|经济结构显著改善

安徽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安徽跨越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目标。

(一)力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一产比重由2012 年的11%下降至2021 年的7.8%,三产比重由38.6%提升至51.2%,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重大转变。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7.2%,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12年的1.6∶1提高至2021年的2.4∶1。新兴制造业异军突起。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9年年均分别增长12.6%、22.3%和14.7%,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3.4个、13.1个和5.5个百分点,增加值占比由2012年的33%、5.6%、34.8%提高到2021年的33.8%、13.5%和45.7%。现代服务业加快崛起。金融业增加值由615.7亿元增加至2779.5亿元,年均增长11.6%,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8.7%提升到12.6%。“十三五”以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蓬勃发展,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23.5%和9.4%,比服务业增加值高15.3个和1.2个百分点。

(二)持续优化需求结构

经济增长由投资依赖向投资、消费协同拉动转变。消费率由2012年48.7%稳步提高到2020年50.6%,投资率由52.3%下降到48.9%。消费升级态势明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 万亿元,2021 年达21471.2 亿元,年均增长12.4%,增速比全国高3.6 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汽车类、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是2012 年的5.3倍、4.2 倍、2.6 倍和2.6 倍,餐饮收入为2012 年的3.3 倍。投资质量不断提升。2012 年以来,全省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3.1%,比全部投资增速高1.1 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增势强劲。2021 年,全省64.3%的投资投向十大新兴产业,投资额同比增长14.8%,其中人工智能、数字创意、高端装备制造分别增长62.8%、38.4%和27.3%。

(三)不断改善市场结构

民营经济实现新突破。2012 年以来,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连续跨越1 万亿、2 万亿关口,2021 年达2.6 万亿元,年均增长9.1%、增速比GDP 增速快1 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2012 年的56.6%提高到2021 年的60.8%,对经济增长贡献达63.5%。民营市场主体稳步增加。2021 年全省共有民营“四上”企业4.4 万户、比2012 年末增加1.8 万户,占全部“四上”企业数的比重为94.4%、比2012 年底提升5.6 个百分点。民间投资较快增长。2012年以来,全省民间投资年均增长13.3%、比全部投资高1.3 个百分点,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6%。

|发展质效加速提升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将发展重心从解决“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优不优”。大力推进效率变革,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全省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12 年的54410元/人提升至2021 年的133042 元/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6.8 万元/人增加到36.1万元/人。全力推动质量变革,提质扩量成果显著。2021 年全省十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达2.4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增至4 个,玻璃新材料、智能语音入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海螺集团、铜陵有色连续三年入围“世界500 强”,科大讯飞、长鑫存储、埃夫特、应流集团等成为行业翘楚,阳光电源逆变器技术国际领先。全面提升企业效益,降本增收成效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由2012 年的5.6%提高到2021 年的6.4%,营业收入利润率由5.2%提高到6.0%;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由85.9 元降至85.3 元。

|创新引擎全面激活

加强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全力打造创新安徽。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全面推进“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建设,截至2020 年底,全省已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210 家、“一室一中心”28家、在皖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国家研究中心)12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 个。2021 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8 位,连续10 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创新投入持续增加。2020 年,全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883.2 亿元,年均增长13.5%,增速比全国快高3.4 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强度为2.28%,比2012 年提高0.64 个百分点。“国之重器”问鼎世界。墨子号、九章、祖冲之号、“海丝一号”SAR 载荷系统等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12 个大科学装置布局建设,数量居全国前列。科技成果转化活跃。2021 年,共登记科技成果17755 项,为2012年的20 倍;12582 项成果实现转化收益,为2012 年的37 倍,其中实现产业化应用的有6756 项。吸纳和输出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达3930.15亿元,是2012 年的46 倍,年均增长52.9%。产业创新活力迸发。截至目前,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18 户,居全国第2 位;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9 家,居全国第8 位。新产品较快增长,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量25.2 万辆,工业机器人12906 套,锂离子电池9.6亿只,光纤20.5 万千米。

|协调发展持续推进

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格局新的共进安徽。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2021 年全省城镇化率为59.4%,比2012 年提高13.1个百分点,比全国快1.5 个百分点,862.7 万农村人口转化为新市民。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2012 年以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9%,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快1.5 个百分点,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从2012 年的2.65 缩小为2021年的2.34。县域经济保持稳定。县域总量年均增长8.1%、增速与全省持平,2021 年占全省比重达46.5%。其中,肥西县经济总量突破千亿,成为全省首个“千亿县”。区域经济竞相发展。合肥都市圈引领加强,2012 年以来GDP 年均增长8.3%,比全省高0.2 个百分点。皖江增长极地位凸显,2021 年GDP占全省GDP 比重为65.6%、比2012年提升2.3 个百分点。皖北总量突破1 万亿,六市全部登上千亿台阶。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生态产业和特色经济不断壮大,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生态和文化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绿色江淮步履坚定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倾力打造环境优的美丽安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2021 年,全省新能源发电量378.9 亿千瓦时,为2012 年的22 倍,9 年年均增长41.1%,占比由0.9%提高到12.4%。同时,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分别增长1.2 倍、2.5 倍,增速快于煤炭消费。减排增效成果丰硕。2021 年单位GDP 能耗比2012 年累计降低31%,碳排放强度降低21.3%。部分高耗能产品单耗降幅明显,如机制纸及纸板综合能耗下降31.6%,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下降19.7%,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5.7%。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空气更清新,2021 年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34.9 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4.6%,达到有监控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水体更清澈,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3.5%,其中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2.7%。劣V 类断面实现清零。土壤更安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超90%。生态更优美,长江“十年禁渔”取得阶段性成果,重点流域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强,环巢湖十大湿地加快建设,新安江三轮生态补偿试点圆满完成。

|开放活力加快释放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活力足的开放安徽。高质量发展对外贸易。全省对外货物贸易规模突破千亿美元,2021 年达1070.1 亿美元,9 年年均增长11.8%,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0.1%。特别是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14.8%,占全省出口总值的比重由2012 年的42.1% 提升至2021 年61.7%。高标准建设开放平台。安徽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公共海外仓、世界制造业大会、中欧班列等开放载体功能有效发挥。2021 年,自贸区新设企业1.3 万家,协议引资额超3000 亿元。世界制造业大会达成合作项目703 个,投资总额近6000亿元。高规格推深区域联动发展。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揭牌,宁滁、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成立。长三角“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地图上线运行,120 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30 类电子证照实现互认应用。与中部省份毗邻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合作示范区加快谋划,大别山革命老区区域协作互动进一步加强。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突出的位置,竭力打造百姓富的幸福安徽。收入更加殷实。2021 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904.3元,是2012 年收入的2.3 倍,年均增长10%,其中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4%、9.9%,双双跑赢经济增速。生活更加富足。2021 年,安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6.31 平方米、比2013年增长21.3%,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267.6 部、增长46.4%,拥有计算机41.4 台、增长13.3%,拥有家庭汽车35.65 辆、增长256.6%。科教更加进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师生比由2012 年的1:16 提升到2021 年的1∶9。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21 所、专任教师2.6 万人、在校学生150.5万人,分别是2012 年的1.1 倍、1.3倍和1.5 倍。保障更加健全。2021年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384.2 万人、1010.8 万人、616.6 万人、718.1 万人和700.9 万人,分别比2012 年 增 长76.6%、47.5%、53.3%、56.8%和62.9%。共有卫生机构床位数41.1万张、增长84.9%,每万人口拥有医生28.2人、增长83.1%。文化更加繁荣。2021年,全省成年居民包括纸质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2.8%、比全国高1.2 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81.7%、比全国高2.1 个百分点。银幕总数3010 块,电影票房18.1 亿元、居全国第10 位。电视剧《觉醒年代》获第27 届上海电视节3 项大奖,蚌埠舞剧《石榴花开》等2 个剧目荣获国家剧目奖,黄梅戏《不朽的骄杨》等入选全国“百年百部”工程,《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等入选国家美术创作项目。

潮涌江淮,奋楫扬帆。今天的安徽踏上了新征程的起点,面对新的历史方位,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攻坚克难、砥砺奋斗,加快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猜你喜欢
安徽全省
《安徽记事》
《安徽医学》稿约
心连心,逆风行 省妇联积极引领全省姐妹防控疫情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轻轻松松聊汉语:安徽敬亭山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全省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圆满结束
从梁家河大学问汲取力量——全省《梁家河》热再升温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