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社区养老服务情况调研分析

2022-12-05 21:19赵玉洁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2年9期
关键词:调研养老老年人

□赵玉洁

国务院在《“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提出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的发展目标。作为人口大省的江苏,为应对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20 年以来,先后出台了《江苏省贯彻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实施方案(2020―2022 年)》《江苏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对全省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进行了规划布局。

为深入了解当前江苏社区养老服务情况和老年人社区养老需求,近期在南京、常州、淮安、镇江、宿迁5 市70 个社区(村)抽取174名社区工作者和566 名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江苏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日臻完善,行业需求日渐扩大,设施功能更加完备,养老服务满意率高,但仍存在政策法规需健全、配套力量显薄弱、服务维度待提升等问题。

|社区养老服务情况

(一)行业需求日渐增加,发展图谱跃然纸上

2021 年,江苏60 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1883.7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2.2%,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需求不断扩大。同时,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老年人依靠子女居家养老的传统思想有所改变,养老院、社区养老等社会化养老接受程度不断提高。调研结果显示,35.9%的调研对象认为自己需要社区养老服务。按年龄构成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社区养老需求程度不断增加。60-69 岁、70-79 岁、80 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中,需要社区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占比分别为26.7%、39.4%、57%。从健康状况看,身体状况不好的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更加迫切,分别有41.1%、65.9%、100%身体一般只能照顾自己、身体较差需要适当照顾、身体很差完全需要照顾的老年人表示需要社区养老服务。而选择不需要社区养老服务的老年人中,有76.3%表示所在社区的社区养老院、老年公寓、福利院等其他养老机构可以满足其养老需求,多样性供给不断拓宽养老行业发展空间。

(二)设施功能更加完备,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一是社区提供的活动设备更多样。调研中,分别有96%、89.7%、79.3%、68.4%、64.4%、51.7%的社区提供了书籍报刊、健身设施、文体活动室、扑克麻将室、音像设备、计算机网络服务,让老年人有更多“主动选择权”。二是老年人活动场地更丰富。调研中,表示经常前往老年活动室、社区室外健身设施场所、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中心、老年大学、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的老年人占比分别达46.5%、35.3%、23.1%、15.4%、8.5%、7.8%,业余活动空间不断扩展。三是养老服务形式更多元。调研中,除下棋、跳舞,以及体育锻炼等传统服务外,分别有25.1%、21.2%的老年人表示接受过社区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和饮食服务,多样化养老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如常州市新北区某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了助餐、理发等服务,安排了书法、绘画、歌曲、舞蹈等老年免费课,以及健康、营养、养生等知识讲座,极大满足了当地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三)养老服务满意率高,开启老年幸福密码

一方面,社区对养老工作高度重视,工作队伍配备更年轻更稳定。调研中,76.3%的老年人认为社区工作人员、当地政府机关对社区养老服务工作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同时,社区配备的工作人员超6 成在25-40 岁之间,工作人员活力十足;接受调研的社区工作者中,38.5%为正式编制人员,46%为聘用人员,工作队伍相对稳定。另一方面,老年人对所在社区提供的社区养老服务,总体认可度较高。调研中,分别有36.7%和33.9%的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其中78.5%的老年人归属感、幸福感得到提升,40.3%的老年人对老年食堂、餐饮服务认可,39.5%的老年人认为养老设施完善。南京市多个社区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住户在单元楼和家庭中分别加装电梯和老年扶手,并对马桶、淋浴等设施设备进行适老升级,不断加大老年保障。

|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江苏社区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在政策保障、设施建设、服务提升等方面仍需加力。

(一)发展保障不牢固,政策法规需健全

1.行业规范化保障不充分。当前针对社区养老服务缺乏有效的市场准入、激励约束、服务质量评价等相关机制,行业规范和保障的不充分使老年人及其家人对社区养老形式充满担忧,不利于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认同感。调研中,分别有4.6%的社区工作者和6.9%的老年人认为,所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政府对现有的社区养老服务规范和市场监管不足。

2.政策支撑作用不明显。各地区应对老龄化加剧纷纷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但企业投资或供给养老服务的积极性仍然不高,社区养老功能多流于形式,需进一步探索出台相关政策激发各市场主体投资社区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常州市某社区反映,尽管社区配备了单独的场地用于养老服务,但迟迟没有合适的第三方机构来合作,场地长期空置。调研中,分别有22.4%的社区工作者和14%的老年人认为政府在社区养老方面存在规划缺位,布局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3.资金投入力度不充足。社区服务中心、活动中心等公益类设施并不盈利,其运营维护、设备更新依赖拨款。镇江市部分社区反映,老年食堂常年亏本运营,有些甚至已经关停。尽管国家不断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但市场投融资不足,养老服务资金缺口仍较大。调研中,分别有20.1%的社区工作者和19.1%的老年人认为政府资金和民间资本在养老方面的资金投入比例少,养老市场发展不充分;44.7%的调研对象认为在社区养老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经济负担,48.3%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表示可负担的社区养老服务价格在1000 元/月以下。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力量显薄弱

1.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社区养老活动场地、硬件设施等仍存在一定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设施建设标准、使用率都存在明显差异。多位调研对象反映,有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简陋,功能单一,场地有限,提供的养老服务对老年人吸引力不足;有的社区养老用餐场地不足,管理不规范,食品安全卫生存在监管漏洞;有的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相关信息平台信息更新不及时;有的社区医疗基础设施匮乏,分别有51.7%的社区工作者和42.9%的老年人认为所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社区医疗机构和设施不足。

2.专业力量配备亟待加强。一是养老服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调研中,35.6%的社区工作者和22.6%的老年人认为社区服务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受调研老年人希望社区养老服务人员能够具备家政服务、日常生活理财、医疗保健指导、心理咨询、老年康复护理等技能,对养老服务人员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宿迁市某社区居民反映,希望社区在医疗保健、心理咨询、情感疏通等方面多配备专业人员。二是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紧缺。部分调研对象反映,社区养老工作人员大多身兼数职,且养老服务工作量大、待遇低,普遍存在招工难问题。同时,由于养老服务职业(就业)培训及考核机制尚不完善,未来发展受限,导致养老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持续性受到制约。调研中,对社区日间照料表示满意的老年人仅为13.8%。

(三)养老需求存差异,服务维度待提升

1.社区养老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有调研对象表示,社区组织的活动少而单一,一般以体育锻炼、棋牌为主,而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需要的服务差异比较大,希望能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内容。调研中,有40.8%的社区工作者和38.8%的老年人认为所在社区养老服务项目不全,有16.1%的社区工作者和24.8%的老年人认为所在社区针对老年人开展的文娱活动较少。

2.精神文化需求有待进一步满足。调研中,部分老年人表示更希望能得到精神慰藉,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能获得认同和肯定;部分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更追求情感和精神需求。调研中,20.5%的调研对象表示在社区养老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当前的社区养老服务更偏重于生活护理方面,对精神文化方面的服务比较薄弱。

3.医疗刚性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生活照料和医疗卫生服务两种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需求加大。参与调研的社区中,59.8%建立健康档案,66.1%提供基本门诊诊疗服务,仅有17.2%提供设立家庭病床的医疗服务,医养康养结合程度不足,难以应对老龄化加深趋势。调研中,51.7%的社区工作者和42.9%的老年人认为社区医疗机构不足;仅有19%的社区“配备专业医护人员,且数量较多”,有62%的社区“配有专业医护但数量较少”、19%的社区没有专业人员。

|对策建议

(一)规范化管理,实现老有所安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监管力度;科学谋划养老服务发展体系,因地制宜构建养老服务规划布局;加强老年人相关保障,针对侵害老年人权益的高发情况出台措施规范,以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目标,提升广大老年人的安全感。

2.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制定并落实推动各市场主体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相关税收优惠、专项资金补贴等政策。根据群众的“急难愁盼”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并抓好落实,如服务收费标准上考虑低收入人群养老负担问题,降低养老门槛;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差额补贴政策,对需要集中入住养老机构人群探索建立补贴制度;对无养老金、无固定收入来源人群制定生活保障政策;落实对老年人就餐补贴。

(二)市场化运作,实现老有所养

1.服务主体多元合作。养老服务业具有特殊公益属性,需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推动民间资本在养老方面的发展,使行业发展健康可持续。要形成政府财政支持为基础,社会组织及各方面捐献资助为补充,行业市场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的良好发展态势;要提高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衔接性,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社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养老方式,让更多服务主体参与进来;要鼓励有经济能力的老年人自费购买,享受更高层次的养老服务。

2.多方扩宽人才渠道。一是挖掘社区内部资源,促进社区居民参与,建立社区居民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补充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二是引进医疗专业人才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进家庭医生制度。三是鼓励职业院校设置老年照护方向专业,激励专业人才培育,打造养老服务人才“蓄水池”。四是加强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按照专业能力提供差额薪资,拓宽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发展前景。

(三)差异化服务,实现老有所乐

1.提升养老硬件设施。根据社区养老硬件现状,有针对性地增加社区适老场地,通过新建、改建、购置、租赁等方式补充社区养老服务用房,针对社区养老需要丰富文化体育娱乐等养老服务设施,并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心理疏导室等专业功能室,筑牢养老基础。

2.探索多样化服务内容。在加强日托全托、养老用餐、上门家政等一般养老服务的同时,针对城乡差异、年龄差距、收入差别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设计和开发具有个性化需求的特色养老服务产品,探索丰富养老服务内容。

3.注重精神文化需求。加强精神文化产品的开发,积极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健康管理、老年大学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让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体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能否安度晚年,不仅事关老年人自身,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营造适老、乐老的社会氛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显著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每一位已经老去或将要老去的人减少后顾之忧。

猜你喜欢
调研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