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腺瘤的X线检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影像表现分析

2022-12-16 02:05朱维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70期
关键词:腺瘤象限乳房

朱维鹏

(江苏省兴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泰州 225700)

0 引言

在临床上,乳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 of the breast)是女性乳腺科中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这类肿瘤起源于小叶内纤维组织及腺上皮组织。从组织学角度进行分析,该肿瘤在不同患者中的主要成分存在一些差异,有的以腺上皮为主,可称为腺纤维瘤(adenofibroma),有的以纤维组织为主,称之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1]。在年轻女性(18-30岁)中,该疾病的发生率较高。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也有少数患者会存在程度较轻的痛感,很多患者都是偶然发现患病的。该疾病的疼痛症状主要表现为偶发性疼痛或是阵发性疼痛,经期时痛感加重。进行触诊,可发现类圆形肿块,且其具有表面光滑、质韧、活动、不与皮肤粘连等特点。

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背景下,女性承受着来自于多个方面的压力,这是导致女性乳腺疾病患病风险升高的重要原因。有关乳腺纤维腺瘤的具体病因,医学界不少学者认为其发生与雌激素水平失衡对乳腺组织产生影响、乳腺组织对雌激素过度敏感、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等有关。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增多,发现此类肿瘤疾病发生恶变的风险相对较低,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影响预后效果,因此需要做好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X线、MRI等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的影像学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兴化市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接收的60例乳腺纤维腺瘤为研究对象,60名患者年龄13-62岁,中位年龄36岁,患者病情均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认。入选患者病程介于3个月至7年。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具体如下:有29例患者患病后有乳房胀痛感,且生理期胀痛感加重;有21例患者病灶位置存在压痛感;其余10例患者症状不明显,在接受体检时发现病情。

1.2 方法

以兴化市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接收的60例乳腺纤维腺瘤为研究对象,行乳腺X线检查[2](采用美国GE的Senographe Essential乳腺X机)使用数字化系统,常规投照体位包括头尾位(Cranio-caudal,CC)和内外斜位(Mediolateral oblique,MLO)。磁共振成像检查(采用飞利浦Ingenis3.0T)包括多参数成像、多方位成像、脂肪抑制、动态增强MRI[3]。

1.3 临床观察指标

综合分析6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乳腺X线检查使用数字化系统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影像学特点,并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调查的所得数据均通过SPSS 20.0版本软件开展统计学分析,且计量资料接受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认定为实施比较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年龄分布

将60例患者按年龄段实施分组。其中有9例患者处于13-20岁,占比15.0%,有23例为21-30岁年龄组,占比为38.3%,31-40岁的患者18例(30.0%),41-50岁的患者7例(11.7%),51岁以上的患者3例(5.0%)。具体见表1。

表1 6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年龄分布

2.2 145枚乳腺纤维腺瘤的位置分布

在所研究的145枚乳腺纤维腺瘤中,81枚(55.9%)位于左侧乳房,其中外上象限、内上象限、外下象限、内下象限分别有38枚(46.9%)、14枚(17.3%)、11枚(13.6%)、10枚(12.3%),另有乳晕下肿瘤8枚(9.9%)。发生于右侧乳房的肿瘤共64枚(44.1%),位于外上象限的最多,共31枚(48.4%),接近一半,另有10枚位于内上象限,9枚位于外下象限,占比分别为15.6%、14.1%,内下象限、乳晕下各有7枚(10.9%)。双侧外上象限一共69枚(47.6%)。具体见表2。

表2 乳腺纤维腺瘤的位置分布

2.3 145枚乳腺纤维腺瘤的直径与患者年龄相关性

本研究检出的145枚乳腺纤维腺瘤中,8.5cm为肿瘤最大直径。根据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实施分组,并对获得的数据开展检验,发现患者年龄段不同的情况下,肿瘤直径大小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将肿瘤直径>5cm的情况认定为乳腺巨大纤维腺瘤,发现这类患者的年龄多集中在13-20岁。

2.4 145枚乳腺纤维腺瘤MRI图像特征

主要表现:①形态:纤维腺瘤形态规则者(包括圆形及类圆形)118枚(81.4%),纤维腺瘤形态不规则的共计27枚,占18.6%。②病灶边缘:纤维腺瘤病灶边缘清晰者111枚(76.6%),纤维腺瘤病灶边缘不清晰者23枚(15.9%),毛刺者11枚(7.6%)。③T1WI:纤维腺瘤T1WI呈等信号者133枚(91.7%),纤维腺瘤呈低信号12枚(8.3%)。④T2WI:纤维腺瘤T2WI呈高信号者116枚(80.0%),纤维腺瘤呈低信号者25枚(17.2%),纤维腺瘤呈混杂信号者4枚(2.8%)。145枚纤维腺瘤中,存在胶原纤维分隔的共计93枚,这些分割在T2WI上的信号强度为中、低等,这是此类肿瘤MRI图像的重要特征之一,有助于与其他乳腺疾病进行鉴别。⑤DWI检查,乳腺纤维腺瘤于DWI上呈高信号,ADC值多较高。⑥病灶强化形式:纤维腺瘤病灶呈均匀性强化者96枚(66.2%),纤维腺瘤病灶无明显强化者27枚(18.6%),纤维腺瘤不均匀强化者22枚(15.2%)。⑦乳腺纤维腺瘤TIC曲线特点:Ⅰ型(持续升高型)者114枚(78.6%),Ⅱ型(平台型)肿瘤共27枚(18.6%),其余4枚肿瘤属于Ⅲ型(廓清型),占比2.8%。

2.5 入选患者乳腺X线诊断结果

本研究60例患者中,有56例(93.3%)经过乳腺X线检查得到正确诊断,另有4例(6.7%)患者被误诊。在9例乳腺巨大纤维腺瘤中,有1例误诊为乳腺癌,1例误诊为叶状肿瘤。在直径<5cm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误诊为乳腺癌、错构瘤的各有1例。MRI诊断正确58例,诊断准确率为96.7%。有2例(3.3%)患者被误诊,其中巨大乳腺纤维腺瘤、直径<5cm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各有1例误诊为乳腺癌。对两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实施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 入选患者合并其他乳房疾病的情况

本研究共选择明确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的患者60例,合并囊肿的患者最多,为17例,合并叶状肿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各有3例,合并脓肿或急性乳腺炎的患者共5例,合并乳腺癌2例,非典型增生1例。根据患者年龄段的不同,比较合并其他乳房疾病的情况,卡方检验结果显示χ2=2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有3例患者合并其他乳房疾病≥2种,17例肿瘤与其他合并疾病在同侧乳房,8例位于不同侧乳房)。

3 结论

(1)<30岁女性更容易发生乳腺纤维腺瘤,且21-30岁这一年龄段最为高发,本研究该年龄段患者占比为38.3%。

(2)乳房外上象限是乳腺纤维腺瘤的好发部位,双侧外上象限占比约47.6%。

(3)肿瘤大小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存在差异。

(4)13-20岁患者具有更高的乳腺巨大纤维腺瘤(直径>5cm)发生概率。

(5)乳腺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中,MRI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在该病早期诊断中的效果尤为突出。纤维腺瘤以圆形、类圆形的规则形态居多,分叶状等不规则形态较少;纤维腺瘤病灶边缘清晰者较多,边缘不清晰和有毛刺者少见[4];大多数纤维腺瘤病灶T1WI呈等信号者,T2WI呈高信号者内有93枚纤维腺瘤可见胶原纤维分隔,分隔在T2WI上以低、中等强度的信号为主,这是此类肿瘤的MRI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与其他乳腺疾病进行鉴别[5-7]。DWI检查,纤维腺瘤的ADC值多较高。对肿瘤病灶实施动态增强MRI检查,可有不同表现,在约80%的肿瘤病灶表现为缓慢渐进性的均匀强化或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的离心样强化,少数者亦可呈快速显著强化。为此,诊断此类肿瘤疾病时,既要分析强化程度、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又要根据DWI表现、病变形态学等,对病情展开综合判断,从而尽量避免误诊[8-11]。

(6)患者年龄段不同,合并其他乳房疾病的情况也有比较显著的差异。

(7)合并乳腺癌患者多>40岁,且年龄升高,合并乳腺癌的概率也呈升高态势[12]。

综上分析,乳腺纤维腺瘤在女性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是低于30岁的女性发病率更高,且在不同的年龄段患者的肿瘤大小也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合并乳腺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大。在该疾病中进行鉴别诊断的方法包括X线检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后显示,相对于X线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更高,患者不同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其与其他乳腺疾病的鉴别[13,14]。对于该病应在早期选择恰当的诊断方法,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猜你喜欢
腺瘤象限乳房
勘 误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甲状腺腺瘤的类型有哪些?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