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12-16 02:05田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70期
关键词:角型乳化眼压

田艳

(重庆市荣昌易视眼科医院眼科,重庆 402460)

0 引言

青光眼、白内障是一种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的眼科疾病,有专门的研究对我国罹患青光眼、白内障的人数进行统计,得出我国至少六百多万人存在这种情况;青光眼、白内障对患者生活影响极大,其也是导致中老年眼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青光眼分为多种类型,在发生机制上可分为原发性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而原发性青光眼治疗难度较大,其存在合并白内障的几率,这也是治疗难度更大的重要原因,该类情况病程较长者预后不佳[1,2]。在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情况中,常称这种情况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依据在具体发病机制上的差异,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也被分为瞳孔阻滞型、非瞳孔阻滞型、多机制类型[3]。在治疗手段上,以超声乳化术、前房角分离术为代表的一系列手术被大量医学研究证实存在应用价值,但都存在着各自的局限,一些研究指出两种手术在很多环节上可以互相补充[4]。笔者也鉴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的复杂性和以往单种治疗手术的不足,决定在本次研究中联合超声乳化术、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现将具体过程进行说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科进行治疗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70例;按照人数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55-67岁、平均年龄(54.7±2.8)岁;病程3-7周,平均病程(5.4±1.4)周。症状分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慢性15例;EMERY晶状体硬度显示:一级患者14例、二级患者18例、三级患者3例;前房角闭合角度≤90°患者16例、闭合角度90°-180°患者19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54-66岁、平均年龄(53.9±2.5)岁;病程3-6.8周,平均病程(5.2±1.1)周。症状分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9例、慢性16例;EMERY晶状体硬度显示:一级患者18例、二级患者14例、三级患者3例;前房角闭合角度≤90°患者13例、闭合角度90°-180°患者22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过调查,两组患者均不存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精神异常、沟通障碍的问题;本次研究经过患者及其家属、该院相关机构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单纯采用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在实验中采取一样的护理措施;手术由同一小组执行。

1.2.2 观察组

护士准备好手术中需要的: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成分:其组分为每瓶含托吡卡胺25mg,盐酸去氧肾上腺素25mg;包装规格:5mL:托吡卡胺25mg,盐酸去氧肾上腺素25mg;国药准字H20055546;厂家: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盐酸丙美卡因(批准文号:H200900,生产企业:s.a. ALCON-COUVREURn.v.;药品规格:15mL;75mg)。

术前采用复发托吡卡胺滴眼液联合毛果芸香碱、甘露醇做好抗感染准备;同时指导患者维持好手术需要的仰卧位,存在肾脏疾病的患者可适当调整腹部扭曲角度;采用相关药物对患者做好麻醉措施后,在患者眼眶3点钟方向,沿角膜透明缘做一切线,将粘弹剂植入前房中后,沿右上角膜缘做一处切口,沿直径为0.55cm的连续环形通过切口进行分离;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洗净严重残余皮质,并再次向前房置入粘弹剂,完善相关措施再植入人工晶状体;确认位置无误,沿着眼角膜切口将切口闭合,完善后续包扎。

在超声乳化术基础上还将进行前房角分离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围绕前房角360°置入粘弹剂;采用对患者伤害最低的方法分离出前房角;确认前面措施无误之后,洗尽前房中的粘弹剂,随后采用生理盐水沿着切口注入前房。

1.3 观察指标

以人为统计对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在治疗效果上,根据术前前房角闭合程度探讨治疗效果,前房角没闭合则为显效,前房角闭合<90°则为存在效果,前房角闭合达到90°则记为无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采用国际标准检测视力表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期视力进行对比,并转换为对数进行对比;采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并对比两组患者眼压;采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眼角膜中央等部位的细胞密度、面积;使用A超测量并对比两组患者前房深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22.0作为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在观察指标上表现出的差异进行计算,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情况发生率对比

2.3 两组视力、眼压、前房指数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视力指数、眼压、前房深度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视力、眼压指数对比(±s)

表3 两组视力、眼压指数对比(±s)

组别 例数 视力(log mr) 眼压(mmHg) 前房深度(mm)观察组 35 0.53±0.11 16.28±2.71 3.71±0.37对照组 35 0.34±0.07 19.83±2.77 3.18±0.32 t -9.114 4.819 7.493 P-0.000 0.000 0.000

2.4 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面积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面积对比(±s)

表4 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面积对比(±s)

组别 例数 细胞密度(个/mm2) 面积(μm²)观察组 35 2038.47±111.41 511.54±48.77对照组 35 1939.19±109.47 481.71±46.91 t -0.847 0.891 P-0.048 0.048

3 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情进展较快,因而需及时进行手术,因为青光眼代表着视神经的损失,而视神经一旦损失,恢复难度很大,且带给患者更大的治疗成本[5]。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针对其进行手术操作时,晶体膨胀会加大手术难度,这一环节的手术涉及到患者后囊膜、角膜的安全性,一旦失误造成的损伤几乎是不可逆的;这是以往单独执行超声乳化术、房角分离术都会遇到的问题;两种手术类型联合于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中时,手术难度并不会存在明显降低,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相较于以往存在较大提升[6-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观察指标上的表现较之对照组更佳,表明两种手术联合进行较之单一手术其发挥的作用更好。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眼压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对照组单独采用的超声乳化术在大量的研究中已被证实针对闭角型青光眼存在良好的治疗效果,针对瞳孔阻滞类型患者而言,该治疗方式能促进房角小梁网糖胺多糖的溶解率提升,最后促使房水排出,使得眼压降低;而观察组患者在超声乳化术基础上实行房角分离术,不仅仅对前房角粘黏程度较大患者适用,针对较小患者往往效果更佳[9,10]。一些研究指出,在超声乳化术基础上采用房角分离术能直接分离前房角,促使房水进入小梁,对眼压的改善也是长期的[11-13]。虽然这种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没有专门展开研究,但眼压状况的显示表明观察组眼压指数更佳;眼压指数涉及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视力、前方深度都会受到显著影响,这在结果中均有所体现。在眼角膜细胞密度、面积的考察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这和笔者看到的大多数文献存在差异,具体机制不明,依旧需要研究。

综上所述,结合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可以说明两种手术联合使用的优点。

猜你喜欢
角型乳化眼压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眼压自测法——指测法
SBR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与性能浅探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不同抗青光眼眼药对开角型青光眼 h眼压的影响观察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