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视域下高校化学教学的改革

2023-01-02 23:39刘琳宋如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化工管理 2022年23期
关键词:重难点化学教学方式

刘琳,宋如(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0 引言

微课作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出现的全新教学资源和方式,各学科的微课教学视频,不仅有明确的教学主题,视频内容与教学知识点也保持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直观性的教学视频,全面突破了之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抽象性知识理解学习的瓶颈。高校化学作为一项针对物质结构性能、化学变化过程进行研究的专业学科,各项知识需要从原子、分子的具体变化和迁移等环节中进行学习和理解。因为不同学生在化学基础能力方面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同,再加之传统大班制集体授课方式的固有弊端,影响到学生们对有化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抽象知识的直观理解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微课得以在高校化学教学改革工作中逐渐推广应用。本文基于微课视域下的高校化学教学改革工作的具体策略以及微课教学方式的应用研究,期望为今后我国高校化学教学工作中的微课教学方式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1 微课教学概述

1.1 概念及发展过程

微课也被相关专家学者称为微课程,是在1960年由美国的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首次提出[1]。后世的相关专家学者也将微课与60秒课程进行联系,简单而言,是一种在非正式场合向大众普及相关知识常识的一种教学方法[2]。这种教学方式在国外教育学理论持续发展完善的影响下,得以在各种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逐渐推广应用,并且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逐渐在国际社会教育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因为不同专家学者对微课概念研究的视角存在明显不同,导致学术界尚未针对微课的具体概念给出统一且明确的认知。部分专家学者对微课的定义是教师结合课程内容以及教学工作的具体需求,将时长10分钟内的教学视频作为主要的知识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针对某一知识点开展的各种教学资源的组合活动。也有部分专家学者对微课程的概念认知是在视频时长10分钟以内,具备明确教学目标,内容集中在某一个知识点上的小课程。结合目前我国专家学者以及相关网站对微课给出的具体概念不难发现,虽然在概念内容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但微课所具备的教学主题突出、内容指向明确、资源多元化、容易扩充等特征却得到相关专家学者的集体认可。

1.2 实践应用特点

微课作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微型化发展的具体成果,在教学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微课的特征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第一,知识点的教学时长明显缩短。对于高校化学教学工作而言,微课教学模式的引入和应用可以帮助教师结合教材课件以及专业教学视频等资源进行综合性的授课,并且教学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因为这类视频时长较为短暂,能够帮助学生保持在注意力集中的最高水平。学生能够在视频观看的过程中,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产生全新的疑问,进一步发挥在知识探索、研究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只需要结合学生产生的疑问或者是实际生活经历进行某一知识点的讲解[3]。教师同样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凭借微课教学视频将相关的化学知识概念和原理等进行讲述,帮助学生在有效集中注意力的同时转入到全新知识点的学习中。这种时长明显缩短并且节奏较为紧凑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点构思、表达能力。

第二,教学内容数量较少。因为微课视频是一种时长控制在5~10分钟之内,并且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总结的教学视频。教师讲课所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内容呈现出一种集中化发展状态,教师通常会结合教材中具体内容的编排,使用互联网上搜集的各种微课教学视频,以数量适当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抽象化的化学知识。对学生在视频观看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疑点,教师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具体能力进行知识点的深入讲述,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动学习等方式对各种重难点知识形成直观理解,进一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微课教学视频作为高校化学教学工作的手段,能够结合教学内容的编排,通过一系列微课视频的制作形成与化学知识点对应的视频体系,保障了化学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知识复习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可以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复习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

第三,学习资源的情景化构建特征。有关高校化学教学工作的微课视频不仅包括了各项知识点,也包括了一些世界知名的化学案例和具体教案。这种与教学知识点相关的资源组合体,能够帮助学生在视频观看的过程中进行内容的详细记录以及小组之间的互动,确保教学理念和课程内容能够和网络世界进行深层结合,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高校化学教学改革中引入微课教学方式的价值

2.1 课堂学习氛围逐渐活跃

高校学生在经历基础阶段的教育之后,其自主学习探索能力已经得到了较大发展。并且高校学生的认知思维、抽象思维发展相对较为完善,在化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完全可以结合已有的基础知识进行自我探索和研究。需要注意的是,高校的化学教学工作需要由一个教师同时面对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要求内完成化学专业知识的传授,通常都会选择大班制的课堂理论知识灌输教学模式,这对学生知识探索学习的自主性将会产生明显的压制。在高校化学教学改革工作中,微课教学方式相关资源的引入能够凭借内容经典的短视频,将原本存在于微观世界的抽象化学知识直观地进行呈现,学生可以在视频、音频这类动态因素的影响下,集中其学习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确保学生能够跟随教师以及视频内容的指引,自主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索。

2.2 化学教学工作的效率明显提升

传统的高校大班制化学理论知识灌输教学模式,确实能够帮助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但实际上,因为教师授课群体数量相对较多,再加之学生化学基础能力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方面的整体水平未能得到明显提高。微课教学方式以及资源在高校化学教学改革工作中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凭借电脑和移动智能终端接收有关化学知识方面的微课视频,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环节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保障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在知识学习方面的不足,随时随地利用各种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复习。对于化学课堂教学工作而言,微课教学方式的引入能够摆脱之前教学内容纯粹线上化发展的弊端,学生可以凭借课前各项知识点短视频的观看,对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体系形成初步的理解,结合自己产生的各种知识疑问,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教师针对性的指导,这对提高整体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帮助。

2.3 抽象微观知识的具象化

化学知识体系从初中直到大学,其抽象性都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在进入大学阶段之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深入研究微观世界的专业学科,各项基础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变得越发明显。即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明显提高,但这些存在于微观世界中的复杂、抽象的知识,增加了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传统班级理论知识授课的教学方式只是让学生纯粹地对各项公式和理论知识进行记忆和背诵,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仍停留在浅层阶段,只能够在试题解答中进行应用,割裂了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微课教学视频以及方式在高校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结合各种抽象的重难点知识,以动态的视频或者是音乐的形式直观呈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通过视听等多种感官的调动对抽象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帮助学生在深化基础知识点理解的同时,建立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

3 高校化学教学工作中逐渐暴露的问题

3.1 课程内容和教学时长之间明显不匹配

高校化学作为一种研究微观世界变化的内容较为丰富的课程体系,教材中内容的知识体系覆盖范围较大,并且涵盖的知识点数量相较于高中阶段有了明显增加,也变得越发具体。但不得不考虑的一点是,高校的专业课程数量相对较多,再加之课程数量安排相对有限,绝大部分的化学课一学期只能够保持在30节左右,并且其中还包括一定数量的实验课程,用于理论知识讲解和应用的时间得到了明显压缩。这种教学时长与教学内容明显不相匹配现象的存在,使得高校的化学教师即便想应用微课教学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却因为缺乏时间,导致微课教学方式尚未摆脱理论知识电子化呈现的现象。

3.2 传统大班制教学方式的固有弊端

以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组成看来,普通化学作为高校内的公共课程,通常都是由各个学院的教师承担对应的教学任务。教师在部分公共课中,存在责任感缺失的现象。考虑到教学时长和教学内容数量之间不匹配的问题,教师只能够使用传统的大班制理论知识灌输教学方式,确保在规定的时间要求内完成预先确定的各项教学内容和目标,对学生是否理解了其中的各项抽象知识,并且能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等目标的达成通常会选择性的忽视。在这种情形下,一些高校化学课堂的教学工作已经成为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通常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教师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低下,教师只是单纯地关注教学内容的传授以及学生考试能否通过。同时,部分高校化学教师对微课教学方式和视频内容的理解依旧停留在初级层面上,具体应用出现了一种生搬硬套的现象,换言之,仍旧未能摆脱传统教材理论知识线上电子化呈现的弊端。教师在这种错误思想认知下,使用的微课教学模式自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反而会对微课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价值产生怀疑,从而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中。

3.3 学生的化学基础能力差异较为明显

我国各个地区的教育工作发展水平差异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消除,使学生在化学基础方面的能力发展存在差异。化学作为高校的专业公共课程,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包括了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对于理科学生而言,其化学基础知识积累相对较为扎实,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理解教师讲解的各种知识。但部分学生,尤其是以文科学生为主体,化学基础能力发展相对较弱,无法理解教师对各项知识点的讲解,在课后尚未针对自己的问题及时寻求教师帮助,出现了一种理论基础知识体系建立不完善的问题。学生在长时间无法理解化学基础知识的影响下,将会逐渐丧失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对教师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也不会表现出较大的参与积极性,这对教师的教学成就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 微课视域下的高校化学教学工作改革措施

4.1 化学微课内容的合理调整

在我国高校化学教育工作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微课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已经形成了正确的认知,但在具体化学微课内容设计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缺陷。实际上,在高校化学改革工作中,微课资源的引入和应用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集中学习兴趣为前提条件,吸引学生参与到接下来的知识学习中。如果教师单纯地将教材中的各项教学内容以视频的方式进行呈现,这种抽象化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产生负面影响。教师在使用微课教学模式优化化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关注各项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趣味化发展,确保为学生展示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些带有趣味性的微课化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结合知识缺陷,利用碎片时间反复进行观看和学习,对化学教学质量效率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

4.2 借助微课教学形式突破重难点知识学习瓶颈

高校的化学课程体系内容在难度和抽象性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在化学基础能力发展不足的情况下,知识学习会出现一种如履薄冰的状态,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全方位地理解其中的重难点知识。在高校化学教学工作改革过程中,微课教学方式的应用需要教师将学生理解难度相对较大的重难点知识,分批制作成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的微课视频,确保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状况,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进行微课学习。

这种能够反复进行观看的微课视频,对于基础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在长时间的观看学习下,其化学学科基础能力也会得到较好发展,逐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化学学习能力差距。教师在有关化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微课视频制作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秉承一种广撒网、重点培养的理念,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需求,设计出带有针对性的微课视频。重难点知识的微课视频可以在课前的预习、课堂的导入、课堂的知识讲解和总结复习阶段进行应用,确保微课视频能够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阶段紧密结合、覆盖,帮助学生对各种重难点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知识探究、学习的主动性。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分子间作用力这部分知识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存在于微观世界中,学生无法通过肉眼观察以及理解掌握对应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将微课教学资源在课前预习和教学阶段进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编排,以各种动态化的形式帮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和动态视频理解分子作用力的各种内容,降低知识的学习难度。

4.3 以教学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知识学习兴趣

部分高校化学在教学工作中,惯用的大班制理论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对于基础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而言,其学习需求无法全面满足。在这种长期压抑的学习氛围影响下,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将会被逐渐磨灭,影响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培养。微课教学模式以及相关资源在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方法,逐步提高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以及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兴趣。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小组互动讨论、项目探究等教学方式都可以在微课教学环节中综合进行运用。比如,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柠檬酸循环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时,即便学生对本章节内容进行课前自学,但大部分学生仍旧会遇到其中的化学结构式相对较为复杂,化合物名称十分拗口等多种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前为学生上传有关这部分内容的微课视频,保证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体系形成初步的了解。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微课视频观看的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维发散。在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志剂乙酰辅酶B的甲基碳原子,在完成两次完整的循环之后,同位素标记的碳原子的具体位置这类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组的成员相互进行讨论和合作。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提供指导,由学生自我探寻准确答案,从而理解其中的各种重难点知识。教师同样可以凭借微课教学视频,将有关柠檬酸循环的相关化学反应编制成顺口溜,帮助学生在反复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基础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

猜你喜欢
重难点化学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