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路径

2023-01-02 23:39秦金兰山东昌乐技师学院山东潍坊262400
化工管理 2022年23期
关键词:化工院校中职

秦金兰 (山东昌乐技师学院,山东 潍坊 262400)

0 引言

针对具有极强专业性和应用性的化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将教学行为与轨迹对接到现实情境当中,根据化工领域的发展特点与人才需求标准,有针对性和科学依据地进行教学模式升级与转型。而学校作为社会经济和科技等领域发展的微观基础,必须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培育与孵化人才,保证学生具备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这样的愿景与目标,在中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形成具体的策略。

1 中职化工课程教学的突出问题

1.1 过度依赖于统一教材

受传统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开展中职化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过度依赖于统一教材,而纸质教材在内容更新方面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内容失去一定的灵活性和时效性。而化工领域的发展发生重要改变后,若完全依赖于课本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将很难有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中职教育主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工作,若不能增强课程内容的实践性与先进性,会大大弱化中职教育的职能功能和作用[1]。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基础化学原理的同时,能合理引进与融入专业对应领域知识和经验。目前显然无法做到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内容,因循守旧的育人方式将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难以提升他们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1.2 信息化教学水平低

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都引进较为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设备,但部分教育工作者缺乏良好的信息素养,导致化工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水平较低。无论是多媒体设备的应用,还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都未能真正实现深层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技术的使用流于形式,甚至会对学生认知本身产生干扰。信息化教学若想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应巧用技术手段,通过创建具有吸引力的高效专业课堂,使学生进行更加积极和深度的学习,而不仅仅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形式感而弱化教学本身应有的智慧性。教师在实际组织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时忽略学生学习体验和感受,部分情况下是基于自身的主观与经验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知识传输,信息化条件下虽丰富教学形式,但未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2]。而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仍处于低层次认知闭环,仍旧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出发点设计课件,尚未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升,由此引发技术乱用的现象和问题。

1.3 学生学习过程自我效能感差

教学环境和知识呈现方式会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枯燥和乏味的教学情境中,很难对学习产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现阶段,大部分教师在实际开展化工课程教学活动时,往往因沿袭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而降低学生学习热情。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学设计问题,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性进行层次化教学。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时使用的语言或课件的导入方式等,因缺乏新颖性与创新度,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效能感,继而无法长期积极地参与教学讨论和研究性学习。理论性过强的教学,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实用性产生质疑,使他们不能有效学习与内化吸收,由此无法真正提高化工课程教学质量和效能。

2 中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逻辑起点

2.1 依据专业对应领域发展态势进行教学目标的修正

中职院校对化工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依据专业对应领域发展态势进行教学目标的修正。需保证育人目标的正确性,把握好中职化工课程教学的大方向,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内容优化与教学模式的转型。中职教师必须对化工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各个岗位的人才招聘条件和岗位职责等,进行课程内容的扩充与延展。中职院校必须根据实际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目标改革。明确化工人才未来工作特点,即他们更多处于生产第一线,需具备极强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因此必须保证教学内容有极强的实用性。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继而科学制定人才培育行动方案与计划。不要局限在传统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教学形式上,要以实用为目标进行教学素材的选择与应用。教师必须加强专业对应领域发展态势的了解,多维度分析人才结构和市场需求,在中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形成正确的逻辑起点,培育出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技能型人才。

2.2 以强化中职生就业能力为宗旨优化与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创新构建,是中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中职院校应以强化中职生就业能力为宗旨,科学优化与完善课程体系,保证整个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与实战性。教师要明确专业对应领域和岗位的人才需求标准,根据其具体的招聘条件和工作要求,科学优化与丰富课程体系。例如,部分企业会要求化工人才必须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由此才能具备基本的从业资格。在此基础上,保证岗位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有效和灵活地应对工作问题和人际交往。中职院校应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既要保证学生扎实掌握化工专业知识和技术,还要有极强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中职院校组织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要鼓励他们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继而为他们未来高质量求职与就业做好铺垫[3]。为此,教师要从从业资格和从业能力两方面着手,构建与优化课程体系。一方面,全面了解执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和标准,继而根据专业特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考试,将具体的考试范围与专业内容巧妙融合;另一方面,中职院校要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和专业对应领域创新程度,利用技术手段对课程内容进行扩充与深化。教师应设计优质的网络课程和实践课程,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领域经验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与引导。

2.3 根据技能型人才培育的现实诉求深化改革专业教学行动方案

专业知识是学生形成能力和积累经验的基础,但教师不能完全拘泥于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前社会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放性思维的技能型人才,中职院校必须根据人才培育的现实诉求,深化改革专业教学行动方案,既要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讲解专业知识,还应开设不同的兴趣班挖掘学生价值潜能和天赋。中职院校要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对学生适应社会的必要能力和素养进行科学培养。现实社会更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必须以此为导向进行专业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3 中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原则

3.1 目标性原则

精准设定教学目标的意义在于实现精准投放教学信息,继而真正提高中职化工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要始终遵循目标性原则,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转型,必须以正确的目标为导向,由此才能形成更加正确的实施路径。教师要依据正确的知识目标,将网络视听资源与传统教材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喜好进行知识的供给与呈现。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学习的兴趣后,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以能力目标为导向开展的化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必须要保证新型教学模式的技术性与实践性,有效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职业能力,确保他们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具备显著的优势。

3.2 关联性原则

学生学习与掌握的专业知识需与对应领域的发展产生密切的关联性,由此才能保证他们未来更顺利地进入职场或生产一线。中职院校要始终坚持关联性原则,根据现实社会相关岗位和领域的人才需求,科学进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保证所培育的人才具备极强的岗位胜任力。教师教学的轨迹,尽量要与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同向同行[4]。学生课外实践的路径要与理论教学保持高度的关联性,确保学生能将具有实用性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逐渐形成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3.3 实时反馈原则

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数据已成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工具,更是精准践行教学行动的前提条件。教师若想掌握学生学习心理与动机,必须全面采集学生学习与生活相关的重要信息数据,基于可靠的大数据分析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此增强教育教学的精准性与时效性。教师要始终秉承实时反馈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匹配科学的教学模式。师生间要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深层次和持续化的沟通,能实时反馈教学模式实施问题和学生学习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5]。实时反馈的信息数据,需成为中职院校布置教学任务的内在依据,以及优化新型教学模式的参考数据。

4 中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策略

4.1 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化输出教学信息

大数据技术是实现精准化输出教学信息的重要工具,更是化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技术支撑,需深层次嵌入到专业教学的各个流程。教师应基于大数据技术,了解学生学习需求与诉求,针对性地整合数字化资源和传统教学资源,继而生成交叉融合型课程内容,构建多元化和开放型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精准化投放教学信息,根据学生理解与接受程度实现个性化指导。教师讲解与传授化工专业相关知识和技术后,要在实践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提升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以此对教学模式进行理性与客观的问题诊断。明确具体和突出问题后,动态优化与完善化工课程教学模式[6]。在教学模式改革的全过程中,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用技术手段进行全面和深层次的学情调研,以此为依据对化工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丰富与优化。例如,学生喜欢在虚拟空间了解各个领域的资讯与发展动态,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创建虚拟和开放的教学情境,采用线上和线下相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授课。依托在线公共教育平台趣味化的讲解专业知识,全面跟踪学生学习轨迹,采集与分析学生学习相关的所有信息数据,不断发现新的教学问题和局限,科学合理地进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4.2 全面推进中职化工课程教学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在中职化工课程教学中的介入,有利于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中职院校应全面推进化工课程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搭建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专业教育与管理平台。多元化和开放性的教学情境创设,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依托信息化平台组织专业教学,在课前引领学生梳理学习思路,明确自身知识点理解的问题和难度,继而在接下来的专业学习与实践上使其产生更加端正的态度与积极的行动。相对于以往的填鸭式授课,情境化教学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度学习,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积极的探讨与分析,而不再是机械化的记忆和被动的学习。教师要在实际参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在应用技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与问题,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知识内容传输的形式,如以视频承载知识要点,以图文梳理解题技巧,以音频记录课堂讲解内容,进行多样化和多形态的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中职院校要根据化工行业的发展态势和人才需求标准,在教学设施设备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选购更加精准与精确的实验设备,并组织学生利用先进的化工设备进行实践与研究。中职院校要不断提高物质条件和教学水平,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此外,中职院校应与科技企业展开战略合作,开发用于化工课程教学的仿真软件,继而创建现代化和智慧化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学习与了解最先进的知识与技术。中职院校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体提升自身人才培育的软实力与硬实力,并采用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开展教学工作。此外,组织学生进入化工企业实习与实践,一方面解决学校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为学生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多元的途径和路径。学校可与化工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双方可共建人才培养与实践训练基地,企业可利用学校优质的人力资源定向培育岗位人才,学校可利用企业资源提高自身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指导效率。学校可与化工企业签订定向人才培养合同,不仅达到创新教学模式的目的,还可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进而在化工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形成多赢的局面[7]。

4.3 依据学生认知架构构建交互型教学模式

学生在愉悦和交互性强的教学场景中,更易于形成极强的自主学习能动性,继而更加积极和深度地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为此,教师有必要依据学生认知架构构建交互型教学模式,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并以此为抓手,师生间、生生间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沟通。在愉悦的交流和交互氛围下,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知识的传授与讲解不再是教师个人任务,应成为双方共同的职责,而学生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心得上有了更强的自觉性。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问题,根据其不同时期的认知层次与架构,不断优化与完善交互型教学模式。学生与教师交互的内容不限于书本知识,可结合化工领域的发展问题和态势展开深层次的辩论或探讨,使学生对化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形成新的认识。教师要致力于创建企业化和集约化的交互教学情境,围绕专业课程及相关联的其他学科进行和谐和理性交互,打开学生学习与实践的思路,不被局限在书本知识和既定的成长环境中[8]。教师要更多地组织学生探讨课本与校园之外的内容,如以网络发酵的爆炸事件和话题为中心,对化工课程内容进行延伸与深化,明确化工专业知识学习与应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学习意义,才能促使他们更加深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交互性强的教学情境中产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持续、积极、自觉地帮助学生们探讨相关知识和技术,通过长期的知识与经验积累形成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4 化工课程教学紧密对接现实背景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化工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术,必须要保证他们知行合一,由此才能形成适应社会的必要能力和素养。化工课程教学必须紧密对接现实背景,始终秉承关联性原则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中职院校应根据化工领域的发展问题和现状,提取最重要和关键的教学素材用于专业教学。致力于培育可解决行业发展问题的人才,不完全局限于传统的人才培养认知层次闭环,要在化工人才培育与教育方面形成更高层次的认知与追求。化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需以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宗旨,将领域知识和经验深层次渗透到专业课堂。中职院校应采用产教融合和工学一体的模式开展专业教学活动,借助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力量开办化工厂,继而为教师与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提供良好的平台。依据行业标准,对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进行训练,在实际参与化工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际开展化工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工学一体,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紧密结合,共同作用于中职生的全面和健康成长[9]。产教融合、知行合一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要做到理论与实操、虚拟与现实紧密衔接与交互,在知识、技能、能力、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化教育,最终培育出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

5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必须增强化工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与技术性。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问题与诉求,构建具有时效性和吸引力的专业课堂,采用多种模式和手段进行知识的供给与能力的训练。无论是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还是交互型教学模式的应用,都要保证充分契合学生的认知架构和层次,在不违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原理的基础上,实现深层次的创新与改革。

猜你喜欢
化工院校中职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