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时代高职教师角色定位
——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思考

2023-01-11 02:38陈艳红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黄炎培技能职业

陈艳红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生致力于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传统教育。他全力倡导、研究和推动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行者和重要开拓者。他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史上最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精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指引着我国职业教育稳步健康发展。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和教师观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倡导并建立了教育与职业的沟通机制,通过为人类强化生活智能与提升服务精神的途径,使教育者既治生有道,又服务群众,达到使人人有业、人人乐业的终极目标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1],对于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有着卓越的理论贡献。20世纪上半叶,中国面临大变局,黄炎培从一名单纯的教育救国者,最终投身大职业教育运动,成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筚路蓝缕,历尽艰辛,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他的职业教育思想经过几十年艰辛的实践探索,实现了从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理念到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思想飞跃。对职业教育的内涵,黄炎培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社会、生活、生计、教育、职业环环相扣,职业教育就是“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发展其能力,同时尽其对群的义务”[2]。职业教育应达到四个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鼓舞了一代代职教人为改革中国传统教育之弊,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晨兢夕厉,勤勉务实,排除万难,研究推行职业教育,培育了一批批自食其力,服务社会,既能动手又会动脑的技术技能人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教师观

所谓“教师观”,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涵盖了人们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以及教师的角色及其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不同时代,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知。黄炎培提出:“职业教育的原理,是造成社会上优良的分子,能为自己谋生,能为社会服务,能平民服务。职业教育的分业有农、工、商、家四种,职业教育的施行,要重职业陶冶和职业指导。”[3]基于此,承担职业教育的教师就应该有较高职业素养、实践能力,要有服务意识、敬业精神、严谨教风,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能够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成为“手脑并用”“敬业乐群”的社会公民。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要义

分析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要义,深刻把握职业教育肩负的时代使命,对今天新时代高职教师进一步明晰角色定位,强化履职尽责,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突出家国情怀

黄炎培职教思想之所以超越时空至今仍熠熠生辉,不止于教育思想之高度,更因其所包含的灼热如火的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一切一切靠的是中华,一切一切为的是中华”,他提出“爱国不废求学,求学不忘爱国”“服务勿忘爱国,爱国勿忘服务”的职教理念,将职业教育置身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承担了爱国报国的时代使命。他心系家国,心系百姓,“一分精神全为国,一寸光阴全为民”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强国富民的伟大事业。他的职教理想始于救国强国,他的所有奋斗都是以“复兴中华”为终极目标。

(二)突出“金的人格”

黄炎培尤其重视人格的培养、训练。他认为人格完整是职业道德的基础。黄炎培用“金”的品位和光泽比喻职教人员的人格精神,这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行为规范。“高尚纯洁的人格,博爱互助的精神,侠义勇敢的气概,刻苦耐劳的习惯。”[4]这就是他所谓“金的人格”,也是他人格的追求。他在多次讲话中引用韩愈的名言“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将“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5]作为个人恪守自律的要求。“勿好高、勿沽名、勿投机、勿避难就易”是他的人生信条。他强调:“名,吾所不求;功,吾所不争;将吾整个生命,完全献给我国家、民族生存工作上。”[5]他不求名,为职教事业,他两次拒绝担任政府教育要员;他不贪利,多次到海外筹措办学经费,分文不沾。他告诫青年学生,职业平等没有贵贱高低,只要有益于民众,皆是上上品。他主张“做工自养,是人们最高尚、最光明的生活”。

(三)突出手脑并用、学做一体

黄炎培主张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际同等重要、并行不分,提出了“做学合一”理念,要求“知识要切实,技能要精熟”。他认为职业教育不惟着重在“知”,尤着重在“能”,仅仅只注重书本的理论知识而不去参加社会实践,就不是真知。职业教育的目的在养成实际生产能力的有效提升,要实现这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2]。黄炎培尤其重视职业实习,他强调“实习无自重,能力无自养成”,学校教育必须活用各种知识技能于实地,学工的要到工厂去实践,学农的要到田间地头去实践,学商的要到商场去实践[2]。他倡导专科一贯、工读交替,有利于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培养;提倡在学中做、做中学,以达到知识和技能学习的系统性和完备性,以“打破平面的教育,而为立体的教育”“渐改文字的教育,而为实物的教育”[2]。同时,黄炎培提出的“手脑并用”不只包含教学过程的方法原则,而是涉及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风格,包括育人的途径方法。在职教师资选拔方面,黄炎培最看重的是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主张职校教师应具备职业理论与职业技能,提出应聘任“专习各该科之技能”教师。他认为如果聘不到既是学校教授又有经验的人,宁可选择只有职业经验的人。

(四)突出敬业精神、乐群意识

“敬业”即“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1],就是要热爱从事的职业,并尽心尽责地干好,为社会和人类做贡献。在“敬业”方面,黄炎培要求职业院校教师,不仅要“先知觉后知”,还要“先能授后能”,同时在执教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敬业”的基本要求。黄炎培要求教师“对己则刻苦奋斗,对群则精诚团结,对事则丝毫不苟,始终如一。还需从大处着眼,从实处着手,把这种精神渗透在职业教育中间”[6]。“乐群”,即“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黄炎培的“乐群”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第一,“乐群”是针对当时国人缺乏团体意识,注重私德缺乏公德的弊端提出的。黄炎培一直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他认为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默契配合,离开团队协作,孤立寡与,许多工作是很难进行下去的,更别说成功了。第二,为大众谋生,为民族振兴而乐。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2],这是黄炎培提出的职业教育的目的,也是他“大职教主义”的境界格局。他说,“职业之真义在服务社会”“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和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7];他还强调,职教教师要能为社会民众谋福利。1921年,黄炎培针砭时弊,指出当时的职业教育办学严重脱离社会需求,没有为大众服务。黄炎培据此倡导职教界要“以人为本”,要有为民族复兴大业为己任的宏伟胸怀且乐于其中。他认为“社会化”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就如人的灵魂,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1918年,黄炎培为中华职业学校规定了“敬业乐群”的校训。中华职教社制定的《职业道德教育标准》,把“敬业乐群”具体化为:认识职业之真义在服务社会,养成责任心,养成合作互助精神,具有稳健改进精神,养成对所从事职业之乐趣,养成科学态度等等,这与今日职业教育所追求的工匠精神高度契合。

(五)突出创新精神

黄炎培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他要求课程内容中的思维模式或规格标准要多样化,不能单一地限制学生的发展[2]。在考察美国教育状况后他总结说,西方的教育,崇尚自由主义和进步主义,赞赏独出心裁,最重改造,而中国教育一向看重师承、只重模仿,就如学书法一定要学颜体、柳体,结果就少有能高出前人的。他歆羡美国一个国家一年发明新器物四万种,爱迪生一人就发明新器物多至九百种,他认为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教育理念造成的截然不同的结果,西方教育制度的优点之一在于培养了人的创新精神。他要求职教教师必须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高度重视谋职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当代高职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

1913年,黄炎培在《告教育界用人者》一文中告诫:教育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不同在于“养成未来之人物,恃感化以为作用也”[8]。他勉励教职人员,“一教员之影响足以及数百青年,一教官之影响足以及一方教育。”[8]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一百多年前,黄炎培就已经有了非常清醒精准的认识。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分析新时代的高职教师角色,可以清晰地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角色定位画像。

(一)胸怀家国,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技能,更有情绪、情感和情怀。家国情怀,人人皆该具备,教师尤甚。培养学生的“技能报国”的爱国情、强国志,应是每位高职教师的职业自觉。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据官方统计,中国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居高不下,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之比大于2。奋斗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第一线的高职教师,应以“一分精神全为国,一寸光阴全为民”为精神感召,时刻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作用,用行业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激励青年学生,增强“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意识,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立德树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职业教育目的在于人格的教育而非“器械教育”[6]。职业教育的根本职能是开发人的潜能,塑造手脑并用、人格完整的“健全优良之分子”“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黄炎培高度重视教师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他认为:“教育之善良,存乎其人,不存乎其法。故增进教员智识,实为最要”“要真正做到教导合一,革除教师教书不教人的习惯”。新时代高职教师要以“金”的人格为示范,既做经师,更做人师。要以培育人格完整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学校发展为己任,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做学生道德上的楷模、敬业乐业的榜样,做学生敬仰爱戴的品行之师、学问之师、工匠之师,做学生淬炼匠心的引路人。

(三)知能合一,做学生眼里的“双师”达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引导者,培养知能并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教师既要具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又要具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即要有较高的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无疑是最理想的师资。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职业院校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一次全新地表述“双师型”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能力”反映了“双师型”的本质。职业教育教师要集教师与技师、师傅于一身,既要懂教育,又要有技术,既精通理论教学,又擅长实践指导,既能在课堂上传道授业,又能指导实操实验,甚至能深入生产一线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

(四)敬业勤勉,做恪尽职守的模范之师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强调“敬业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当前社会中职业精神缺失的行为并不鲜见,金钱至上的负面价值导向正逐渐侵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这就导致出现一些毕业生初就业时频繁跳槽、转行等现象,反映出部分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契约精神有待进一步增强。制造强国需要一大批既有精湛的技术又具敬业奉献、精益求精职业精神的大国工匠,“欲养成何等人物,视养之者为何等人物”。教师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自身就要明道、信道。广大教师应对教书育人心存敬畏,要端正职业观,一丝不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努力涵养品德修为,提升教学能力、技能水平,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传递工匠的精神和价值观,这样才能让即将从业走向社会的高职学生,深切认识到自身未来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见贤思齐,踔厉奋发,锻造成长为制造强国的生力军。

(五)协作共赢,做教学创新团队的骨干中坚

一个人没有团队支撑难成大事。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基建催生新业态、新产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大纵深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产业进步、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应然要求。高职教育是跨界教育、全纳教育,高职教师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学情和更为繁重的学习提升压力。生源日趋多样、需求侧驱动的人才培养标准更迭加速、学生知识需求日益复合多元、教学模式深刻变革,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深入、教学过程与内容变得较为复杂、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上述的变化对教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辱使命,切实提升学生培养质量,获得良好的专业发展,仅仅依靠个人的学习与探索是不够的,还需要以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推进学生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为目标,以具体的教改、科研项目为依托,以课程、专业群建设为平台,组成一种知识共享、相互支撑、结构合理的创新型群体。群成员可由同专业的教师,通识课教师、相关专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群内成员责任明确、共同负责、分工协作、能力互补,形成合力,发挥1+1>2的作用;同时,群内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成为个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骨干中坚,团队才可能展现强大的战斗力,这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对高职教师内在要求提升的题中之义。

(六)担当作为,做服务社会的践行者引领者

培养为“群”服务的精神,是黄炎培对职业教育的方针要义。当前,众多文件政策都把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是2035年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一方面,职业教育通过人才培养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产业大军和技术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职业院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参与企业咨询、技术研发、培训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教师都是实施服务的主体。强调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密切校企双方的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有助于将职业技能标准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对接,将行业前沿的最新研发成果、技术革新、最新工艺融入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教授给学生岗位需要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其二,高职院校教师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能为企业技术攻坚、优化生产经营、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产业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其三,高职院校教师在组织教师团队、学生团队参与社会服务中,个人的经验得到积累,团队的技术服务、攻坚克难能力得到提升,师生的关系进一步融洽,学生的学业技能水平也会在学习实践中有长足的进步,服务社会,报效国家,“为国家、为人人”的初心情怀也会更加坚定深厚。

(七)与时俱进,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黄炎培在国外的考察经历让他深受触动,中国要强大,一定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当前,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使命与机遇,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系统实施,培养创新型人才迫在眉睫。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靠创新教育,要靠创新型教师。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创新型学生。新时代高职教师不仅要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扎实推进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还要加强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变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启发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批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想象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要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地发表个人的看法、观点,创造性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当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做好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持之以恒传播知识、挖掘潜能、开发智力,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成长为德技并修的时代工匠。

四、结语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依托。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殷切希望,有关部门出台了系列文件,提出要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加快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9]。梳理挖掘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蕴含的经验启示,深切领悟前人先贤的思想伟力,感受那个时代职教人的彷徨与求索,结合新时代的特色要求,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根,让职业教师这个角色更加丰满立体鲜活,让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在先贤的奋斗中汲取信仰力量,从而进一步明晰方位,厘清角色定位,确定前行的目标,为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而笃行不怠。

猜你喜欢
黄炎培技能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黄炎培的“三多”:行路多、读书多、著述多
黄炎培教子从小事做起
打 得 好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黄炎培感动了日本特工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