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3-02-18 14:24王香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3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课文阅读教学

王香霞

摘 要: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从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五个方面入手。本文阐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3.003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模式,摒弃传统教学理念,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之一,创新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学生要通过阅读,不断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学习与成长奠定基础。

一、重视学生互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1.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的学习欲望取决于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在课堂环境的影响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存在隔阂,这样的隔阂可能会导致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不敢提问,一味听取教师的意見,而不去自主思考。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固化了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这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极为不利。想要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轻松的课堂环境,尽可能地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产生疑问时,学生也会及时向教师以及其他同学提问。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互动情境以及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互动或者已经掌握的生活技能,去感受并理解课文当中涵盖的语文知识。

以《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草船借箭》这一集,教师通过电视剧引导学生进入诸葛亮与周瑜对峙时的气氛当中,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当时的明争暗斗。在观看过电视剧之后,教师便可提出几个问题“周瑜到底为什么要置诸葛亮于死地?”“鲁肃为何要帮助诸葛亮隐瞒计谋?”“周瑜是否真的不如诸葛亮?”通过这几个问题,学生结合电视剧、课文中的内容,阐述周瑜想要处死诸葛亮的原因,鲁肃的性格与大局观以及周瑜的识人之道与人格魅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从更加客观的角度去评价课文中出现的几个主要角色,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重视读写结合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写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当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而非将两者完全独立出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掌握的语文知识应用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习作教学,在习作教学中体现阅读教学,深入挖掘阅读教学中能够被应用于写作的部分,寻找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契合点与关联性,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充分应用语文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综合能力。

以《穷人》一课的教学为例,该课主要讲述渔夫的妻子桑娜将死去邻居的孩子抱到家中抚养的故事。课文详细描写了桑娜发现邻居去世时的场景,并对桑娜将孩子抱回来后的心理活动进行了刻画。这一过程将标题的“穷人”二字凸显得淋漓尽致,正因家庭的贫穷,所以在将孩子抱回来时,才会忐忑不安,也正因家庭的贫穷,所以桑娜才会对丈夫产生误解。教师可以将这一部分的阅读教学同写作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用心理描写与行为刻画来体现故事的背景。在课文的后半部分,内容多为两者的对话,渔夫的话更为自然,多为对自己今天打鱼遭遇的阐述,而桑娜的语言则显得慌乱,没有任何主题,只是询问与回答,之所以桑娜的回答较为慌乱,是因为她仍然误解着渔夫,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后续的对话也凸显了桑娜情绪的变化,从强调死去邻居的孩子还很小,到渔夫焦急地催促桑娜时,她轻松地说出“你瞧,他们在这里啦”这段内容,充分体现了桑娜的情绪变化。教师可以将这一部分的对话描写与写作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对话形式,展现个人情绪与心理状态。教师要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角色语言与角色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讲述昨天晚上吃了什么,什么味道,并让学生编出一种大家从未见过的食物,描写他的味道、形状等,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不同心理状态下,口语表达所存在的差异,并将此应用于写作之中。

二、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设计问题导入

科学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环境当中,并长期处于注意力集中的状态。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思考问题并找出问题的答案。优秀的提问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探究方向以及学习思路,极具趣味性的提问内容,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语文教学初期,教师在设计提问内容时,便可以从趣味性以及启发性两方面入手。在趣味性方面,教师需要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问题,通过设计故事背景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寻问题答案。在启发性方面,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最终能够到达教学目标的问题内容,通过具有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以《两小儿辩日》一课为例,该课主要讲解了孔子遇到两个小孩争论太阳远近的故事,两个小孩产生争议的原因在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其中一个从温度的角度看待太阳,认为早上的太阳距离自己更远。而另一个则从大小的角度看待太阳,认为中午的太阳距离自己更远。教师便可以根据两个小孩的辩论,从小学生常看的动画角色中,挑选一位极具争议性的角色,询问学生这个角色是不是反派角色。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便可以将这位极具争议的角色比作《两小儿辩日》里的太阳,让学生感受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存在的差异性。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该篇文言文的主旨,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剖析文中角色

在小学教材中,大部分课文中都会存在一个或者几个角色,这些角色个性鲜明,各具特色。在课文中,作者通过语言、肢体动作、心理变化等方式,将角色的性格凸显出来。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剖析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角色在产生这一行为时的心理变化,感受不同角色在遭遇到不同事件時做出的决策。课文中的很多角色都具备较强的典型性,这些典型角色往往具备着更为强烈的人格魅力,作者在刻画这些角色时,也会有意突出他们的性格。部分作者可能会通过细节描写,表达角色的情感变化,而部分作者则喜欢平铺直叙,将角色的形象展现出来,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剖析角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明确课文中对角色的刻画形式,引导学生挖掘角色行为与角色个性之间的关系。

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为例,该课主要描写了毛主席在得到抗美援朝前线消息后的一系列行为与情感变化。教师在讲解该课时,可以先从“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入手,询问学生为何毛主席一天都沉默不语,桌上的饭菜热了几次又代表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吸烟、一句话也不说、不进食几个方面感受毛主席的丧子之痛。在后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入手,让学生感受毛主席在决定签字时,做出的心理斗争。让学生从国家主席的角度去感受毛主席伟大的同时,也能从另一个角度去感受毛主席作为父亲的悲痛。

三、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1.优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时代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会,教师拥有了更加多元的教学资源,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不同的学习氛围。教师需要打破课堂的桎梏,让学生感受课堂之外所的美感,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广袤的世界。在选择教学资源时,教师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科学挑选并设计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资源具备较强的审美性,剔除那些可能存在负面情绪、错误审美观点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引用教学资源时,也要注重时机,在恰到好处的时间点插入教学资源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选用网络资源或者生活资源时,教师需要严格控制时间,避免整个课堂都被网络资源或者生活资源占用。在设计教学资源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

以《猴王出世》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进行该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播放动画《西游记》中猴王出世这一部分,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动画内容建立联系,找出课文与动画相对应的部分,教师在播放动画时,需要控制动画的播放时长,对动画中的后半部分进行删减,让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动画缺失的部分。通过该种方式,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文字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便可与《西游记》动画中仙石的画面相对应。通过该种方式,教师引导学生以更为直观的形式理解问题,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画面感,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挖掘课文情感

课文中的情感是从多个方面体现出来的,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便需要重视起课文当中的情感,帮助学生通过文字去感受作者的情绪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发生年代,让学生对作者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在这一认知前提下,教师可以将作者的情绪带到阅读之中,更为真切地感受作者想要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情感。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从课文角色的角度入手,去感受在角色身上发生的事件,让自己融入故事当中,寻求作者想要通过角色传达出来的情感。通过该种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课文,挖掘课文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以《少年闰土》一课为例,该课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该短篇小说创作于1921年1月,此时国家正处于军阀的统治下,鲁迅目睹了江南农村的破败以及农民的疾苦,创作了这篇小说。在学习该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军阀统治时代的中国,人民群众过着怎样水深火热的日子,再以课文中的鲁迅与闰土为例,站在鲁迅的角度,去感受“四角天空”,结合鲁迅的创作背景,思考“四角天空”之外是怎样的世界。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站在闰土的角度,结合鲁迅的创作背景,感受“四角天空”之外,闰土所生活的世界。这篇课文是鲁迅的回忆,是在家道中落后对闰土的憧憬,也是鲁迅在军阀统治时期对自由的憧憬。教师只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鲁迅所处时代的艰难困苦,方能真正意义上理解鲁迅在创作该篇文章时,对自由的向往。除了对该篇课文创作背景的剖析以外,教师还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为学生讲解后续闰土与鲁迅成年后相见时的场景。让学生感受为何鲁迅要着墨描写闰土对鲁迅称呼的变化,以此来深入挖掘鲁迅在《少年闰土》中想要表达的情感。

四、加强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1.开展朗读活动

阅读教学离不开朗读,通过朗读,教师能够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文当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初期为学生布置朗读任务以及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该种方式,学生能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设计问题以及朗读任务时,教师应把控好问题的难度,防止学生仅通过只言片语便可得到问题答案,不愿投入到朗读当中。

以《将相和》一课的教学为例,该课主要讲解了赵国宰相蔺相如与将军廉颇之间的故事。教师在课前便可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将相和的将和相分别是谁?”“将相和是什么意思?”学生要带着这两个问题朗读课文,并在课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能够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分析课文的主旨,并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2.鼓励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虽然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但是对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而言,仍然较为单一。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接触不同的文学体裁,了解不同作者的创作风格,感受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在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时,可以主动为学生推荐切实有益于学生成长的书籍。在推荐书籍时,教师也要将书籍同教学内容相结合,避免学生过于沉迷课外读物,未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习相应的语文知识。

以《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教学为例,该课节选自同名中篇小说,教师在完成该课的教学后,便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小英雄雨来》原作,让学生了解“雨来”在抗日战争时期遭受的苦难与做出的抗争,让学生感受“雨来”的“英雄气概”,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讲解《小英雄雨来》中“雨来”所经历的故事,塑造“雨来”的形象,以此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创新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多元化的课堂,通过阅读教学,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学习与发展提供保障。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课堂以及更高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不断优化自身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在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卢志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当代家庭教育》2022年第26期。

[2] 徐月兰《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年第9期。

[3] 刘春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甘肃教育》2022年第17期。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