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提升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3-02-18 20:01凌纪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3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语文

摘 要:2022年语文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提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质疑是思维活动的起点。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利用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语文教学是新《课标》的要求。针对低年级学生质疑能力缺失的问题,笔者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课程特点,在实践中创设“兴趣探索”学习任务群,激发学生“发问”的能力;创设“情景式”学习任务群,培养学生“会问”的能力;巧设“拓展性”学习任务群,拓宽学生质疑的维度,进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 小学低年级语文 质疑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3.031

皮亚杰认为思维的结构就是在认知的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纵观历史发展,爱因斯坦因对“孵鸡蛋”的好奇,播下了他探索未知的种子;哥白尼因质疑“地心说”,才提出了“日心说”这一观点;惠更斯因勇于对世界科学权威牛顿进行质疑,才有了波动说战胜微粒说的论断。因此,质疑是思维发展的起源。勇于质疑者才会在已知中获得新知,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认知的进步。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直觉思维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因此,本文致力于对低年级小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探索。

一、质疑能力缺乏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具体表现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笔者对一、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长期的课堂观察和访谈调查。(见下表)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不能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语文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会主动问教师和家长的小朋友也较少;在学习语文知识时,能够想到别的同学想不到的问题的学生更少;当自己的答案和同学的不同时,大部分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低年级的学生语文学习较为被动,发现问题能力弱,主动提出问题能力较差。

(二)原因分析

低年级学生为什么会质疑能力缺失呢?笔者通过观察和听课,发现与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教师对低年级学生质疑能力培养意识的淡薄和低年级学生缺乏质疑的方法有很大关系。

1.班级授课制的局限

自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至今,它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推动了教育改革,但这种授课强调的是标准化和同步化,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进度,进行集体化教学,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因此,这种授课不能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2.教师培养意识的淡薄

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大部分教师缺乏培养低年级学生质疑能力的意识。根据教学要求,四年上册第五单元才将质疑作为教学内容写入教材。因此,大部分教师认为培养质疑能力不是低年级教学的内容,忽视了对低年级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3.学生质疑方法的缺失

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笔者发现低年级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重在生字的认读和书写,而缺乏对语言组织和建构的思考与探索。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模式还是机械式地以抄、默为主的字词教学,学习方法单一、枯燥,以致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语言的乐趣,缺失质疑方法的学习与指导。

二、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年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与呈现,并根据内容整合程度分为基础性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和拓展型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就是指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质疑能力缺失的具体表现,笔者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程特点,在实践中创设“兴趣探索”学习任务群,培养学生“发问”的能力;创设“情景式”学习任务群,培养学生“会问”的能力;巧设“拓展性”学习任务群,拓宽学生质疑的维度。

(一)创设“兴趣探索”学习任务群,激发学生“发问”的能力

1.教学内容:从“字词为本”走向“素养发展”

学习者必须培养好奇心。而求知欲就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探索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生和发展的。低年级学生阅历少,对于课本的许多知识较陌生。这更易触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巧设学习任务群,激发学生发问的能力。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教师带领学生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经调查,班级大部分学生不了解这些文化景点,但充满好奇,因此,笔者在课堂中以“暑假,我们去哪儿”为主题创设情境,以小组探索为主,采用“小记者访谈”和“我是小导游”等形式,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在一系列的学习任务群中,学生以课文学习为基础,提高自己发问的能力。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力(见图1)。

2.学习形式:从“教—学”走向“合作—探究”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以教为主,学生以读、默、写等“牛耕田”式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在课堂中的权威性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不仅仅是语文学习任务的分工,更是学生在不断分析与探索中,经过小组的分享、探索与相互激发,加深对语文知识理解的过程。这一教学方式的核心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还体现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创设“兴趣探索式”的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识字”为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识字,体会汉字的博大精深。为了增加学生识字的兴趣,笔者以“偏旁的故事”为主题创设了一系列任务群。第一步,小组活动:成员借助字典“寻找最___偏旁”,小组通过互助学习,寻找最感兴趣的偏旁,例如,笔画最多的偏旁、朋友最多的偏旁等;第二步,小组分工探究:“偏旁的演变历史”和“偏旁的家族朋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提出疑问,并尝试探索;第三步,小组分享与思维碰撞,并制作剪贴报,在这一过程中,小組成员互相学习,掌握新的学习内容;第四步,小组合作介绍“偏旁的故事,我来讲”,在这个过程中,组与组之间相互学习,产生思维的碰撞。

(二)创设“情景式”学习任务群,培养学生“会问”的能力

四年级上对语文学科的质疑要求进行了明确说明,具体表现为抓住课题、句子矛盾处、重点词句等质疑。然而,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在语文学科中“会问”的能力?米切尔的情境兴趣理论认为,情境兴趣更具有持久性。所谓情境兴趣,是指在一定具体教学情境中对认知对象所产生的兴趣。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培养低年级学生对词、句的敏感度尤为重要。

1.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巧问

环境论者认为儿童的语言发展与环境和学习密不可分。因此,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经过不断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低年级学生由于学习经验不足,缺乏对字、词、句的敏感度。教师设计“情景式”的学习任务,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字、词、句的巧妙之处,能够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关联学科的问题和灵活多向的问题。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对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认识,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笔者巧设“找春天”的主题,设计了“古诗中找春天”“校园中找春天”“我来绘春天”等学习任务群(见图2)。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们兴高采烈地找着春天,发现“小草出来了”“樱花开了”“柳条抽出新芽”。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展示春天的时候,教师将其与“作者眼中的春天”进行对比,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小发现。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面对同样事物可以产生更丰富、更生动的表达。在对比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一串串小问号便从学生的脑海中涌出。

2.指导学生在情境中聚焦问题

学生喜欢“问”了,但是往往出现“满堂问”“琐碎问”的现象。如何在情境中有效提问?这就需要学生将问题聚焦。聚焦问题就是将所有问题聚集于某一情境。教师借助情境任务,引导学生清楚地表达问题,再根据学生任务单的反馈,进而对问题进行梳理排序,提炼出核心问题,最终将问题归纳聚焦(见图3)。

例如,二年级下册的课文《千人糕》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并告诉人们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对于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很难通过读句子,重回那个年代,更难想象千人糕制作过程的艰辛。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中创设时代情境,播放影视资料,将学生引入文本,感受米糕的制作过程,了解原材料的组成,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体验,围绕着中心词“米糕”进行提问与交流,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劳动的不易。

以二年级上第一单元《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为例。鉴于大部分孩子对课本中的植物不熟悉,在课堂伊始,教师巧设有趣的“问题超市”学习单,先让学生用上述句式提出问题,然后在课堂中让孩子带着问题清单听课。课后,学生将课堂中解决的问题打勾。在这样的学习任务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提问的技巧,还学会了如何有效提问。

(三)巧设“拓展性”学习任务群,拓宽学生质疑的维度

低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是被动的,语文知识传导的维度多为单方向的。教师可在学习的过程中巧妙设计拓展性的学习任务,使课本的内容向课外延伸,学生在对比中质疑,找出不同,总结相似,夯实知识,提升质疑的维度。

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春天”,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古诗中找春天”“我来绘春天”拓展性朗读和“种植小种子”等拓展性实践活动(见图4)。其中拓展性朗读采用“1+x”阅读方式,让学生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内容、体裁和情感表达的不同,进而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尝试解决问题。

三、研究效果

(一)质疑角度

2022年新《课标》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明确提出分学段要求。孔子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性。实践证明,通过学习任务群策略,教师能够提升低年级学生的质疑能力。在这一学年的实证研究中,笔者发现班级学生发问的频率明显提升,那些不敢问、不想問、不会问的学生在学习任务群策略的影响下,逐渐产生了兴趣,建立了自信,提升了学习能力。

(二)从核心素养角度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参与一系列的学习任务群,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2] 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3] 孙荣《课堂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苏州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凌纪霞,1983年生,女,汉族,山东日照人,研究生,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语文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