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古诗词生本教学组织形式研究

2023-02-18 00:34杨承彩焦凤梅邹冬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3期
关键词:古诗词核心素养

杨承彩 焦凤梅 邹冬梅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点是通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来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以改变教师大量讲解的课堂状况。其中,“引领”“改变”的着力点在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从“师本”到“生本”的转向。本文尝试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构建生本教学组织形式,在古诗词学习任务导向下,以生本理论为指导,以语言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系统中的各要素,以期在提升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从内心里唤醒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在理解诗歌的过程中增进文化认同感。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古诗词 生本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3.046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成长,具有独特的语言建构价值、思维提升价值、审美创造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对高中生来说,古诗词更是为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文本素材和情感体验素材,同时也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古诗词教与学的现状:沉默的古诗词课堂

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我们所期待与想象的古诗词课堂是这样的:学生伴着古琴之乐,沉醉在古诗词的诵读之中,进而不知不觉走进每个字词、每一句诗中,在咀嚼言简意丰、润物无声的典雅之言后,学生从诗中走出,各抒己见,进而形成这样的素养链:走进诗中,发现文化价值,探究承载文化价值的美的形式,经由思维的加工,进行个体语言的构建,形成知识的接收与价值观的浸润。

然而现实却很尴尬,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版块中,古诗词教学是最沉默的一角。古诗词,因为一个“古”字,导致学生本身对古诗词就带有疏离感。更兼之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没有得以体现,所以学生更不愿意说、不愿意写,在课堂上“沉默”是常态。导致“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落空,没有语言的建构运用,思维便没有得到发展与提升,同时无法感知古诗词的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自然也就无法达成了。既然学生不愿意说,那只能教师来讲,于是西西弗斯推巨石的故事便不断重复上演了,新课程要改变的“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

从历年高考广东评卷场反馈的数据来看,古诗鉴赏得分皆不令人满意,此外从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古诗词素养的养成也并不乐观。可以说,古诗词教学版块是最容易让学生在课堂“闭嘴”,在课下“封笔”,在考场“白卷”的模块。

要落实核心素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让学生“开口”,语文课如果没有基于“语文构建与运用”的开口,就没有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审美鉴赏创造、文化传承理解,所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基础,其他三个素养需要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实现亟须与之匹配的教学组织形式,师本教学模式的改变如箭在弦。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古诗词生本教学组织形式的适切性

生本理念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学,因而教要归依学,教要高度依靠学生的学习本能,即“以生为本”。生本教学需要将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是与学生的生命过程相碰撞的自主学习的过程。所以,生本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包括“规定了古诗词课堂的教学互动方式,安排了古诗词学习中课前课中课后的时空环境,组合了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要素。因此,生本教学组织形式能对多种學习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在特定的教学互动过程和教学时空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生本教学组织形式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理念,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完美契合新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因此,将生本教学组织形式引入高中古诗词课堂,将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提供有效的路径。“以生为本”的教育生态,可以有效改变目前高中古诗词教学中以师为本的课堂模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打破学生与古诗词的隔阂,更好地让学生在感受诗词形象、品味诗词语言、体验诗词情感的过程中提升古诗词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表达交流能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从而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可能。

高中语文课程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了“语文学习任务群”,而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与生本理念不谋而合。高中语文课程的设计体现出层次性与差异性,这正是高中古诗词生本课堂可以实施的基础,生本教学组织形式、生本学习方式、语文核心素养、古诗词学习任务、语文实践,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聚合形成了一个高中古诗词学习的有效系统。

从近三年的诗歌鉴赏题目来看,考题变化较大,每一年的题目都有一定的创新性,几乎不再有规律可循,题目的开放度逐渐增大,考查的内容也变得广泛。 近三年的高考题目的转变标志着模式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将不适用于新的人才选拔机制。每一年的题目不再以“学什么考什么为纲”,而是以“举一反三”的思路倒逼教育改革。纵观近三年高考题目的设置,“就题考题”的趋势愈发明显,对学生学习广度与学习创新能力的要求更进一步。另外,选材上的丰富性也考查了学生们对于现实生活的感受与认知,更需要学生在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学习经历。

由上可见,构建高中古诗词生本教学组织形式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在当前具有适切性。生本教学组织形式实施的过程,就是学生素养养成的过程,就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就是生命意义展示的过程。这样的教育生态,使学科核心素养既是目标又是手段,循环上升。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古诗词生本教学组织形式模型

高中古诗词生本教学组织形式是古诗词教与学的课堂推进方式,是一种操作体系,它使师生组成共生的学习共同体。在生本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古诗词内容,以高中古诗词学习任务为导向,教师采用各种可能的有效策略与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以获得对古典诗词作品形象、语言、手法、情感的深入理解,形成自我学习经验,并构建古诗词阅读鉴赏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培养特有的诗性民族的审美趣味,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生本语文课程再造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人人有点、点点有思、思思有文、文文可乐。以此16字为基本原则,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本学习方式,古诗词生本教学组织形式在全班上课的状态下,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从时间维度来看,课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人人有点——自主学习”阶段,“点点有思——合作学习”阶段,“思思有文——自主学习”阶段,“文文可乐——交流分享”阶段。下面以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篇目《静女》设计片段为例,展示古诗词生本教学组织形式模型。

1.“人人有点——自主学习”阶段

该阶段是指在核心情境学习任务统领下,在设计前置问题时,教师要遵循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把所有的学生都带进课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研究,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收获,都有思考点。生本教学注重先学后教,先学由前置研究引领,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依据,设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可企及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开一个缺口,让每一位学生都无障碍地加入古诗词天地,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点学习收获。人人都有的“点”与传统预习最大的不同在于:预习是批量式地完成教师的任务,答案是唯一的,有对错。如传统的古诗词预习通常是翻译诗歌。学生常见的做法是找一本翻译书抄完了事,只是为了应付作业,而根本没有走进诗歌。而生本有的这一“点”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每一点都是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结晶,都是值得肯定的。

以《静女》的教学为例,其情境任务为:学校戏剧社准备从高一语文教材中选取部分篇目编排系列短剧,以此提升学子的语文修养,激发“承传统、扬文化”之风,《静女》就是其中一篇。为了顺利编排,我们需要完成一系列前期的准备工作。前置研究问题:静女,课下注释为“娴静的女子”,我们是否能按照现今对“娴静”的认知来挑选主演呢?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一定要经过独立思考,这个回答人人都可以有,却又能体现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可以通过翻译诗歌来回答,可以从人物形象特点来回答,更可以从民族心理与文化审美的层面去回答。可以设想,学生完成这个前置研究时,肯定会很期待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思考,也迫切想知道别人的回答。因此,在“有点”的激励下,学生进而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主管理,为后续的问题探究提供基础。

2.“点点有思——合作学习”阶段

这个阶段以探究性问题支撑课堂重心,教师结合情境任务设计一个贯穿全诗理解的主问题进行小组学习。如:静女送给意中人的是“彤管”和“荑”,是否过于廉价?表演道具可否换成“玫瑰”“玉石”或者“木瓜”?在完成本诗的基本阅读之后,为了解释决这个问题,学生还需要支撑性阅读,如自主查阅一般性的网络资料或学术论文,或教师提供的助读性资料,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开展更大范围的阅读教学。在这个环节中,每个学生都增长了自身的见识,所以更是迫不及待地要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得课堂从热闹走向深入,并且使课堂产生动态生成的效果。小组在讨论之后,需要每个学生提供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整合,然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发言。学习小组是生本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生本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组织形式,没有小组就没有生本。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小组的讨论活动得到交流的机会,并在小组的交流中进一步优化自主学习方式,形成了课堂上变化无穷的学习链条,使合作学习呈现出独一无二的“惊艳”效果。

3.“思思有文——自主学习”阶段

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有思”生成了更有深度的“有点”,经过“有点——有思——再有点”的思考学习过程,学生是可以成“文”的。“成文”是学生思考成果的固化方式,通常通过“写”小论文或小文段的方式呈现出来。从“有点”到“有文”这个过程就是生本课堂的核心,是学习生成的重要过程,是学生思维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常有以下两种操作方式,一是教师给学生提供助学资料,让学生带着“有点”深入学习,更新原有的思考,形成新的研究结论。如关于《静女》送礼物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提供《〈诗经〉贻物定情习俗的文化解读》《静女为何送茅草给情郎做礼物?》等助学资料,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二是小组交流讨论,整合成员的观点。前者以拓展见识、进行文化理解为主,后者以锻炼整合加工信息能力、提升思维为主。后者这个任务的完成需要学习共同体——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无论是哪一种操作方式,学生都经过了由浅入深的过程,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4.“文文可乐——交流分享”阶段

“文文可乐”是学习过程的表征,也是生本课堂学习方式的结果。经过有共同目标的古诗词合作学习之后,学生的学习因为参与,并且是一种以探究为主要手段的参与,在探究过程中每个个体都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升。学生的研究成果在小组、班里得到展示与汇报,每一个或每一组的成果都是学生思想的独特结晶,因此“文文”都是可乐的。

综上所述,高中古诗词生本教学组织形式推进的基本原则是:要保证学生“人人有点、点点有思、思思有文、文文可乐”,而要做到这点,则需要给学生进入古诗词的台阶、给学生拓展思维的支撑、给学生合作讨论的时间,给学生汇报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中实现语言、知识、技能、情感、文化、审美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的达成。

生本教学组织形式为“沉默”的高中生提供了一个不得不“开口”展示自我的舞台,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旨的教学,是回归生命本体的教学。高中古诗词生本课堂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人人有点、点点有思、思思有文、文文可乐的原则,有助于学生克服师本教育体系中的“教学模式”在标准程序与操作体系上的封闭倾向,克服把古诗词教与学看成是对某种程序的再现,能充分凸显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根本途径与学习热情。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本课堂的古诗词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增强文化自信、理解与认同,更为积极地响应“文化强国”的号召。

参考文献:

[1] 刘晓宇《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诗歌教学策略探究》,西南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2] 刘书月《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古诗词教学策略》,《语文建设》2019年第1期。

[3] 程岭、张永青《审美素养指向下的中学古诗词教学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

[4] 李佼阳《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情境创设研究》,河南大学2019硕士论文。

[5]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6]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

(本文系2021年度廣州市教育研究院科研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古诗词生本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1BGZYW2103)

猜你喜欢
古诗词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踏青古诗词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