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实践策略探究

2023-02-18 00:34江红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3期
关键词:教—学—评批判性高中历史

摘 要:本文详细探索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策略。文章从目标导向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发,强调创新性地结合历史知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进而论述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突出学生作为知识探索者的角色,以及实践活动在深化历史理解中的作用。最后,本文聚焦于多元评估方法,展示其如何综合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并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动力。这些策略能够共同提升历史教学的效果,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历史 “教—学—评”一体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3.052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策略对于培养具备批判性思维和深厚历史素养的学生至关重要。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创新的教学内容设计、鼓励主动学习的策略以及多元化的评估方法,既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又能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这将为学生未来的学术探索和个人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高中历史教育的进步和创新铺平了道路。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历史教学常常着眼于对事实的传授和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对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的培养,这与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种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问题首先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历史课程往往过分集中于历史事实和年代,而缺乏对历史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经济因素的探讨。这种偏向于记忆的教学内容,不仅限制了学生对历史的深入理解,也影响了他们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的能力。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仍然广泛存在。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被边缘化,常常沦为知识的接受者,而不是主动寻求知识的人。另外,评价方法的单一化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评价多采用闭卷的方式,以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记忆能力为主,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也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

2.教材更新的挑战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历史教材不仅需要传递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和理解历史。然而,现行的历史教材往往难以跟上这种变化的步伐。这些教材在内容上可能侧重于对历史事实的罗列,而忽略了对历史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的探讨。此外,教材在结构上也可能过于刻板,缺乏灵活性和互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局面导致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学生需要依赖这些不完全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条件下,尽可能地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以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这种双重压力使得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

3.学生需求的变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适应学生需求的变化。当前的学生群体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和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他们对知识的获取方式、学习兴趣和思维模式与以往具有显著差异,很多历史教学还在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影响到学生的批判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形成。

现代的学生更倾向于互动式和参与式的学习方式,他们期望能够主动探索和理解历史,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这些需求。此外,现代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了解过去,更希望能够通过历史的学习理解当下,预测未来,这要求历史教育不仅要提供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将历史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中。

二、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意义

1.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上。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界限,强调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和评估策略的无缝对接,旨在培养学生深厚的历史素养,包括历史知识、思维技能和价值判断等方面。在这一模式下,历史课程不再是简单地传授历史知识,相反,教师要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励学生学习,积极地进行思考,使他们能够从历史中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此模式下的教学,注重将历史知识与当代社会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此外,一体化模式中的评估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书面考试,而是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如口头报告、项目展示等,这些评估方式不仅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果,也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

2.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

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这一模式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学习过程和评估方法,创造了一个协同和互动的学习环境,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传授”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这种环境下,历史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讲授,更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与运用,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与探究欲望。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使得历史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实际。这些策略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復杂性和多样性,还提高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被鼓励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和分享见解,这种参与式学习方法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入性。此外,评估方法的多样化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一体化模式下,评估不再单一依赖于传统的书面考试,而是包括项目展示、口头报告和同行评价等多种形式。这样的评估方法能够更全面地衡量学生在历史学科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

3.增强评估的多样性和指导性

这种模式下的评估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笔试和机械记忆,而是转向更加全面和多元的方式,如项目报告、口头演讲、同行评价和自我反思等。这些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不仅更加有效地衡量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能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同时,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学习进展,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和表达技巧等。这种全面的评估为教师提供了真实的反馈,能够帮助他们调整教学策略,以更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学生通过参与这些评估活动,能够获得学习体验。这种评估方法的指导性也不容忽视,多样化的评估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一种指导和激励学生深入学习的手段。透过这些评估,同学们可以清晰地知道他们在学习上的长处及需要改善的地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实践策略

1.教学策略:目标导向的内容设计

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设计强调教学内容不仅要符合历史学科的学科标准,更要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紧密相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设计者和引导者,他们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历史分析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这种教学策略要求教师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的内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创造性地将这些内容转化为富有吸引力和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

以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课程目标相符的教学活动。首先,对于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研究和汇报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探讨这些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从而理解历史的连续性和变革性。接着,在讨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教师可以通过辩论或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历史角色出发,探讨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此外,当分析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地图和时间线的绘制,直观地展现不同朝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最后,在探讨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教师可以通过历史剧场或历史场景再现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的变迁。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还能在实际操作中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批判性分析和创造性表达能力。这种目标导向的内容设计使得历史学习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过程,而是成为一种积极的、富有探索性的学习过程。

2.学习策略:与教学内容一致的主动学习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实践的核心之一是学习策略的转变,特别是提倡与教学内容一致的主动学习。这种学习策略要求学生不仅成为知识的接受者,同时也要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设计的课程和活动不仅要介绍历史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使他们主动地连接历史与现实,从而深化理解并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策略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我驱动,通过各种互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探索和创新。

以历史教材中的《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例,在学习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家族或社区的老物件、照片和故事,来研究和展示过去一百年间日常生活的变化。学生可以创建展览或数字画廊,展示他们的发现,并与同学分享这些变化背后的历史意义。在探索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方面,学生可以进行小组项目,研究特定时期的交通或通讯技术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时期的技术和影响,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技术进步对社会的深远影响。对于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媒体如何塑造公众意识和社会观念。学生可以创建报告或演示,探讨媒体在历史上的角色和影响。最后,在进行“中国民生百年变迁”的探究活动课时,学生可以分组研究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利用历史文献、口述历史和档案资料进行深入分析。这种研究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研究技能和历史思维。

通过这些以主动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更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批判性思考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3.评估策略:促进教与学的多元评估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实践的一个关键方面是评估策略的转变,即从传统的单一评估方式过渡到教与学的多元评估。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通过多样化的评估方法来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框架下,评估不再仅仅是最终的成绩评定,而是成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待改进之处。多元评估方法包括口头报告、项目展示、同行评价、自我反思等,这些评估方式能够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反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历史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为例,在学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研究,之后通过小组展示或辩论的形式来评估学生对不同思想流派特点的理解。这种活动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评估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探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学生可以通过制作历史时间线或思维导图来展示儒家思想的发展情况和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变化。这种评估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视觉和逻辑上整合知识,同时也考查了他们的创造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宋明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论文,分析理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及其与现代社会的相关性。这样的评估方式不仅能够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还考查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最后,在讨论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时,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和同行评价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自我评估他们对这一时期儒家思想的理解程度,并接受同学的反馈和建议。这种互动性的评估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技能。

通过这些多元化的评估方法,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接触和理解历史知识,同时,这些评估活动也成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工具。这种评估策略不仅提升了教学的质量,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他们学习成果的机会,鼓励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策略对于培养具备批判性思维和深厚历史素养的学生至关重要。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其创新的教学内容设计、鼓励主动学习的策略以及多元化的评估方法,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促进了他们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学术探索和个人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高中历史教育的进步和创新铺平了道路。

參考文献:

[1] 邬文娟《新高考历史评价体系“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以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年第15期。

[2] 向邦仑《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创新与实践》,《新课程》2011年第12期。

[3] 朱颢《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研究》,《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23年第4期。

(江红,1984年生,女,汉族,山东省青州人,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历史)

猜你喜欢
教—学—评批判性高中历史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