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探析

2023-02-18 00:34张笑笑叶文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3期
关键词:转型数字化思政

张笑笑 叶文明

摘 要:2022年初,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我国相关部门提出开启国家教育数字化的战略行动。教育信息化将进入“相融”和“革新”的新階段。在数字化支撑下的思政教育变革会变什么?如何变?本文尝试阐释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以教育对象和教育方式为出发点探讨了高中思政课堂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随后从教学维度出发,分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下高中思政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高中思政课堂有效性的实践路径,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思考。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 高中思政课堂 育人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3.057

我国强调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并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部分。高中思政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它需要发挥政治引领的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数字技术赋能高中思政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能够打造精准思政、智慧思政,有效推动育人目标的实现。

一、高中思政课堂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教育数字转型化目前虽然已经引起很多学者关注和研究,但其内涵众说纷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祝智庭教授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种划时代的系统性教育转变过程,是指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推动教学范式、组织架构、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从供给驱动变为需求驱动,实现教育优质公平与支持终生学习,从而形成具有开放性、适应性、柔韧性、永续性的良好教育生态。

黄荣怀教授重点分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认为主要包括四个基本方面,分别从战略层面、系统性变革、核心路径、关键驱动要素展开了论述。虽然教育数字化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但概括起来基本有以下三个共同点:遵循人本、德育为先,数字赋能课堂教学,实现教育革新。

(二)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当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主要围绕“技术应用说”和“范式变革说”两种模式展开。“技术应用说”以“技术—教育”二分的思维理念,主张对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实质是技术的简单移植和叠加,只是数字化转型的初级形态。“范式变革说”主张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深刻变革,是一种“以数字信息和多维场景为驱动的新生态”。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重点不在于技术的应用范围和程度,而在于借助数字技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期实现思政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的革新。

二、教育数字化转型下高中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思政教师数字化思维能力有待加强

各种技术手段逐步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对于教师数字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杜岩岩、黄庆双对我国北部X省和Y省464名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特别在“专业参与”“教与学”“评价”和“提升学习者数字素养”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

当前高中思政教师的数字素养同样较为不足,主要表现为专业素养、教学素养以及提高学习者素养三大方面。首先,在数字软件使用以及应用能力方面,教师如何利用数据采集去进行学情的诊断和数据画像,如何利用数据表征验证学科质量以及利用数据调查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例如,在讲授《影响价格的因素》时,课堂检测题可以将学情直观地呈现给教师,教师可以了解到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开展下节课的《价格变动的影响》时,对于上节课知识掌握较弱的同学可以加以关注,进行有效提问和引导。其次,高中思政课主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技术只是辅助,然而部分教师本末倒置,偏重于数字技术,忽略了德性培育,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较差。还有的教师采取“AI+教育”的方式监控学生的一言一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违背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初心。

(二)高中思政课数字化教学环境有待优化

1.数字化硬件设施环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当前的中学基本上能够实现全校千兆wifi全覆盖,教师使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多集中于ppt类多媒体课件,但是针对思政课的专门数据库还是比较稀缺的,这便需要各界给予一定的关注,积极地进行平台构建。思政课数据库应包含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培养为目标,教师要依据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认知水平,认真上好每一节思政课,构建生动的教学模式。同时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智能技术所构建的智慧教学空间在教学中的应用不够广泛,这种教学空间有利于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够基于学生的数字画像进行针对性指导和评价。特别是很多乡村学校教学资源匮乏。因此,政府应给予关注,加强数字硬件教学设施的建设。

2.数字化软环境建设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理论性、思辨性较强的学科,教师运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课堂会变得枯燥乏味,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够运用数字技术优势,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以及学业评价中,则有利于提升课堂实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就目前而言,学校对于这方面的关注比较缺乏,没有设计具体的奖励机制,只是成为教育口号,流于形式,这也导致教师对于数字化教学缺乏了解,还未形成一种良好的数字教学氛围。除此以外,很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并非计算机专业出身,对于计算机操作、信息技术方面的了解较少,并且学校关于这方面的培训还未到位,对数字技术的应用有所限制,导致教师更无心去尝试这种教学模式。

(三)学校数字教学资源有限,挖掘能力有待提升

首先,一些学校网络资源内容稀缺而且缺乏特色,一些教师重复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不断推动学校与社会同向,综合运用数字化手段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其次,学校在数字资源内容和形式方面也存在着问题,部分教师不能灵活教学,一整堂课都是通过课件完成的,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最后,高中思政课堂离不了素材和案例的选取,互联网上的信息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的获取具有便捷性的特点,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形成了“拿来主义”的习惯,并未对资源进行二次加工,甚至有一些信息资源真假难辨,教师就随意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在挖掘数字资源时,教师应遵循“三贴近”原则,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教师可以通过全景技术创建沉浸式体验项目,重构红色情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教育数字化转型下高中思政教学的有效实施路径

高中思政教育数字化的转型,应以育人为着眼点,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夯实智慧教育平台,维护网络安全,开展第二课堂。教师要推动资源中心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利用数字赋能实现精准教学、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教育治理。

(一)提高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

数字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人的主动性来实现的,离开人这个主体,它无法发挥作用。然而数字化的基础是客观数据,不是人的意识形态。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需要进行转变,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和政府组织的数字素养的培训学习;另一方面,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字教育技术,追随时代的步伐。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学工具的运用和资源选择,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迭代更新,教学资源的内容和类型更加丰富,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建构数字资源是教师需要思考的。

例如,在讲授《法治政府》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从淄博烧烤火爆‘出圈看法治政府如何作为”设为总议题,结合社会热点,利用数字技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化身为“媒体观察团”,结合动画、全景设置等技术,根据法治政府的内涵,谈一谈淄博政府的作为,写一段新闻评论。这类问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教师要找到学生可以感受的角度。最后,教师在完善自身数字素养以后,应积极开展数字应用,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整合数字资源,将其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螺旋式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将思政课变得更加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

(二)善用智慧教育平台,促进教学精准实施

全国应积极创建教育资源基础数据库。在共享资源的同时,教师应关注教学实践的改进。教师应善用智能化教学设备,如师生平板、互动式白板等新型智能化工具,深化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基于数字技术的线上与线下互动结合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过程。通过智能设备和智慧教育平台,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学精准实施。

例如,在课前阶段,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送自主学习任务单和数字资源,学生完成后的数据会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情进行课中教学。课中阶段情境的创设以及合作探究、创设应用部分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例如,在讲解《坚持党的领导》时,教师运用先进技术(VR/AR),还原红军从瑞金出发,到胜利会师的长征全景,沉浸式体验在雪山、草地行走的艰难,与红军战士并肩作战,使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除了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以外,智能设备可以进行投票、教學游戏设计和趣味提问,教师的提问方式可以进行创新,通过“随机挑人”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当学生在智慧教育平台浏览课程内容遇到疑问时,可以线上直接“提问”,截屏发给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提高互动的实效性。

(三)维护网络安全,加大思政课资源供给

开展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涉及网络安全问题,那么,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下,教师就要判断某些数字资源是否涉嫌违法、违规、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保障各层各类资源的知识产权,提高资源共享的效果。师生的信息安全是不容忽视的,学校要推进网络安全及信息安全制度的建设。网络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法治意识薄弱,因此,教师要加强使用者的法律意识,一方面学校要经常组织一些关于数据安全问题的讲座,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数据保护观念的教育。

例如,在讲授《全民守法》时,学生就可以从网络暴力的角度去感受全民守法的重要性,在学习中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单一的教育资源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缺少关联性,便会降低资源利用率,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智慧教育平台,不断挖掘地域优势和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寻找课程视频中的某部分资源信息,教师可以加大思政课优质数字资源的供给,例如,江苏省坚持把思政课放在突出位置,省教育厅用心构建的“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关于思政类课程上线了500余节,全省7000多所中小学都被覆盖,推动了思政课的均衡发展。

(四)围绕教育全要素系统,善用社会大课堂

教师要始终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必须坚持和遵守的基点。“三全育人”要不断推进,实现教育全要素的数字化。首先应进行全方位的规划,从互联网、电脑等平台资源,课程、教材、教学、评价以及教师、学生、学校管理人员等,全要素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教师要鼓励家长承担“思政课”家庭教师职责,陪伴孩子一起借助数字技术观看正能量的视频资源。

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校办学特色展开积极探索,恰当设立包括“五育”以及特色活动在内的综合评价项目,教师可建立“学分银行”应用系统,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及时查看并集合各项目数据,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分析,挖掘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值和增长值,对学生形成诊断式评价,实现德智体美劳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除了教育环境的改变之外,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通过这种转型,课堂教学更加具有融合性,能够提高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在数字资源的帮助下,思政课堂更容易“走出去”,教师依托数字技术,能够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身临其境的沉浸式教学,走入江姐故居、走入基层一线,将思政课堂“搬”到社会实践第一线。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名师课堂,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实现“思想红”的核心素养目标。教师可以在“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中发挥“名人名师”的榜样示范功能,邀请时代楷模张桂梅教师、抗疫之父钟南山院士等功勋人物进行授课,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高中思政课堂变得有趣、有味、有魂。

综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特征。数字化技术在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育资源的同时,部分教师忽略了高中思政教育的初心,产生了“技术异化”的现象,反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降低。虽然很多国家都在关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但它的发展还需要进行持续研究,笔者始终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广大高中思政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应用这一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探析与研究展望》,《中国电化教育》2022年第4期。

[2] 黄荣怀、杨俊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实践路径》,《中国教育报》2022年第4期。

[3] 赵建波《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要义、现实挑战及实践策略》,《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3期。

[4] 杜岩岩、黄庆双《何以提升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基于X省和Y省中小学教师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21年第4期。

(张笑笑,1998年生,女,山东人,研究方向:思政教学;叶文明,1966年生,教授,研究方向:思政教学)

猜你喜欢
转型数字化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