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策略分析

2023-02-18 00:34廖水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3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班级情感

廖水平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实现了全面改革,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目前,德育工作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德育工作的实施也是每一位教师应当考虑的问题之一,尤其是情感教育。它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表达能力方面,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本文着重分析小学德育工作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首先阐述了情感教育的概念,其次分析了情感教育的实施价值,再次总结了当前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现状,最后结合实际提出有效的教学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德育 情感教育 途径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3.060

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教师既要保证人才有专业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又要保证人才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观念。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教育要从小抓起,在小学教育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情感教育是德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认知特点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情感教育的价值,在自主体会和实践中形成优良的品德,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观念,为后期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但就目前来说,在德育中实施情感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教师要做好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教育是一种培养个体积极健康情感态度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教育方式之一,强调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的情感智慧、情感管理和情感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和表达个人情感;不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使其乐观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情感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既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又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价值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素质教育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对于教师而言,除了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外,还应当积极开展情感教育,以此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提高自身情感管理能力,即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一些问题,也能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会进一步了解情感教育,还会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感认知。不仅如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实施情感教育,还能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这有助于学生积极、乐观的人格品质的形成。

2.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在小学情感教育中,班级氛围是否和谐十分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情感教育的实施质量,也反映了学生情感素养的发展情况。对于小学生而言,学校和班级是其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尤其是班级,在班级内,学生之间可以实现良好的情感互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学生在相互沟通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情感沟通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从而保证班级内部的和谐稳定。当学生在情感教育的引导下学习和生活时,能够从他人的角度思考,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3.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每一位教师应当关注的问题。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学生们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多种多样的信息,由于小学生缺乏一定的甄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出现变化,影响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在德育工作中积极实施情感教育,能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情商和情感调节能力。在实践中,学生们也能更好地认识到个人情感的产生以及发展,不断管理自己的情感,增强自信心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各种因素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干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现状

尽管当前的情感教育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与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实施情感教育,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以及路径。但就实践而言,情感教育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难以发挥其良好的育人价值。以下从两个方面分析情感教育的实施现状。

1.教师方面

教师作为情感教育的实施者,也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其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情感教育的质量。就目前来说,部分教师对情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认识不足,在德育工作中,忽略了情感教育的实施价值,没能意识到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加之部分教师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和支持,在实施情感教育时往往出现“行于表面”的问题,影响了情感教育的渗透。另外,受限于课程的压力和时间,有部分教师无法在德育工作中融入情感教育内容,也没能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这就导致情感教育质量不佳。

2.学生方面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学生作为情感教育的接受者,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部分学生缺乏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的能力,在与他人相处时和自主學习的过程中,难以正确表达个人情感需求以及表达情感需求,这使学生受到情绪问题的影响。除此之外,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性格、学习特点、人际交往方面均有着较大的区别,有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自我意识较为严重,缺乏同理心,在与他人相处和学习时容易产生冲突,这便会产生一些情感问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小学德育工作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实施情感教育,对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有着一定要求。教师应当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选择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创设多种多样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对情感教育的感知力,让学生在自我感知和不断体验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认知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关注情感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和学习的重要性,多参加校内校外的专业培训活动,以此提高自身的情感教育能力。与此同时,学校也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指导,确保情感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顺利开展。另外,教师之间还应当相互合作,共同学习,以此实现教学成果的分享和教学经验的总结,切实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情感教育能力,让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情感能力的发展。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建立学生心理辅导团队,邀请广大教师参加,增强教师在心理辅导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使教师能够有效应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

2.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表达个人情感需求

在德育工作中实施情感教育,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了保证情感教育的全面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价值,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认知,促进情感的发展,教师应当与学生积极沟通,打破学生对教师的刻板印象,以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在教师面前畅所欲言,表达个人的情感需求。

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方面来说,在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情感需求,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扮演一位“大朋友”的角色,减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障碍,走进学生的内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们建立互信和尊重的和谐关系。比如,在每个学期初,教师可以开展一次班级茶话会,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相互沟通,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茶话会中,教师可设计一系列的情感教育活动,如“我想说句悄悄话”“小孩能有什么烦恼呢”“教师,我想对你说”等。

以“小孩能有什么烦恼呢”的活动为例。在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在白纸上写上自己成长中的烦恼或近期的烦恼,在不留名字的前提下将纸条折叠扔进烦恼箱。教师在茶话会上分享学生们的烦恼,让同学们就这些烦恼集思广益,想出解决烦恼的办法。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想法,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如有的学生不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烦恼,那么,教师便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在白纸上写下名字,而后,教师抽空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通过沟通和关怀,为学生解决他们所遇到的烦恼。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们对教师不再感到陌生,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情感发展。

3.创设温馨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分享情感

在德育工作中实施情感教育,教师还需要与学生合作,让学生们在良好的环境中不断成长,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关爱与尊重,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及合作能力。

具体而言,教师在学校里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温暖、支持、和谐与尊重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能够在这一环境中感受到归属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们一起布置舒适的教室环境,组织班级文化建设,来营造温馨、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布置教室环境为例。一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室中的座位布置进行优化,以创造一个舒适和亲近的氛围,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交流和合作。与此同时,为了让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教师可以将“一周”作为一个周期,进行周期性的位置调换,让学生们适应新的小组,适应新的同学,实现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教室的装饰营造出温馨的学习氛围。从这一方面来说,教师要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室装饰中,让学生们感受到自主实践的乐趣。为了看到自己装饰的教室,学生们也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表现得更加积极。例如,教师可以打造一面文化墙,墙中主要展示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的作品、在研学活动中的成果、在校园活动中的照片等,让学生们将自己的作品贴上去,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成果和经历。通过这样的布置,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被关注和认可的情感,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另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棵“情感智慧树”,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烦恼、心里话、对未来的期待以文字的形式写在纸上,并通过创意设计,将纸张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如苹果、五角星、千纸鹤等,粘贴在“情感智慧树”上。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们在班级里乐于分享个人的情感,并在与他人和睦相处以及互相合作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开展教育活动,注重学生情感表达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实施情感教育,教师不仅要对外部环境进行优化创新,还应当从学生的内心出发,以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情感教育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个人的情感需求,增强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因此,教师要重点做好相关工作。

第一,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帮助学生实现情感表达,让学生们在绘画活动中表达个人的情感状态。从这一方面来说,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写生,让学生们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进行绘画,用纸和笔勾勒出眼前的美景,在画面中呈现出个人的情感。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情感表达,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艺术素养。在情感绘画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由教师进行情感表达,与学生们分享所画的作品,以此实现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分享个人的绘画作品。让大家在相互欣赏的过程中,通过画面理解彼此的情感表达。

第二,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情感故事分享会。教师设置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们以讲故事的方式将个人的情感经历与大家分享,这有利于防止学生在讲述情感经历时产生低落情绪,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在情感故事分享会中,学生们可以选择一个情感体验,如亲情、友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等,分享个人故事和情感感受。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实施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创设温馨的教育环境,组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们在整个过程中自主感受,不断体验,从而实现情感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喜洲《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策略分析》,《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年第20期。

[2] 庄秀玲《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策略分析》,《中外企业家》2020年第21期。

[3] 黄建青《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策略分析》,《求知导刊》2018年第35期。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班级情感
班级“四小怪”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