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文化语境下“服装表演技巧”课程教学探索

2023-02-22 01:19
纺织服装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服饰语境

冒 绮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上海 201620)

“服装表演技巧”课程既需要强化理论基础,又要以“技”为重,旨在提升学生服装表演的技术和能力,真正践行将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目前,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和苏州大学等高校教师撰写了一系列关于服装表演技巧课程的教材,但教材内容基本运用西方服饰理论,鲜有关于中国服装表演技巧的内容。本文将“服装表演技巧”课程立足于中国服饰文化语境下进行教学探索。以我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表演专业为例,“服装表演技巧”课程为该专业基础必修课,共开设四个学期,我校设定第三学期的“服装表演技巧”课程内容专门针对中国传统服饰表演技巧。本文从“服装表演技巧”课程存在的问题、中国服饰文化语境下服装表演技巧课程教学的可行性、中国传统服装表演技巧教学探索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服装表演技巧”课程的现状

“服装表演技巧”课程在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1.以西方服饰文化语境为主,教学内容缺少创新

如今,服装表演专业的动作训练课程基本在西方服饰文化语境下展开教学,例如讲授穿着高跟鞋的台步步伐、台前亮相、转身造型以及休闲运动服、职业装和礼服等不同类型的服装表演技巧[1]。而服装的类型不仅有西式服装,还有民族服装和中国传统服装等。模特展示中国传统服装,需要穿高跟鞋吗?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服装表演技巧”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以打破西式服饰为主要表达对象的不平衡现象,增加民族服装和中国传统服装表演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面向。

2.教学过程偏重训练,与理论知识脱节

“服装表演技巧”教学形式为教师讲授表演技巧,学生进行训练。由于模特人才培养需要“百花齐放”,所以教师需根据学生风格特点因材施教,以帮助学生通过训练适应竞争激烈的行业。表演训练固然重要,但训练的同时应融合理论知识学习,因此课程内容加入中外服装史和表演理论,使学生由内而外进行全面形塑,以立足于时尚行业,为今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将理论内容加入该课程,实现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使学生在理解服装的基础上更好地展示和表达服装。

3.考核方式相对机械化,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传统的“服装表演技巧”考核方式是学生现场表演、专业教师评分,考核方式相对单一。根据目前线上教学和视频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我校“服装表演技巧”课程已有两个学年以提交视频的方式进行线上考核。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线上作业,发现多数学生拍摄的视频缺少艺术性,可见学生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了解艺术性及相关理论概念,从而提高视频质量。学生在完成线上平时作业和考核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升了服装表演技巧,同时学习如何创作短视频,收获了更多技能。最近网络点击量颇高的“宿舍时装周”视频中,学生的演绎专业性与宿舍表演环境的非专业性形成强烈反差。创作短视频的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向社会大众宣传了中国服饰文化。

二、中国服饰文化语境下“服装表演技巧”课程教学的可行性

1.政策上的可行性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2]。服装表演教学也应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发展中,以便为教育行业的发展探索出更多可能。

2.理论上的可行性

国内外学者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服饰文化的理论书籍。服饰史方面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古舆服论丛》《中国古代金银首饰》等[3-6];社会学方面有《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空间的敦煌》《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内闱:宋代妇女的婚姻与生活》等[7-10]。这些书籍内容翔实、考证严谨,还包含大量视觉图像,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图像材料,同时也为本课程开展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3.市场上的可行性

“中国主题”服装设计正逐渐成为世界多元化的设计主题之一,国内外服装设计师积极尝试以中国元素作为灵感来源进行创作,随之时尚行业也掀起“中国风”热,“中国主题”的服装发布会蔚然成风。例如,盖娅传说、楚和听香、NE·TIGER(东北虎)等中国服装品牌在国际的巴黎、米兰、纽约、伦敦各大时装周和国内各大时装周举办发布会上的设计作品,以及GIORGIO ARMANI、GUCCI、CHANEL等国外知名奢侈品品牌的设计,均运用了“中国风”元素。随着“中国主题”本土品牌的崛起和国外品牌运用“中国风”元素的风潮,关于中国传统服饰的表演市场需求巨增,模特演绎中国传统服装和当代“中国风”服装的机会增多。

三、中国服饰文化语境下“服装表演技巧”教学探索

1.课程目标体系

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前,需要建立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体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个模块有机融合、层层递进,构成课程目标体系,如图1所示。在知识传授方面,通过“服装表演技巧”课程的知识传授,使学生掌握台步步伐、台前亮相、转身造型等表演技巧;掌握中国历代服饰表演技巧和风格。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注重提高学生对中国历代服饰表演的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将传统服饰表演技巧和当代表演艺术设计融合的能力;提高学生沟通协调、策划实施、团队合作等能力;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网络学习资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价值塑造方面,培养学生掌握“中国主题”服装发布会服装表演技巧,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升模特职业素养。

图1 “服装表演技巧”课程目标体系

2.课程内容

教师根据课程目标体系建设并完善中国服饰文化语境下“服装表演技巧”课程教学内容,具体见表1。

表1 “服装表演技巧”课程教学内容

服装表演教学内容按照中国各朝代前后顺序,选取有代表性的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辽金元、明清、民国时期的服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当代“中国风”服饰表演。

本文所述的授课对象为女生,因此主要围绕中国历代妇女服饰表演展开。巫鸿在《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中表述,女性空间是一个空间整体——以山水、花草、建筑、氛围、气候、色彩、气味、光线、声音和精心选择的居住者及其活动所营造出来的世界,可以用包含道具、背景、声光效果及演员的舞台来比拟这个空间整体,正如戏剧效果有赖于视觉、听觉和空间等多种元素,女性空间的表现也是多种类型元素的综合[7]。学生在舞台上表现服饰,不仅要结合服化道等舞台美术装置,还对各朝代衣食住行等风俗进行综合表演。因此,结合中国历代女性题材美术作品的视觉图像,尽量立体地解读中国各朝代历史文化背景,更有利于学生对“中国风”服饰的深入理解和展示。

中国古代妇女服饰款式多样,根据当时女性阶层可分为命妇服饰和一般妇女服饰,本课程无法穷尽所有服装类型的表演[4]。通过模特表演过程中服装与身体的关系,特别针对服装本身款式结构对身体的限制程度,以服装廓型为依据,选取中国历代有代表性的服装、首饰和鞋类匹配[11]。

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视觉图像的积累、旋律音乐的聆听,从认知、视觉、听觉三个角度引导学生回归中国服饰文化语境,区分中国历代服饰表演风格,表演中国历代服饰[12]。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的中国历代服饰表演技巧中肢体语言的表达分为台步步伐和定点造型[13],具体到头、手臂、胯、腿等几个重要身体部位。汉、魏晋南北朝服饰表演风格为秀骨清像,头部上扬、肩部舒展,根据深衣袖窿和下摆的围度,确定手臂和胯部的运动幅度,展现有风骨且自信的步伐。唐代服饰表演风格为雍容华贵,展现丰肥腴丽的妇女体态,头部稍上扬,增加肩点、手臂、胯和腿部摆动幅度,定点造型可根据披帛等服装造型,表演也可结合唐代舞蹈(如胡旋舞中反弹琵琶等)造型进行表演。宋代服饰表演风格为端庄秀丽、柔美娇羞,宋代妇女开始裹脚,体态受到影响,所以头部稍低垂,手臂、胯的摆动幅度和步伐皆变小。辽金元服饰表演风格为自由奔放,展现少数民族女子善于骑马、能歌善舞的特点,表演时头部稍上扬,肩部以脊柱为中心摆动,手臂舒展,胯部摆动幅度加大从而带动步伐,定点造型结合少数民族舞蹈动作。明清服饰表演风格为风骨清愁,既要展现命妇的大明衣冠,也要展现妇女的一般服饰,头部保持水平,在展现凤冠等华丽头饰时,手臂摆动幅度因袖窿造型而变化,因明代妇女裹脚,所以胯部扭动幅度和走路步伐减小。民国时期服饰表演风格为中西合璧,此时女性开始穿西式高跟鞋,展现女性身体曲线,头部和两肩以脊柱为中心摆动,胯部扭动幅度加大而带动步伐。当代“中国风”服饰表演结合中国历代服饰表演技巧而演绎,体现大国自信。通过以上肢体语言的训练,在期末编排成集体表演节目,命名为《中国历代服饰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后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奠定基础。

3.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课程期末考核以拍摄服装表演视频、专业教师集体评分的方式进行。

(2)评分标准和评分方式。“服装表演技巧”课程试卷设置三道考题,以考题“中国唐代传统服饰表演技巧(共40分)”为例进行评分标准介绍。该考题分值分为四部分:服装表演符合中国唐代服饰风格(满分为10分);表演动作协调、连贯、到位(满分为10分);表情具备表演状态(满分为10分);视频完整且具备艺术性,配合音乐效果良好,时长>120秒(满分为10分)。评分方式:共邀请五位服装表演和艺术专业教师担任评委,将其评分结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剩余三位评委评分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期末考试成绩。这种评分规则对教师和学生有双向促进作用,对教师来说,既可深入了解其他教师的课程内容,还可了解学生对相关课程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来说,教师将期末考试视频放在超星学习通课程资料库里,供学生观摩,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可有效查漏补缺。

4.教学成果

学生通过“服装表演技巧”课程的学习可助力自身在国内外模特比赛中取得佳绩,但该专业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模特比赛、时装发布会和平面拍摄等模式,需探索就业的突破口,例如建立自媒体平台。本课程设置线上视频作业,为学生提供了模特职业发展多元化的实践机会[14]。随着线上授课形式逐步完善,学生可以将校园、寝室作为表演的舞台,因地制宜地进行线上视频作业制作,这不仅使学生拥有更多元的展示舞台,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视频剪辑等后期制作掌握更多技术,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结语

服装表演教育将立足当下,从教学改革入手,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自身发展中。本文对中国服饰文化语境下“服装表演技巧”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探索,结合理论知识的讲授、视觉图像的解读、旋律音乐的聆听,从认知、视觉、听觉三个维度让学生回归中国服饰文化语境,把握中国历代服饰表演风格,结合台步和舞蹈,演绎中国历代服饰,实现了服装表演技巧教学内容的多元面向,丰富了服装表演理论知识。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服饰语境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