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创新析谈

2023-04-05 03:17郝红敏
考试周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跨学科题型命题

郝红敏

一、 引言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同时,《方案》还明确指出:“完善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2022年4月颁布,9月正式实施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了“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这标志着核心素养时代已经实实在在地到来。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考试是教师实施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教育评价于教育发展的指挥棒作用,核心素养背景下,传统相对固化的试题模式,显然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唯有不断改革创新考试命题,改变陈旧化、套路化的命题方式,注重情境化、应用类试题的整合,方能充分发挥考试对办学的导向作用,助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笔者基于核心素养背景,探索了小学语文命题创新的对策建议。

二、 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存在的问题

对当前考试命题存在问题的深入解析,是教师创新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基础。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笔者在近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化了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研究,并总结、梳理了存在的问题。

(一)死记硬背、机械抄默

一直以来,以死记硬背、机械抄默为主要形式的考试命题,被定义为教学评价的“顽瘴痼疾”。之所以称之为“顽瘴痼疾”,源于这种死记硬背、机械抄默的题型显得过于应试化,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如今,小学语文的考试命题中,上述的“顽瘴痼疾”依然客观存在。例如,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命题的过程中,习惯于出“看拼音写词语”的题型,且题量还比较大;很多填空题中,所填写的“空”,完全是按照原文原句出题。尤其是有关古诗词的考试命题中,很多题目是考查学生背诵、默写能力。如有关古诗词的命题:“天门中断楚江开,。”这个横线上,学生只需要填写“碧水东流至此回”便可完成。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这种以死记硬背、机械抄默为主线的考试命题方式,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提升。同时,上述的考试命题方式,会直接导致学生采用死记硬背、机械抄写的方式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

(二)知识检测缺乏应用性

基于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考试命题中,应当强化知识检测的应用性,重点检测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同时,以“应用性”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考试命题,也有助于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语文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而通过梳理当前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可见:在知识检测层面,教师往往忽视了应用性。如上述笔者提到的填空题、古诗词默写题等,缺乏真实情境,导致学生在填空、默写之后,依然不懂得如何科学有效地应用。

(三)跨学科命题不足

《课标》提出了“跨学科”学习的思想,强调学科融合的深度学习方式,以拓宽语文学习边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基于《课标》的引导,为促进小学语文跨学科教育模式的构建,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考试命题的过程中,应当强化跨学科命题,促进语文考试命题的改革创新。然而,深入梳理当前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可见:教师在语文学科考试命题的过程中,命题的内容、目标依然局限在语文学科的范围之内,跨学科命题严重不足。

(四)考试命题缺乏生活链接

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生活化的语文教育模式,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方向标。基于考试命题对教师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指挥棒作用,教师应当强化考试命题的生活链接,通过生活元素的融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实践能力。当前,小学语文的考试命题中,“生活”元素的渗透依然不足,教师的命题内容、命题方向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热点,没有顺应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趋势。

三、 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立足上述分析可见:当前的小学语文考试命题中,教师的命题内容、命题方式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死记硬背、机械抄写、学科融合不足、生活性不足等,不仅影响了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改革创新,同时也会导致语文教学的应试化发展。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教师考试命题创新意识不强,应试化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考试命题创新上的意识,直接决定了最终命题创新的方向和效果。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应试化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教师依然习惯于传统的命题方式。正是因为教师的考试命题创新意识不强,应试化的思想较为严重,才制约了考试命题的改革和发展。

(二)能力不足,惰性思维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创新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如情境化命题、跨学科命题等,对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并不具备考试命题的能力。同时,受到惰性思维的影响,教师习惯于通过网络下载等方式进行命题,导致试题缺乏目标性、针对性,不利于命题质量的提升。

四、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创新对策建议

基于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笔者认为促进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改革创新具有必要性。以下笔者将结合教学实例,探索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创新的对策及建议。

(一)情境化命题:基于真实情境改变固化题型

与传统相对固化的题型模式相比,基于真实情境的考试命题更加具有灵活性,同时也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基于此,笔者立足于近来关于情境化考试命题的研究,列举了以下情境化命题实例。

以低年级有关词语巩固的知识为例,在传统的命题模式下,一年级有关词语巩固的命题,以“看拼音写词语”为主。虽然这类命题方式也有助于学生巩固相关词语,但看拼音写词语的方式缺乏情境性,导致词语缺乏鲜活性。针对这类固化的题型,笔者在巩固词语基础知识的考试命题中,采取了“看图填词语”的方式,以“图”为载体实现命题的情境化,让每一个词语都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富有鲜活性。同时,在看图写词语的题型中,教师还可以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题型,如:“根据这幅图,你还能再写几个词语吗?”挑战性题型的设计,提升了考试命题的灵活性。

以中年级的考试命题为例,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谚语、古诗词等基础知识,笔者改变了过去死记硬背、机械填写的命题模式,而是采取了根据语境填空的命题形式,具体如下:

①在生活和学习中,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②冬冬跟小勇因为一件事情吵了一架,冬冬非常生气,就踢了小勇两脚,我想用“,”这条谚语说冬冬。③做任何事情有道理才行得通,不讲道理是行不通的,正所谓:“,。”④怎样在生活中寻找诗意呢?其实,只要对生活有憧憬,就有诗和远方。这句话中“憧憬”的意思是:。我是通过的方法来理解的。

从上述情境化的命题可以看出:整个命题,都充分关注了“语境”这个关键元素,有效地改变了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默写的命题形式。同时,结合语境,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化对相关词语、谚语以及古诗词的理解。上述的第④题中的命题形式,还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等语境理解词语内涵,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跨学科命题:在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标》明确提出了“跨学科学习”的理念,将其列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这一基于语文学科、强化突破学科界限将多学科组合在一起的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领域,促使学生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提高学习质量。因此,在语文考试命题中融入“跨学科”学习理念,打破学科壁垒,不仅能够有效地突破传统考试命题的瓶颈,还有助于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以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为例,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就强化了“跨学科”理念的应用,将《秋天的雨》一课的教学与科学、美术等学科有机整合起来。其中,“画秋天”是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融合的方式;而思考一些科学问题,如“秋天来了,叶子为什么会变黄”等,则是教师将语文学科与科学学科整合起来的方式。在单元考试命题中,除了基础型的巩固类作业,笔者还强化了跨学科理念的应用,①写一写,画一画:把你心中秋天的美景用五颜六色的画笔画下来,并用你所学习到的优美语句描写你画中的秋天吧;②探索有关“秋天”的科学小奥秘:树叶为什么会变黄?庄稼为什么在秋天成熟?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雨是怎么来的?请从上述四个问题中,至少选两个,将你知道的科学奥秘写出来吧。

从上述命题可以看出:教师的考试命题,充分遵循了跨学科的学习理念,将语文学科与美术、科学等学科有机整合起来。整个试题,不是机械的、单调的,而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学生对上述问题解答的过程,也是提高其绘画与表达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过程。

(三)运用导向命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促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核心素养背景下,为了全面提升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凸显运用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促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基于考试命题与教学改革的导向与指挥棒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构建“运用导向”的考试命题,为促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以五年级语文阅读《假如人不睡觉会怎样》为例,这是一段阅读说明文本,针对这段说明文本,教师设计了以下“运用导向”的命题:①劝说题:你的好朋友小明是个“夜猫子”,每天晚上都喜欢熬夜,很晚才睡觉,平均每天睡眠不超过5个小时,你作为好朋友,该如何劝说他呢?请运用阅读文本中至少两处信息进行劝说。②有同学在阅读了《假如人不睡觉会怎样》一文后认为:人不睡觉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因此,人应当多睡觉,睡懒觉。你觉得这样的观点正确吗?请运用文中的说明方法,说明理由。

上述的案例中,教师的考试命题充分关注了学生的“运用”能力。与传统以机械记忆为主的考试命题相比,基于运用导向的命题方式更灵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要求更高。而上述的命题形式,则有助于促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因此,以运用为导向的语文命题方式,能够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加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生活化命题:链接生活,学以致用

“生活教育”是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增进“生活”与教育的紧密联系,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走向。《课标》也蕴含着深厚的生活教育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考试命题中注重生活化,通过试题链接生活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案例1: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与欣赏”题目。题目仅为一张图片:厦门5月9~13日天气预报;学生在阅读天气预报图之后,需要回答三个问题:①根据天气预报图,写出本周六的天气为( );②爸爸今日需要出门办事,你会建议他出门的时候带上( );③未来的三天,气温会( )。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命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生活应用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案例2:爸爸因为心情不好责怪妈妈,你可以用《论语》中的名言“,不贰过”来劝导他。

上述的两个案例,均充分链接了学生的生活,考查的是学生生活应用和实践能力。类似的题型,灵活多变,有助于改变过去僵化的命题方式,提升学生生活应用实践能力。

五、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创新反思

笔者立足于近年来关于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创新的研究实践,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师创新考试命题的几种方式。通过考试命题的创新,笔者发现:灵活多元的试题类型,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特点。同时,基于具体语境、强化生活与应用、注重跨学科的考试命题方式,更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而考试命题的创新,对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的转变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六、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教育评价对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创新,是推动教育改革的源动力。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教育理念应试化、命题能力不足、惰性思维等因素,导致小学语文的考试命题存在如下问题:①死记硬背、机械抄默的固定题型;②知识检测缺乏应用性;③跨学科融合不足;④考试命题缺乏生活链接。针对上述命题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考试命题的过程中,应当基于语境命题、注重跨学科融合、强化实践与应用、注重生活链接。多元化的命题方式,能突破传统应试化、固化的考试命题瓶颈,推动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改革创新。

猜你喜欢
跨学科题型命题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