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和谐校园,提升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探究

2023-04-05 04:24王慧民
考试周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小学教师幸福感

王慧民

小学教师能够通过教育工作使自身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并实现职业理想,这便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体现。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不仅可以让他们发挥自身的潜能,提升工作效率,还可以在工作中不断获取和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获得职业成就,并因此产生愉悦感。但纵观小学教育现状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存在职业幸福感缺失的情况,通常只有在获得成就、展现自身价值、获得良好体验时才会使幸福感有所提升。小学教师主要对学生实施教育,但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容易使教师感到疲惫,这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教师从教育工作中获得幸福感。对此,社会和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在提高教师工作热情的同时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 影响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

(一)社会层面

1. 社会关注视角不全面

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便是小学阶段,为了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多教师会从多方面入手来对学生实施教育。但如今社会对教师的关注视角却较为片面,大多数人认为教师的工作便是授课和看管学生,不会产生过大的职业压力,小学教育工作相较于初高中而言也比较轻松,对小学教师的工作内容和性质的认知存在偏差。再加上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只要教师在教育上出现问题便会受到来自各方的指责,大多数人认为教育学生只是教师的责任,若孩子出现问题一定是因为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对,这必然会增加教师的职业压力,从而削弱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2. 家长对教师存在错误认知

一些学生家长对教师的工作存在错误认知,认为教育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出现问题也归咎于教师。并且还有部分家长很少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对教师的工作也不积极配合,这必然会影响教师的工作质量和教育效果。再加上如今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成龙成凤,十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若成绩出现下滑便认为是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不对。教师为教育事业投入的精力以及对孩子的关照无法得到家长的支持与理解,这必然会影响他们获得职业幸福感。

(二)学校层面

1. 学校缺少科学的管理制度

如今很多学校的管理制度有待健全,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没有遵守“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对教师的发展而言会有所局限。很多教师认为学校管理制度的民主只体现在形式上,并未落实到实际中,并且一些规章制度缺少人性化,对教师提出的建议也很少采纳。另外,学校经常为教师安排繁杂的工作,教师在教育学生之余还要利用闲暇时间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但学校并未因此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这不仅会加大教师的工作压力,还不利于教师幸福感的提升。

2. 学校的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不同小学在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和教育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会受此影响。如今一些小学建立的评价机制不够健全,评价标准比较单一,多以学生的成绩为主,教师的付出和价值得不到关注,很难对教师起到激励作用,也削弱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三)教师个人

1. 教师休闲生活难以满足

如今很多小学教师在教育学生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不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外都会关照和教育学生,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推动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再加上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之余还会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以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使教育水平得到提升,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但教师将大量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对学生的教育上,不仅会加大工作压力,还会使他们的休闲生活难以得到满足,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2. 教师对教育和职业缺乏理解和认同

如今仍有很多教师未全面理解教育的内涵与目的以及教育的核心与本质。从一方面来讲,我国师范教育中的各个专业具有较强的学科专业性,在教学中对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没有展开深入讲授;从另一方面来讲,我国并未规定只有师范类毕业的学生才能考取教师资格证,这也导致很多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只要考取教师资格证便可以参与教师招聘。另外,很多人选择教师职业并非为了体现自身价值,而是为了享受教师的福利待遇,再加上近些年教师的收入有所提升,更是成为众多毕业生的选择。由此可见,一些教师对教育和教师职业缺乏认同,也缺乏在教育事业中体现自身价值的意识,因此很难通过教育工作获得幸福感。

二、 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

小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言行举止等方面均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学生对教师的回报也会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这就需要教师在家庭、社会以及个人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一)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途径

教师的职业价值会通过教育和教学过程得到充分体现,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途径是其获得幸福感的关键。第一,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第二,家长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并对教师的工作表示理解和认同;第三,社会对教师提供的支持。由此可见,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前提是对职业的尊重和对教师的理解。

(二)提升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性

社会发展会对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带来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让教师通过社会和教育工作认知到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同时可以站在学生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全面考虑。只有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才能让他们在教育工作中发挥自身价值,并对教育事业更加投入,在不断的学习和提升中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教育水平,从而推动学生的进步。

三、 提升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学校应基于教师的实际需求,建立“以人为本,和谐科学”的制度文化,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施民主化管理,创建轻松和谐的校园环境,在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学校相关部门应调整和优化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办学理念以及社会新形势制定新要求,并在实践中落实制度中的内容。在此制度文化的引导下,学校应对教师予以关心和支持,并帮助教师解决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困难,通过不经意的小事让教师感受到温暖,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教师的潜力,并在教育工作中明确自己的价值,感受工作为自己带来的幸福感。

另外,学校应在“以人为本,和谐科学”的制度文化的引导下优化校园环境,改善教学条件,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校园环境可以体现出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而舒心的环境才能保障教师在工作时的状态,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带来影响。一方面,学校应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营造相互激励和进步的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此可以在减轻教师工作压力的同时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学会尊重教师,使教师通过教育工作获得幸福感。另一方面,民主和谐的文化制度和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教师对心态进行调节,积极的心态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促进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并且这种心态也可以影响周围的人,使其他教师和学生也积极投入工作和学习中。同时,学校还需要对评优选先制度进行完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教师竞争的公平性,发掘优秀教师的闪光点,也让失利的教师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帮助教师明确将来的发展方向,增强教师对工作的自信,从而提升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二)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促使管理和谐民主化

教师的职业性质比较独特,他们不仅要教育学生,还要面对家长和社会的期望,这也使他们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对此,学校应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保障管理的人性化与民主化,优化教学管理,多对教师的生活和工作予以关心。

1. 实施民主化管理

学校应赋予教师一定的话语权,并尊重教师提出的意见,采纳合理的内容;在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时需要得到众多教师的认可才可落实于实践中;学校可以积极开展座谈会,让教师针对学校办学现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校长应采纳合理的内容,并对教师提出的建议进行反馈,以提高教师参与学校事务的主动性。

2. 学校领导应对教师予以尊重

学校应为教师创设宽松民主的工作环境,保障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处理工作,在缓解教师工作压力的同时避免他们出现消极情绪,从而增强教师的自尊心和幸福感。

3. 改革教师的考评制度

学校主管部门应从教师的心理需求和教师职业的性质出发,减少考评和监督,更注重发展教师的自主能力,以满足教师专业的自主需求和个人的成就需求。学校在设定考评目标和内容时不应过于强调评价和比较作用,而是促使教师以此为依据,自觉对自身的能力和行为进行检查、约束和改正,有利于教师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4. 开设幸福课程和幸福平台

学校应开设幸福课程,积极组织教职工大会、讲座等,培养教师的职业幸福观,让他们深入理解职业幸福感的意义和获取方式,善于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和体会幸福。同时,学校也可以构建幸福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学校内部的教师群,校长需要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与教师讨论对教育工作的经验,推动小学教育水平的发展。

(三)增加校园内部的人文关怀,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

1. 校长转变传统的管理者身份

校长应转变传统的管理者身份,以人文精神引导教师开展一系列教育工作,增强校园内部的人文关怀。从一方面来讲,校长应严格规范自己,为教师做好示范引领,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对教师带来正面影响,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减轻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从另一方面来讲,在开展学校的管理工作时,校长应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在日常工作中对教师的精神状态予以更多的关注,让教师通过工作获得满足感,并认可教师这一职业,转变他们的工作状态,调动他们参与教育工作的积极性,防止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因消极情绪和不良状态出现问题,从而影响他们通过教育工作获得幸福感。

另外,校长也体验过教师的工作,在进行决策时应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如避免做出自己作为教师时反感校长的一些行为;积极落实自己作为教师时赞同校长的一些行为。结合教师的意见和自己以往的想法,成为可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校长。同时,校长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经常关心校内的教师,在教师遇到问题时为他们提供建议和帮助,并且对教师的帮助不限制于工作方面,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家庭,让教师感受到人文关怀。如教师生日当天可以为他们定制生日蛋糕,也可以送上一束鲜花;定期举办教师家属座谈会,对家属表示关心,聆听他们的意见;对有子女的教师,学校应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予以关注;经常为教师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旅游等团建活动等。如此可以让教师感受到人文关怀,让教师更加热爱学校的氛围,提高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2. 开展丰富的教师工会活动

学校应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予以关心,积极开展丰富的教师工会活动,在减轻其工作压力的同时提高凝聚力,让教师的休闲生活更加多样化,对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考虑,使其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第一,对生病的教师及时表示慰问,使其感受到学校的关心。第二,利用校园中的健身设施,倡导教师在工作之余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第三,对教师的用餐质量进行优化,满足教师提出的合理需求。第四,针对教师组织心理健康活动,帮助教师释放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增加他们的积极情绪。第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体检,为教师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若发现潜在疾病及时提醒教师尽早治疗,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第六,在重要节日举办庆祝活动,并向教师表示慰问。如在教师节当天举办“为教师喝彩”活动,由校长为教师送上节日的问候,并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对全体教师表示肯定和感谢。如此可以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并激励教师不断提升和创新,促使教师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感受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从而更加热爱这个职业。

(四)改善教师的评价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有关的心理学理论提出人的期望值越高,激励的力量便越大,而有效激励可以促进小学教师工作热情的提升,使他们更加注重自身发展和教育工作,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会有所提升。对此,学校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促进教师期望值的提升,改善教师的评价激励机制,让教师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发挥自身价值,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学校应以树立教师职业自信、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增强教师专业素质等方面为目标来改善评价激励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提升空间。激励可以分为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而前者起到的作用会更加显著,学校应明确这条路径,设立一些能够让教师价值得到体现的奖项或称号,如“最受欢迎教师奖”“优秀教师”等,并积极开展评优活动,使教师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并且,教师获得荣誉也会对学生带来正面影响,既可以转变学生错误的学习态度,还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上更加投入、认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五)加强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营造尊师重教的风尚

一方面,小学生年龄较小,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其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可以提升教师的师德师风修养和专业素质。学校应引导教师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严格落实党建工作,积极开展党建活动,提高教师的道德品质。同时,学校应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在学习、研讨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促进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另一方面,学校应对优秀教师进行大力宣传,为其他教师和学生树立良好榜样。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曾提出:“只有树立榜样才能有效教导学生。”榜样可以起到积极作用,榜样的力量也是无法预估的,对此,学校应发掘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并积极展开多种形式的宣传,如在广播时公开表扬、在宣传栏贴上教师的简介、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文章等。对一些在各级评选活动中表现优异的教师更要着重宣传,使教师的努力与才华被看到,让他们收获赞扬和认可,并提升职业幸福感。由此可见,学校注重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既能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得到提高,还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其为自己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而感到自豪,在之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并从工作中获得职业幸福感。

(六)从社会层面减轻教师压力,使教师感受到工作价值

小学教师承担着基础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主力军”。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教育类的职业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但受到我国传统培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家长没有全面理解小学教育,认为小学教师的工作比较简单,没有过多的压力,并且学生学习的知识也没有太大的难度,对教师教学水平的判断取决于其能否管理好学生。再加上“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社会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会十分关注他们的言行举止,认为教师应起到榜样作用,要做到为人师表。这不仅加大了教师的生活压力,还很难让他们体会到教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对此,应从社会层面来减轻教师的压力,对教师予以更多的理解,相关部门也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教师明确教育工作的价值,体会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意义。

(七)正确引导社会的相关舆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1.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正确引导社会中与教师相关的舆论导向,积极宣传优秀教师和先进事迹,使社会和公众转变对教师的错误认知,更加认同和理解教师的工作。良好的舆论环境不仅可以树立教师的职业形象,并且还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支持,从而使教师通过工作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在减轻教师职业压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2. 提高教师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与其受到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有着密切关联,而他们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受到的经济待遇,如今教师职业幸福感不高的直接原因便是经济待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从一方面来讲,国家应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保障教师的工资标准和绩效工资,以使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也让公众更加尊重这项职业,让教师获得幸福感;从另一方面来讲,地方政府在提高教师的工资标准时可以将绩效工资作为基础,并按时足额发放。总而言之,国家要对教育事业投入更多的财力资源,促进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的提升,以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同时促进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让教师在投入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和展现自我价值,推动我国小学教育水平的提高。

3. 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

教师的个人需求未得到满足是影响他们工作热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一个人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的前提是满足了他个人的合理需求。对此,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才能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而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便是小学教师主要的两个需求,这也是激发他们工作热情的重要推动力。从物质需求来讲,政府要提高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学校应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并保障教师的付出与报酬成正比;从精神需求来讲,需要在社会中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积极为教师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让小学教师感受到并提升自我价值。

四、 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小学教师无法体会到职业幸福感,而这也会直接影响到其教学水平的发挥,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这既需要优化社会大环境,也需要学校为教师提供舒心的工作环境。同时,教师也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从而从工作中获得幸福感,予以学生充分的关心和指导,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小学教师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