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研究

2023-04-05 04:24
考试周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鉴赏能力教学活动初中语文

陈 清

阅读教学为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鉴赏教学为阅读教学的核心,其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想象力形成相应的观点及感悟,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于各个阶段的教学中。但就现状而言,多数教师在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学生的发展没有得到足够支撑。因此,教师应就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初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下面我们就此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能对鉴赏性阅读教学的探索带来一点帮助,也能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带些有用的参考。

一、 鉴赏性阅读的含义

鉴赏性阅读的含义理解需从鉴赏入手,鉴赏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进行文章阅读时将自我理解、自我感悟、丰富想象融入作品之中形成相应的体验及感悟,对文章的思想情感有所了解。在该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及研究,可以对作品内容进行感知及体验。

鉴赏性阅读的核心为特殊的情感活动。特殊性就在于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时,由于文学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情感,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自己的情感通常会受到直接影响,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并受到熏陶及感染。在该过程中,学生能够站在生活阅历和思想层面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及理解。在鉴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采用发掘、提炼、联想等方式对作品的内涵进行剖析及研究。如果在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时,学生是以一种消极态度进行的,那么,便会出现学生只能对文章的浅层含义进行了解,无法进行深入鉴赏的情况。也就是说,只有学生能够在鉴赏阅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对作品的内涵进行剖析及研究,产生自我感悟,才可以算是进行了鉴赏性阅读。

二、 初中语文鉴赏性阅读的现状

(一)阅读理念相对滞后

鉴赏性阅读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它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可现实中,我们大多数教师的阅读理念是滞后的,无法将鉴赏性阅读摆在重要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将重点放在了语文成绩的提升上,使得阅读教学存在较强的功利性。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只会对文学作品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研究,且将完成后续的习题当作根本目标。基于此,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会受到影响,且会因为课堂教学相对枯燥乏味而丧失学习兴趣。

(二)教学手段相对单一

教学手段的选择,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言有着积极意义,一定程度上也会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所以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初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时,教师需要对教材深入剖析,需要对学情进行分析,然后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设计教学活动,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该过程中,并形成相应的学习能力。而就现状而言,多数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比如,在教学活动中带领学生一字一句地对句子、片段进行分析及研究,了解其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然后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可这种方法相对枯燥乏味,以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被调动起来,鉴赏性阅读的有效性自然也就受到了制约。

(三)忽视了知识的积累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需要积累大量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感悟文学作品。因此在初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去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能主动去积累知识、探究知识、运用知识。具体而言,教师需采用综合——分析——运用的流程进行教学。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忽视了知识的积累,而将重点放在了习题的解答上,使得学生所积累的知识有限,无法适应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时感知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

(四)未深入文本进行阅读

阅读时,学生只有深入文本,才可以产生情感共鸣,然后才能受到感染与熏陶,教师的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实现。但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鉴赏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方法大多为串讲法,学生在该过程中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所以无法对作品进行感知体验,更无法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这样就影响了对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及提升。

三、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策略

(一)制订科学合理的初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方向标的作用,只有教学目标清晰了,教师才可以明确教学方向,才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效教授,鉴赏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够得到提升。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剖析,并基于此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需要以文体为标准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多种文体,其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言有着积极意义,且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以文体为标准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例如在教学《狼》时,教师要明确,这篇文章是文言文,而学生平时大多接触的文章是白话文,所以在进行阅读鉴赏时,会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对文章进行深入剖析。②明确文章的写作手法。③熟悉文言文词语解释及表达方式。④对古代文化及历史进行深入了解。而在教学《猫》时,教师可将教学目标的侧重点设置在词语分析、文本内涵剖析、写作手法分析、思想情感研究等方面。

其次,教师需要以文章的特点为依据来设计教学目标。因为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确保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落到实处。例如在教学《春》时,在鉴赏环节中教师就可以以景物描写为对象,引导学生进行剖析、研究,对作者在文章中渗透的思想情感进行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及核心素养。在教学《散步》时,教师就可以紧抓抒情角度,带领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由此可见,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为鉴赏性阅读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使学生既能熟悉文本内容,又能增强阅读鉴赏能力,最终形成个人良好的核心素养,使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得到保障,推动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在初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中适当进行知识延伸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知识量的积累有着一定要求。因此,在开展鉴赏性阅读教学时,教师需根据本校的学情和教情适当地拓展延伸,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及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大多数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在进行阅读鉴赏时,常常会出现无法快速有效地捕捉作者的情感、难以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情况,导致阅读鉴赏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影响。同时,不同的作品创作于不同的时代下,作者笔下的内容也会有差异,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其他科学手段,适当地补充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等知识,使学生基于此,能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技术对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进行渗透,使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及分析,从而感受到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思想情感。所以,教师对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进行渗透时,可以将如下内容引入: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先生被北洋军阀通缉,被迫离开北京,后到厦门大学任教;在这辗转纷扰、心情烦闷的过程中,鲁迅先生只能借助回忆少年时光美好的往事来收获一些安慰,排解一丝苦闷的心情,于是写下了这篇散文……由此可见,通过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进行知识延伸,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基于此对文章内容进行剖析及研究,从而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鉴赏性阅读,进而取得理想的鉴赏性阅读教学效果。

(三)在初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

21世纪为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形象性,可使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剖析及研究,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虽然初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与其他教学略有差异,但也可以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且互联网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其利用起来能够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可以为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文本鉴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雪》时,教师就会预测到,如果直接进行相关内容的教授,学生会出现无法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情况,导致其对这一作品无法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及研究,从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而多媒体技术的有效介入,能巧妙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基于教学情景对知识进行剖析及研究;教师再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学生就可以感受诗词的思想情感,形成较强的阅读鉴赏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新鲜元素引入初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中,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从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及阅读鉴赏能力得到培养。例如在教学《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教师就可以直接将相关影视片段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获得直观的认知,并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之后,教师引入教材内容,学生就会自觉地将影视画面与文章内容相结合,对这篇文章进行有效的鉴赏,从而获得相应感悟。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语文学习的魅力,并对其产生较大兴趣。

由此可见,通过在初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利用起来,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地生动形象,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及研究,从而提高鉴赏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四)在初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对比

比较和联想是学生了解世间一切、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的基础,是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前提。在初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将这两个方法利用起来,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体验及感悟,从而提高课堂的生成效果,推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首先,教师可以将题材相近的几篇文章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教师就可以引入《范进中举》,通过提出“这两篇文章是否相同?有怎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在文章中渗透了怎样的思想情感?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及研究,从而了解这两篇文章的题材,并对该类题材的特点进行深入了解。

其次,教师可以将主题类似的几篇文章聚集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例如在教学《春》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济南的冬天》,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比找到字句之间的相同之处,并对这两篇文章的相同点进行感知及体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剖析思想情感,从而真正理解文本。

再次,教师可以将艺术追求相同或不同的作品放置于一起,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及研究,从而了解其创作风格及创作理念,形成较强的阅读鉴赏能力及核心素养。

由此可见,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将联想、对比两种方法利用起来,可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且对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剖析及研究,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形成核心素养及阅读鉴赏能力。

(五)在初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质疑

随着教育的发展进步,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且想要进一步提高鉴赏性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那么怎么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教师可组织学生互动质疑,让学生在交流探究中深入阅读,获得感知及体验。

同时,在进行互动质疑时,教师还需巧妙地指导学生,让学生得到启发并主动提出一些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社戏》时,教师就可围绕这篇文章的特点提出一些问题,如: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什么在“我”的感觉里,那夜看到的戏是平生最好的戏,那夜吃到的豆是平生最好的豆?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然后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动。在学生进行小组互动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探讨情况,并及时地指导,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该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并通过互相质疑、提出问题,形成相应的核心素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进一步对文章中渗透着的内涵及深意进行感知及体验,能够发现鉴赏性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对其产生较大兴趣,愿意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由此可见,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质疑,能够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可以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剖析,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较强的阅读鉴赏能力,做到对文章内容的深度阅读。

(六)在初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初中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问题,且这些问题是他们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解决的。且当下教育中,倡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可能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去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由于合作学习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将合作学习法利用起来。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验、调查法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从多个角度入手,将学生划分为实力相等的几个小组。其次,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剖析,并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设计一些需要合作才能够解答的问题,为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例如在教学《背影》时,可以在课堂伊始直观地呈现如下问题:怎么理解首段中“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句话?如何赏析文章中对父亲月台买橘时背影的描写?《背影》中的“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每次“背影”包含着怎样的情感?(至少三个)假如让你给课文加个副标题,你会怎么设计?为什么?随后,教师便可以要求小组长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要求生生之间对自己的看法进行分析及研究,且学生能够任意地反驳他人的意见,所以学生相对放松,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在交流沟通中也会从不同的角度上分析作品,所以可以开展学生合作学习的活动,来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由此可见,课堂中通过引导、组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可以提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有效鉴赏,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推动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提升。

(七)在初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生活

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在语文阅读活动中,教师需要将理论联系生活的理念重视起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质量,然后再把课堂中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转移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呈现秋天的画面,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秋天到来的时候自己看到了些什么。此时,学生会回想到很多生活中的内容,并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阐述,课堂氛围也会变得异常活跃。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学生就很容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并对相关文字进行分析及研究。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文字写一篇有关于秋天的作文,学生就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做到理论联系生活,能够瞬间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八)在初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中采用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两种分析方法

只有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学生才可以对文章的美进行感知及体验,其语文阅读鉴赏能力才会提升。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两种方法。

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教师可在课堂的第一课时里整体感知文章时,从宏观上对这篇文章的内容、结构、写法进行指导、剖析。在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在第二课时里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利用起来,直观形象地呈现相关图片或资料,使学生基于资料对文章的细节之处进行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进一步对文章内容深入学习,可以加强对文章的思想情感的感知及体验,从而提升阅读鉴赏能力。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巧妙地利用好这两种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章内容,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阅读鉴赏能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初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的开展是有必要的。所以,教师需要将其进行有机融合,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实现相关内容的有效教授,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拓展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空间。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教学活动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