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

2023-04-05 04:24
考试周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革新探究数学

杨 艳

一、 引言

新课程改革是指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模式中融入新型的教育观念与模式,围绕“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教育核心实现教育优化,不但要保障学生在其中获得和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还要确保学生各项能力以及学习意识的培育,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数学作为小学时期的核心科目,其对学生理性思维以及问题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较高,若是不关注教学方法创新,仍采用传统的模式,会导致学生的课堂地位被弱化,学生难以在其中获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体验,甚至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针对此,关注和重视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是很有必要的,文章就针对这一主题进行分析论述,以供参考。

二、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背景分析

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够发现,数学科目对学生的思维以及理性意识的要求较高,再加上知识内容繁杂、具有深度,部分学生在学习探究中会产生惧学或者抵触等消极心理,因此数学始终是学生学习发展中的阻碍。同时数学还是很多理科科目的基础,只有确保扎实的数学基础,才能够确保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探究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实现全面发展目标。且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意识以及能力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的数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能够在思维意识的培育中体会和感悟相应的知识内涵,感受到理科科目中的知识奥妙,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理性思维以及能力的拓展,对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会发现,受到教师观念以及学生自身学习思维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在数学学习探究中存在抵触或者惧学等心理,数学教学中遇到较多的阻碍,学生难以在课堂中积极融入,无形中会造成课堂教学有效性降低,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得不到培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也会产生阻碍作用。针对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特征以及学习心理分析,立足素质教育标准和要求实现教育革新,关注教学方法创新,结合学生的发展特征和需要构建适宜探究的课堂,促使学生能够在其中感受到数学探究和学习的趣味性,从而保障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探究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想要实现强化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必须要关注教育教学革新,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探究中积极融入,对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产生的积极作用显著。

三、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原则分析

(一)人文性

所谓的人文性是指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素质教育标准和要求实现教育革新,为学生构建适宜的自主探究课堂,在其中体会和感悟相应的知识内涵,由此能够实现学生数学素养建设提升目标,产生的积极影响显著。具体来说,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小学时期的学生思维以及生理建设不完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并且很多知识具有联系性,需要学生拓展思维,仅是依靠学生自身难以理解,若是不关注讲解会导致学生学习中产生抵触或者惧学心理,对后续的学习与发展也会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育中,教师多会采用细化讲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这样的教育模式虽然能够取得成效,但是学生的课堂地位得不到显现,学习探究中存在被动、机械等心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浅表性现象,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针对此,在实际的教学革新中需要教师关注人文性原则深入,结合学生特征以及实际需要实现教育革新,关注学生的课堂地位,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探究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

(二)科学性

所谓的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中,即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中,教师不能将视野局限在教学方法的革新中,而是立足学生的发展特征和实际需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创新,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获得和感悟更多的知识体验,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换句话说,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发展特征和实际需要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特征实现教学模式的革新,并且要对教育目标进行细化,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融入,对实现教育质量提升产生的作用显著。同时教师要关注教学内容革新,不能一味关注课本,而是立足学生需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发掘其中海量化的教育资源,联合生活实践案例实现教学内容丰富化、多样化,促使学生能够在其中更好地体会和感悟相应的知识内涵,由此能够为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分层性

所谓的分层性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不同学生的特征实现针对性教学,促使学生能够在其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由此为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受到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环境以及态度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探究中会存在差异现象,传统的教育模式呈现出满堂灌输形式,教育教学围绕大部分学生进行,部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难以在其中积极融入,无法体会和感悟相应的知识体验,造成数学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加重。若是不关注教学方法的创新,会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加重,也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需要教师关注和重视教育革新,立足学生发展特征和实际需要实现教育革新,促使各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够在数学课堂中获得和感悟更多的知识体验,对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目标产生的积极作用显著,同时数学教学实效也能够得以高效地提升,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教育教学实效显著。

四、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分析

(一)学生课堂地位不显著

随着素质教育持续深入,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更加关注和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旨在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进步目标,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和标准。基于这一教育需要,传统的教育教学呈现出不适应性,为保障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必须要关注和重视教育革新,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课堂地位,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知识探究中更好地深入其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而为后续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深入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够发现,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关注学生的课堂地位,采用的教育模式呈现出不适应现象,导致学生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不能积极参与,造成各种教育问题的产生。即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会采用细化讲解的方式进行引导,虽然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也会造成学生产生被动、机械的学习心理,难以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参与,阻碍后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需要关注教育革新,立足学生发展特征注重其课堂地位,促使学生能够在其中积极参与,由此保障最终的教育教学实效,实现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二)课堂教学模式较单一

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够发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学习需要进行革新,学生长时间在这样的学习探究中,很容易产生积极性降低或者觉得学习枯燥等现象,不能很好地体会其中的知识内涵,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因此而降低。同时,教师不关注教学革新,教学中仅是进行单一的理论知识讲解,会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探究中出现重理论、轻思考的现象,将数学知识当作文学类知识进行探究,数学思想、概念以及公式的学习仅是进行背诵记忆,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具体特征进行优化,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探究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数学思考和问题分析能力得不到培养。这些教学问题的产生都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在数学探究中出现局限性,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教育教学的具体需要,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会产生阻碍作用。针对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应立足学生发展特征和实际需要实现教育优化,为学生构建多样化、丰富化的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探究中积极融入,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不关注学生具体差异

综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够发现,受到学生发展环境以及成长氛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探究中存在差异现象,想要保障学生的知识理解实效,需要关注和重视学生差异现象并实现针对性教学,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探究中更好地融入,对强化教育教学实效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结合实际的教育会发现,很多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关注学生的差异,课堂教学引导呈现出统一性,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学生难以在其中获得和感悟相应的知识体验,部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理解能力较弱,难以对其中的知识内涵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掌握,这就造成学生学习发展中出现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学生的惧学和抵触心理加重,不能深入其中体会和感悟相应的知识内涵,而且随着数学探究深度和难度的增加,学生的消极心理会愈加严重,数学课堂的两极分化现象也会日益显著。为消除这一教育消极现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和重视学生发展特征分析,立足学生实际特征和具体学习需要实现针对性教育引导,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堂参与中获得相应的知识体验,既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对其后续的学习与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显著。

五、 基于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分析

(一)关注学生课堂地位,革新数学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中明确指出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育应当关注人文性教育原则深入,即教育教学中需要教师关注和重视学生的课堂地位,为学生构建自主探究情境,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探究中积极融入,更好地体会和感悟相应的知识内涵,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思考意识的增强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由此为后续更好的发展进步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教学革新,立足学生发展特征和需要实现课堂教学观念的改变,为学生制订适宜的探究学习计划,促使学生能够在相应的情境中更好地体会和感悟相应的知识内涵。举个例子,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特征进行小组划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如1/3+1/6=2/9,这样的计算是正确的吗?为什么不正确?两个分数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直接相加?借此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小组中探究正确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会发现,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氛围更具趣味性,通过小组探究学生能够了解到异分母的两个数相加需要将分母同化,然后再进行计算,所以正确的解答应该是2/6+1/6=3/6=1/2。由此能够发现,小组合作形式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促使学生在其中获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体验,对学生数学素养强化有着积极的作用,教育实效显著。

(二)利用先进教学设备,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结合实际的教育引导能够发现,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能够实现教育优化目标,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实效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和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构建适宜的探究课堂,从而为学生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相应的课堂,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别,同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应的视频,加深学生对本章知识的认识,如视频中放置了一个正方体,然后一刀将正方体切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面,然后切第二刀,引导学生认识棱,第三刀引导学生认识顶点。通过视频的展示,学生从中认识到了正方体的特征,也了解了面、棱和顶点,教师则在学生理解这些知识后再一次引导学生理解长、宽、高的具体含义。在长方体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使用同样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但能够实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标,并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和建设起到的积极作用显著。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拓展,向学生展示更全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得学生能够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对其后续的学习与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产生的教育实效显著。

(三)重视学生学习差异,实现分层教学优化

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够发现,受到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成长环境、理性思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数学学习探究中存在差异现象,若是不能实现教育分层,针对不同学生实现针对性引导,会导致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加重,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也会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学生发展特征和实际需要实现教育优化,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探究中更好地体会和感悟相应的知识体验,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综合素养等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不同特征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分层,其中基础较好的学生为A组,基础中等的学生为B组,基础较弱的学生为C组,A组学生可以联合生活以及实践进行探究,如: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如何使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B组的学生重点掌握图形运动中的重难点知识,并联合实际问题进行探究;C组的学生了解和认识旋转的三要素,掌握平移的具体特征等。由此能够确保不同程度的学生在知识探究中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数学教学有效性显著。

(四)融入生活实践元素,强化学生数学能力

数学中的诸多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之一即为学以致用,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教育革新,联合学生的发展特征和实际需要关注生活实践元素的融入,促使学生在其中体会和感悟相应的学习内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也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如大家知道如何辨别东南西北吗?你们平常是如何确定物体位置的?你可以描述你现在的位置吗?可以利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吗?在完成问题的探究后,教师可以联合实际设置问题,如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中根据数对表示相应的物体位置,在此过程中能够渗透坐标思想,实现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生实践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总的来说,数学探究不能一味追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应围绕学生能力与意识的培养进行,既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探究中积极参与,还要促使学生能够将知识与生活实践联合起来,在实际的生活案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具体奥妙和内涵,由此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产生的教育积极性显著。

(五)注重课堂评价优化,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教育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借助评价能够树立学生学习信心,使得教师更全面、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对实现教育教学优化革新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会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评价这一环节中存在片面以及不深入、不针对现象,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进行,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探究中出现问题但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产生阻碍作用。针对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和实际特征实现教育教学优化,促使学生能够在其中积极参与并了解自身的问题,对后续教育教学实效强化产生的积极作用显著。就以上述提到的“图形的运动”为例,在分层教学中,学生体现出的学习特征和掌握实效是不同的,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其中积极参与,能够体会其中的知识内涵,因此此部分学生呈现出积极性高以及掌握实效显著的特征,教师可以针对此进行积极评价,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反观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虽然能够快速掌握知识,但是学习中出现沾沾自喜的现象,教师应对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意识进行引导和评价,使得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积极改正,进而保障学习有效性。

六、 结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中应当关注人文性、科学性以及分层性原则深入,立足学生发展特征和实际需要实现教学方法创新,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相关教师可以参考文章提出的创新方法实现教育优化,希望能够对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有所助益。

猜你喜欢
革新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复旧运转
继续努力,不断革新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