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研修: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探索

2023-04-18 16:03黄长新
课程教学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研修校本学科

文∣黄长新

校本教研需要新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提供研究的主题和改革的依据。项目化研修是在明确的主题下,调动所有参与人员获得任务的驱动,在既定的项目中实现高效参与。当前,我国教育工作的开展步入了全新阶段,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教育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而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源自教师在常态化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成为教师发展自我、学校改善教育的重要手段。为了带动每一个教师积极参与到校本研修的工作之中,可以将项目化研修引入其中,以此来实现研修主题的明确、内容的丰富、活动的创新。

一、破解实际难题,确立研修目标

校本研修目标的确立涉及整个学校校本研修机制的顶层设计,深度影响研修主题选择、研修活动设计及研修成果评价,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为此,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需要以专业、明确的课题作为导向。通常情况下,研修课题指的是教师正在学习、研究的问题。这种问题与教学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立足于实践,研修课题才能更接地气,更能反映教师在当前阶段教学、发展中存在的困惑。在现阶段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教育管理的方向出现了变化,加强了对各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注度,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更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状态、情感态度等学习品质及个人素养的发展。因此,校本研修不仅需要在课题的选择上出现转向,同时还应该找到课题生成的立足点与关键点。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教学实践是教师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平台,在参与课堂教学等相关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虽着力精心打造一场好课,但要结合实践发现更多的问题,教师需要做好基础的反思工作,即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主动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够为学生带来什么。另外,部分教师由于缺乏一定的反思能力、分析能力,因此无法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在后续校本研修工作中的参与水平。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联系,引导教师在互相观摩的基础上,收获更加丰富的经验,延展自己的思维认知,为课题准备工作提供支持。

教学实践是校本研修的根本,也是确立研修课题的入手点。实践活动的开展不能浮于表面,而是需要教师亲身参与、主动思考,为项目学习等路径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科交融,统整研修课程

当前校本研修中,管理者对群落文化关注不够,学科之间的信息交互严重不足,群体增值效应未得到有效保障。这就需要学校打破原有单向垂直管理架构,多学科、多向度改变信息流向。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对教学模式进行延展的过程中,往往会有着不同的思考。以数学等学科教师为例,他们的逻辑性相对较强,能够厘清研修课程的脉络思路,从而有序推进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而语文教师的人文思想更为浓厚,在教学中更为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能够通过精彩语言的注入、文化魅力的展现,营造更具人文性的课堂;除此之外,美术、音乐、体育等教师也有着不同的思路特点。因此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单从哪一门学科入手,否则就会造成教师在思路、方法上的狭隘。要对现有的研修课程进行统整,这就需要推进校本研修中的“跨界合作”,即实现多门学科的融合,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去分享自己的经验,参与到研修课程统整优化的进程中。

在开展研修课程的过程中,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深入交流合作的平台与机会。例如,可以开展常规性的集中研讨活动,在每次活动中根据既定的主题,引导教师分享教学案例,提出经验与反思。而其他学科的教师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案例中的内容进行补充,为研修课程的丰富优化提供支持。除了构建线下的合作渠道以外,还可以通过线上沟通交流渠道,加强教师的合作频率。

为了推进相关研修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研修课程在统整与开展上的整体水平,必须要打破教师现有思维认知的限制,在校本研修中贯彻落实合作型学习、集体性学习的原则与理念,构建教研共同体,以此来构建良好的研修氛围,实现相关工作的持续改革。

三、组织辩驳研讨,优化研修模板

“我的需求我清楚”。校本研修本身就为每个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这一活动的支持下,教师不能一味地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而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各类活动之中自主提出主张,开展辩驳研讨等活动,增强校本研修模块的覆盖面和关联性,进一步提高研修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尤其是在项目式活动的驱动下,教研组等相关单位应以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发展作为目标,在找准教研方向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研修模板进行调整优化;应该鼓励教师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好课程的定位与设计活动。

对此,可以开展论坛式的研修活动,活动的开展以教师思维碰撞、教育经验分享作为出发点。教研组可在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等几个固定阶段开展活动,根据学科将校内教师划分为语文、数学、综合等研修组。组内的教师需要根据既定的主题内容,从教育项目、教育过程、项目成果的展现与评价这三个角度入手,主动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担任分享者、评价者、辩驳者的多重角色,即教师可以就项目实例大胆评价、抒发自己的观点,揭露其中的不足;受评的教师也不是一味地接受,而是需要做到主动“应战”,在激烈的交流互动中深化自己的体验感知,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只有通过主张的提出、辩驳活动的开展,教师才能认识到自己在教育理念、思维模式上的短板,才能打造更具竞争性的教育环境,提高校本研修的整体水平。

四、下沉行政架构,推进研修协作

校本研修的组织与安排应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行政层面。“名师工作室”等自组织模式更有利于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超越行政科层的网状组织架构,更利于开展自主式、伙伴式学习。目前部分名师工作室等不同主体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校本研修经验,这些工作室等团队不仅以名师带动了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同时还充分发挥了区域内名师、优秀团队的正向影响与引领辐射作用,为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在开展校本研修等活动的过程中,既可以充分发挥项目化研修的明确性、驱动性,调动所有教师主动参与到各种活动任务之中,同时还可以选择对标的名师工作室、具体的教学经验作为示范的样例,以此来实现资源共享、智慧生成,达到全员提升的良好效果。

以本人主持的“名师工作室”建设为例,工作室自成立开始就关注课题研讨、讲座培训、课例分享、区域交流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以带动教师快速成长为目标,为教师提供了一手的学习资源、更加广阔的展示平台。在语文教学工作上,该工作室不仅从语文学科内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形成书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同时还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特点,引导学生将传统的日记形式与美术创作等多元化的元素结合在一起,以此来发挥教研活动的优势,充分延展学科教育的空间。在校本研修与项目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可以就这些成功、典型的案例进行分享,达成思维的创新发展。

在主动学习优秀样例的同时,教研组也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地域特征以及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共同推进研修主题的生成,以此使校本研修更具活力,体现这一活动在开展上的整体价值。

五、搭建展示平台,建设研修论坛

每个教师在参与校本研修活动中都会有着不同程度的收获,对此可以为教师构建多元的展示平台。一方面通过展示平台的搭建来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强大的驱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展示平台的搭建,也能对教师学习与发展的成果进行全方位的检验,找到目前校本研修活动存在的不足,从而鼓励教师自主更新优化。为了引导每个教师充分展现自我,获得公平公正的展示机会,可以丰富研修论坛的方式,如通过提供线上平台,引导家长、学生以及更多的教育同仁、社会力量跟进校本研修的成果。

在展示平台的搭建上,针对教师培训所获得的经验,学校可以专门构建心得体会撰写制度、交流分享制度;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比赛展示平台,引导教师在各种比赛与展示舞台上成长发展;学校还可以开展高端教学的交流研讨等活动,要求本市、本省乃至全国的专家名师,共同构建专业性的研修论坛,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机会,能够与各大教育名家实现零距离的交流与教研活动。在论坛上,教师可以展现自己的教学设计、优秀作品,以此为基准,开展更高规格与层次的课改研讨、学术交流活动等。

展示交流只是平台构建的目的之一,为了推进教师的长足发展,还需要同步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及时关注校本研修开展的整体效果,以此来扩大研修论坛等展示平台的综合影响力。

总而言之,目前校本研修已经成为学校办学发展的重要构成,但是这一工作的开展尚处于初行阶段,无论是在教师的培训、教育资源的引入、平台的构建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为校本研修效果的发挥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对此,可以将项目化研修等先进的方式引入到校本研修活动之中,为教师搭建更具多元化、明确性的成长平台,助力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学科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