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04-18 23:25康玉环
科学咨询 2023年2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中华政治

康玉环

(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藏拉萨 850000)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播

在我国发展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日益得到拓展,底蕴十分深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如果能将其引到课堂上,则有利于令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及思想道德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振兴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内容。高校教师要全面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发挥其内涵作用,以便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融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内容,进而全面推动立德树人工作的落地。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对国家精神认同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大量道德激励元素,如果能将其与现代法治精神等结合起来,一定会起到良好的约束效果,使高校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分明,始终坚持基本原则,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个体和民族的生存都有重要影响,通过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使高校学生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再认识和认同。

(三)有利于构建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各种哲学理论,既重视“言传身教”,又重视“知行合一”,与“案例分析”“调查实践”等研究方法相契合。通过发掘各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充实,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深度,形成更为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四)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高校在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时,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教育资源,即可使整体教育内容更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素材,使学生的学习视野得以开阔,这对加强学生认知水平和道德意识十分关键。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单一

一方面,高校政治教师教学时并未全面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内涵,这便会影响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合程度及进展。传统文化在内容建设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将德、礼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重点阐述理念,例如,儒家思想的仁爱理念、墨家思想的兼爱非攻理念、道家思想的兼爱非攻理念等均是十分重要的资源,但教师过度重视理念的传递,并未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学习特点进行内涵分析,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缺失,影响后期教学进展。

(二)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制度不协调

一方面,二者的融合程度有待提升,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教师并未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高效地整合,在建设内容、队伍建设、资源建设等方面具有共性,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资源的有效整合程度较低,两者之间缺乏高效协调机制。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时,软件、硬件投资比例失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基础上,高校软件、硬件、人才队伍、文化底蕴及特色发展观念等方面还有待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学与思政教育实践平台建设进度较慢,资源配置不足,资金投入减少,导致二者在资源共享、共建方面还需努力[1]。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一)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对国家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大学在新时期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正确方向的重要理论依据。在融合教育时,以“求新”为主线,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在批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与此同时,抛弃与时代发展不符的传统文化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2]。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中涉及诚信、仁爱、以人为本等优秀的民族精神,这些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内容,有助于高校学生树立正确意识形态,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若将其渗透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则可在一定程度上令学生对其产生全面的认知,生成良好的道德意识,保障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有所提高,从而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树立正确政治态度,增强自身思想品德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坚持传承与创新原则

在具体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必须从新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等方面入手,吸取先进文化的精华,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一些创新与升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这一基本原则,一方面,要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榜样,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传统文化因时代发展限制而产生糟粕内容,并对其进行批评与创新。

(四)坚持整合及个体相结合原则

由于高校学生具有综合性与差异性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整体教学,还要注重个性教学。现阶段,在教师执教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注重“教”而忽略了“育”,注重教学而不注重学习[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重视“学”的过程,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坚持以“学”为载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思想政治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

1.建立和谐共存观念,促进两者良性互动

作为高校决策者,尤其是学校的领导干部,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树立“文化育人”的意识。同时,树立“传统文化”与“德育”共生共建理念,坚持“与时俱进”,充分认识“以德为本”的内涵和重要价值,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逐层落实,实现传统文化建设常态化,真正融入思政课堂教学实践中。

2.加快教学改革,建设“大思政”模式

若要使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立德树人”的有效措施,则须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树立“全程育人”思想,高校决策者和领导者都是教育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作用。另外,转变既往单一的评价体系,重视培养学生文化素质[4]。

(二)营造良好学习气氛和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往往会慢慢渗入学习者思维和意识中,如果校园中学习气氛积极向上,学生探索精神将会变得更强。因此,教师若要切实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则要在外在的因素上多下点功夫,营造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对学生思维和行为进行引导。具体来讲,高校可以直接利用现有传统建筑,在教室、食堂、广场等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推广,使学生在任何时刻都能感受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同时,高校还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活动,如七夕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等,通过此种方式,鲜活地展现传统文化内容,加强学生的兴趣,令学生更自豪和自信。另外,各高校要积极建设现代网络平台,重点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布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信息,并积极组织学生社团、教学科研单位,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的交流活动,使学生能在传统节日期间与留学生进行交流[5]。

(三)拓宽实践教学途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非一蹴而就形成的文化,其历经了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可操之过急,应该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让学生多参加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从而增加学生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体验生命的真善美,学会待人接物的技巧和方式。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参观周围的历史遗迹,例如,文化遗址、革命遗址、博物馆及展览馆等,这些地方都可以和具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结合起来。另外,各高校应积极支持建立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机构,并为其配备专业辅导员,课堂上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6]。

(四)加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整合

1.整合内容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进一步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间的关联性和相同点,特别是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传统文化具有时代价值。目前,在高校教师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普遍通过理论课教学以及日常引导方式进行,大思政模式下,其他课程也要与之相结合,从而保障两种教育相互整合,发挥更强大的育人作用。然而,当前这两种教育方式均以政治化方式进行,而政治化语言则更多地体现在意识形态的阐释与灌输上,而对高校学生而言则比较抽象,与现实的生活体验相分离,无法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高效地了解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有关的内容[7]。

(五)体验式教学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方法更加丰富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强化理论知识、深化理论认识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情景剧方式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结合问卷调查方式了解高校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情况,或者通过PPT及视频介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保障学生在思想深层之处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融入的重要性,并且掌握更多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高效整合不同的传统文化资源,促进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8]。最后,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日益普及,高校学生已经养成了“网上快餐”“零散”的阅读习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文献缺乏自觉意识。面对这一现象,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变革目标。

(六)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学校、教材及课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材、课堂和校园中都融入思想政治理论,高校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首先要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变成教科书,在一定的前提下,用马克思的“上帝”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使教材体系向教育体系转化,同时兼顾优秀、多元的传统文化,而不是僵化融入。其次,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高校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在高校内部大面积地传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并且找好融合契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七)运用新媒体技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正逐步地改变人们通信方法与生活方式,使人们生活步调更快、更方便。高校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网络为载体,展开有关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在学校内部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潜移默化中令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所提高。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舆论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增强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另一方面,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观方面熏染学生。依托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借助网络文化资源,增加和传统文化有关的板块,为学生推荐爱国主义作品以及民族团结作品,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令学生深有体会。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中华政治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