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专业课教材建设
——以“食疗药膳”为例

2023-04-18 23:25郑姗姗李岩陈少珍
科学咨询 2023年24期
关键词:药膳中医药思政

郑姗姗,李岩,陈少珍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广东清远 511510)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看重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并提出了“三教”改革的艰巨任务,“三教”其中之一的教材是作为课程的基础,教学的依据,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我校积极鼓励各类教师参与到教材建设中,其中以职称晋升和教学奖励来激励,研制适合高职院校的教材改革,以保证教材建设高质量地发展。我们中药教研室积极开展教研会议,鼓励本专业教师齐心协力参与到药膳教材改革建设中,基于对中药专业课教材分析,以笔者所带的“食疗药膳”课程教材建设为例,组建编写团队对教材进行改革和探索。

一、特色高职教材建设意义

(一)教师教学发展的提升

有利于教师把传统观念转变成为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通过借鉴特色教材,有利于优化教学方式,新形态的教材建设方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合理并具有针对性地安排理实一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升级。

(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接触一本具备吸引力的教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模式转变,教材是课程改革的载体,有趣的教材亦可改变原先乏味无趣的课堂气氛,让课堂活跃起来,改变学生懒惰、漫无目的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自觉的学习行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团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让课堂教学高效率。

(三)教学新形态化的需求

由只有图文的传统教材到适应时代人才培养方案的新形态教材的转变。编写结构合理化、清晰化,符合当代信息化的需求,把抽象难理解的转化成直观具体的动画演示,以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四)新型药膳创新产品的开发

教材建设改革,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到教材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鼓励学生开发符合大众需求的创意药膳作品。目前食补养生市场大有可为,以药膳主题的餐厅相对火爆,较为吸引大众眼球,药膳创新产品也会深受欢迎。

(五)市场价值的体现

在教材建设中,需体现深挖药膳价值方面的内容,以推动饮食健康产业发展。在疫情期间,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了本专业学生对中医药的自信心。加强对学生的医德医风的教育,教材建设改革中的活页式教材设计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开发适用于增强人民体质的抗疫药膳配方,开发具有增强抵抗力的食用药膳产品。

二、教材现状分析和主要问题

(一)缺乏教材更新机制

该课程教材已有8年多未更新,存在版本陈旧、知识老化的弊病,未能与时俱进,难以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参考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大。理论知识陈述过于长篇大论,知识点列举不清晰,未突出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惑。教材内容在结构建设方面缺乏系统性和合理性,编排方面存在明显缺陷[1]。

(二)缺乏思政元素的融入

因教材更新的速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未能巧妙地结合时政热点,如何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专业素养和专业文化未能在教材中体现,学生专业自信心不足。食疗药膳课是中药学专业核心课之一,不仅要培养学生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掌握配膳技巧,中医药膳营养师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与必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对祖国医学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医者情怀和职业素养等正确的价值观。但是目前所用的教材缺乏思政教育内容设计和案例分析[2]。

(三)教材推荐的药膳太理想化

因学校的地理位置限制了食材的采购,部分推荐的药膳可实操性不强,创新性不足,学生只是照搬教材的药膳制作方法,缺乏思考的动力,创新的意识,贪图简便,不注重药膳成果的成效。专业知识模块大部分是理论分析,但教学模式是理实一体化,两者相矛盾。实训过程中,学生爱把药膳课程误作美食烹饪课,仅注重食物口感,却忽略了要在中医药理论基础指导下与食材有机结合,未对症下药膳,教学效果堪忧。

(四)教学信息化未在教材中体现

教材插图较少,可拓展知识点不多,缺乏吸引力,未体现与现代技术接轨的岗位操作。教材陈旧难以吸引学生,简单的内容,未配上详细的解释,缺乏课外的延伸,信息化资源不足。该课程的教学信息化平台的构建目前仍困难重重,校级精品课程仍未建立,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高,部分老教师不愿意使用信息化技术[3]。

(五)不适应中医药学生的需求

中医药教材的建设是服务于人才培养,而原教材并未结合大健康时代背景更新该教材。教材建设观念仍未转变,教材的教学内容与目前社会实际需求脱节,无意中学生对教材产生厌倦乏味,学生容易被互联网的各种信息吸引,包括有趣的药膳制作微视频和药膳美图,传统的纸质教材已经与中医药学生的教育理念不相符合。

(六)编写教材团队实力不够

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不熟悉企业工作内容,缺乏岗位实践经验,无法形成系统的指导方法,缺乏编写教材经验。未邀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或医院药膳师以及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开发新形态教材,缺乏经验和技术的支持,导致教材编写工作停滞不前,无法对专业教材进行升级改造。

三、建设新形态教材的策略分析

(一)以中医药人才培养为目标

在教材的建设之前需以社会调研为真实基础,用科学研究方法,满足社会对中医药人才实际需求作导向。以学生能胜任药膳营养师的工作岗位为教学目标,教材建设要立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教材建设的目标要以中医药人才培养为主,培养与社会岗位需求相匹配的技能型人才,积极为中医药事业更好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着重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上下功夫。

(二)融入创新创业元素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重要内容包括创新创业教育。药膳食疗课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核心课程之一,有趣的教材更能激发学生对课程的热爱。食疗药膳创新作品可应用于市场推广,可与保健饮食行业结合,在教材上需拓宽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获取渠道,起到指引新思路,提供新素材,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参与教师的药膳科研项目等[4]。在教材中设计课堂作业环节,实训项目及创新创业大赛指南来评估学习效果。

(三)“岗课赛证”融合的活页式教材建设

以中药学专业食疗药膳课为例,调查中医药膳师的岗位需求,职位需求,结合岗位要求标准、创新创业大赛标准以及X证书考核的标准[5],对该课程进行活页式教材建设,编写以任务为导向,融合“岗课赛证”的育人理念教材,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为社会输送适应岗位能力强的技能人才。教材要具备与职业能力、内容与时俱进,工作清单式的任务导向,还要与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证书接轨。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早日达到“岗课赛证”巧妙融合教材的效果。为适应当代职业学生的需求,教材需体现职业性、灵活性和信息化。

(四)结合抗疫需求的教材建设

疫情期间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康复后仍需重视对身体的调理。教材建设紧跟时代需求的发展,体现贴切的生活案例,根据轻症及无症状感染者的体质分析,进行中医辨证。例如,大病初愈的患者常见的两种证型气阴两虚和肺脾气虚。学生可根据不同的证型推荐合理的药膳,同病异治,可在活页式教材建设中插入病例及治疗方法、相关药膳推荐。还可列举增强体质的养生抗疫药膳,简单列出原料、制作步骤、适用人群、注意事项,启发学生查找资料完善实操方法。

(五)民间草根药膳的挖掘

民间草根药膳各式各样,岭南草根药膳挖掘相对较为深入,也广而用之。根据地方特色,可在教材中对药膳进行分类,挖掘并整理当代特色药膳。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需经实地考察,向当地居民调查学习,了解当地的饮食习惯、家常药膳、参观药膳,把独具特色的药膳方子写到教材中。例如,本地粤菜补益类养生药膳的开发,鼓励学生积极发展特色药膳,多方面收集当代食疗方法,传承中医药饮食保健文化,结合当地特色,争取开发创新药膳成品,推动中医药事业和药膳的发展。

(六)二十四节气养生药膳的归类

教材需要根据季节特点,编写一年四季的保健药膳和二十四节气药膳。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节气进行药膳推荐分类,精选药膳食疗养生配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每个节气推荐的药膳组成原料、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及其功效应用,并且可提供私人订制药膳设计,在不同节气帮助广大群众调理身体和增强免疫力。

(七)结合思政元素编写教材

编写团队在建设教材中,可考虑如何把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合到课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积极挖掘专业知识点的思政元素,把关乎到药膳行业,历史文化角度出发的思政元素在教学内容中适当插入,提升师生的思政觉悟,以及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把思政元素融合到学习要点、知识拓展、知识链接、实操技能等环节中。让学生养成“辨证论治、守正创新、灵活变通、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例如,在教材的绪论中,融入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思政元素,中医药膳在抗疫中起到的防病治病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在冠心病及其推荐药膳的内容中,融入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胸痹”,如何辨证施膳,培养学生学习济世救人的崇高医德。

四、新教材的主要呈现形式构想

(一)活页式教材

活页式教材具有易动态更新,可与现代创新药膳技术或知识保持同步,还与数字化资源相结合的特点,优势显而易见,可以解决知识内容落后脱节等问题,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学生能把传统药膳或民间特色药膳与当代人体质结合,守正创新,开发适应社会发展的优质药膳。新知识的不断添加,把药膳产品和制作技术也添加到教材中,拓展知识内容,让学生接受与时俱进的知识点。

(二)工作手册式教材

工作手册式教材需要找准教材编写目标和内容作为切入点,体现现有药膳的技术进步,体现育人功能的重要性。主要是按小组完成能对症治疗的药膳设计和制作任务,以工作指导手册方式,根据每个患者患病时,初愈后的不同阶段提供药膳治疗指南,自行设计所需原料和制作步骤、操作方法,重点和难点,注意事项,录制制作视频供参与项目的师生点评。

(三)信息化数字化教材编写

教材不只有文本还需配备数字化资源,完美结合,展现药膳的制作视频及适用人群,设计知识链接内容,呈现患者案例分析,录制微课,课后学生还可复习回看,可让教师轻松教学,学生愉快学习。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完善信息平台,方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后台还能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追踪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评价。学生在实训室无法完成操作实践的机会,可观摩链接中的数字化资源,不用只把知识停在理论上,学生可模拟体验。

(四)校企合作教材建设

教材要往培养与社会岗位接轨的人才方向编写,编写团队必须要熟悉岗位的操作技能。因此在教材编写选择参编人员时,需加强校企合作,达成产教融合的目的,组建校企合作教材编写队伍。引用药膳行业的真实案例和项目内容,结合行业发展趋势,灵活建设教材,达到校企共赢状态。同时安排教师每半年需到企业轮岗,熟悉企业的岗位操作与要求,有利于教材的编写,达到“三全育人”的目的。学校教师在教材编写中起主导作用,秉承教学理念,把企业所需技能和专业知识相结合,更有利于设计、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五、结束语

笔者希望能通过校企合作,增强教材编写团队的实力,克服原教材所面临的各种难题,精准地掌握教材的发展方向以及师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率,开发适应新时代高职中药学专业学生的新形态教材。

猜你喜欢
药膳中医药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可缓解干咳的两款药膳
能让你越喝越瘦的药膳方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湿气不可怕,药膳起居健康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改善消化不良的两款药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