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3-04-18 23:25孙竹良
科学咨询 2023年24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教学方式

孙竹良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 213100)

建筑领域,人才的匮乏一直都是未能得到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在一线工作岗位还是在其他支持性岗位上,都需要加强对人才的招聘以及培养[1]。在教育体系中,各大高校往往担任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土木类专业就是直接与建筑领域对接的专业。在土木类专业中,建筑施工技术作为综合性较强、难度较高的基础性课程,需要学生全面把握,只有把握了这门课程才能确保后续教学工作的展开。由于建筑施工技术这一课程的内容较为广泛,而且还具有实践性、技术更迭迅猛等特点。所以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不能再秉持传统的教学理念,而是应当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并且增加实践课堂的比例,在以就业为大前提的基础上展开教学[2]。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越发重要,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我,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文章将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改革展开进一步探讨。

一、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土木类专业中,不仅是基础性课程,而且还会直接关联到学生的后续学习。若是想要充分实现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价值,就需要根据时代的变迁、发展来进行教学改革。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所以有必要先对这一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对特点分析,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教学体系的规划、设计。就目前而言,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可以被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实践性较强

建筑施工技术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实践性较强,在进行这一课程的学习时,学生难免会接触到一定数量的工程实例。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同于其他课程,其主要内容为不同工程所采用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以及实际施工手段。可以说,这一课程是对不同工程的实践总结,具备实践性特点。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授课时会依据于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观看相关案例的图片[3]。

(二)具有综合性

综合性指的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广阔。由于在讲解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相关内容时,会涉及大量工程的实践案例,教师往往会对学生先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包括且不限于对工程的测量方法。建筑基本结构等知识,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若是想要让学生充分领悟土木类专业的精髓,就需要将这门课程掌握得扎扎实实,只有这样才能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技术更迭迅速

经济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技术的更迭。各行各业都在经济大力发展的支持下得到了技术上的进步。在建筑领域方面,主要体现为施工所需要用到的原料以及方法始终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里。由于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领域加大了对新建筑技术的研究力度,并且期望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建筑成本的降低,提升建筑效率。建筑领域的技术更迭同样会对教育领域造成影响。教育领域需要不断对相关教材予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四)具有独立性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虽然具有较为广泛的知识,但是从内容上来看,章节与章节之间存在显著的断裂感,缺乏连续性,使得教学内容具有独立性。在独立性的特点之下,学生很少会出现学不会上一章节,下一章节也难以学会的状况,便于学生对不会的章节进行钻研,将全部内容牢牢掌握。由此可见,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具有独立性。

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材内容有待更新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土木类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部分高校还未能够认识到这一课程的重要性,所以在教材的应用上出现了问题。从上文中可得知,当前的建筑技术更迭较为迅猛,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教材,以确保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4]。然而在实践中不难发现,大部分高校所采用的教材未能注重到与时俱进这一特点,所采用的教材较为陈旧,内容也十分落后,使得学生掌握起来较为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及时了解与掌握最新的建筑施工技术相关的知识,使得理论水平远远落后于现实发展。由于所学内容与现实情况脱节,日后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工作时,许多名词、设备都未听说过,导致学生无法为企业带来相应的价值,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同时,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教材作为授课的依据,旧的内容导致教师采用落后的教学体系来授课,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缺乏实践课堂

在开展建筑施工技术课堂的过程中,比起实践课堂,教师往往更侧重于理论课堂,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是仅仅为学生开展理论课堂,就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实践能力的匮乏会成为学生日后的短板,从而在岗位竞争上落后于他人[5]。当前,大部分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师在展开教学时,仍旧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未能兼顾到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这就使得教学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即便部分教师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但是碍于场地、资金以及经验的匮乏,也难以为学生带来良好的课堂体验,使得实践课堂沦为了形式化的课堂。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无法实现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够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当前大部分高校都未能发挥社会力量在教育体系中的优越性。就目前而言,社会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仅仅依靠教育机构实现对学生的教导已经难以再满足社会需求。为了能够让教育体系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部分高校已经引入了校企联合模式,但还有一部分高校未能认识到校企联合的优越性,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环境。

(三)教学方式落后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可以看出这一课程需要及时与现实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变更。然而在教学方式方面,也同样需要高校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对教学方式进行变更。由于大部分高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还十分传统即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下,学生往往难以提起足够的学习兴趣,他们不仅不想学习,甚至还会产生厌恶学习的情绪,特别是对涉世未深的成年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式无疑打压了他们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在大部分情况下,高校的学生们往往是为了获取足够的学分或者是通过期末考试而去学习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因此,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之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若是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对较强,那么学生掌握的知识就会相对较多;反之则会较少。同时,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之下,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少,而且学生往往不会主动展开对教学知识点的思考,这也使得教学效率大幅度下降。

三、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更新教材,完善教学内容

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建筑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施工技术的日益完善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我国人民群众对建筑的需求。然而在发展建筑施工技术的同时也不应当忘记发展我国的教育行业,只有教育行业得到同建筑行业一样的发展,才能够为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目前,针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材落后的问题,我国教育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并且深入到各个高校中,对教材落后的高校责令改正。同时,高校也应当高度配合教育部的工作,立足于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改进与优化,为教材内容的与时俱进提供保障。

首先,应当将建筑施工技术的最新成果引入到教材体系中,便于学生对最新的技术成果展开学习,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而且还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还应当将一些真实的工程案例纳入到教材体系中,丰富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实践情况进行了解。教师也应当对建筑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敏感度,结合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情况与优化后的教材构建教学体系,调整教学内容,从而确保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此外,为了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始终贴合建筑施工技术的实际发展情况,高校还可以与建设单位展开合作,并且在合作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二)增加实践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求贤若渴,而教育行业担任着培养人才的任务,这就需要各个高校明确自身的定位。高校应当意识到人才最终是需要被输送至社会,并且为社会服务,而建筑行业比起理论能力更加看重人才是否能够将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得到重视的今天,高校更是应当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高校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以及人力,专门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建立相应的实践基地。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让教师具有足够的空间带领学生展开实践。高校还应当加强教师培训,确保教师能够科学、合理地带领学生展开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若是学生遇见不明白的问题,那么就可以直接请教实践教师,从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实现自身素养的全面提升,更好地在未来实现就业;其次,高校还应当与大型建设单位形成联合培养的模式。在联合培养模式之下,学生能够通过到实地考察的形式探明现代建筑施工技术。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践自己的所学知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在高校里接触不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学生临近毕业时,高校还可以安排优质毕业生去大型企业中实习,这样能够在输送人才的同时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成双赢。

(三)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

我国为了改变应试教育的局面,出台了多项政策,而高校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响应素质教育并且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了能够让教学充分发挥效用,实现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应当从自身的教育理念入手。教师应当建立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在授课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将学生的实际需求放在第一位,依据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展开授课,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还应当组织学生对知识进行预习或者课后巩固。对知识进行预习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更短的时间了解所学内容,并且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知识进行课后巩固则是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知识点。例如,教师在讲解建筑施工技术的理论知识点后,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课后习题,或者为学生出一个开放式讨论题,这样不仅能够达成教学知识点的巩固,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思考。最后,教师还可以采取分组讨论或者是分组竞赛的形式开展课堂活动。

教师在进行分组时,既可以随机分组,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来分组,以实现学生的互补。在分组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相关的话题,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则置于引导者的角色。当学生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每个小组进行细致观察,若是发现有小组讨论不够活跃,那么教师就应当积极向这一小组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形式来引发小组的思考,进而使得小组成员活跃起来。当所有小组讨论完毕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各小组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最贴近教师的答案。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还能让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升,实现了素质教育的需要。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发意识到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理论教育或者是实践教育,而是应当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特别是在高校的培养中,应当想方设法将人才的培养贴近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我国建筑行业人才日益紧缺的今天,我国各高校无疑承担着向建筑行业输送新鲜血液的重大任务。因此,本文展开了一系列探讨,本文首先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展开了分析,认为其特点包括实践性较强、具有综合性、技术更迭迅猛以及具有独立性等。在当前,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包括教材内容有待更新、缺乏实践课堂以及教学方式落后。为了能够进一步实现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我国在经历了众多探索后,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更新教材,完善教学内容;增加实践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教学方式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