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基于MOOC 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
——以金融专业课程为例

2023-04-18 23:25崔丽芳邓迎春
科学咨询 2023年24期
关键词:随堂案例学院

崔丽芳,邓迎春

(1.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1370;2.广东培正学院经济学院,广东广州 510830)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基于MO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主要以“MOOC+翻转课堂”“MOOC+案例研究”等“MOOC+”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方式促进中国教育方式的改革,各学校目前都积极实践,力求提高学生的思辨、知识运用、独立思考及学习能力。王晶心等人对清华大学学生的“MOOC+”混合式教学调研发现,人文艺术类课程选择混合式教学的呼声最高,数理化次之,计算机、理工类和经济管理类最少[1]。可见“MOOC+”混合式教学实现难度与专业有很强的关系,工具类课程如数理化、英语、会计等专业,实现难度较小,学者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但是经济管理类课程,混合式教学实现难度更大一些,相关研究成果也较少。对于独立学院,由于学生自制力较弱,实现难度更大。因此研究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课程如何使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独立学院“MO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条件分析

基于MO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线上学习主要是学生在自主视频学习后,完成相应的章节检测以及阅读材料的阅读思考。线下课堂学习,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对重难点的知识进行进一步讲解,开展案例研究式教学,学生通过观点的表达,辩论式探讨等思想的碰撞,达到深度学习的目地,深度学习指的是强调学习者主动、批判地接受新知识,经过深度加工,构建知识体系,并将已有的知识灵活迁移,充分利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2]。

在此模式下,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的条件,并探索符合独立学院的“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学生条件分析

视频自主学习的主要问题是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学生是敷衍型视频学习。视频已播放,但根本没看。这类学生是混合式教学最大的难点和痛点,也可能是最大的阻碍。如何把这类学生群体最小化,是一个难点。

相较于视频资料,阅读材料的学习对学生自律性要求更高,学生视频学习的完成度比材料阅读的完成度更高,一份阅读资料需要学生认真仔细进行20分钟阅读才能看完,一个班经常仅有5~10人按教师的要求完成材料阅读和思考。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真正高度参与性、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线下课堂学习部分,对学生思维训练意义较大,且参与度要求较高的主题讨论及案例研究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独立学院学生愿意在课堂上表达自身观点的人数较少,能够系统深度表达观点更少。他们利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弱,需要具体引导。由于对财经新闻等阅读量不足,他们对问题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不足,难以形成辩论式。原本讨论和展示时间应该为15~20分钟,教师的点评时间应该在5—10分钟的案例研究性教学,在独立学院,学生的讨论时间可能仅需要5分钟左右,讨论就会终止,最终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案例研究性教学就变成传统的案例分析课。案例研究性教学容易变成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案例分析课。

(二)教师条件分析

较多学者提出混合式教学应该主要采用以问题为驱动,用案例教学贯穿线下教学全程的方式[3]。所以教师是否充足储备研究性案例,并具备良好的理解、分析能力是混合式教学的关键。传统教学主要是案例在课堂上作为概念或原理的例子或者说明使用。学生依靠案例讨论掌握知识的应用,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知识面的积累、眼界的积累,案例教学的积累、教师才能把在案例研究和课程发展上取得的成果大量应用于教学。这对教师的能力是一个挑战和考验,更需要漫长时间才能积累完成。在100年前,哈佛商学院集整个学校的力量,专门的团队进行案例收集,花费近10年的时间才初步建立案例教学所需要的案例。中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涌现大量的案例,且部分金融课程实践性较强,所以金融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难度相对小于管理和营销类课程,可是凭借教师一己之力,收集合适的案仍然需要一定时间。案例研究教学,合适的案例。教师丰富的经验缺一不可。

混合式教学还需要教师掌握较好的教学节奏、较强的灵活应变能力、自身更多的知识积累、对案例深入研究以及积极的混合式教学态度和动机。独立学院的教师结构相对合理,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讲师、副教师是整个教学队伍的主体。习题、主题讨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课堂的把握都不是难题。

三、独立学院基于MOOC 混合式教学设计

独立学院学生的整体自制力以及思辨能力不及985、211大学,混合教学模式核心目标是重点培养他们的思考习惯,培养知识运用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思路是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度和辩证性思维训练的难度,增加知识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具体设计如下。

(一)线上学习的设计要点

将所有知识点形成思维导图发放给学生,明确哪些知识点需要学生通过线上视频自学完成,教师在课堂基本不讲。哪些知识点属于重难点知识,这部分内容是线下课堂学习的重要内容。90分钟课堂内容的视频学习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材料阅读时间前期控制在15分钟以内,降低阅读材料的难度,材料最好由小篇幅构成。

(二)线下教学设计要点

线下教学,教师主要进行重难点讲解及运用,将重难点知识模块化,把重难点知识的教学分解为知识点的详细讲解、知识点的运用举例、知识点相关概念随堂测试三个模块,且每课都有1~2个主题讨论。

1.知识点的随堂测试最受学生欢迎,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智慧教学平台的强大技术支撑,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和拓展内容展示形式,随堂测试就是工具类课程混合式教学的重要工具,如会计、数学等。金融专业类课程,知识点的随堂测试也是最受独立学院学生欢迎的内容。部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容易走神。随堂测试能吸引走神的学生,而且弥补部分因走神漏学的知识点。部分学生表示通过随堂测试,就能牢记知识点,理解知识点的运用。随堂测试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每课应设计1~2个主题讨论,并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以鼓励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传统教学教师习惯于在知识点讲解后,进行举例说明,这个例子可能风趣、有深度,是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甚至是内容的深度拓展,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其中。举例完,相关知识模块的规划时间就到了。所以很多知识点是没有主题讨论的教学设计,或者设计了也没有时间给学生讨论和点评。充分使用主题讨论对独立学院的学生很重要,由于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形成较为顽固的惯性思维,学生倾向于接受式知识传授而无法自主学习,而主题讨论通过问题引导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思考习惯,帮助学生熟悉知识点运用,推动他们理论联系实际,是相对容易实现的一种方式。

每课应该至少设计一个以上相关主题讨论,通过设置基础性、应用性及创新性问题,引导学生分层次解决。所设置的应用性问题包括与专业相关社会热点等,以增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具体的教学设计是在课堂上布置主题讨论,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思考,并在学习通等移动式平台上发表观点,然后教师再给予思考方向的指引,学生在课下搜索相关资料对观点进行完善,教师在第二次上课前可以请部分优秀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并进行点评。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部分学生有想法,但害怕表达错误,或者不愿意在班级表达,这时如果类似学习通等移动式学习平台,教学效果会更好,每个学生都能表达自身的观点,且不存在因担心自己观点错误而不敢表达的情况,经统计,在平台上发布的主题讨论会有近60%的学生参与观点表达。这时,学生归纳其他同学的观点,其他同学的观点表达自己特别赞成或者反对的原因。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将其表现可折算为相应的成绩记录在期末考核中。

主题讨论可以为案例研究学习进行铺垫,甚至在独立学院它是案例研究学习的一种替代。

2.每章设计案例研究式教学或者实证分析教学

高质量的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4]。它对决策能力的提升作用最为明显。这与独立学院的普遍定位是高度吻合的。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涌现大量的案例。学生对案例,经常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分析,教师需要通过问题引导、知识点运用提醒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建立思考的逻辑和线索。对案例问题的分解一定要详细,问题之间要有明显的逻辑关系,问题的思索过程就是案例分析过程。重要章节至少要有一个案例研究式教学。

实证分析是根据相关经济理论,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经济现象、经济行为的过程,是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重要学习方法,主要训练信息收集能力和数据收集、分析能力,训练根据理论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实证分析主要训练逻辑分析能力,难度不大,但工作量相对大,其实特别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生大多数学基础较差,数据的敏感性较弱,逻辑分析能力较弱。实证分析可以使用模拟实证分析,在课堂上演示整个实证分析的过程,学生根据演示进行模拟实证分析。因为实证分析需要收集、整理信息的时间较长,数据分析可能涉及EVIEWS、PYTHON等软件,工作量不小。所以一门课安排两次实证分析,学生是能接受的。多于2次课的安排,学生就觉得学习强度过大。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混合式教学的思路是,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度和辩证性思维训练的难度,增加知识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通过提高重难点讲解的比重,将重难点模块化,重难点教学分为知识点的详细讲解、知识点的运用举例、知识点相关概念随堂测试三大模块,每堂课设计1~2个主题讨论。重要章节至少设置一个案例研究教学或者实证分析训练。一门课需要两个左右的实证分析训练。

四、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与注意事项

(一)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

在货币银行学的部分章节进行混合式教学尝试,混合式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显性的,一个是隐性的。显性的直接表现为期末考试成绩提高,隐性效果主要体现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显性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如货币银行学课程在下课前5分钟和上课前5分钟分别进行章节知识点随堂测试,对学生成绩提高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表现为期末考试整体成绩比之前提高5分左右,而且不及格人数明显减少。而隐性效果表现为后期主题讨论与案例分析,学生的参与度提升,表达观点的人数增加,对其他同学观点进行评价的人数提升,进行课前材料阅读的人数提升,观点的全面性和深度提升。

(二)注意整体时间把握,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实感、成就感和满足感

传统教学相对简单,侧重于知识点的讲解和举例说明。现在课堂至少由四部分内容构成,对教师课堂节奏把握能力要求很高,所以要严格把控部分内容时间,学生觉得整节课很充实,不仅学到知识,还有成就感和满足感。部分容易消耗时间的模块要严格控制时间,如知识点的随堂检测,这部分时间要严格把控在5分钟左右;主题讨论也是容易消耗时间的模块,同样要严格掌控时间。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的节奏,改变教学思维,大幅度增加教学资源储备, 增加习题量储备、案例储备量、相关话题讨论量,还需要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提高对案例分析的深入分析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

猜你喜欢
随堂案例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功”随堂练
“压强”随堂练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Unit 1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Unit 2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学院掠影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