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以读促写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

2023-04-18 23:25申雪婷
科学咨询 2023年24期
关键词:语篇高中英语理论

申雪婷

(喀什大学,新疆喀什 844000)

阅读本质上具有被动性特征,属于后天习得性技巧,而写作具有主动性特征,是一种产出性的语言技能,高质量的语言输出依赖于高质量的语言输入,二者相互影响。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避免孤立的单独技能训练;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语篇知识组织语篇结构,保持语篇的衔接性和连贯性。”[1]而且,根据《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要求,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设计以读促写板块,为学生提供了范文分析和具体的写作步骤指导,为后续的写作活动做好准备。胡明珠在探讨阅读与写作关系时指出:“阅读是语言输入,写作是语言输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大量的有效阅读,消化和吸收课文的精华,并将其作为写作的素材和表达方式的蓝本[2]”。可见,以上都体现了英语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语篇的阅读和文本分析指导学生学会写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缺乏对语篇衔接理论的认知,教师对语篇衔接理论的运用存在一定误区,致使目前一部分高中英语教师实施的英语写作指导教学模式仍为教师先针对写作基本规则或技巧进行理论讲解,点评范文,然后随机布置一个写作考试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一篇作文。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和生生缺少互动交流,因此,如何优化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理论基础

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兴起,推动语言研究的发展,语篇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语言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语篇既包括口语,又包括书面语,是比句子更大的语言单位,通常是指由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衔接是语篇研究的核心,是实现语篇连贯性的重要手段。“语篇衔接”一词最早见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和著名语言学家哈桑(Ruqaiya Hasan)于1976年合著《英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并将“衔接”定义为“那些组成语篇的非结构性关系。它们是语义关系,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3]。换言之,衔接是一种语义概念,体现语篇内部的各成分之间在语义上具有相互关联的关系。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语篇可以通过衔接手段来实现,韩礼德和哈桑将衔接手段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语法衔接手段,另一种是词汇衔接手段,其中语法衔接手段又具体划分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4]。

在语篇衔接理论被提出后,国内外学者对语篇衔接理论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国内最早开始重视语篇研究的是黄国文教授,并出版专著《语篇分析概要》,将篇章的衔接手段分为语法衔接、词汇衔接和逻辑联系语;胡壮麟和张德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提出新的衔接手段,丰富语篇衔接理论的发展。

二、语篇衔接理论与以读促写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

国内外学者将语篇衔接理论引入以读促写教学模式中开展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以读促写能力与语篇衔接能力呈正相关关系[5]。语篇衔接理论对语篇衔接方法进行细致分类和解释,通过深度阅读语篇,引导学生学习语篇的文体结构、基本框架、修辞特点等特征。以读促写概念最早由语言学家Widdowson提出,他强调以读促写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阅读和写作可以相互渗透一起进行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写作技巧训练,也可在写作教学中引入阅读技巧训练[6]。而且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读后续写,一种高考新题型,通常题目会给出一段三百五十词以内的语篇,根据2023年高考考试说明,考生需要根据材料内容、所给段落开头语以及所标识关键词,续写一篇与给定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一百五十词左右的短文。可见,语篇衔接理论作为语篇分析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对以读促写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基于语篇衔接理论以读促写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价值与意义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减少英语写作焦虑

英语写作是一个完整的语言输出过程,包括词汇量、语法知识、语言表达和谋篇布局等。然而,在传统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注重讲解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忽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背景下,教师需转变教学思路和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阅读和写作是高中英语学习的两大板块,二者之间相互依托,密不可分。在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逐步地积累语言知识,为后续的写作埋下伏笔。因而,语篇衔接理论指导下的以读促写教学策略在课堂中实施时,教师需选取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搭建写作框架,改变学生在练习写作时力不从心、无从下手的难题,增强学生写作自信。

(二)有效培养学生语篇衔接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从语法角度对写作中出现的语法错误进行剖析,很少从语篇角度剖析其成因,这样既不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结构及内容,也不能引导学生使用衔接手段构建一篇完整的文章。语篇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语言学习者主要在真实且相对完整的语篇中接触、理解、学习和使用语言[1]。在英语作文中,语篇衔接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写作过程中,适当运用语篇衔接知识布局文章结构,以凸显文章主题,文章逻辑清晰,重点突出,表达明确,文章具有连贯性,如才新宇于2022年探讨在语篇衔接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以读促写教学,研究发现该教学模式不仅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发展,还对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语篇衔接意识产生积极作用[6]。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语篇衔接理论与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结合,利用语篇衔接理论指导学生阅读文章,帮助学生了解教材中语篇知识(如语法衔接、词汇衔接等)分布及写作知识分布,明确文章写作思路及要点,适时指出学生在语篇衔接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点拨和引导他们及时改正,学生能自发地重视文章衔接知识和衔接词运用等。同时,教师充分挖掘与利用教材以外的资源,提供同一主题不同体裁的语篇,对比阅读,关注语篇结构,提升语篇衔接意识和语篇思维能力。

(三)促进师生互动与交流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语篇衔接理论指导下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他们通过阅读学习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从创设情境、引导交流和合作探究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度阅读文章内容并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在写作中。与此同时,教师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活动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充分参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增进师生沟通和交流,促使两者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此教学方法也强调通过组织一些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多元评价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主角,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交流,学生逐步掌握语篇的语言特征、篇章结构、文章主旨、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

(四)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与素养

英语写作是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检验。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中的四项基本语言技能,它们彼此是相互补充、共同影响的。但是,教师将听、说、读、写孤立地开展教学,以致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升缓慢。可是,运用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以读促写”教学模式,增加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进行简单叙述,搭建语言输出平台。并通过开展各种丰富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提升英语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基于语篇衔接理论以读促写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为使本文的探究更具说理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2“Wildlife Protection”中Reading for writing板块部分“Give Ugly a Chance!”“Don’t Make Paper with My Home!”两篇海报为例,其主题为保护野生动物,通过阅读分析海报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探讨该体裁的表达方式及语言特征,引导学生设计一张关于保护某种濒危动物的海报。因此,依托语篇衔接理论,以读促写教学模式表现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写作前——阅读环节

在写作前,教师首先需在阅读教学环节做好充分准备,了解教材中语篇知识分布及写作知识分布,明确文章写作思路及要点,指导学生掌握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并通过语言形式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获得有效的语言输入,有助于后续的高效输出环节——写作。其次,教师根据写作主题选取恰当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既要长短适中,又要贴近学生生活,如写作主题为:保护野生动物,这一主题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对这一话题充满浓厚兴趣,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知识,鼓励他们各抒己见,为接下来的语篇分析与写作打下基础。再次,通过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学生学会提炼文章的关键信息,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如海报一“Give Ugly a Chance!”号召大家持公平态度保护与对待各种野生动物;海报二“Don’t Make Paper with My Home!”对过度砍伐和毁坏动物栖息地的行为进行批评。最后,师生共同研读和分析语篇,通过对文本深层次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主要运用哪些衔接手段彰显文章的逻辑性与流畅性;把握文章脉络,并分析其语篇中段首句、主题句、过渡句等在写作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归纳写作要点。例如,两张海报均以感叹句为标题,语言表达言简意赅,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向人们传达信息。

(二)写作中——实践环节

教师将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对不同的篇章结构及衔接手段进行归纳总结。例如,海报类体裁结构中的标题需醒目、有吸引力,正文内容简洁且具有说服力,在文章末尾采用劝说性语言,以示提醒大家。阅读材料海报“In this way a lot of animal homes are being destroyed”中的“In this way”体现“照应”的衔接手段,即指的内容是上文“Every tree that is cut down

is a part of the habitat of animals”“So if you want the future to be beautiful, you have to give ugly a chance ”中的“So”体现的是“连接”的衔接手段,表达语义的因果关系。教师在此基础上拓展衔接手段构建语篇逻辑关系,常用的连接词包括and,but,because,however,furthermore,otherwise,so that等。最后,教师选取与阅读材料相似的文本,学生自主开始写作实践,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写作实践中。

(三)写作后——评价环节

学生完成写作后,需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学生方可获得及时反馈。首先,教师可从四个维度进行评价:篇章结构、行文逻辑、语言特点、表达流畅,重点关注学生是否使用恰当的连接词使文章衔接更加流畅。其次,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对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并展示优秀作品,激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自我效能感。学生根据反馈内容,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整个写作课堂不再仅是一个单向的知识传播关系,而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取决于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双向互动,学生不仅要有足够的词汇、句法、语法等语言输入,还需要有一定的语篇衔接手段丰富其写作表达。因此,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深入挖掘阅读文本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中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加强语篇深度理解和分析,通过讲解、分析、提问等方式学生主动获取和整合语篇信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篇意识,为学生的写作建构支架,从而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语篇高中英语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