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对策探讨

2023-04-19 16:24龚其超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体育风尚 2023年23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体育运动民族

龚其超 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高校体育作为培养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塑造全面素质的重要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而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价值观。然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往往受到了现代化体育的冲击,其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减弱。

因此,探讨将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融合的方式,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1.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多民族共存的国家,各个民族和地域都拥有独特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这些项目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高度重视和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对于丰富大学体育教育的内涵、传承传统体育项目以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备重要的意义。

1.1 高校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播的主要阵地

在学校环境中,具备了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的有利条件,既是文化传承的沃土,也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的重要场所。它能够将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文化内涵、人文情感、地域特色、生活特点等元素与现代西方学校体育教育巧妙融合[1]。

在这个融合过程中,需要将现代体育教学管理观念和组织模式有机融入民族传统体育中,使学生在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时能够感受到其对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等方面的深刻影响。

除此之外,为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将大学作为一个渠道,将其中的优秀资源和先进科技理念相结合,寻求双方的交汇点,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融合与创新。这种相互渗透不仅能更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还能助推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学生在运动中体验乐趣,从而充实自身身心,并加深对民族传统体育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使学生在内心构建强大的国族认同。

1.2 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

在古代,民族传统体育因生产和生活需求逐渐形成,在宗教和军事影响下得以发展。在小农经济下,物质匮乏,人们只能通过体力活动获取基本生存资源。为抵御外敌,也必须掌握基本体育技巧,以增强体质,保卫家园。封建时代各民族交流丰富了文化和体育,助力其传播。

然而,进入现代社会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受阻,未更新,停滞不前。相对参与现代体育项目者,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者稀少,导致对其认知有限。为改变此状,需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作为传播载体的优势,运用各种传媒,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融合,能使其文化在当今社会传承与发扬。

1.3 有助于丰富高校体育教学资源

将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中,不仅创新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还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增强了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

举例来说,藏族特色的踢踏舞是一项娱乐项目,其独特的节奏激情洋溢,技术难度适中,能使学生在欢快氛围中能够感受到西藏踢踏舞的独特魅力。养生类运动如五禽戏、八段锦等,通过规定动作结合个人身体状况进行锻炼,协调肢体与呼吸,达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效果,实用性强,可融入日常生活。

引入民族传统体育于大学体育教学,不仅能跨越传统观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还有助于推动其发展和传承[2]。

2.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中的发展现状

2.1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中的重视程度较弱

中国传统体育因其独特多样的技术以及内涵丰富的精神和文化价值而具有极高的教育和文化意义。尽管我国在某些体育政策法规中已明确提及与民族传统体育有关的问题,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国家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然而,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全球体育多元化与全球化的影响下,现代竞技体育更加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而民族传统体育尚未达到同样程度。在政策落地的过程中,地方和高校在资源分配方面更偏向于发展现代体育项目或新兴体育项目。与现代竞技体育相比,民族传统体育在一段时间内被相对边缘化,其受到的重视程度还未达到应有的水平。

2.2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在民族传统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一些待加强的问题。鉴于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师编制中地位相对较低,专业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相对匮乏,这导致学生难以深刻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无法激发对中华传统体育的兴趣和热情。尽管少数学校在教学中引入了部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但由于教师能力的限制,导致这些课程推出后反响不甚显著。同时,高校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引进也缺乏充分的重视。大多数高校在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时,更偏向选择从事现代体育项目的专业人才,例如从事球类、田径、速滑、游泳等项目的专业人才。相对而言,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数量较少,这导致即便这些人才留校任教,也难以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也无法获得相应的物质和科研福利支持。因此,从多个方面来看,当前的教师素质已无法满足高校有效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需求。

2.3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有待丰富

目前,我国高校在设置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时,主要侧重于武术领域的内容。然而,在民族传统体育领域,涵盖了许多内容丰富、扎实的体育项目,例如舞龙、舞狮等富有娱乐性的活动,还有易筋经、五禽戏等养生类的活动。尽管如此,因学校对其关注度的不足以及难以推广,导致这些项目在高校中的传播工作一直未能展开。因此,在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应结合地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其对大学生的实际价值,将其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同时,应充分借鉴现代体育的各种元素,赋予其新的活力,使其在社团活动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以一种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和传承的全新文化形式呈现。

2.4 缺乏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培训平台

在中国体育领域,民族传统体育具备显著的地位和作用[3]。高校体育从业者应当钻研、掌握、提升和精进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技术和文化的知识,并以体育课程的方式将所获技能传授给学生。除了个人学习累积外,教师还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和研究。然而,有关学习方式,如出国进修、培训和讲座,不仅需要教师的自愿,还需学校的支持。同时,由于大学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的份额有限,且相关领导缺少足够的重视,大学教师缺乏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这导致教学中缺少先进理论的支持。因此,在课程设计方面缺乏创新因素,一直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学内容也较为缺乏新意。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育素质,也是制约其进步的要素之一。

3.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及其优化路径

将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有机融入大学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实施这一融合过程时,会面临多种挑战和难题。要推动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成功融入大学体育教学,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进。

3.1 高校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场地等设施建设

依据教学需求及学生需要,高校可建设设施齐全、设备完备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场地。这些场所不仅为体育教学提供基础设施,同时也推动了民族体育运动的顺利展开。以马术比赛为例,为确保马术比赛的顺利进行,首先需搭建适宜的比赛场地,并完善比赛所需的饲养条件。此外,为了确保比赛的专业性和安全性,特殊的自然环境也是必要的。

高校领导应强化地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场地等设施。一方面,他们需深入了解各体育项目的设施要求,根据实际需求完善场地设施,满足相关设施的要求。另一方面,作为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支持政策、资金和技术,为师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此外,在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普及的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高校体育设施的投资,为体育教学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对于一些资金需求较大的体育项目,高校之间可展开合作,共同利用公共设施,解决体育场地的瓶颈问题。例如,在游泳、马术场地、龙舟比赛场等方面,资源共享可节约经费,同时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这种校际合作不仅有效应对资金压力,还有助于更好地整合资源,共同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3.2 高校要扩大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指导教师队伍

在高校内,扩展具备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导师队伍,能够积极推动民族体育运动的兴盛,推进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不断完善,丰富高校体育学科的内涵,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高等教育机构应在这两个方面深入实施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教育[4]。

一方面,高校需要深入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和相关因素,对本校民族体育项目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为他们提供更多研究和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时间与机会。这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民族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加强他们的民族文化素养和体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高校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质量的人才。高校可与在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领域具有卓越成就的人才合作,加强双方交流与合作。高校可以从这些合作伙伴中选拔具备一定专业水平的人员,并聘请他们为高校的民族体育领域提供指导,丰富高校的师资资源,注入新的活力。

高校体育教师应主动担负起发展和利用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责任,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他们可以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提出课程项目,成为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领域的优秀指导教师。同时,高校可以加强与地区兄弟院校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本校与其他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通过比赛和活动互相提供指导意见,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互通。

3.3 高校要强化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理论课程开发

在高校内,加强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理论课程的制定,是整合、传承、保护地方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大学生对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和重视的关键措施。高校应强化对地方民族传统体育理论课程的开发,采取多方面的策略。

一方面,可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鼓励高校教师争取国家、省、校级项目,深入研究和整合本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资源,以充实理论知识和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与当地文化部门开展合作,成立理论课程设计开发小组,集合高校体育教师、当地文化部门研究员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优秀人才,通过资源共享,共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理论课程。

另一方面,高校还应与在民族体育领域具有显著成就的国内专家、学者和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高校在民族体育理论课程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特色,开发独具特色的理论课程资源。在理论课程资源开发方面,高校需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和易理解性。

3.4 高校要落实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宣传工作

在高校中,推动本土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宣传工作,是发展、保护和传承这一项目的重要任务。通过宣传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和文化,可以提升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以及在日常的体育选修课程中增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高校应基于当地民族传统体育,加强相关宣传。首先,通过举办“报告会”等形式,邀请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传承人或相关学者前来校园,进行专题讲座,向师生、家长等宣传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和相关文化。这有助于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本地体育文化,提高对其的认知水平,强化对这一文化的重视。

其次,高校应在各项活动前做好充分的推广工作,扩大活动影响力,吸引更多师生参与。通过举办各类体育比赛、文化活动等方式,吸引广泛的参与者,包括高校、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人士[5]。高校还可以通过会议的形式,对地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传承问题进行宣传,使学校师生、教育界、媒体等能够清楚地了解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方向。通过这些措施,高校能够更好地弘扬地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动体育传承和发展,为民族体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4.结语

融合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是推动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弘扬民族文化的迫切需求。高校要积极承担起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传播使命,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引领学生领略民族文化之美。同时,加强与社会的合作,建立起与地方传统体育社团、民间团体的紧密联系,培养更具全面素质的优秀人才,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体育事业增添新的光彩。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体育运动民族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我们的民族
体育运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