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肾主血”探析当归、红芪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

2023-04-23 22:53王同亮万生芳李荣科魏昭晖张亚男杨雅丽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22期
关键词:肾络气机病机

王同亮 万生芳 李荣科 张 磊 杨 蕤 郭 倩 魏昭晖 张亚男 杨雅丽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中医方药挖掘与创新转化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继发于糖尿病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临床特征表现为持续性的蛋白尿排泄增加,和(或)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DKD患病率高,治疗难度大,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西医学治疗DKD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治疗DKD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副作用小等显著优势。当前,对于DKD的单味治疗中药研究较多,如黄芪为强推荐,当归为弱推荐,且临床疗效确切[1]。然而,对中药药对治疗DKD研究较少,且治疗机理尚缺乏深入的探析,因此,本文在“肾主血”的理论指导下,探析DKD的发病机制,及当归、红芪药对治疗DKD的机理。

1 DKD的中医病机概述

中医学并无DKD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消渴继发的“水肿”“虚劳”“肾消”等范畴。DKD病机复杂,仝小林院士[2]将DKD的病机概括为“虚、瘀、浊”;时振声教授认为DKD以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为病机演变过程[3]。李明权教授则认为DKD总在脾肾两虚,水液蒸腾气化失司,导致元阳虚损,湿毒内蕴[4]。吕仁和教授则认为热、郁、痰、瘀等导致的脏腑功能异常到形态改变的过程与癥瘕的形成类似,结于肾之络脉,形成“微型癥瘕”[5]。综上,DKD病机以虚为本,以痰、热、瘀、浊为标,虚实互为因果。正如《灵枢·五变》中记载:“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6]提示DKD以虚为本。DKD病位在肾,与肝脾关系密切,劳欲失度、饮食失节、情志失调等均可引发DKD。

2 “肾主血”理论

五脏皆与血之生化相关,而脾肾与血之生化关系最为密切。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强调脾主运化水谷,化生营气,为血的生成提供物质基础。肾为血的另一重要来源,《张氏医通》曰:“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为清血。”[7]肾主藏精,精能化血。“肾主血”肇始于《读素问钞》。《读素问钞·论治》曰:“惊伤心,心主脉,恐伤肾,肾主血,心肾有伤,血脉凝涩,故经络不通,病生不仁。”[8]点出“心主脉”“肾主血”,心主脉,强调心脏搏动为血液运行提供动力来源;肾主血则强调肾与血液生化、血液运行、血液粘稠度等密切相关[9]。肾为先天之本,肾精是气血生化所必需的精微物质,肾藏精,精聚为髓,髓生血,气血足则精充神旺,精血两者相互生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肾失封藏,则精化血的途径异常。其次,心为君火,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肾为相火,为命门之火,行温煦、气化之职能。“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主明则下安”,心肾两者通过调节血以维持机体“君相安位”的平衡状态。DKD的核心在于肾络不通,肾络失养。从上可知,肾络不通是由于血脉凝涩,而血脉凝涩源于心肾损伤。痰瘀等病理产物长久堆积,影响血的生化、运行、粘稠度等,导致血脉凝涩,心肾损伤,加重血液凝涩,继而引起肾络失养受损。再者,肾为水脏,主气化以生津,以资血液生成,心为火脏,心阳化赤而为血,二者协调有度共同维持机体阴阳平衡。

西医学认为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皆源于骨髓,血浆中维持机体生长发育的内分泌激素及各类酶由肾脏分泌,因此可归属于“先天之精”。血浆中各种凝血因子、抗凝因子及大部分蛋白皆在肝脏中合成,属“血”之用。肾脏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于骨髓,在红细胞分裂成熟过程及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这充分证明了血液的生成需要肾的参与。肾脏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等参与调节机体血液代谢[10],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与DKD发病具有高度相关性。此外,DKD发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密切相关,两者皆属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肾主血”可为中医异病同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从“肾主血”探析DKD的发病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3 从“肾主血”论DKD

3.1 精血亏虚为本 肾为先天,“本立而道生”,气血之根在于肾精,肾精孕育元阴元阳。《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曰:“阴阳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气血,水即化气,火即化血。”[11]肾水亏则肝失其滋,而血燥生,相反气血充则肾得其滋养,故能化精。气血不足与贫血具有相似性[12]。研究[13]表明,DKD患者相比非DKD患者更容易发生贫血,贫血加速了DKD的发展,通过增加血浆白蛋白量可有效减少贫血的发生率,进而缓解DKD进程。另有临床研究[14]指出,DKD常与其他肾脏疾病合并发生,DKD不合并贫血则提示可能合并其它肾脏疾病。由此可知,贫血可能是DKD相对其他肾脏疾病的特异性症状。DKD发生贫血的最主要原因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低反应性,EPO是肾皮质管周细胞合成的激素,作用于骨髓,继而调节红细胞的发育,这与“肾主骨生髓”的功能相吻合。综上表明,贫血可能是DKD的特征表现,精血亏虚是DKD的主要病机。

3.2 痰热瘀浊为标 肝为肾之子,肾主血失调,肝不藏血导致疏泄功能失畅。肝失疏泄是DKD因虚致实的关键,痰热瘀浊等病理产物的生成与疏泄失职紧密相关。肝主疏泄,为调畅一身气机之要,肝血不足则气机逆乱,为痰热瘀浊等有形实邪的产生提供了条件[15],有形实邪又可作为新的病因加重气血失和,虚实互为因果,促成了DKD的发生发展。精血亏虚则肾失濡养,封藏失司;肾虚膀胱气化不足,水精失摄,从小便排出,即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和渐进性蛋白尿。肾主血功能失调,母病及子,肝失疏泄,气机紊乱,血、津、液生化失调,聚而成邪。DKD早期表现为一派热象,热在气分[16]。肾主水液,水液未经肾之气化直接随小便排出,使津液生成不足,血无津充则血虚;“气之原在肾,水虚则气热”[17],阴不制阳,加之血虚促使气机不畅,郁而发热,故表现为一派燥热之象,临床治疗DKD发热症参用白虎加人参汤也说明热在气分[18];其次,糖尿病期以脾虚为主,发展至DKD则以精血不足为核心。脾虚生成水湿之邪,可被热邪煎熬成痰;“痰之本在肾”,水泛即为痰,同时阻滞气机;第三,瘀血贯穿DKD的全过程,引起瘀血生成的因素较多。DKD病程漫长,久病气耗,气虚无力行血,故而成瘀;气机不畅,郁而发热,邪热耗气伤津,煎熬血以成瘀;痰湿极易痹阻气机,加重瘀血;最后,“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肾虚使得“浊阴”不能及时排出体外,积聚成浊。痰、热、瘀、浊的生成是DKD加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研究[19]指出,伴随着严重的糖脂代谢紊乱,随之产生的糖毒性、脂毒性可损伤肾小球滤过系统,引起DKD的发生。

3.3 痰热瘀浊互作成毒 DKD为慢性进行性肾损害,临床观察从糖尿病发展至DKD通常有5~10年的周期,在精血亏虚的基础上,痰、热、瘀、浊相互作用,聚而成毒结于肾络,形成癥瘕。精血亏虚,气血不足,加速痰、热、瘀、浊生成,且有形实邪之间相互转化。如“血不利则为水”,血行不利可造成水液代谢失常,瘀血可转化成为水湿之邪,进而可转为痰、为浊,当有形实邪积累速度超过肾代谢速度时,则化为毒,造成肾脏器质性病变,促进DKD进一步发展。痰、热、瘀、浊相互转化,形成恶性循环,引起肾脏局部发生癥瘕,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终末期肾病。痰、热、瘀、浊聚而成毒结于肾络,即“微型癥瘕”与DKD肾小球硬化、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管纤维化病变相似。

4 当归、红芪药对

当归、红芪药对取意于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汤是李东垣创立补阴血、祛阴火之名方,其在治疗糖尿病肾病、贫血、肿瘤等方面效果显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0-21]。红芪,性甘温,具有缓补中气、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等作用。研究[1]显示红芪可降低DKD患者Ⅲ、Ⅳ期尿白蛋白,改善肾功能,还可消肿、抗氧化和改善血流状态。当归甘润,具有补血活血之能,《景岳全书·本草正》曰:“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2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具有抗炎、抗氧化、保肝强肾等功效[23],其活血功效与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等生理活性密切相关[24]。两者相须为用,共行益气补血、活血利水之功。

DKD病机为在精血亏虚基础上,痰、热、瘀、浊相互作用蕴结成毒结于肾络,法当补虚泻实。当归、红芪药对可补血利水,补中有泻。当归、红芪药对不仅可补血,使肝有所藏,肾得濡养;而且可健脾以利水湿,厚土方可治水,水湿得散,下焦气机通畅,打破瘀水互作的恶性循环。当归、红芪药性皆温,可温煦下焦,使肾中相火归位,血得以生。相火离位,肾不主血,精不化血。相火离位遂为邪火,“壮火食气”“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而损伤元气[25]。水液蒸化不足,津亏则血无以生,脏腑形体官窍失其濡养。当归、红芪药对可补气行血通络。经络两者,大者为经,小者为络,经络相互交通,供养脏腑形体神气。气为血之帅,气充则血行,瘀去则络通。可见,当归、红芪药对补中有泻,调和气血,疏通气机,“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使痰、热、瘀、浊消散不能酝酿成毒,从而达到治疗DKD的目的。

5 总结与展望

DKD病位在肾,属本虚标实,在精血亏虚的基础上,痰、热、瘀、浊生成,相互转化积聚成毒结于肾络。治疗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为总则。当归、红芪药对既能益气补血,又能活血利水,具有补虚泻实的效用,切中DKD的病机。“血病即火病矣,治宜大补其血”,可见当归、红芪药对通过益气补血以充精血,达到肾主血的状态,继而气血调和,气机通畅,痰浊瘀热可被机体代谢出去。因此,“肾主血”可指导DKD中医药治疗,当归、红芪可作为基本药对在DKD各期加减使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中医认为“五脏具有补泻,惟肾有补无泻”“肾无实证”等,临床治疗肾病多采用补法也得到验证,其实质必然与“肾主血”存在密切联系。当前中医教材缺失“肾主血”、肾血虚证等的论述,需要大量的临床证据支持,也需要西医学的客观验证,相关的研究成果将对中医整体多靶点治疗肾脏疾病、临床遣方用药等多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肾络气机病机
曹式丽教授应用辛通畅络法论治慢性肾脏病概述*
从气机升降失调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思虑过度所致失眠症
脂蛋白肾病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基于肾络理论浅析慢性肾脏病的辨证施治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与肾络瘀阻的相关性分析
《金匮要略》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研究现状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论中医气机升降出入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