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标视野下职前职后一体化音乐教师成长研究

2023-05-11 02:06刘珊珊张黎袁晓
科学咨询 2023年22期
关键词:艺术课师范生新课标

刘珊珊,张黎,袁晓

(1.成都师范学院;2.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3.成都市太平寺西区小学,四川成都 610000)

一、高师院校一体化音乐教师人才培养的必然性

(一)新课标提出育人新挑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突破性的改变,特别是2022年新课标加强了综合性,注重了关联性。具体到艺术领域则是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艺术课程标准,提炼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四个方面的艺术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构建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基于这一理念,高师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更需要在课程结构、内容、学习方式方法、评价模式以及课程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与探索。

多年以来,高师院校课程设置板块较为固定,一般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等,课程之间关联性不强,均按专业设置专业学科,如音乐专业,围绕音乐学科来开设全部课程,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分科型教育模式和学科之间知识的分化,导致师范生综合性能力偏弱、文化底蕴不够、知识面偏窄、统筹知识的能力出现偏差、研究创新意识薄弱。而新课标对传统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指明了新的方向,这也是高师音乐师范生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挑战。如何实践新课标、如何适应新挑战,是高校教师必须慎重思考、研究、探索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专业课程设置的新转变

高校音乐专业课程大体分为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师教育等课程,这些课程相对独立,关联性不强,学生虽然能掌握各学科的知识要点,但相互融合性难度较大,因此在大四实习时,如何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如何相结合,感到茫然。艺术课标的颁发,预示教学新常态将逐渐形成。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也将随之改变,其中课程的设置与转变尤为重要。课程内容、教学顺序、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也将随着课程设置的转变而转变,其目的就是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所谓教学新常态,就是统筹课程体系结构多元化、综合化、体系化、系统化,培养学生不仅有清晰的知识结构,了解和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去体会、去掌握、去提高教学方法和能力,也能去研究、去探索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能力。

(三)职前音乐教师培养新要求

艺术课标让学科综合性加强,多层次、多形式地交叉融合,使艺术教育具有综合的属性和相应的特征。由原来两科变为五科,以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形成中小学艺术课程科目,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纳入中小学教育各个学段以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体现了国家育人目标指向。如何培养素质全面的基础教育人才?如何让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且能促进中小学的学生艺术素养发展。作为大学教师要懂得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要重视人与自然、世界性与民族性、人文性等多方面的整体思考,重视学生个性,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探索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奥秘,不拘泥于专业文化,能够从其他学科的角度看待自身所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握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动力,要求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教会学生辩证看问题,并能掌握综合知识。学会融会贯通,以此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持续发展的潜力。作为大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我国教育目标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是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其中思想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在职前教育活动中,让学生明白为谁而学,学业完成后为谁服务,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是职前培养的关键问题。

二、高师院校一体化音乐教师成长培养的改革思考

(一)构建一体化音乐教师培养面临的困难

第一,体质上面临较大的困难。所谓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即是将一次性、终结性的培养转变为连续性、终身性的教育。多年以来,师范生的培养均是由学校一次性完成培养教育任务。如果有计划、有步骤的职后培训来深化职前教育,就能解决学生入职后所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通过长期以来的教育改革,教师教育方面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改革教师的教育模式也有很大的进展,职后工作也在陆续进行。但如何用职后教育去深化职前教育,如何用不同职前培养的方式解决教师职后教育的问题,还是较为欠缺,还未做好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发展各系统和各阶段实现的有效设计。

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在目标设置、师资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未建立高效的协同和相互支撑的体系,如何使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相融合,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和持久专业成长还未出台完整的方案。就目前来看,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还未从艺术课标视野下进行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等方面的设置进行改革,依然各成体系,严重缺乏内在的融合与有效的衔接,在职前培养中要充分考虑职后的发展,而职后的培训要以职前培养为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进一步发展专业能力的支持系统,职前职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从而达到职前职后一体化的目的。

第二,机制上面临一定的困境。基于终身教育思想,实现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建立一体化统筹机制、全局统筹、整体规划,用相应的机制规范一体化教育,以此保障教师职前职后的一体化教育的正常运行。

首先,政府、高校、中小学协同进行全面整合教师教育平台、构建音乐教师教育评价体系,政府在共同体中发挥主导作用,推动三方积极参与教师教育政策的制定。着重从本地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与需要出发,服务各类教育改革试点和普通中小学课程改革。推动中小学校对高校职前培养的支持,将本地基础教育师资的最新需求反馈到职前培养环节;对职后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培训方式、培训效果和培训条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评估,将职后培训质量与资金支持、项目立项和其他职前培养合作等挂钩,促进教师培养、培训、研究等全面的合作交流。

其次,高质量的音乐教师是职前与职后综合化培养的结果,促进音乐教师的成长,职前职后一体化都要围绕统一的教育目标,确立培养音乐教师目标。即准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目标,根据目标需要相应设计支撑目标的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最后评估目标的达成等。因为目标本身是分层、分类,则课程体系等自然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及复杂性。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推出后,准教师(高校师范生)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培养体系更具有系统性、科学合理性,不仅保障准教师的师资质量,其课程体系等也最为完善。而职后培养还存在诸多不足,如何分类培养不系统,其考核标准、能力标准等还不齐全,各高校和培训机构的衔接,融合不够,培训项目、培训质量欠缺,造成职前职后一体化脱节,与教育行业一线需求脱节。

最后,推进一体化建设,必须建立健全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长效机制。政府、高校、中小学三方全力配合,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教师教育的标准体系具有规范和合法性,要真正实现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必须由政府部门统一颁布政策 ,以便落地实施。

(二)构建一体化音乐教师培养的应对策略

2022版艺术课标的颁布,预示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也绘制了未来学校育人蓝图,加强了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和指导性,更加体现了中国的特色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促进音乐教师成长,我们应有效地探索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

第一,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要通力合作、协同培养,政府统筹规划,制订艺术课标课程实施办法,加强教育监督,落实“双减”及教学基本要求。高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制订整体规划,打造名师团队支持下的双师课堂。在教学中注重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研究教学方法;在教育中注重研究学生、研究学生思想动向、加强个性指导;在工作中推进优化资源的共享;在实践中帮助一线教师诊断学情,形成个性化的评价结果。同时建立一线教师共同备课的机制,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将艺术课标的实施落实在学校中、落实在课堂上,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及综合能力。中小学是高校师范生的实习基地,还是师范生终身从事教师教育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更是新课标落地开花之地。因此加强与中小学的衔接、融合,就能真正发挥中小学作为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重要抓手的作用,并能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师培养、发展、评价的全过程,终身性教师教育就能蓬勃发展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二,艺术课程标准,将单学科的标准改变成一个综合学科的标准,是对音乐教育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对培养综合型人才提供宝贵的途径,同时也指明了人才培养方向。如何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各项任务?怎样达到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目的,高校不仅仅要解读、主导、引领新课标的实施,还需要与中小学密切结合。一是师范学院可邀请一线优秀教师进入到大学课堂,共同参与师范生的培养,共同探讨实施新课标下的相关教学法,发挥各自所长的研究、探索、担任新课标相关课程教学。二是组织师范生进入教师培训课堂,让他们了解最新的教育行业需求,参与培训课程中的最新理论学习。与培训教师一起开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的学习与讨论,了解、探索、面对教育理论前沿,掌握教育前沿理论,一起到中小学去完成跟岗学习。在一线老师现场指导下,边观摩边学习,边实践,以此为今后实习夯实基础并为日后入职做好准备。参与教师培训,进入中小学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不仅提升了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更能厚植他们的教育情怀。[1-10]

三、结束语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同价值观相互碰撞,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青少年、儿童的成长环境发生变化,随着艺术课标的颁布,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教育体系呈开放、多元、综合的发展态势,按照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要求,结合中小学教师发展要求,对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与职后培训课程相互衔接,实现课程设置的职前职后一体化;按照师范专业认证的要求,征询用人单位意见,对师范生实习、见习和研习方式进行改革,实现实践技能训练的职前职后一体化;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师范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与基础教育学校教师的双向互动,实现教研活动的职前职后一体化。从而找到音乐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一般特征和个性色彩,以期达到培养音乐教师全面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艺术课师范生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表演艺术课舞台空间的构建及运用
多角度思考,发散性思维
——对一道高考概率题的探究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如何上好插花艺术课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