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语境的中国传统纹样在影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5-11 02:06段葵
科学咨询 2023年22期
关键词:纹样传统设计

段葵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山东青岛 266041)

一、相关概念的介绍

(一)新媒体

新媒体(New Media)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相对于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新媒体的形式更为多元、内容更为丰富,影响力和渗透力也明显提升。

(二)中国传统纹样

中国传统纹样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环境形成的具有年代感和人文性风格的纹样要素与实物的总称。其中,传统纹样(Pattern Design),是多种纹样图案的集成,主要题材分为自然景物和各种几何图形(包括变体文字等)两大类,有写实、写意、变形等表现手法。比如中国古代精美繁复的花鸟虫鱼、飞鸟走兽、吉祥图案纹样,凝聚着相应时期独特的艺术审美观,具备极为突出的历史传承价值[1]。例如,人们熟知的连珠纹、云雷纹、龙纹、饕餮纹、虎纹、莲花纹、忍冬纹等,都堪称中国传统纹样的优秀代表。

(三)影像设计教学

影像设计是现代高校常设的专业,也被称为视频设计、交互媒体设计。影像设计教学是以新兴的智能媒体和各种互动媒体为载体,以培养技能型、高素质创作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实践活动。高校开展影像设计教学,是为了培养视频设计、智能媒体设计、数字内容、管理、工程设计等各个领域的融合创意人才、 引领文化产业的设计创作者,为相关行业、企业输送高素质的影像设计、创意及管理人才。

二、新媒体语境下中国传统纹样应用于影像设计教学的意义

(一)传统纹样丰富了影像设计的教学形式与手法

中国几年前文明演进和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传统纹样类型及实物,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是当前艺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素材和宝贵滋养。在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的影像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传统纹样的素材、题材和关联性内容开展深度教学,这对教学形式的丰富、手法的完善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如在使用Photoshop制作广告宣传海报时,教师可以将传统纹样元素融入海报主题与图样的设计中,增加现代化的海报设计形式,同时启迪学生们的思维,使之养成创新设计意识。

教师可以从影像设计教学进度与具体内容着手,选择关联性较强的传统纹样题材和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打造探究活动,让学生们在传统纹样的影像设计中感受纹样的内在特征之美与文化内秀之美,形成多元的人文素养。同时提升专业技能,并掌握扎实的影像设计方法和技能。毋庸讳言,传统纹样的有效发掘和运用,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影像设计教学的形式、手法、策略和素材,为教学工作的稳定提升创造了良性条件。

(二)传统纹样有利于学生影像设计技能与专业素养提升

学生是高校影像设计教学的核心,也是新媒体语境下教学互动、教学实践的主要执行者。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随着新媒体对教学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培育方法也要发生一定的变化。以中国传统纹样的运用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手段打造妙趣横生的“传统纹样影像设计项目”,驱动学生们结合课程内容、纹样题材、新媒体渠道开展实践体验和创作。在尝试、感受、创作中形成对传统纹样的多维度认识,同时也更深度地锤炼影像设计技能与方法。

毫无疑问,对传统纹样文化进行充分发掘和利用,有利于专业学生掌握影像设计的扎实能力,在提升人文素质的进程中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将来的就业、创业乃至产业发展打下牢固基础。如在Photoshop设计宣传海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融入传统纹样元素,这样能够进一步突出海报的立体感与人文性优势,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及海报设计品质的提升都是很好的帮助。

三、新媒体语境下影像设计教学中传统纹样的应用原则

基于新媒体的现实环境和技术要求,在影像设计教学中有效融入中国传统纹样元素和内容,教师要注意把握操作原则与方针,实现教学工作的平稳可持续发展。

以生为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和原则在影像设计教学中的指导地位,据此开展传统纹样的筛选与应用,促进影像设计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致力于学生通过传统纹样提高影像设计专业技能,掌握更多应用方法。

择优取精:中国传统纹样繁复而多元,甚至给人“数不胜数”的感受。因此,影像设计教师要坚持“择优取精”的基本原则,对教学所需的纹样题材、素材、资源进行合理筛选与增删,保持教学的鲜活度,促进影像设计教学品质的提升。

适时而动:在影像设计教学过程中,何时运用传统纹样元素对教学进行补充,需要教师结合学情与学生特点加以选择,因此时机、路径的筛选十分重要,这也是专业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

古今融合:将中国传统纹样融入影像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秉持“古今融合”的基本原则和方针。也就是说,要以传统纹样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并推进影像设计,将古代、现代的纹样加以对比运用,促进学生思维开放与延展,实现影像设计教学功能的充分释放。

四、新媒体语境下中国传统纹样融入影像设计教学的思路及策略

(一)有效开发纹样资源,优化课程教学素材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影像设计教学工作的推进更具时代特色。尤其是教师推进影像设计教学工作,能够通过新媒体渠道、平台和资源库搜集大量素材,这对教学快速提升有重要意义。以中国传统纹样的融入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和渠道,搜集、整理大量传统纹样素材与教学案例,甚至可以打造妙趣横生、形式多样的“纹样主题微课”“传统文化影像设计视频课文”等,可以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们理解传统纹样与现代影像设计间的关联,充分感知传统纹样融入影像设计实践的独特魅力和价值[2]。

此外,高校自有的数据库、教学资源库也可以成为影像设计与传统纹样融合的载体。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库、资源库搜集并整合传统纹样素材,提升影像设计的素材多样性,促进学生兴趣与积极性的激发,为教学推进营造良好氛围。实际上,随着近年来5G技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短视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新媒体背景下影像设计的教学更具技术深度,这对传统纹样的有效发掘、运用无疑是利好消息。教师要协同各方资源,有效开发传统纹样素材与教学资源,凸显课程教学多样性,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发展,实现其影像设计实践能力的平稳成长。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教学辐射力

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影像设计与传统纹样的嫁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这一点对于影像设计教学具有突出的指引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影像设计的教学平台,以新媒体方式打造教学常态化机制,融入传统纹样元素和主题,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辐射力,促进学生技能的提升。除了常规的多媒体课程、微课、视频课文等,教师还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深挖传统纹样元素,使之融入影像设计过程,增强影像质感和立体性,提升课程教学的层次感。

例如,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平台,将传统的吉祥纹饰、富贵主题纹样与复古主题的影像设计密切融合,能够极大地增强影像课程的文化气度,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转变设计思维,增强人文性影像设计的实践热情。围绕影像设计的要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发开展新媒体影像设计,按照传统纹样的特质进行主题创作,开展多元的线上线下活动,增强理论融合实践的主动性,在新媒体环境下磨砺影像设计技能,掌握实操技法和经验。再如,教师在开展Photoshop海报制作及设计的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多媒体的功能,突出传统纹样的应用价值,彰显海报设计中纹样元素的多样性,让学生们感知传统元素与现代广告海报融合的突出影响。

(三)打造影像设计实践活动,提升纹样融入度

在新媒体语境下,将中国传统纹样元素与影像设计教学密切融合,要切实运用好“项目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将教学进程转变为具体的实践活动与实操项目,赋予教学更多元的意义。让学生们在发掘传统纹样设计功能的过程中生发出顿悟、形成立体思考,在设计实践尝试中建立文化自信,提升影像设计操作技能和水平。如教师可以在“传统影视设计”活动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纹样的色彩、图形、意象、造型等元素,引导学生们开展“双创竞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创作作品,感受传统纹样与现代影视作品结合的妙处,形成具体的操作认识,掌握实践技能。

高校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本方略,搭建一体化的影像设计实践活动机制,将传统纹样系列创作常态化、固定化,确保教学举措有效落地。如影像设计课程在呼应信息化、多媒介时代的同时,要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使之成为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为学生参与实践体验乃至见习、实习创造多重机会。高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从数字媒体行业引进项目,组织教师与学生团队参与项目,使学生体验一线工作流程,以行业标准要求教学效果,在传统纹样的实践应用中积累经验、形成岗位化能力[3]。另外,高校也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传统纹样主题的影像设计活动,使之融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设计水平的渐进式成长。

(四)密切联系生活,突出纹样元素教学价值

在高校影像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们走入生活与实践环境,感受传统纹样在影像设计中的“妙用”,同时借助生活洗礼提升影像设计基础技能,培育良好的人文素养。因此,以生活为师要成为新媒体语境下影像设计教学的基本方针,同时为传统纹样的教学应用开辟全新路径,促进学生思维拓展与实践技能提升。在生活中,许多广告类的海报,其实也可以加入传统纹样元素,这一点也可以成为Photoshop主题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围绕广告海报的影像化制作,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例,突出传统纹样价值,实现教学精准发展。

如教师可以定期安排学生们开展户外探索与实践活动,围绕本地传统纹样的类型和视觉美感进行定向研讨,结合本地化的纹样元素开展影像设计,然后在班内进行对比、评比和竞争,看看哪些小组、哪些同学能够把握好本地传统纹样与影像设计间的关系,同时创作出相对完善的作品。再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传统纹样主题的二维动漫设计作业”,让学生们围绕作业内容进行探索。结合新媒体渠道开展传统纹样的资料搜集、整理,最终创作出精美的传统纹样主题的二维动漫作品。

(五)借助新媒体平台,推进主题影像设计传播

在影像设计教学过程中,既要主动对接新媒体、信息化与数字化要求,同时也要更好地纳入传统纹样元素,使传统风格与主题的影像设计成为教学常态,成为学生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石。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平台,对主题影像设计作品和创作进行多维度推广、传播,确保传统纹样的主题创作更具市场导向,更具产业影响力,让学生们在收获知识、精进技能、体验成功喜悦感的过程中快速成长。为此,教师要密切与学生们的互动沟通,打造常态化的影像设计教学策略,实现“新媒体搭台,传统纹样唱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提高,同时为发挥传统纹样价值提供支撑。

如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要求学生们围绕传统纹样的影像设计主题开展小组合作创作。在作品创作完成后,教师运用“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进行作品发布,也可以引导学生们将作品定期发布到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开放平台上。后续教师可以采集各个平台中作品的点赞量、评论数及转发数据等,对学生们的作品创作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传统纹样主题的影像进行综合评点。通过有效传播与推广,新媒体平台价值进一步释放,学生们掌握和运用传统纹样开展影像设计的能力也将得到增强。

五、结束语

总体而言,教师要客观分析影像设计特点与教学需求,打造新媒体化的资源平台,发挥传统纹样的渗透和应用功能。实现学生们的主题化创作、实践和体验,促进传统纹样元素与影像设计的完整契合,展现影像设计文化属性和功能,为学生专业技能、人文素养和身心修养的成长提供有效支撑。

猜你喜欢
纹样传统设计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老传统当传承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袁飞纹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