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焊接基础课中的实践

2023-05-11 02:06湛兰廖平秦湘阁吕迎庄明辉吴明忠马振
科学咨询 2023年22期
关键词:基础课案例教学法

湛兰,廖平,秦湘阁,吕迎,庄明辉,吴明忠,马振

(佳木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如何不断提升教学成效,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个学校和教师都关心的重点问题。特别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出现很大的变化,要求人才的技术性水平更高。但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出很大的不足,无法应对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所以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对大学焊接基础课来说,属于偏重实践操作的课程,这进一步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当前的教学模式存在理论脱离实际,教学偏理论而缺乏实践应用等问题。所以老师提出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进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等方式,对焊接基础课教学来说会产生良好效果。

一、在焊接基础课中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焊接基础课本身专业性强,实践性强,要求学生掌握相关业务技能,这样才能适应岗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工业发展也表现出新的趋势,机器人、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给焊接工作的开展带来根本性变化。而这些变革也意味着新时期焊接技术性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发生转变[1]。这个发展趋势也要求高校顺势转变焊接人才的培养模式,积极对焊接基础课教学进行改革,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适应新时期行业发展变化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二、焊接基础课教学现状分析

(一)没有关注个体差异

高校焊接的学生生源结构多样化,但是在设置焊接基础课内容时没有考虑学生在基础水平以及知识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提供的教材、教案等没有特色,所有学生都是一样的教学方式。另外教材中缺乏焊接处理的流程,也没有包含现代企业入职的基本要素。大多数高校设置的焊接基础课内容只有理论方面,这都是根据教材内容设置的,教材中有正确的焊接原理、方式、操作流程等,缺乏实践性内容。个别高校尝试对此进行改革,企业岗位中的实际操作要求,存在一些问题,如校企合作时,利用其业务岗位需求,安排学生入职实习,但考虑焊接的危险性很大,实习生一般是安排一些文职的工作,并不会让他们直接上岗[2]。或者不愿意安排老师傅传授给学生焊接的技巧,担心学生学成之后不愿回企业工作。这些问题会导致学生学习之后依然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实际操作能力不强,这都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入职。

(二)教学模式单一

高校设置的焊接基础课,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一般是进行理论灌输式教学,也就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焊接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理解焊接的原理和相关操作要求。或者提供几个焊接案例,要求学生了解焊接的注意事项。抑或是总结实际工作中焊接时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寻找问题的原因,然后要求学生记忆。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单纯记忆理论内容,无法与实践联系,不能锻炼实践能力,极大地影响了基础课的效果。

(三)课程考核机制比较粗放

多数高校焊接基础课的考核模式是纸面考试为主,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但因为高校的相关专业中,焊接并不算是主导专业,招收的学生不多,老师的专业性也不够强,至少老师的实践能力也不高,所以一般是大班授课,无法保证所有学生都学习到应有的知识。虽然这样方便进行考试,但不能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3]。甚至平常课程中进行的作业考核中,部分学生出现抄袭行为,不受监管但同样可以取得高分,无法保证考核的公平性。

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焊接基础课中的实践方式

(一)任务教学法

该模式是由教师提出明确的主题,并且不指明具体的完成标准,而是让学生自主判断是否完成这个主题。之后学生利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并进行自主思考,或者与同分组的学生讨论,筛选出合适的资料,归纳出自己的答案,提交给老师。该模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创造,这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如焊接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过去课堂教学就是先讲解原理,熔滴过渡特点、冶金过程特点以及配套的设备和工艺等知识,有简单的实例介绍,但纯粹是理论讲解,并不能结合不同的材料和结构要求进行针对性讲解,使得理论与实际严重脱离。采取该模式教学之后,老师可以指明一种特定材料和结构使用此工艺应该如何操作,并且要求学生可以对工艺流程结合教材理论知识进行逐步分析。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渐了解此特定材料和结构的焊接工艺情况,既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让学生结合焊接的一般操作规律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强化学习成效。

(二)案例教学法

该模式是结合现实生活的真实案例,与课程教材内容相互融合和映照,提高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水平,分析教材知识如何运用到案例中,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模式下,学生可以进行对比分析、分组讨论等,使问题得到解决和知识得以巩固。该模式最关键的是案例的选择与使用,案例是其核心与关键。所选的案例应该能够反映出焊接技术人员面对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解决的依据与原理等。通过向学生展示案例,可以让学生对这个难题进行自主讨论和分析,从自己所学入手思考应该如何解决,并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解决方案进行对比,评估自己的方案存在的不足。这样,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可以不断提升,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互脱离的问题,该模式属于高校进行焊接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最佳教学方式[4]。比如高铁作为国家基础建设的重点项目,需求不断提升,要求也不断提高,其中的专用铝合金车体焊接工艺属于高铁的关键技术之一。以此为案例向学生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技术,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并了解国家重大战略的实现过程。

(三)创造性教学法

过去焊接基础课教学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虽然一些学校安排了实践课程,但不强制要求所有学生参与,或因为场地、材料等因素的限制,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上手操作。这样教学效果不明显。同时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主动性不强,无法掌握科学的知识与技能。而该模式的提出改变了这种情况,安排以学生的需求为核心,实现理论研究+实践演练的同向教学模式,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该模式更倾向于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随着理论的讲解进行实操,这样可以根据理论掌握实操的要点,并结合实操的经验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或者教师可以选择新媒体技术,在学习焊接基础课时,借助3D技术等模拟出焊接模块的操作流程,让学生观看后进行分析与讨论,记录自己认为的重点以及发现的技巧,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且可以思考在自己遇到相关问题时应该怎样操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焊接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环境,提高入职的适应性,也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实现双重巩固,强化学习效果。

(四)分层教学法

该方法主要是考虑学生个体与其他学生存在突出的差异性,不仅是知识基础、智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个体化区别,所以接受普适性的教育体系并不一定适宜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遵循分层理念,针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教育体系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个体增长,使每位学生都能提高学习的体验感,情绪变得积极向上,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分层教学法的重点在于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在焊接基础课学习方面的不同情况下,基于共享教育服务教学实践的要求,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发展,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划分出层次,然后针对性实施教学行为,这样可以保障教学成效,更好地满足每位学生的成长需求。

具体的分层方式可以是按照教育对象分层,考虑不同学生的特殊性,如是否爱好焊接、是否喜欢参与工业生产、对焊接知识的了解情况、是否具备实践经验等,结合这些基本情况,考虑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性进行分层和分组。另外可以选择教学内容分层,根据学生之前考核时表现出的知识水平,提供高中低难度的教学内容。高水平的学生可以直接安排进行实践操作;中水平的学生则要求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低水平的学生先从记忆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这样可以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适应各自可以承受难度的教学内容,实现整体性水平的提升。

(五)PBL 教学法

该模式是问题式学习或者项目式学习,利用问题作为导向,设计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某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组内讨论和分析,自主收集资料、挖掘可用的资料与问题相结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资料信息来源。该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利用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问题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教师首先要提出合适的问题,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拉近师生关系。如选择某一种机械结构,询问学生可以选择什么样的焊接方式?问题的选择需要让学生自主思考,但不会直接得出答案或者无法得出答案,保证难度的适应性。或者可以与教学情境相互联系,让学生发散思维,思考问题的本质与原因,从而找出解决方法。如教师可以选择某个制造业车间,焊接方面出现故障,向学生说明前因后果,让学生根据这个情境分析为什么会出现焊接故障?应该如何解决故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焊接基础课中的应用保障

(一)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过去进行焊接基础课教学一般是以理论基础为主,实践操作的目的是得到与理论相一致的结论。这对学生来说,没有新意,而且也不能让学生创新,学生只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按照步骤进行焊接,就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无法锻炼学生的能力。为了保证提高教学效果,老师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采取自主探究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对此,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事先预习,给出教学主题,由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设计出可行的操作方案,然后由老师进行检查,保证没问题后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操作[5]。在操作前,整个操作流程让学生自己设计,老师只需要保证过程的安全性即可。而且老师也不会直接给出操作过程,而是给出操作的对象题,让学生围绕这个操作对象自由设计,自己进行操作。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也能减少对老师的依赖性。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而企业中的焊接技术人员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但教学能力较差,无法将这些知识灌输给学生。所以高校需要注意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去企业一线焊接岗位进行实践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或者鼓励教师与一线焊接技术工人进行交流,了解最新的焊接工艺与技巧。另外,高校也可以邀请企业的一线焊接技术人才到学校举办讲座,现场指导学生借助材料进行模拟操作,掌握焊接技能,尤其是不同材料和结构的不同焊接技能。

五、结束语

高校要始终紧跟社会发展对技术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变化,按照就业需求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对焊接基础课来说,需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如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等,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基础课案例教学法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