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安全工程专业教学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2023-05-11 02:06冯睿智王观宏茹忠亮牛宇飞
科学咨询 2023年22期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

冯睿智,王观宏,茹忠亮,牛宇飞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太原 0300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等教育必须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的“两张皮”现象,在思想政治层面,将各门课程有机衔接,共同承担育人任务。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在全国引起高度重视,各高校积极统筹协调各类资源,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师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等方面开展改革,“课程思政”建设成果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一、安全工程“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前景

安全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健康的基石和保障。安全工程专业是面向建筑、矿山、化工、消防、民航等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安全工程设计、安全监管、安全评价与事故预防与处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一线从事安全生产和管理,引领科技创新、行业发展,为社会繁荣进步做出贡献的专门人才。

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及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在安全工程领域解决安全设计、安全检测、现场管理等复杂问题,并进行相关科学研究。随着国家和企业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要具备更强的责任心、原则性和法律意识,具备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因此,在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住“立德树人”的总舵盘,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相融合的方法与途径,实现专业课和思政课“协同育人”目标。

二、安全工程“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

安全工程专业课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主要存在四个问题。首先,部分教师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政治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太原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目前任课教师85%以上为博士研究生,教师们学识渊博、科研水平也很高,但是作为工科生,普遍存在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的问题,政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教师会误认为在专业课上讲思政内容会冲击正常课堂,导致教师对课程思政产生一些抵触心理。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依然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不能有效地融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挖掘政治元素,或是在讲解过程中,没有找到有效的切入点。再次,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大多数仍是老师教、学生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最后,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目前“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对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进行考察,缺乏对学生接受程度的考评,对是否将思政理念入脑入心,是否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否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无法做出有效的评价,导致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难以评估。

三、安全工程落实“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教师思政能力培训,提高教师德育素养

高校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要实施者,然而很多专业课教师自执教以来,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课程思政”培训,课堂上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不深入、不主动,从思想上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甚至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教师的事,因此提升专业课教师自身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是保障“课程思政”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必要条件[1]。教师思政能力的提高,一是要积极参加“课程思政”能力培训,积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二是积极申请或参与校级、省级甚至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点、难点、热点以及前沿性问题的讨论与研究;三是教学团队定期开展“课题思政”经验交流会,共同探索“课程思政”实施的途径和方式[2]。通过上述各种方式,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努力成为专业知识过硬、育人能力强、德才兼备的高校教师。

(二)深挖思政元素,让专业课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课程思政”建设内容重点有五个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宪法法治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特质,“思政”元素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国情党情民情;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正确的就业观;爱岗敬业精神和责任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诚信友善、吃苦耐劳和开拓创新精神;法治观念和法治原则。思想政治与专业课是否可以有效融合,是检验课程思政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善于结合不同专业课内容、特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到专业课教学中,将价值观塑造和知识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形成“智育+德育”相统一的课程思政教学[3]。

课例1:在“安全法学”课程讲授过程中,通过讲解不同国家因为文化差异、经济体制等的不同而导致安全立法的不同,坚定学生的法律文化自信。在国际条约的讲解中,通过分析我国加入或者未加入条约的深层原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采用对比分析法,将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与修订前对比讲解,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了解我国当前的安全形势,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在“安全法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各项安全法律法规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例2:在“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引入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的故事,他在对55万起机械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海因里希法则,也叫事故三角形法则,即1∶29∶300,是指当一个企业有300起隐患或违章,非常可能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另外还会有一起重伤或死亡事故,借此故事引导学生意识到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所以要重视事故苗头,否则会酿成大祸,从而加深学生对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解,提高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同时,也要学习科学家的工匠精神,科学没有捷径,引导学生培养责任感、专注力和创新精神,树立“人有恒心向日月,坚持不懈终成功”的理念。

课题3:“安全经济学”是研究和解决安全经济的一门学科,在讲授这门课程时,把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作为该课程的基础和灵魂。让学生树立“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安全第一”的理念,让学生理解我国在安全经济方面取得的进步,树立制度自信。通过案例研讨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在讲到安全经济利益关系时,可以联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讲述国家安全经济利益关系的同时,也引导学生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的“共同利益观”。通过对国家政治理念的认识与学习,激发学生对当今政治形势的兴趣,拓宽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课题4:在“安全系统工程”中,通过对我国安全形势的分析,对历年来的事故数据作对比,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重于泰山”,进而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进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通过观看“天津港爆炸事故”“3.21响水化工企业爆炸事故”等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对国内典型重大事故案例进行安全分析,启发学生对“安全人员的作用有哪些”这一问题的思考。事故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让学生展开激烈讨论,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安全专业的重要性,不知不觉中接触思政元素,增加思政教育的渗透力。讲到系统安全预测技术时,给大家讲到安全工作要预防为主,做到“居安思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句话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意思是说,即使处在安定的环境中,也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和祸害。居安思危是一种超前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安全生产工作千头万绪,告诉学生必须牢牢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危机意识。结合安全生产方针的预防为主,告诉学生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会有曲折与困难,坎坷与逆境相随的人生哲理。

(三)创新教学模式,更好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课程思政”绝不是向学生单方面灌输爱国、道德、法治的理论,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模式。基于学科特点,通过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将思政元素灵活地融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润物无声地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其一,采用四步法,即讲—教师课堂讲授、查—学生动手查阅资料、论—讨论与辩论、做—课程设计、实习实践与微视频,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充分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作为被教育者被动地接受思想教育。其二,通过情境式教学方法,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生活场景出发,利用实物、多媒体课件、角色扮演等各种形式,将生活素材转化为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参与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其三,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即线下教学课堂平台(第一课堂)、线上网络教学平台(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课堂平台(第三课堂),尤其是要加强线上教学平台的建设,补齐短板。其四,教学方法的运用要能够随机应变,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思政育人适时融入,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发挥引领作用,以情景式教学为例,从情境创设、剧本撰写、课堂展演到交流总结,教师都要引导参与,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挖掘情境教学的内在意义,达到既定的育人目标。

(四)完善课程保障,改革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的建设不仅是任课教师的任务,而且是涉及学校、学院、专业、教师、学生等各方主体相配合的整体上的工作,需要高校从不同层面、围绕各方主体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实施的保障机制,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一方面要优化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更加重视对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对爱国情怀、职业道德、创新精神、法治观念、个人品德等各方面素养提出总的培养目标,并围绕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大纲。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能动作用,因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推动“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力量。课程思政的实施没有固定模板,需要任课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将思政元素提炼、加工才能行之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因此,需要高校系统培养和加强教师自身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知识储备和专业水平、理解能力和运用本领,使教师们能够形成各自鲜明的授课风格,提升育人成效。三是课程思政要想达到有效的价值引领作用,必须有适当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核评价能够方便教师了解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了解学生课前与课后的思想变化;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采用行为观察法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让学生撰写心得体会,或者在考试中出一些带有政治元素又紧紧围绕安全工程专业内容的无标准答案的开放试题,通过考试考查学生辩证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督促学生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融入专业学习中。

四、结束语

“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4]一名合格的安全工程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还要有崇高的爱国情怀和职业道德精神。“课程思政”的提出,是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是党和国家对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课程思政”是所有任课教师的责任,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从育人角度出发,深入挖掘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发挥好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协同育人效应,让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猜你喜欢
安全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保靖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浅议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