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2023-05-11 02:06小沙九
科学咨询 2023年22期
关键词:信息反馈探究课堂教学

小沙九

(迭部县高级中学,甘肃甘南 747400)

在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充分理解并应用数学知识。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形式,良好的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思考,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助力疑难问题的解决。在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发现在数学课堂上提问的效果普遍不佳,这是因为教师缺乏对问题的设计,不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提出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思考,存在问题过于简单或过难的情况。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应当从提问的内容及形式入手,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积极探索提问的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一、课堂提问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思考,转变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转变为主动的思考者、回答者,此时学生的思维能够被调动起来,更加认真地学习新知识。另外,教师的提问通常伴随着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在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反复思考数学概念,对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多种解题方案,完成知识迁移,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应用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具备创新和创造思维,减少对教师的依赖。除此之外,课堂提问还能推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指导学生思考,对讲课内容进行合理分配,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总而言之,课堂提问对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科学应用课堂提问,对课堂提问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原则

(一)新颖性原则

课堂提问是推进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刺激学生思考的重要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新颖性原则,选择有趣的提问方式,加入鲜活的案例,刺激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设备呈现视频或图像,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和引导,还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创设生活化情境,让问题更加新颖。在具体操作中,教师不但可以针对课本教材内容进行提问,还可以拓展课外材料上的内容,引入更多趣味性的数学探究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头脑风暴,积极进行思考。

(二)次序性原则

课堂提问应当伴随着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不同阶段的教学需要搭配不同的提问,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的提问应当遵循次序性原则。在通常情况下,教师要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提问。在学习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围绕某个概念的性质展开提问,还可以设计连线题、判断题。在学习探究性问题时,教师可以设计实践任务,适当提高问题的难度,要求学生通过小组探究、自主思考的方式回答问题。

三、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的难度不适应教学需求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时会为了提问而提问,完全按照教材知识点或概念进行提问,提问内容缺乏针对性,导致问题过于简单,不符合课堂教学需求。例如,在讲解正弦公式、余弦公式时,一些教师围绕概念进行提问,学生只需要从教材中寻找答案,不需要动脑思考,这种提问是低效的,无法调动学生思考,是形式化的提问。另外,还有一些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不考虑学生如何回答、能否有能力回答,提出比较复杂或者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抓耳挠腮,沉默许久也无法做出回答,课堂气氛也比较尴尬,教学活动难以进行下去。因此,无论是问题过于简单,还是问题过难,都不利于学生思考,这样的课堂提问非但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反而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忽略学生的思考过程

在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有课堂提问的目的都是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当前,一些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忽略学生的思考过程,没有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只做短暂停留,然后就开始讲解问题的答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无法开展自主思考,这样的提问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在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复杂的,很多问题都具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进行深入思考、揣摩,并且还需要在稿纸上进行演算,如果教师忽略学生的思考过程,片面注重提问的形式,就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强。

(三)课堂提问不重视信息反馈

课堂提问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是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教师的提问应当与学生的信息反馈结合起来,依靠学生的反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当前,不少教师都忽略学生的信息反馈,将课堂提问视为教师向学生单方向提问的活动,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只评价对与错,不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剖析,不了解学生失误的原因,无法通过信息反馈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这样的课堂提问不利于师生深度交流,也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四)提问内容不利于知识迁移

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明确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但提问的内容局限于课本教材,提问的方式太过形式化,没有为学生提出具体的思考和学习任务,缺乏对学生学习的辅助和指导,不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在实践中,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宽泛,不能为学生提出更加精细化的思考方向,也无法为学生提出解题的案例,这样的课堂提问不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学生很难在课下练习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创新。

四、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实践策略

(一)调整问题难度,明确提问目的

从实践教学中可以发现,无论是哪种提问形式,学生都容易产生排斥心理,教师准备提问或提问过后,很多学生都不敢和教师有过多的眼神交流,担心被教师提问,害怕自己不能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用和蔼、亲切的态度进行提问,还要调整问题的难度,明确每一次课堂提问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集合的含义和表示”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任意一组对象是否都能组成一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特征?”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上呈现以下内容:

①1~20的所有质数。

②某学校高一年级一班的所有女同学。

③某单位的所有帅哥。

④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

然后进行提问:“在以上的描述中,哪些是集合?”

此外,在讲解集合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时,教师也可以用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集合的“无序性”时,教师可以提问:“我们班的同学能够组成一个集合,在调整同学们的座位之后,这个集合并没有发生变化,说明什么?”这种类型的提问能够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难度适中,学生根据课本教材上的概念,结合现实生活经验给出答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问题的难度,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提问,还需要考虑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与学生加强交流,推动课堂教学环节的进步。

(二)给予思考时间,关注学生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课堂提问同样如此。在教师设计课堂提问之后,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关注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给出答案,实现有效提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草稿纸上进行演算,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图像,给予学生启发和指导,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效率。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增减性和最值”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问:“二次函数y=2x²-8x+1的增减区间是怎样的?”在回答该问题时,学生需要通过对称轴以及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二次函数的增减区间进行判断,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行为,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在前面的内容中,学生曾经用计算差分的方法讨论具体的二次函数递增递减性质,拥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能够开展自主思考。在讨论完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该函数的图象,然后带领学生探索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f(x)=ax²+bx+c(a≠0,x∈R),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进行系统化研究,学生主动探索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和最值,把握二次函数的规律。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时间直接关系到思考结果,教师需要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进行辅助,了解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三)重视信息反馈,加强分析指导

对高中数学教学而言,课堂提问需要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对正确的答案提出表扬,对错误的答案进行理性分析,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实现有效教学。当前,很多易错的数学题是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但学生在考试中依然会出错,这是因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忽略学生的信息反馈,从未真正解决学生的失误,没有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例如,在学习集合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下面几个判断题:

①空集没有子集。

②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真子集。

③任何一个集合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子集。

这三个判断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并且三个题都是错误的,这些说法不符合集合的概念。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它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空集只有本身一个子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提问,让学生趁热打铁,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思考,学生回答的问题出现错误,教师要认真剖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开展精准辅导,避免学生再次犯错。

(四)引导自主探究,强化举一反三

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教师应当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实践能力。高中数学包含许多复杂的知识点,不同知识点之间拥有紧密关联,在课堂提问中,教师需要关注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结合完整的知识体系创建课堂问题链,为学生提出阶段化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知识。例如,在学习数列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从数列求和的方法入手,鼓励学生探索多种求和方法,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出数列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错位相减法、数学归纳法、分组法、并项求和法、公式法、倒序相加法、裂项法、通项化归法等方法对数列进行求和。在提问的过程中,不同学生面对不同问题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为学生创设小组合作探究条件,帮助学生加强组内沟通,互相交换解题思路和解题角度,学生在交流中实现思想的碰撞,促进自身思维发展。[1-6]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问是高中数学课堂至关重要的教育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促进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握课堂提问的难度,对问题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时间,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认真剖析,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迁移。在今后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新课改的机会,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猜你喜欢
信息反馈探究课堂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作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定方式探究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