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视角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策略

2023-05-11 02:06景翻丽
科学咨询 2023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科心理

景翻丽

(甘肃省靖远县乌兰小学,甘肃靖远 730600)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长要积极引导,教师要积极和学生互动交流,把学科教学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相应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和概念了解。积极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教育作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生家长要及时进行心理健康家庭教学,构建多样化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教学体系,积极引导学生正向价值观形成。

一、家校共育视角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学生的心理充满着不可预知的变化,在认知、情感和生理发育等方面经历巨大变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是主要参与主体,都要积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教育,积极提供多种帮助促进学生成长。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这是学生心理健康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给学生普及心理科学知识、开展心理保健和良好行为训练等有效途径。学校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配套课程,要设立显示心理咨询室和开设显示心理帮助信箱。首先要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咨询知识,引导教师对学生开展个别咨询与指导。班主任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充实班会教育内容。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和指导。家长学校要多途径指导家庭教育,丰富家长心理保健知识,利用多种方式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个别咨询。学校专职心理教育教师和学科教师向寻求帮助的学生和家长提供一定且必要的心理帮助,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点拨和引导学生树立正向价值理念,走出错误观念影响和羁绊,教会学生客观看待和直面现实,学会感恩和接纳同伴。

小组辅导。学校学科教师或心理专职教师针对学生的普遍或共性心理需求,举办的成长性、任务性或探讨性学生成长小组。小组辅导是微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学科教师或心理专职教师要事先确定小组活动的主题和目标,通过丰富的小组活动帮助学生认知、情感和心理等发展,在活动实践中促进学生人际交往、有效沟通和情绪管理等技能掌握,有效达成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班级内组织学生小组针对主题问题展开讨论。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充分表达和叙述,讨论结束后进行分析和总结,学生明辨事理。

同伴指导。学生同伴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更好增进学生的心灵互动,传递教育正能量带动学生积极发展和成长[1]。具有一定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的朋辈学生是同伴指导的关键,通过交流谈话和活动实践等有效指导其他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同伴。同伴指导既可是同级学生指导,也可是跨年级学生指导。

家庭沟通。家庭是学生教育的重要阵地,家长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参与力量,家庭沟通是学生教育的有效方式。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家庭和家长积极参与。家庭沟通是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要发挥好父母教养的积极引导作用,通过成长小组和个体咨询等促进学生心理技能训练,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家长要积极学习在家庭中的有效沟通技巧,营造和谐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指导孩子积极正向发展。

解决冲突。学科教师和班主任要接受一定的心理教育培训,运用教育机智渗透教育智慧有效干预学生心理认知和情感冲突,达成解决学生之间纠纷的问题解决目标。同时,学科教师和班主任也要接受相对的专业心理训练,通过成长小组、个体咨询和课堂讨论等方式有效帮助学生。心理咨询需要家长和教师积极配合,共同参与、诊断和分析学生心理问题,抓住问题根源针对性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自我促进。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自我促进、自我完善和自我反思是学生自我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和自我完善,反思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学习和学会正确看待和评价自我,提升自我意识、自我接纳和信任的能力,催生自我责任感,正确认知和解决冲突并应对压力,促使学生良好自我理解能力形成,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更好适应环境[1]。

谈话互动。师生互动谈话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方法。学科教师或心理专职教师把学生作为特定对象直接交谈,通过师生谈话,教师要能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谈话互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师需要进行训练和反复练习有效提升专业技能。师生谈话可以个别咨询面谈,也可分组讨论。作为班主任的常用工作方法和心理咨询方式,既有效了解学生想法,又促进学生明辨事理。

咨询面谈。咨询面谈是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通过学生与心理教师的面谈完成。咨询面谈要构建良好咨询环境和关系,在明晰来访学生问题需求的基础上寻求适宜改变现状的途径和方法,有效达成消解学生心理障碍的基本任务。了解学生心理问题需求是咨询面谈的基础,构建恰当面谈关系是关键,深入了解才能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因此,咨询教师要注重良好心理氛围构建,绝对保密学生咨询内容。在咨询面谈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引导来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问题和困扰,通过适当提问和总结,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和澄清问题。学生是学校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方法存有问题时,也需接受心理咨询。

建立心理档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更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家长和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教育。班主任和心理教师要注重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收集和整理学生的智力、倾向、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特长和心理等资料,丰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心理档案内容要依据学生情况而定,学生气质、性格、智力、学习动机、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自我认识、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是主要内容。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更好促进学生心理教育实践。角色扮演要创设特定情景和题材,通过角色扮演练习和实践心理行为方式,学生在身临其境环境中体验角色情绪和情感,有效减少这种心理行为发生。角色扮演丰富了学生心理教育实践和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生动、活泼和具有吸引力,增强学生的心理主动参与,学生在积极创造角色的过程中,深化对心理行为和问题的理解与认知。教师是角色扮演的主要组织者,安排角色扮演者和剧情等。

游戏娱乐。学科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做游戏,在游戏内容和活动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式游戏活动,注重学科教学、游戏活动和心理教育的互通互联,学生在游戏参与过程中获取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二、家校共育视角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策略

(一)学校要强化教师培训和心理相关课程管理

学校教育是实施学生教育的主体和主阵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是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要积极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层面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行下效才能全面有效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校要从立德树人育人任务出发,强化监督和控制教师的教育行为。要构建有效的整体育人体系,用制度明确教师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务,监督课任教师切实有效履行教育职责,积极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心理指导[2]。

(二)开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实实在在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科学选择教材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不同学科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加强不同学科教师间的互动,把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衔接融合,构建跨学科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和开展,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形成积极心理健康建设氛围,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载体。

(三)学科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入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向教育需要。学生并非都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援助,学生并不都愿意向他人表达和暴露自己的缺陷。因此,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对学生的认知和了解,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教育内容。

(四)积极借鉴心理健康教学经验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理论研究比较缺乏。因此,要积极借鉴和学习国外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丰富实践和成功经验,发展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现实,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五)构建开放的特色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走出校园,引导社会力量和家长共同参与,构建家校一体的立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无死角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效整合教材资源,积极进行学科渗透教学,构建学生良好成长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同时,学生教育要少说教多实践。教师要组织开展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实践和体验,学生在积极的活动参与过程中磨炼自我,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克服困难锤炼意志,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

(六)注重养成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养

养成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学生健康心理的积极外在表现。养成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心理要求,帮助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创造力良好意志品质和健康学习心理,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学生养成教育是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和持之以恒的长期过程,促使学生形成正确行动定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学生养成教育要坚持学习行为规范认知到位,执行行为规范训练到位,指导行为规范矫正到位,教师示范到位。同时,学生健康教育要“合分”有道,把不同班级的行为问题学生集中学习培训,建立行为问题学生与学科教师之间的帮教转化关系,通过养成教育的稳步发展促进学生心理素养提高[2]。

(七)多途径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对症下药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运用问卷、观察和访谈等多种方法在日常教育中及时掌握学生心理信息,有针对性开展学生心理教育。教师要通过班会、参观、讨论和游戏等方法有效解决学生的群体性心理问题,采用访谈、观察、测试等方法有效解决学生的个别性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走出课程和课堂局限,及时矫正学生不良心理问题和行为。积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相互渗透,学科教师要精心研读和吃透教材,根据教学重组教材内容,巧用和整合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升华教学主题,拓展学生心理教育。

(八)积极丰富活动完善学生心理素质

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参与训练是完善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学生身心设计具体活动,丰富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增加学生对努力和成功、失败与挫折的认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自我完善心理素质,学生自觉培养心理素质。教师把活动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有效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让心理健康课程走进课堂。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强化学生与同伴的交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精神。

(九)加强隐性教育优化学生心理环境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心理素质和家庭心理氛围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两大心理环境要素。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给学生呈现积极情感和平和心境,潜移默化影响和熏陶学生发展。学校要积极指导家长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承担指导教育责任,借助家长与学校、家教经验交流和家校互访等构建互通育人体系,促使家长掌握维护孩子心理健康的正确方法,及时观察和纠正孩子异常心理行为,创设温馨的家庭生活空间和文化氛围。借助隐性教育积极优化学生心理环境,“润物细无声”,有效实现学生心理素质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引导与共同参与。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学校和家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力统一教育思想,积极关注学生心理动态,促使学生在学校和教师共同指导下,形成积极心态和优良品质,实现学生多彩成长和全面发展。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与配合,教师既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心理知识概念,还要采用多种策略促进学生理解和实践,多维多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学科心理
【学科新书导览】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心理感受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