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藏自治区高考化学学科分析

2023-05-11 20:42黄勇娟西藏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
西藏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答题试题考查

黄勇娟 西藏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

2023 年高考全国甲卷理综化学命题结构与近几年保持一致,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高考的“加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感”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使命,注重发挥化学学科育人功能,加强对学生学科价值引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3年高考化学试题遵循“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主干知识重点考查”“基础考点常规考查”等要求,注重学用结合,呈现“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特征。试题稳中求新,将考查知识能力与学科素养融为一体,既注重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又增强能力考查的有效性,引导依标教学,加强教考衔接,落实“双减”。现结合西藏自治区高考化学试题特点情况,对2023年高考化学学科做以下分析。

一、化学学科试题特点分析

依据高考评价体系“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特征要求,2023年高考化学甲卷试题内容源于教材又略高于教材,较好地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以及理解与辨析能力、分析与推测能力、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等学科素养。试题以高中知识为主线,立足必备知识,聚焦学科实践,发挥学科育人功能,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全国甲卷理综化学试题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紧扣时代主题,呈现真实情境,彰显学科社会功能

试题取材广泛,呈现真实化学应用情境,注重选取与化学密切相关的材料、科学、环境、生命、能源与信息等成果,立足学科与社会热点,充分体现化学学科推动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彰显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

如第7题通过胶体的性质和应用,盐溶液的酸碱性判断等知识考查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第8题以中药藿香蓟的有效成分为素材,展现了我国中医药的神奇魅力和作用;第12题切合当前热点,以近年科学工作者开发的新型电池为背景,采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还原CO2并提高多碳产物的生成率,考查基础电化学原理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

(二)注重基础知识,加强“教考”衔接,服务“双减”

试题全面考查了中学化学相关知识,注重基础知识的综合性和主干知识的应用性,强调对基础知识的全面、系统透彻的理解,意在让学生将化学原理内化成自己的思想或者方法;试题平和中有新意,灵活性见潜力,实践中出真知,有效地鉴别学生的基础是否扎实,有助于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从而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把教学重点从总结解题技巧转向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既满足高等学校选拔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实际水平的发挥,加强教考衔接。

如第8 题考查常见官能团名称、组成及结构,含碳碳双键物质的性质的推断,有机分子中原子共面的判断,酯的化学性质;第9题考查化学实验基础,把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方法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融合起来;第10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22.4L/mol适用条件,pH定义式及计算,盐类水解规律理解及应用;第11题根据原子结构进行元素推断,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关系的判断。第27题考查仪器的名称,加速溶解的操作,分离提纯物质的操作注意事项等。试题整体注重化学基础知识的全面覆盖,深化综合性考查,促进学生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强化核心素养,聚焦学科实践,引导关键能力培养

化学试题设计聚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对“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试题情境素材丰富,设问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要求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地认识化学理论和规律,提高在真实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第11题通过所给信息推断元素考查了学生分析与推测能力,第12 题电解池装置图,聚焦学科实践,考查基础电化学原理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考查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学科素养;第13 题根据沉淀溶解平衡离子浓度对数函数与pH 关系图,通过分析原理、辨别曲线、综合审题辨析选项,强化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学科素养;第28题通过盖斯定律的应用得出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考查了学生归纳与计算能力,“温度对物质浓度影响图”“反应进程与能量图”需看懂图像、结合题干文字信息才能进行计算判断,实现对学生对题干信息提取、数据处理等能力以及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克服内容套路化和避免题型模式化,实现对学生信息理解、数据处理、解决问题、归纳论证等能力以及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的考查。既体现了化学的学科价值,又引导考生从基础化学知识的角度去观察思考新事物、新技术、新方法,落实高考评价体系中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考查要求。

二、化学学科试题结构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化学学科试题题型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非选择题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由化学实验、化工流程、化学反应原理组成。选做题在“物质结构与性质”与“有机化学基础”中二选一,包含10 个知识模块,分别是化学基础实验、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及其化合物、物质的量及其相关计算、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与STSE等内容。

客观题有7 个题目,共42 分,重点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盐溶液酸碱性判断、有机物官能团结构和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仪器的选择、NA及其相关计算、元素周期律、电解池原理、沉淀溶解平衡及其有关知识。根据选择题得分率分析来看,考生对化学理论类知识整体掌握不好。化学实验基础属于知识识记,大部分学生能够拿分;有机化学选择题和元素周期律属于历年重点考查题型,题目难度相对稳定,平时练习较多,学生掌握情况相对较好,得分率相对较高;沉淀溶解平衡及其相关知识的考查得分率偏低,可能原因:一是学生对沉淀平衡基础知识不理解,二是该题考查难度较大且在高考试题出现的可能性不确定,平时训练较少,学生上手分析题目较难。而化学与生活、阿伏伽德罗常数、电解池原理题目难度不大,但得分率不高,可能原因:一是考生知识面窄、知识储备量不足,二是化学必备知识掌握不扎实,三是学生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弱,缺乏“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等化学核心学科素养。

主观必考题考查3 个题型,共43 分。第26 题为化工流程类考题,共6 个小题,以BaSO4为原料制备BaTiO3工艺为素材,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陌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试剂选择、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等知识点,是近几年的高考化学的热点题型,题目多维度设问,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理解迁移能力、信息提取与加工、语言表达等关键能力,难度中等偏上,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存在不理解题意胡乱填写、答案画蛇添足等现象,体现了学生对化学学科核心知识掌握不扎实,对化学原理与规律不理解,分析推理与理解迁移能力较弱。第27 题为化学实验综合题,共5 个小题,以[Co(NH3)6]Cl3的制备步骤为背景,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设计与实验评价、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知识点,题目围绕化学基础实验知识展开设问,各小题关联度较小,试题有所创新,但难度偏低,意在考查学生实验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但学生在答题中存在化学专业术语书写错误、基础知识点不清楚等情况,体现学生不注意细节,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第28 题为化学反应原理题,共3小题8问,属于综合性较强的试题,以甲烷氧化制备甲醇为情境,考查反应热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比较、化学反应历程、化学平衡有关计算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信息提取与运用能力、化学计算能力,以及“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题目较往年相对难度下降,但学生在答题中存在计算粗心、回答错位、不按要求选择相应符号填空等情况导致失分严重,反映出学生答题不规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差。

主观选做题共15分,从2道题目(35题、36题)中选择1题作答。第35题为《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题,试题以制得高效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催化剂为题目引子,考查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等相关知识,考查的内容和形式较往年有所差别,考点碎片化,主要考查学生化学用语与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获取信息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等关键能力。学生在答题中存在化学概念不理解、不能提取图像信息、书写不规范等情况,理解能力弱,缺乏“形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第36题为《有机化学基础》综合题,试题以药物阿佐塞米(化合物L)合成路线为情境,考查有机物命名、官能团名称与性质、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与书写、结构简式的推断等有机基础知识,考查考生理解迁移能力、模仿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学生在答题中出现有机物命名胡乱书写、方程式书写不注意取代基位置、官能团及反应类型多写错写等现象,反映出学生对有机官能团性质与转化及基本特征反应等必备知识掌握不扎实,缺乏模仿应用与知识理解迁移等能力。

三、高三教学备考建议

(一)教师教学备考建议

1.认真研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课程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指引教材知识点和考点在考题中如何体现,各种能力在考题如何考查的。对于高三教师来说,需要去认真研读分析,一要了解“课程内容”对化学内容的要求和学业要求,明白高考试题的考查范围和命题难度;二要明白学业水平要求和命题建议,清楚高考试题的特点,有方向地精心设计练习题,把课标要求与近几年高考试题、平时的练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复习效率事半功倍。三是要理解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将要面对的社会生活环境,创设真实情境的教学环境,处处渗透化学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

2.研究“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近几年高考肩负着进一步探索构建完善“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重任,“一核四层四翼”从顶层设计上回答了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教师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要将该评价体系贯穿全程,引导学生的关注点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采用真实情境下的主题式教学,打破原有知识的孤立性和零散性,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通过高考真题研究,教师更容易把握高考的试卷整体结构、重点考查内容、试题特点。课标比较抽象,而真题是具体的,把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高考试题的把握转化为教学行为,做到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教学“回归教材,贴近生活”,深度挖掘教材,注重学科基础知识、夯实主干知识;精选例题和练习题,打破“题海战术”和“刷题模式”,提高学生复习有效性;重视对化学原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培养,实现从“考知识”向“考能力”的思想转变。

4.加强审题指导,强化规范答题。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用高考题进行读题、审题训练,注重试题分析的过程,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有效提取试题文字和图像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制作练习题时严格按标准试题和标准答卷制卷,每次考试都是标准试卷,提高学生规范答题能力,在批改试卷、讲解试题时,要加强基本化学用语教学,严格要求化学专业术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结构式及电极反应式等答案书写要规范,准确作答,减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5.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了避免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和规律,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学会举一反三,让学生用发散思维去看待问题;二要在平时题目讲解的过程中,防止养成“拿来主义”的习惯,教师不能过于急切地“帮”学生解决问题,要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题目,然后再去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恰当的指导,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成为富有个性、独立思考的个体。

(二)学生学习建议

1.争取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潜力,准确定位,设立长远奋斗目标,就是高考大目标,明确奋斗方向,提高复习备考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学习热情和潜能。在大目标的激励下,学生结合自己的实力与潜力,设立既有挑战性、激励性,又不好高骛远适合自己的短期目标,如下次月考如何、下次测验如何、下次自己做的课外模拟如何甚至当晚的作业如何等,以便及时强化,使自己始终朝着平缓上升的趋势发展。

2.化学学科知识点零散且抽象,记忆性强,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既要细,又要精,学习的重点在于对化学整体知识框架的建构,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脉络,形成思维导图。关键知识点、重要能力点要强化训练、反复训练,循序渐进地落实到每一个知识点,全面夯实基础。要学会接受、吸收、整合化学知识能力,强化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意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考试说明对难以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取舍。如化学平衡中难度较大的计算题。

3.在高考备考阶段要注重复习的时效性,要认识到低效的学习方式只会带来无效的压力和负担。应重视课堂听课学习效果,在教师上课前要根据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前预习,知道自己的知识水平,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应用、图像的分析、试题素材信息的提取问题上,应听教师的分析讲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只有认真听课,才能达到复习的事半功倍。

4.复习要抓落实,特别是要针对自己的复习效果对症下药。通过在平时的练习、月考和模拟考试中建立自己的复习情况分析诊断报告,在其中找出自己的拿分项、失分项、易错项等。对于拿分项(如:化学与STES、NA的考查、元素周期表、实验操作基础等)在后期复习中要保持适当的敏感度,每周做3 到4 次练习保持手感。对于失分项(如原电池、离子反应与平衡、有机化学计算推论等)要反复练习典型例题,找出试题的出题特点,掌握解题方法,构建答题思维模型,尽力多拿分。对于易错项要分析错误的原因,如“知识漏洞,复习没有到位”“答题不规范,化学用语使用不到位”“粗心,计算错误”等,因此在复习训练中要规范答题,减少过失性失分,养成严谨的科学思维。

5.要重视每一次练习和考试,日常考试会考查到知识储备的盲区,可以发现知识漏洞,进行查漏补缺,以便理清知识系统。考试后要养成及时改错的好习惯,建立错题集,增强学习的有效性,真正把错题变成增分点,提升做题速度。要花时间在每次考试中熟悉高考的出题和设问方式,仔细审题,分析概念原理时不要停留在文字表面,要通过各种表述体会题目中蕴含的化学思维,要掌握命题思路,熟知命题规律,要形成发散思维,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全面提升学科能力,以便在高考中提高分析问题的速度和效率。

猜你喜欢
答题试题考查
配合物的常见考查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邀你来答题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