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阅读分类指导策略

2023-05-11 20:42孙红娟江苏省盐城亭湖新区实验小学
西藏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质数绘本解题

孙红娟 江苏省盐城亭湖新区实验小学

数学阅读是指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如文字、公式、图形、符号、表格)等,以阅读经验为基础,以数学思维为纽带,用数学的方法来理解知识、获取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的学习过程。2022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数学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从长期的文学性阅读中唤醒数学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有逻辑地思考。数学阅读本质上是一个思维活动,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导向,在读中思,最终达到解题的目的,这也是数学阅读的一个本质特征。

阅读是有方法的,它是阅读的“术”,是提纲挈领的那只手。针对数学阅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数学阅读中,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留下自己阅读、思考的痕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批注”,数学批注可以借助各种符号把重要内容做好记号,批注点可以是不同的解题思路、情感共鸣点、思维困惑点等。其次,采用大问题引领的方法。根据阅读的内容设计连续的、逻辑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升阅读的理解水平。最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南宋大儒朱熹曾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阅读不能只靠眼睛,而应该是心、眼、口、手等多方协调的综合结果,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努力理解数学文字背后的意义,从而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结合平时的数学阅读教学实践,笔者从数学阅读的现状以及采取的对策入手,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数学教材的阅读指导

(一)现状分析

1.源于经验,不读教材。有些教师因长期执教某年级段,自认为已经十分熟悉教材,上课时,只凭经验讲题,不引导学生读课本;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之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无阅读教材的习惯,甚至课上数学课本都不拿,练习时,直接打开对应习题,至于前面教材的内容基本不读。

2.只看结论,不读过程。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认识方程”这一课时,很多教师在初步带领学生学习后,就直接问学生什么是方程,书上是怎么定义方程的?学生的确可以定位到书上的定义,表面上是明白了方程的含义,但是对于方程的产生以及等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未能通过阅读教材感知。

3.只见个体,不读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课时内容时,学到哪里就让学生读那一课时的内容,比如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教师会领导学生看课时内容,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而不会“思前顾后”,这节课是在哪个知识点上长出来的,对于后续学习笔算又有什么作用,也就是不会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整体性出发,去结构化所学知识。

(二)指导策略

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教师的教学之本,数学课本里的教学内容是螺旋上升、环环紧扣的,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充分阅读。

1.整体阅读教材。开学初的第一节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目录,建立宏观知识结构,让学生做到对所学内容心中有数;一个单元开始的时候,指导学生对单元所有内容进行整体阅读,知晓单元知识架构;一个学期学完后,指导学生再读教材,指向问题解决,在回头看中形成新的认识。三次整体阅读教材,帮助学生实现由厚到薄的学习。

2.分课时阅读教材。(1)课前,让学生自读教材。教师课前可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在阅读教材中初步了解,哪些知识点自己能看懂,哪些有困难,做到心中有数。(2)课中,让学生再读教材。在教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时,在引导学生学习完例题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出分数的意义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引领学生再读教材:数学中是如何规定什么是分数的?什么叫分数单位?让学生在读教材的过程中,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与严谨。(3)课后,让学生比读教材。每节新授课结束、学生作业前,要让学生阅读课本,整理该课内容,让学生针对学习的内容对比、消化,提出疑难的地方。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思考:这节课学习的分数和三年级学习的分数有什么不同呢?

3.分类阅读教材。(1)读例题。数学课堂离不开例题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例题的示范作用,在教学时,主要指导学生阅读情境,分析数量关系,其次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在读中做,在做中读。(2)读“做一做”。人教版教材的“做一做”是例题的延伸与补充,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读出与例题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拓展知识。(3)读练习。从整体通读开始,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调整顺序合理重构,做中理解,读后创造。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单元的“练习十八”时,先让学生整体阅读练习内容,初步分类。学生发现有问题解决和解方程等题型,进一步阅读后发现,问题解决中有行程问题、有购物问题等,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建立模型,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材中“你知道吗?”板块的阅读指导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里的“你知道吗?”板块蕴含着丰富的阅读文本。它既是数学知识的拓展延伸,也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对“你知道吗?”板块进行数学阅读拓展,将其中的数学阅读内容横向拓宽(拓展知识的广度、宽度)、纵向发展(拓展知识的高度、深度)。

(一)现状分析

1.不读内容。部分教师认为,书本上的“你知道吗?”只是作为所学知识的一个补充阅读,考试一般不会涉及这样的内容,也不知道“你知道吗?”这样的内容应该放在哪一课时后面比较合适,所以干脆选择不闻不问。

2.读而不思。有部分教师会告诉学生,关于本节课的内容,书上还补充了“你知道吗?”的内容,课后大家有时间去读一读,至于想要学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只字不提;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虽然引领学生浏览,也是点到为止,不去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3.不做拓展。“你知道吗?”内容由于篇幅的限制,有时只给出一小段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不去拓展,从而不能发挥其更大的教育价值。

(二)指导策略

1.引导阅读型

有些“你知道吗?”的内容,直接向学生呈现的是生活中的一些科普知识类型,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阅读即可,对于篇幅短小的,比如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4 页的“一亿有多大”,五年级下册86 页的“数学与艺术”,这些内容只要读一读就可以了,无需大费周章去讲解。

2.知识技能型

有的“你知道吗?”的内容,是作为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方法的补充。这样的阅读内容,教师必须引领学生认真阅读,并在阅读的基础上掌握这样的解题方法。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6 页的“分解质因数”,第61 页和69 页的“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学生从这样的阅读中就能形成一定的知识技能,从而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3.深入探究型

这一类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例题的基础上,再从另外的角度去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可以借助书上的内容,适当地开发利用。比如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90 页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半广以乘正从’”,第94 页的“出入相补”原理,六年级下册第29 页的“圆柱容球”,借助这样的数学阅读,我们不仅可以将教材视作一个整体,又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新的认知,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数学绘本的阅读指导

(一)现状分析

1.材料选择定位不准确

数学绘本具有生活化、趣味化、情境化等特点,是学生喜爱的阅读材料。数学绘本有很多种,适合的年龄层次也不尽相同。教师在选择绘本阅读时,一般会定一个比较宽泛的学习年龄段,却未能根据具体的年级和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绘本给学生阅读。

2.教学重点有偏差

对于数学绘本教学,有的教师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与趣味性,但失去了数学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而有的教师过于注重数学绘本里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忽略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把学生对于数学绘本的阅读仅仅定位在问题解决上,而非阅读兴趣的激发。

3.阅读指导不够精细

有的教师缺乏具体的阅读指导方法,用部分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获得代替所有学生,没有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方法的检验,阅读能力的获得,阅读兴趣的提升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忽视了数学绘本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活动经验的积累。

(二)指导策略

1.兴趣驱动

绘本一般是将数学知识转换成带有故事情节的图画,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知识,不再感觉数学是冰冷的。每个年级都有相对应的数学绘本阅读内容,这些绘本都是以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作为基础,学生在翻开绘本的第一感觉就是有趣。《我超喜爱的趣味数学故事书—课外活动(统计)》这本数学绘本,可以安排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和整理”学完后,引导学生阅读,借助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采用不同的的阅读形式,让兴趣驱动学生的思维,使得数学知识的学习事半功倍。

2.方法指导

(1)预习阅读单。根据绘本内容,设计简单的预习阅读单,阅读单上也可以提醒学生借助简单的符号圈一圈、画一画关键词句等。通过预习单,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绘本阅读,学生勾画及标注的地方,能让教师相对全面地看到学生的理解程度以及困惑的地方,为接下来的绘本阅读教学指引方向,从而实现教学的双向奔赴。

(2)问题引领阅读。比如在阅读绘本《我超喜爱的趣味数学故事书——课外活动(统计)》16、17页时,可以设计“他们是怎样成功收集到3个班同学的意见的”,在阅读绘本18-29 页时,可以设计“露西和他的小伙伴是怎样分类整理同学们的意见的?”的问题,这样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能借助阅读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升了数学素养。

四、数学试卷的阅读指导

(一)现状分析

1.不良的阅读习惯

无论是哪个年级,都存在学生做题只用眼睛迅速浏览题目内容后,不做具体分析,就匆匆动笔的现象,至于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选择什么样的条件可以求出相对应的问题,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一般是不进行阅读分析的。

2.消极的思维定势

做题时学生往往不认真阅读,甚至没把题目看完,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就认为是平时做过的题,不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立即下笔,导致解题错误。

3.畏难的心理因素

学生由于平时缺乏解题的能力,一旦遇到需要动脑思考的题目,或者长串的文字题,特别是近几年新兴的小古文题目等,便主动放弃,害怕自己没有能力,从而不去思考,内心主动把它归为不会做的题目。

(二)指导策略

随着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数学试题的呈现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过去的重视学生知识掌握的考查转向对数学素养的考查。针对这种导向,我们应分块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以达到正确迅速解题的目的。

1.文字题板块的阅读

(1)“圈”。圈,就是圈出关键词。例如:

A.第一段长一些 B.第二段长一些

C.一样长 D.无法确定

此题我们要教给学生,题中的关键词是“一根绳子分成两段”“3/5米”和“3/5”,我们在解题时,首先对“一根绳子分成两段”的条件进行分析,再抓住“3/5”这个分数产生的具体量和分率的区别,画出线段图,从而准确判断第二段更长一点。

(2)“缩”。缩,就是从大量的文字信息中删繁就简,留下主干信息。例如:

(2023 年盐城市五年级期末试卷)歌德巴赫猜想被称作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这个猜想是: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这个猜想的证明上取得重大突然。他证明了: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的乘积与一个质数之和。例如24=3×7+3,50=3×13+11。国际上将它称作“陈氏定理”。请将下面偶数表示成三个质数的乘加算式。

40=(▲×▲+▲),100=(▲×▲+▲)

针对阅读量这么大的题目,我们可以抓住主干句“任何大于2 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的乘积与一个质数之和”进行缩句,大于2的偶数=质数×质数+质数,这样解题思路就会很清晰。

(3)“索”。索,就是执果索因,也即从所需要解决的最终问题出发,从所给条件中探寻所需要的各种隐含条件。例如:

一个高为6厘米的圆柱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 )

此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圆柱的表面积”,我们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高”题目中已知是6厘米,再根据“表面积增加48平方厘米”这个条件,我们可以求出底面半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计算题板块的阅读

(1)“看”。拿到计算题,第一眼要看题中有几个数字,有哪些运算符号,同一级的运算有哪些,这些运算之间有什么联系。

(2)“想”。看着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想一想四则运算顺序,学过的运算定律和性质,这道题是否可以运用学过的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如果不能,该怎样按四则运算的顺序进行运算。

(3)“定”。就是根据四则运算的顺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问题解决板块的阅读

我们知道,数学阅读题强调的不是计算的繁难,而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数学的思考和理解,针对这样的问题解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指导阅读,例如:

(2023 年盐城市六年级期末试卷)如今网络团购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军军一家星期天准备去某餐馆就餐,这家餐馆在美团网上有团购代金券,70元一张,可抵100元消费,每次每桌限用两张,多余部分不找零钱,不足部分用现金补足。爸爸打电话预定的时候,服务员告诉他:如果不使用代金券,可以直接享受八折优惠。

①军军一家就餐一共消费了260元,采用哪种优惠方式更省钱?(列式计算说明4分)

②军军听到隔壁桌阿姨说:“不管是使用代金券还是八折优惠,我们享受的优惠都是一样的”。他感到很奇怪,怎么会是一样呢?聪明的同学,你知道,隔壁桌阿姨家消费的金额可能是( )元。(此题直接填结果,填出全部可能记2分,填出部分可能记1分)

(1)“读”。读,就是认真通读全篇,初步了解题意,养成边读边做标记的读题习惯,不急不躁,养成通过阅读理解题意的习惯。同时,在读较长文字的数学题时,应该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可以删繁就简,可以画出关键词,可以执果索因。

(2)“敲”。敲,就是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题中“70元一张,可抵100元消费,每次每桌限用两张,多余部分不找零钱,不足部分用现金补足”,“如果不使用代金券,可以直接享受八折优惠”,第②题中的“不管是使用代金券还是八折优惠,我们享受的优惠都是一样的”这些条件都必须认真推敲、理解,才能准确解题。

(3)“找”。找,就是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阅读,根据数量关系,选择有关联的条件,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来解决问题。如此题的第②小题,隔壁桌阿姨说:“不管是使用代金券还是八折优惠,我们享受的优惠都是一样的”。我们由此可以想到他们可能只用一张优惠券,也可能用了两张优惠券,这样分类思考使解决问题的情节或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面前,学会在阅读中思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知道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掌握必要的数学阅读方法,实现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必须将数学阅读的训练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我们不能把阅读指导的重心聚焦在解题思路的培养和解题熟练程度的训练上,我们应该从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视角出发,不断探索各种不同种类的阅读内容,不断优化阅读指导策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数学阅读中获得成长与进步。

猜你喜欢
质数绘本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奇妙的质数约定
用“同样多”解题
怎么教让质数学习更有趣
绘本
绘本
绘本
解题勿忘我
巧记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