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高校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问题及建议

2023-05-11 20:42张阳尹欣桐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西藏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拉萨市坡道设施

张阳 尹欣桐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1],为我国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行动指南、战略指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无障碍环境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基本标志。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2023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为首次针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的专门性法律[2],该法凝结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情怀,从法律层面再次肯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必将为保障残疾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障碍人士平等自由、积极主动、轻松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发挥重要作用。

校园无障碍是无障碍环境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学校场域的具体运用,构建校园无障碍,可以加大对残障师生的关怀和尊重,帮助残障师生提高适应校园生活的能力,助力残障师生灵活、轻松、便捷地使用各类校园设施和环境,同普通师生一样获取知识、技能及讯息,享受学习权利和基本人权、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能够帮助非障碍人士在特定情况下,自主、安全、方便地享受校园生活和学习。建构顺畅、完善、规范的校园无障碍环境,能够消除残障师生所处的物理环境障碍和自身心理障碍,使其能在普通高校中获得更加公平的教育资源并受到最少限制。本文深入剖析拉萨市高校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措施,意图为拉萨市高校校园无障碍环境的构建提供一些参考。

一、拉萨市高校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

随着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我国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逐步得到加强和规范,建设标准也不断改进和完善。拉萨市作为西藏首府,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走在西藏前列,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和措施,推动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向高标准、严要求、实举措方向迈进。《拉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推进……特殊教育健康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推进团结、文明、书香、健康、绿色、平安‘六大校园’建设”[3],为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规划了更加清晰的“蓝图”,亦为加快构建以人为本、设备齐全、设施完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人文美好的包容性校园无障碍环境指明了方向。2021 年8 月3 日审议通过的《拉萨市残疾人保障办法》第七章“无障碍环境建设”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优先推进下列机构、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造:(一)特殊教育、康复、社会福利等机构……”[4]该办法从教育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对残障人士接受教育进行了规范,有利于拉萨文明城市的构建。

近年来,西藏残疾人事业取得稳步发展,残疾人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高校残疾人数量逐年增长,根据《西藏自治区教育事业统计资料(高校、中职)》显示,截至2022年10月,西藏高校共有188名残疾在校生,其中普通本科生115人,高职专科生63人,成人本科生4 人,硕士研究生6 人。越来越多的残障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部分残障学生还在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和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育工作。西藏高校残障师生逐渐增多,因此建构校园无障碍环境很有必要。西藏7 所高校中,本科院校占4 所,高职、专科院校占3所。除西藏民族大学位于咸阳市、西藏农牧学院位于林芝市外,其他5所高校均位于拉萨市。研究探讨拉萨市高校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有利于全面反映拉萨城市发展的“硬设施”和“软环境”,进一步做强西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本研究对拉萨市辖区内的西藏大学、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着眼于物质环境无障碍,对3 所高校校园内人行道、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建筑的无障碍建设与设计规范情况进行了了解和掌握。西藏大学校园人行道较为平整,基本建有缘石坡道;教学楼出入口配有坡道,可供残障人士自由出入;至善楼(办公楼)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配有无障碍电梯,有残疾人自动开门按钮;图书馆出入口有坡道,坡度适中,适合轮椅出入,配有无障碍电梯,电梯门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方便轮椅出入,老校区图书馆配备视障人群阅览室及相关设备;餐厅入口有坡道,比较平缓,肢残人士可以搭乘轮椅进入一楼;体育馆出入口有坡道、门符合无障碍规范。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校园人行道较为平整,基本建有缘石坡道;教学楼出入口坡道1-1.5米不等,基本畅通,农业科学技术学院实训楼配有坡道,可供残障人士自由出入;图书馆出入口有坡道,坡度适中,适合轮椅出入。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园人行道较为平整,基本建有缘石坡道;图书馆出入口有坡道,坡度适中,方便轮椅进出。拉萨市高校在建筑物(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出入口、缘石坡道、路面、电梯等处,设置了便于残障师生出行和使用的相应设施等,推动校园无障碍设施趋于完善和规范,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文明校园、智慧校园的创建。

二、拉萨市高校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整体进展较为缓慢,而拉萨市高校无障碍建设起步较晚,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推进校园无障碍环境的构建,但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在细节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意识有待加强

目前,拉萨市高校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氛围不浓厚,高校人群对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学生的“残”与高校环境中的“障”在教育情境中不断冲突碰撞[3],校园无障碍环境人性化建设有待加强。通过调查、走访得知,拉萨市高校师生对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了解不足。可见,拉萨市高校师生的无障碍环境知识较为匮乏,缺乏对残障师生的了解,不够重视残障师生的真正需求。拉萨市高校师生无障碍环境意识薄弱、无障碍环境知识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推进和发展,不利于残障师生在普通高校学习和活动。虽说近年来推行的志愿者服务是高校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一大进步,但若不能从根本上转变认识、更新观念,提高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意识,一切都只能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二)校园无障碍设施建设不完善、不规范

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应以满足残障人士各方面需求为追求和目标,合理、完善、规范的无障碍环境才能方便残障人士活动。拉萨市高校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尚有不完善、不规范之处,主要表现为缘石坡道建设不规范,没有做到零高差,大部分人行道没有盲道,即使有也损毁较为严重。部分图书馆未配备视障人群阅览室及相关设备,警示标语字体不够大,出入口有坡道无盲道,也没有无障碍通行门禁,有的坡道坡度过陡,轮椅上下坡难度很大,不符合设计规范。无障碍电梯基本符合标准,但未在电梯口设置盲道,也没有配备提示音响和无障碍标志。部分建筑物配有无障碍厕所,但使用不合理,有的甚至堆砌杂物,无法正常使用,或者只张贴了无障碍标志但起不到提醒、警示作用,没有实际的无障碍设施。体育馆场所内无障碍设施配备不全。教学楼内未配备无障碍电梯和无障碍厕所,有的仅设置无障碍标志,字体却不够醒目。还有一个突出问题,拉萨市高校无障碍环境建设具有鲜明的滞后性,设施碎片化问题突出,一些无障碍设施是后期的加建或改建,未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与原有建筑设施不匹配,存在不协调、不合理等问题。拉萨高校校园无障碍设施欠缺流畅、完善的无障碍设计系统,流于形式现象较为普遍,尚未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脱离了“无障碍”的真正意义。

(三)校园无障碍设施利用不合理、管护不及时

无障碍设施施建时若未能充分考虑残障人士的实际需要,所建设施的服务性不强,也就不能有效发挥其真正作用。拉萨高校无障碍设计系统不全,以致无障碍环境呈现碎片化,建设流于表面,利用不合理,实用性不强,比如拉萨市高校厕所虽贴有无障碍标志,但未配备可供残障人士使用的厕位;出入口坡道过陡,不符合设计规范。除了形式化问题,拉萨市高校校园无障碍设施被无端占用问题也较为常见,校园人行道、坡道入口处经常因被占或被堵而无法正常使用。很多师生尚未意识到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对无障碍环境的认知,而学校有关部门亦存在运行不规范、管理跟不上、维护不及时等问题。拉萨市高校校园部分无障碍设施由于年久失修,后期缺少管理和维护,以致无法使用;校园人行道砖块翘起、松动、破损或缺失造成道路不平整,给残障人士出行带来了一定隐患。从前期的建设、中间的使用到后期的维护、修缮,校园无障碍环境保障体系需系统、完整,但目前拉萨市高校尚欠缺这一点。

三、提升拉萨市高校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建议

针对拉萨市高校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应从理念认识、设施建设、维护利用方面加强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营造重视校园无障碍环境的氛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当加强教育场所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有残疾的师生、员工提供无障碍服务。”[2]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满足残障师生、障碍人群出行、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需求的关键一环,与文明校园、智慧校园创建息息相关。拉萨市高校在推动校园无障碍环境系统完善过程中,应秉承人道主义关怀、立足于人文高度,重点关注对消除校园障碍、实现平等权利更加敏感的弱势群体,同时充分利用校园社团和各种组织,加强无障碍知识、法律、规范的普及和宣传工作。校园无障碍设施是服务于全校师生的,应转变校园无障碍环境仅仅为少部分人服务的固有观念,协同创建开放、包容、和谐、友善的高校校园。

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可以直接映射教育场域对残障师生、障碍人群的包容度、关爱度及残障师生、障碍人群在学校的参与度。只有真正了解、充分认识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意义,广大师生才会努力提升无障碍理念、意识,掌握和了解无障碍环境知识、法律规则,自觉维护校园无障碍设施并推进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对于残障师生,应收起好奇心理和异样、探究眼光,以人道主义关怀和宽容、仁爱的包容态度帮助、扶持残障师生,让残障学生同普通学生一样,在校园里正常出行、学习、生活。在普通高校校园环境里,残障者处于个体机能的“偏差”与社会功能的“异常”状态,与客观生理功能状态的“正常”呈现出对立状态[3],更需要师生的关心、爱护。学校层面,应在规章制度中提升教师对残障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对残障学生多加关注、关心和关爱,并在考核方式、学习辅助以及学习资源等方面提供帮助。师生层面,师生可以积极、灵活推行帮助残障学生的志愿活动,了解残障学生的心理活动和生活状况,为残障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氛围,加强高校心理层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

(二)统筹布局,推动设施规范和完善

高校校园无障碍环境的建构规划要做到流畅、连贯,需运用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统筹布局、合理规划、精准指导。针对拉萨市不同高校校园实际情况,应因地制宜、统筹布局全市高校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实行相应的校园无障碍发展细则;同时针对不同校园环境及身心障碍师生的障碍情况,具体了解残障师生、障碍人群的特殊需要,动员学校内的专业知识力量,为残障师生在校园中平等、充分参与学校活动扫除物理环境的“障”与身心残缺的“碍”,建构全面、规范、完善、可持续的校园无障碍环境。另外,拉萨市住建部门应联合教育系统尽快出台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规划标准和规范,把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各地区域战略规划和教育发展规划体系,严格执行无障碍建设规范、法律。无障碍设施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投入使用,新建的无障碍设施应当按照通用无障碍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并与周边的无障碍设施相衔接,突出系统性、连贯性,力争创建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校园。

拉萨市高校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应满足广大师生的无障碍需求,围绕人文校园目标,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在设施建设上需做到充足、规范、完善,位置和空间布局应合理、恰当。如校园路面应平整、人行道缘石坡道建设应规范,盲道建设应完备,提升教学楼无障碍通达率,提高无障碍厕所或厕位设置率和使用度;校园各出入口应保持平缓,防止师生摔伤;楼梯应加强双侧扶手设置和必要护栏保护;讲台高度要合理并安全摆放,方便老师授课等。加强拉萨市高校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应积极消除物理环境的显性障碍,营造一个和谐、友爱、规范的校园环境。

(三)加强设施监管、维护,提高设施利用度和实用性

拉萨市各高校行政教务部门应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驾护航,完善相应制度,对校园设施、设备等物理无障碍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制度化管理和改造,分区域完善校园无障碍设施,加强对出入口、坡道、电梯、盲道、无障碍厕所等必要设施的监管。校园各区域间无障碍设施应系统化,形成校园无障碍系统网络,保障残障师生安全、便捷到达校区的各个方位。拉萨市高校校园无障碍环境建构过程中,需加强对已建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障校园无障碍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损耗并及时修缮。同时,加强对师生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提高相关人员的执行力,尤其加强对任意破坏、挤占无障碍设施的个人和行为的监管和惩罚,保障无障碍设施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

围绕拉萨市高校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短板及薄弱环节,拉萨市各高校应在现状调研、实地走访基础上,结合施教对象、学生特点统筹规划,真正考虑残障学生各方面需求,实现校园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精准化、全方位、零死角、精细化,提高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系统性、连贯性和通用性,切实解决残障学生出门难、洗浴难、学习难和如厕难等问题,力争让校园的每一处无障碍建设与改造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提高无障碍设施的利用度和实用性。另外,加大对拉萨市高校残障人群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财政投入,因时应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有针对性的财政支持政策和税收帮扶政策,缩小各高校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间的差距,推动校园无障碍建设高质量发展,打造连续贯通、安全便捷、完善舒适、多元包容的友善校园,切实惠及残障师生、障碍人士等弱势群体,让“无碍”成“有爱”,化“有碍”为“友爱”,让所有学子都能在校园里“无障”出行、“无碍”学习。

猜你喜欢
拉萨市坡道设施
AMT坡道起步辅助控制策略
平朔东露天矿工作帮移动坡道优化研究
民生设施非“摆设”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拉萨市歌舞团迎来建团60周年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拉萨市近54年气温变化特征
拉萨市土壤肥力变化趋势与改良策略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