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方言一级元音语音实验分析

2023-07-10 02:59戚瀚匀吕士良
关键词:模式图昭阳区昭通市

戚瀚匀,吕士良,陈 爽

(西北民族大学 中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30)

0 引言

云南省昭通市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元、明、清以来政府相关的经济和移民政策都对昭通当地的文化、经济等产生了影响,使得大量的外来人口在昭通定居.长期以来的社会交往,使当地的语言既融合了外来居民语言的特色,又深受当地居民语言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如今的昭通汉语方言特有的发音特色.从地理位置来看,昭通市地处云、贵、川交界处,东接贵州,西连四川,管辖着一个区,九个县,外加一个县级市.这就造成了昭通市各个区域之间的方言在词汇、语音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差别.昭通市区各方言语音中,昭阳区方言最具有代表性.为了避免语料受到市内其他地区不同方音的影响,本文主要以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中的一级元音为研究对象.

昭通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次方言,语音中不仅保留了很多西南官话的特点,也有它独有的特征.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得出昭通市昭阳区方言语音在辅音方面表现出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等特征;在元音方面以鼻音做韵尾的元音多会产生鼻化,几乎没有撮口呼元音做韵母[1].但是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和普通话的普及,目前昭通市昭阳区的方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本实验对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一级元音的实验分析中,主要选取了四名本地居民为发音人,根据发音词表采集了元音声学信号.运用语音分析软件提取语音共振峰参数并制作声学元音图,再结合前人研究记录的昭通市昭阳区内方言的元音特征,进一步分析目前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一级元音的发音情况,得出目前昭通市昭阳区方言元音的舌位分布和声学特征,从而为更多研究方言的学者提供参数借鉴.

1 实验方法

1.1 实验材料和录音环境

根据《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记载,昭通方言中包含31个韵母,7个单元音,即[]、[i]、[u]、[]、[A]、[o]、[][2],而本该同为单元音的[y]被记作了[iu].由于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中的一级元音,而昭通方言中[]带有轻微卷舌色彩,所以不算为一级元音.昭通市昭阳区的方言中平翘舌不分,元音[]便与[]合并记为[].其中,将元音[o]作为一级元音.考虑到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中除了“哥”以外由元音[]单独作为韵母使用的音节中,[]都会被读作[o],因此在发音词表中将“饿”作为例词,并将元音[o]作为一级元音.最终确定的一级元音有6个,分别是[]、[i]、[u]、[]、[A]、[o].受语音发展演变的影响,元音[y]现在在昭通市昭阳区的方言中就发生了改变,不再读作[iu].为了更好地确定[y]的读音,选择了“育”字来进行测试,并增加了作为对比的双元音[iu]的测试字“休”.为方便分析,元音[y]不计做[iu].最终确定的发音词表见表1.

语音材料在安静房间进行录制,录音设备为笔记本电脑、领夹式麦克风,采用的录音软件是Adobe Audition CC 2018,录音参数为44 100 Hz.录制了昭通市昭阳区内四位发音人的声音,两男两女,年龄在50岁至55岁之间,无听觉、发音障碍,日常交流使用当地方言,长期居住在昭通市昭阳区.

录音按照录音表中的顺序进行,让发音人以自然的说话语调发音.表中有8个单音节词,每个词重复两遍,每个词提取20个共振峰数据,共获得140个数据.录制好的样本保存成wav格式,使用Praat软件提取共振峰.

1.2 实验方法

录音工作完成之后,对信号进行预处理,并按照音节切分便于提取参数.对信号进行标记之后,使用Praat软件提取音节元音共振峰的稳定段.参数提取时,根据男性和女性发音的生理特征,将男性最高共振峰频率设置为5 000 Hz,女性最高共振峰频率设置为5 500 Hz,提取每个元音20个采样点的共振峰数据.元音的前两个共振峰F1和F2能够反映舌位的高低和前后,因此只提取F1和F2的频率值.随后结合四位发音人共振峰数据使用,Excel制作共振峰模式图,并用SPSS统计共振峰数据,分析[y]和[]的语音特征.将整理好的共振峰数据使用Praat脚本绘制出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一级元音的分布图,同时用Excel绘制出较有代表性的发音人一级元音的舌位分布图与声学参数分布图,并通过对比分析,最终得出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一级元音的声学特征和舌位分布特点.

2 实验结果

2.1 元音舌位分析

一种语言或方言中的元音可以被分为一级元音、二级元音、三级元音等,一个元音可以充当一级元音、二级元音或三级元音.出现在单韵母中的元音是一级元音;二级元音是能够带韵头的元音,能够带韵尾的元音是三级元音,既能够带韵头也能带韵尾的元音是四级元音[3].共振峰则对元音音色的辨别有重要作用,元音前两个共振峰F1、F2对舌位和唇形的变化特别敏感.第一共振峰(F1)的大小可以判断出元音舌位的高低情况,F1越大,舌位越低,F1越小,舌位越高;第二共振峰(F2)的高低可以判断元音舌位的前后,F2越大,舌位越靠前,F2越小,舌位越靠后.在提取一级元音的共振峰数据之后将共振峰频率值转换为Bark值,通过Praat脚本制作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一级元音声位图(图1).Bark值计算公式如下:

Bark=7In{(f/650)+[(f/650)2+1]1/2}[4]

为便于观察元音的舌位分布,将同一组共振峰数据的平均值制作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一级元音舌位图(图2).

图1 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一级元音声位图

图2 昭通市昭阳区一级元音舌位图(单位:Hz)

从图1的参数分布来看,元音[i]和[y]多有重叠,但还可以看到元音[i]的舌位比[y]的更靠前,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唇形的圆展方面.对比图2可发现,元音[y]的F1均值为340 Hz,元音[i]的F1均值为350 Hz,即元音[y]舌位比[i]的略高,而元音[i]的F2均值为2 300 Hz,比[y]的大,说明元音[y]受圆唇的影响第二共振峰的均值比元音[i]小.结合图1和图2,元音[u]的F1均值为440 Hz,比[i]和[y]的第一共振峰均值高,即元音[u]的舌位比元音[i]和[y]低,且元音[u]的F2均值最低,即元音[u]的舌位最靠后,分布在图中右上方的顶点.元音[o]几乎和[u]处于一条垂直线,说明舌位前后的差别不大.元音[A]位于图1中下方顶点的位置,但由于四位发音人中一位女性发音人舌位比其他发音人低,表现出图中元音[A]所处的椭圆范围中有一部分音远离了[A]的集中区域.处于声位图中间的两个元音分别是[]和[],在图1声位图中两个元音重叠部分较多,但是对比图2会发现,两者间存在差别.在图2中元音[]的F1均值比元音[]低,说明元音[]的舌位比元音[]高,并且元音[]的F2均值比[]的更大,元音[]的舌位更靠前.

2.2 元音共振峰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一级元音间的差异,以一位具有代表性发音人的共振峰数据制作共振峰模式图(图3).

由图1声位图和图2舌位图可观察到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一级元音的分布情况,而图3可进一步分析各元音的声学表现,且在图3中增加了双元音[iu]的共振峰模式图,以便于和其他元音对比.从图3可以看到,[i]、[u]、[o]、[A]四个元音的第一共振峰呈递增趋势,即从元音[i]到元音[A]舌位逐渐降低.以元音[A]和[]的第二共振峰作为中线可将其余单元音的第二共振峰分为上下两部分,[]、[i]、[y]位于上半部分,[u]、[o]位于下半部分,元音[i]的F2最高,达到2 700 Hz,[u]的F2最低,仅1 000 Hz.除元音[iu]和[]的共振峰线条有凸出变化,其他元音的共振峰线条都比较平滑.双元音[iu]的F1从40 Hz上升至600 Hz,F2从2 600 Hz下降至1 600 Hz,说明在发[iu]音时,舌位的前后、高低均发生显著变动,与元音[y]有明显的差异.元音[]的F1前半段与元音[i]和[y]相近,在400 Hz左右,但后半段明显上升,达到500 Hz;F2只有1 700 Hz,比元音[i]和[y]更低.

2.3 元音[y]与[iu]的对比分析

由第一共振峰(F1)的大小可以判断元音舌位的高低,第二共振峰(F2)的高低可以判断元音舌位的前后,且复元音中前元音到后元音舌位的变化会通过共振峰表现出来,因此,此处通过分析共振峰数据来解决元音[y]目前在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中是单元音还是复元音的问题.提取四位发音人[iu]和[y]语音样本中的共振峰参数,制成共振峰模式图并进行对比分析(图4,图5).

从图4复元音[iu]的共振峰,可以看出四位发音人的F1均在上升,前两位女发音人的上升明显,后两位男发音人的上升较平缓;与F1的上升相反,四位发音人的F2均出现急剧下降,两位女发音人的值F2从2 500 Hz下降至1 500 Hz,两位男发音人的值从2 000 Hz下降至1 000 Hz.这是由于发复元音[iu]时,从前高元音[i]过渡到后高元音[u]时舌位的变化造成的.再从图5元音[y]的共振峰可以看出,只有“女2”和“男2”两位发音人的F1出现轻微上升,其中“男2”的较为明显.与F1不同,前面三位发音人的F2都在轻微下降,而第四位发音人“男2”的值则呈现急剧下降,这与双元音[iu]的F2相似,所以“男2”所发的元音[y]很可能是一个复元音.

图5 [y]共振峰模式图(单位:Hz)

为了进一步判断四位发音人所发元音[y]的情况,制作了元音[y]的数据统计表,表中包括四位发音人发元音[y]时F1、F2的平均值、标准差以及离散度.离散度可以帮助分析韵母音质的稳定性,离散度越小,音质越稳定.将离散度≤0.05的看作稳态单元音,0.05~0.1的看作动态单元音,离散度≥0.1的看作复元音[5].表中离散度保留三位小数,发音人的F1、F2数据统计如表2.

表2 发音人元音[y]F1、F2数据统计表(单位:Hz)

从表2可以看到,四位发音人F1的离散度都小于0.05,但“男2”的离散度接近0.05.F2离散度最低的是“女1”和“男1”,均不超过0.05;“女2”的F2离散度有0.08,处于0.05和0.1之间;“男2”的F2离散度最高,大于0.1.

根据上述判断标准,可确定“女1”“男1”所发的元音[y]是一个稳态单元音;“女2”所发的是一个动态单元音,舌位存在前后变化,但这种变化达不到另一个元音;“男2”所发的元音[y]是一个舌位前后变动较大的复元音.因此在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一级元音中,元音[y]处于从双元音[iu]逐渐变为单元音[y]的过程,元音[y]在昭阳区方言中还不是一个稳态的单元音.

2.4 元音[]分析

图6 元音[]共振峰模式图(单位:Hz)

表3 发音人元音[]F1、F2数据统计表(单位:Hz)

表3 发音人元音[]F1、F2数据统计表(单位:Hz)

按照上述离散度的标准离散度≤0.05的看作稳态单元音,0.05~0.1间的看作动态单元音,离散度≥0.1的看作复元音.由此,从表3可看到“女1、女2、男2”三位发音人F1的离散度均大于或等于0.1,可以看作复元音;而“男2”所发元音[]的F1则处于动态单元音离散度的范围中.两位女性发音人F2的离散度低于0.05,两位男性的则略高于0.05.说明在发元音[]的过程中,舌位高低维的变化比前后维更大,且舌位高低的变化超出了单元音舌位变化的范围,因此可以看作一个复元音.为了能更加准确地说明问题,截取发音最清晰的一位发音人的语图进行观察(图7).

图7中可以看到,共振峰发生了明显变化,且韵母部分的元音在语图上可被分为前后两部分.从听感上来说,在发完[]音后还可以听到一个明显的[].所以在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中元音[]可以认为是一个复元音.该现象被称为高元音后显裂化,发生这种现象是由于发音人在发音时调音器官回复初始状态,调音初始状态指嘴唇微开或微团,舌位适中,此时声道均匀,无明显收缩点,发出的音为央元音[][7].由此可以看出,元音[]的第一共振峰上升以及从舌尖前、不圆唇元音变为央元音是因为高元音后显裂化,形成了复元音[].

图7 元音[]语图(测试词:“字”)

3 结论

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对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一级元音进行分析,并使用共振模式图、共振峰数据对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中元音[y]和[]的发音情况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1)在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中,以[i]、[u]、[A]三个元音作为顶点,构成了昭通市昭阳区方言元音格局的声学空间.元音[i]为左上方顶点.虽然元音[y]和[i]的第一共振峰相近,但元音[y]因受圆唇的影响,第二共振峰会降低,与元音[i]形成区别.元音[u]的第一共振峰均值比[i]和[y]的高,但又比元音[o]、[]、[]、[A]的低,元音[u]的舌位比元音[i]和[y]低,比其他元音的高,且元音[u]的第二共振峰均值最低,即舌位最靠后,因此元音[u]为右上方顶点.元音[u]和[o]的舌位前后差别不突出,但在舌位高低方面有显著差异,元音[o]的第一共振峰远高于元音[u],即元音[o]的舌位更低.元音[A]是央元音,但第一共振峰值远高于其他元音,是下方顶点.元音[]和[]均为央元音,但[]的第一共振峰略低于[],第二共振峰高于[],即[]的舌位略高于[],且比[]的舌位更靠前.

2)通过共振峰模式图,可见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中的元音[y]与[iu]存在明显差异,元音[iu]的第一共振峰有轻微上升,第二共振峰有显著下降,但元音[y]的第一、第二共振峰则趋于平稳.再结合四位发音人的共振峰数据对元音[y]进一步分析,发现目前在昭通市昭阳区方言元音[y]从双元音[iu]逐渐变为单元音[y]的过程中,部分当地居民仍将元音[y]读作[iu],但更多读作单元音[y],当元音[y]是一个单元音时,舌位前后依然存在轻微变化,是一个动态的单元音.

总而言之,目前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中的一级元音相较之前记录的方音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值得进一步探究,比如本文所讨论到的元音[y]和元音[]的变化.希望该研究能为当地方音的整理及进一步推广普通话的教学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模式图昭阳区昭通市
昭通市种业现状与“十四五”种业发展对策
昭阳区苹果园杂草种类及管理方式调查
“双勾模式图”的推广与应用
组织学模式图绘画视频的制作及其应用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昭通市“省耕大讲堂”第二讲开讲
昭阳区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园林城市的途径和方法
模式图及模式图训练在口腔修复学教学中的应用
亲人
昭通市兽药饲料质量安全监管成效显著
浙江省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研制现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