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中医治疗述评

2023-08-08 16:54夏齐王昕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百日咳肺气针刺

夏齐, 王昕

近年来,百日咳发病率逐年升高,人们对百日咳诊疗的关注度相应增加。目前,关于百日咳诊疗的指南多属西医类别,缺乏指导中医诊疗百日咳的相关指南。中医诊疗百日咳历史悠久,方法多样,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地总结与推广。笔者通过中国知网,阅读近20年的中医治疗百日咳的相关文献,整理治疗百日咳的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为探索百日咳中医诊疗指南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西医认识

百日咳属于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程可达3个月之久,主要病原菌是百日咳鲍特菌和副百日咳鲍特菌。近年,百日咳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诊断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目前百日咳检测方法有细菌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但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在确诊百日咳方面存在一定不足[1]。

百日咳西医治疗是以阿奇霉素为主的抗生素治疗和对症处理。根据临床症状可选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镇咳药以及抗组胺药等。对危重病例,根据患儿临床情况可选择吸入一氧化氮、口服西地那非、支气管镜术结合N-乙酰半胱氨酸药物灌注治疗、换血疗法,甚至体外膜肺氧合等治疗方法[2]。

2 中医认识

2.1 病因病机 百日咳属中医顿咳、痉咳等范畴,系因时邪疫毒袭肺,主要病机是邪从口鼻而入,侵袭肺卫,疫毒化热化火,痰热互结,深伏气道,透达不得,肺失清肃,气逆上冲。《素问·咳论》“久咳不已,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百日咳病变部位主要在肺,涉及心、肝、胃、大肠、膀胱等。气逆犯胃则呕吐;气逆犯肝则两胁作痛,气逆犯心,心火上炎则舌下生疮;气逆化火伤络则目睛出血、衄血、痰中带血等。肺为水之上源,与大肠相表里。肺失治节,大肠、膀胱失约,则二便失禁、面目浮肿[3]。

2.2 常用治法

2.2.1 肃降肺气,和胃止呕 小儿脾常不足,湿蕴痰伏,外邪不能从肺卫而解,深伏气道,与伏痰搏结,壅塞肺气,肺失肃降,气逆上冲而致痉咳阵作,治宜肃降肺胃之气。李英鸾等[4]将百日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自拟百茅汤和对照组(罗红霉素和小儿联邦止咳露)。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7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运用百茅汤以肃降肺气、和胃止呕法治疗小儿痉咳,确有其良效。

2.2.2 疏肝泻火,清肺止咳 “气者其根在肾,济养于脾,升发疏泄于肝,出入升降治节于肺。”人体气机升降与肝气升发与肺气肃降密切相关。“肝脉布胁肋,其支别贯膈,上注于肺。”肝气不疏,郁久化火,火灼伤肺,导致肺失清肃可成“痉咳”。“有乾咳嗽者……极为难治,此系火郁之证。乃痰郁其火邪在中,用逍遥散以开之,下用补阴之剂可愈。”李书生[5]以丹栀逍遥散加减疏肝泻火,清肺止咳治疗百日咳,获得良效。

2.2.3 活血化瘀,清热化痰 肺主气,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肺气闭则不能贯心脉而行血,影响血液运行,瘀血停滞,络脉损伤。久咳必瘀,风痰搏结,导致络脉瘀滞,咳伤血络,血从外溢。痉咳期病理特点是瘀滞气阻,病久入络,治宜活血化瘀,清热化痰,如陈寄尘[6]自拟的丹七双紫麻石汤。现代研究表明,百日咳痉挛性咳嗽与肝源性的凝血障碍引起的呼吸道黏膜点状出血有关,且凉血化瘀药可拮抗炎症渗出、解除炎性水肿及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这证实了凉血化瘀法治疗百日咳的科学性,但具体机制还待进一步研究[7]。

2.2.4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上行。”周慧生[8]认为寒邪束肺,饮停于肺,肺失肃降而致肺气上逆,引起咳嗽,故选用半夏、麻黄、五味子、干姜、细辛、百部等药治疗百日咳,收效颇佳。若饮热之邪郁肺而热重于饮者,以越婢加半夏汤为代表方。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半夏可直接抑制咳嗽中枢以镇咳。麻黄碱对支气管痉挛有较持久的解痉作用。五味子的乙醚提取物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能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非特暴性抵抗能力。细辛、百部具有抗菌作用。除此之外,另有医家采用峻下逐水法治疗百日咳,代表方剂十枣汤,亦取得良效。总之,治疗百日咳须辨证论治,勿失其法。

2.3 中医外治

2.3.1 针刺四缝穴 中医认为百日咳由久咳损伤脾肺之气所致,脾气虚损常致肺气不足,脾失健运、水湿不运,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故出现咳嗽痰多。“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气健则肺气宣降功能正常,痰邪自去,诸症悉除[9]。针刺四缝穴以达健脾益气、消积导滞之功。

2.3.2 针刺董氏“十井穴” 《幼科发挥》云:“凡咳嗽有痰有气,痰出于脾,气出于肝,皆饮食所化,脾总司之也……故治痰咳,先化其痰。”董氏“十井穴”所属经络或为肺经或络于肺或经过于肺。百日咳病位在肺,远道取穴,选用董氏“十井穴”宣开肺气、清热泻火,兼以利咽解痉,以平上逆之气[10]。

2.3.3 针刺十宣穴、合谷穴、内关穴 选取主穴十宣点刺放血,配合合谷穴、内关穴用泻法针刺不留针或稍留针,治疗痉咳期百日咳。以上穴位合用泻热止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通畅气血,能扶助正气,充分调动人体免疫功能,有效地对抗时邪病毒,因此取得较好疗效[11]。

2.3.4 天突穴刺血点醋加火罐 天突穴局部浅刺出血、复加点醋、火罐。《灵光赋》“天突宛中治痰喘”。中医理论认为天突穴除壅消滞、通利气机。醋能溶解凝血,凉爽降镇,制止痉挛,下气除热。加拔火罐更能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消炎导滞,推陈致新。该方法治疗百日咳可能是通过经脉相互联系而产生了综合性功能[12]。

2.3.5 针刺后拔水罐 肺热型主穴取大椎、肺俞,配合肝俞、丰隆;肺寒型主穴取肺俞、脾俞,配合足三里、太渊。按证选取以上穴位针刺,针刺后将维生素K1注射液装入小罐内,扣放在针刺后的主穴上,拔水罐。针刺肺俞、太渊宣肺止咳、通调水道;针刺脾俞、足三里及丰隆健脾益胃、止呕除痰;针刺大椎清泄热邪、止衄;针刺肝俞息风止惊。研究表明,维生素K1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又有研究认为患百日咳时有肝原性的凝血障碍,引起呼吸道黏膜点状出血和静脉瘀滞或血管中毒性损害而致痉咳,曾试用维生素K1肌内注射治疗,止咳效果较满意。故针刺后加维生素K1在穴位上拔罐[13]。

另有用黄连素注射液在肺俞治疗百日咳,肺俞穴主治咳嗽、哮喘;黄连素注射液清热泻火,对百日咳杆菌有抗菌抑制作用[14]。

2.3.6 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治疗百日咳无针刺疼痛,可减少小儿哭闹情况,增加患儿配合度。廖康荣等[15]将百日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乳糖红霉素静脉滴注7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自制中医穴位敷贴治疗。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76%,且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自制中医穴位敷贴可提高百日咳的有效率,可以减低炎性反应。另有报道称冰硼散敷于手足心、蛇胆川贝散或蛇胆陈皮散敷于手足心和肚脐孔处治疗百日咳取得良效。

2.3.7 按摩加拔罐 中草药泡脚使身体出汗后,实施六指按摩法,全足按摩,重点加强肺及支气管、扁桃体等反射区,再以身柱穴为中心点拔罐治疗百日咳,可取得一定效果[16]。

2.4 验方

2.4.1 白屈菜 白屈菜性味苦、凉,归肺、胃经,能降泻肺气。现代研究表明,白屈菜有抗菌、祛痰镇咳、解痉、消炎等功能。白屈菜碱具有抗副交感神经和抗组织胺活性,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咳嗽中枢而止咳;平喘作用可能是白屈菜总生物碱能松弛气管平滑肌,解除支气管痉挛[17]。

2.4.2 鸡苦胆 鸡苦胆具有清热泻火,兼有祛痰平喘的功效,有效成分为胆酸钠,能降低或消除中枢兴奋性,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缓解痉咳[18]。鸡苦胆所含鹅脱氧胆酸能抑制咳嗽中枢,减少呼吸道黏膜分泌,有抑菌消炎作用[19]。另有异烟肼和百咳灵联用治疗百日咳。异烟肼为杀伤结核杆菌的常用药,对百日咳杆菌也有一定功效,而百咳灵为动物苦胆类制剂,有抑菌作用,和异烟肼合用有协同作用,效果比较满意[20]。

2.4.3 棉榔青 棉榔青是傣族传统经验方之一,收载于傣药书籍《档哈雅》中,民间中用于治疗各种病因所致的咳嗽,有良好的止咳、化痰、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缪维平[21]将百日咳患儿随机分为棉榔青组和舒喘灵两组。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但棉榔青组平均住院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舒喘灵组。棉榔青治疗百日咳具有一定效果。

2.4.4 百部 百部性微温,味甘、苦,归肺经,功效为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临床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顿咳等症。百部能增强呼吸功能,杀灭致病菌,降低机体炎症水平,缓解炎症引起的咳嗽[22]。

2.4.5 杠板归 杠板归,味酸,性微寒,归肺、膀胱经,功效为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咳,为江浙民间治疗百日咳的常用草药。现代药理研究指出,杠板归的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抑制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和降低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的含量而发挥抗炎作用[23]。

2.4.6 南天竹 《福建中草药》中记载南天竹可治百日咳。药理学研究表明,南天竹具有止咳平喘、抗菌功能。南天竹种子粗提取物在剂量为0.1~1 g/L对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24]。

治疗百日咳验方相关记载鸬鹚涎、鹅不食草、马齿苋、马鞭草、川椒、凤凰衣、蝉蜕、蜈蚣也可用来治疗百日咳,但具体机制还待进一步研究。治疗百日咳,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可酌情使用验方,有助于百日咳治疗与恢复。

2.5 食疗 在古文献中可供参考的食疗方有《本草汇言》白萝卜汁与饴糖同服,清代王翔《万全备急方》姜和蜜捣汁冲和,在饭镬上蒸,连露三夜后服,清代谢元庆《良方集腋》鸡蛋开孔,纳入川贝母与糖,蒸服,或建兰叶同冰糖煎服;日久不愈,可煎服生西瓜子[25]。百日咳食疗方的相关文献指出东风橘根炖猪肺、玉米须煮水、冰糖炖麻雀、罗汉果炖猪肺、芹菜蜂蜜汁、川贝杏仁粥、金橘茶等也可治疗百日咳。但食疗方缺乏科学实验对照,是否确切有效存疑。

3 展望

中医治疗百日咳方法多样,可改善甚至治愈百日咳,发挥好中医药优势有利于寻找防治百日咳的方法,但关于百日咳中医药的科学研究需要标准化,治疗百日咳的中医药药理机制需进一步探寻。

猜你喜欢
百日咳肺气针刺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针刺配合印堂灸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小心百日咳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百日咳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