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临床实践能力的中医临床综合实训课程实践初探

2023-09-05 09:50熊倩李勇华李杏英于鹏龙杨勤吴巧
科学咨询 2023年13期
关键词:骨伤实训技能

熊倩,李勇华,李杏英,于鹏龙,杨勤,吴巧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教育关乎着人类健康事业的传承,医学人才的培育与实践教学质量息息相关[1]。高职高专学生的在校时间和实习时间都比较短,课程学习比较集中,快速掌握临床基础操作是进入临床实习的基础。然而,高职高专医学生存在实操水平较低、动手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进入临床的信心和临床实习效果[2-3]。为提升学生的临床操作水平,增强学生的临床自信,培养职业技能过关的中医学生,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了中医临床综合实训课程,加强实践性教学,强化实训考核评价。

中医临床综合实训这门课程主要针对中医临床专业的学生开设。中医临床专业指需要通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的中医类专业,包括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中医骨伤专业。中医临床综合实训课程的开设时间在大二年级下学期。此时,学生已经学完所有的中西医基础科目以及大部分临床科目,具备中西医基本操作能力及相关临床诊疗理论知识,但缺乏相应的临床思维和临床自信。中医临床综合实训课程以《2022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技能考试大纲》为指导,与中医行业的准入考试对接,以理论加实操的模式对中西医的临床常见操作进行归纳、讲解、演练,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自信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医患沟通能力,为学生在后期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医临床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践方案

(一)课程依据

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指导下,我校以中医药护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开设了中医临床综合实训这门课程。

(二)课程作用

中医临床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师根据临床工作的需要和中医助理执业医师考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特点,将教学目标设定为3个任务模块,即病案分析、中医临证、西医临床,有重点、有条理地对中西医操作进行归纳总结和强化实训。中医临床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自信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医患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对中西医常见病进行体格检查、辨证论治,并能判读常见病的X光片、化验单,掌握常规心电图的判读,具备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中医临床综合实训课程的总学时为32学时,课程内容包括病案分析、中医四诊操作、针灸操作、推拿拔罐操作、病史采集、中医临床答辩、体格检查、西医操作、西医答辩九项内容。以上内容在学生前期的学习中均有涉猎,知识点分布于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针灸学、推拿学、诊断学、内科学、影像学等多门学科中。但学生学习各学科的时间跨度较大,知识点零碎,多数学生表示知识的遗忘性非常大,缺乏进入临床的信心。课程组对临床常见的技能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激发了学生对临床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于处理临床病症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融入爱伤意识以及医患沟通技巧,为学生的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医临床综合实训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见表1。

表1 中医临床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表2 高职高专中医临床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前的心理状态调查量表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

课程组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了课件、视频、微课、题库等课程资源,以雨课堂为主要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坚持“五法合一,能效反馈”的原则,以任务驱动法确定预习复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案例教学法模拟临床实操,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活性;以教师示教法分步骤对技能进行讲解,立足重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分组练习法要求学生进行团队协作,互评互补,提升技能;以归谬法进行归纳总结,强化易错点,降低重复错误率。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课程组选择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20级中医类专业学生,包括中医学专业5班(63人)、6班(58人),针灸推拿专业4班(63人)、5班(64人),中医骨伤专业1班(52人)、2班(56人),共计356人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课前1周,课程组对学生进行技能测试。学期末,课程组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测试以《2022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技能考试大纲》为标准,分为三个大类进行测试。课程组对比了课程实施前后各班学生的技能得分情况。课程实施前后,课程组邀请学生填写了《高职高专中医临床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前的心理状态调查量表》,从“临床自信”“行业信心”等多个维度对各班学生学习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课程组对学生的得分情况进行了汇总,分值越高,提示学生进入临床前的心理状态越好。课程实施前后,课程组通过问卷星调查学生对本门课程是否感兴趣,对比实施前后的感兴趣度。课程组人员指导研究对象完成问卷调查,研究人员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调查对象在知情同意后独立完成调查问卷。

(三)数据统计

课程组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D)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课程实施前后各组学生的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如表3所示,课程实施后,各班学生的技能测试得分均高于实施前的得分(P<0.01),学生对中西医常见操作更加熟练。

表3 课程实施前后各班技能测试得分比较(±SD)

表3 课程实施前后各班技能测试得分比较(±SD)

注:骨伤:中医骨伤专业;针推:针灸推拿专业;中医:中医学专业。

班别 人数 实施前得分 实施后得分 t 值 P 值骨伤1班 52 46±12.87 64.92±11.96 -12.60 0骨伤2班 56 48.59±9.47 67.04±9.83 -22.26 0针推4班 63 55.04±9.26 74.90±7.53 -25.85 0针推5班 64 53.20±8.14 72.08±7.13 -52.79 0中医5班 63 50.03±8.57 69.94±8.42 -113.60 0中医6班 58 53.48±9.39 71.70±10.77 -48.00 0

(二)课程实施前后学生的心理状态评估

如表4所示,课程实施后,各班的心理状态得分均高于实施前(P<0.01)。这说明中医类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前半学期心理状态不佳,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没有信心,缺乏行业自信。学生在经过一学期的中医临床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后,得分明显提升。这说明本课程的实施对于增强学生的临床自信具有较好的作用。

表4 课程实施前后各班学生的心理状态比较(±SD)

表4 课程实施前后各班学生的心理状态比较(±SD)

注:骨伤:中医骨伤专业;针推:针灸推拿专业;中医:中医学专业。

班别 人数 实施前得分 实施后得分 t 值 P 值骨伤1班 52 7.01±1.79 9.79±2.56 -14.77 0骨伤2班 56 6.92针推4班 63 7.76±针推5班 64 7.56±±1.71 9.41±2.83 -12.47 01.62 10.20±2.85 -11.47 02.03 9.91±2.87 -14.78 0中医5班 63 7.43±2.23 9.78±2.43 -14.51 0中医6班 58 8.20±2.60 10.29±2.80 -10.44 0

(三)课程实施前后学生的课程兴趣度比较

如表5所示,本课程实施后,学生对课程的感兴趣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P<0.01)。

表5 课程实施前后学生对课程的感兴趣度比较(%)

四、讨论

中医临床综合实训课程针对的是中医临床专业大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大二学期末,学生将正式开始为期一年的临床实习。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有着在校时间短、学习任务重、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等特点。在就业方面,高职高专的学生又面临学历较低、岗位受限等问题[4]。高职高专的学生会面临临床实习与就业的双重压力,许多学生在大二下学期开始变得焦虑、不自信。在中医临床综合实训课程开设后,课程组从“行业信心”“临床自信”等维度评估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在课程实施前,学生的心理状态评分普遍较低,总分为18分;在课程实施后,所有学生的平均得分为9.90分。这说明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在实习前,心理状态较差,他们普遍缺乏行业自信和临床信心。中医临床综合实训课程对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结合相关临床案例强化实训,能减轻学生因自身知识掌握不牢固带来的临床实习恐惧,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课程组通过对比课程实施前后学生对课程的感兴趣度,发现课程实施后,学生对课程的感兴趣度高于实施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从侧面反映学生对实践课程的接受度较高,实践课程更加贴合临床的内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课程组对课程实施前后各班学生的技能测试得分情况进行了对比,发现各班学生课程实施后的得分均明显高于课程实施前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本门课程的开展具有现实意义,对于以前学过的中西医常见操作,学生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临床思维。技能测试得分可以直观地反映学生的操作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中医临床综合实训这门课程,能提高临床能力,为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西医临床技能是中医临床专业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病案分析、中医四诊操作、针灸操作、推拿拔罐操作、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西医操作等九个方面的内容,它是中医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培养的中医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5]。此外,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掌握度会影响他们对临床工作的期待和信心,甚至影响他们未来的就业选择。有研究发现[6]专业实践教育能够让医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实操的过程中,学生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和行业信心。中医临床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五法合一,能效反馈”原则,对知识点进行拆分、归纳、强化训练,在给学生纠正技能操作的同时,通过案例模拟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思维和临床应急能力。此外,中医临床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师还在教学中强调爱伤意识和医患沟通技巧,兼顾人文素养、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为学生进入临床以及就业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综合实训课程的开设能增强中医临床专业学生的临床自信和行业信心,并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水平。此类临床衔接课程在高职高专大二年级秋季学期开设是有必要的,它能弥补高职高专医学生存在的临床思维欠缺等不足。

猜你喜欢
骨伤实训技能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画唇技能轻松
高职高专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