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探究
——以右江民族医学院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为例

2023-09-21 22:21陈祥凤龙芳敏郑学森徐启江杨凤莲何彦妮罗世华王俊利
科学咨询 2023年13期
关键词:右江生物医药医学院

陈祥凤,龙芳敏,郑学森,徐启江,杨凤莲,何彦妮,罗世华,王俊利*

(1.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2.右江民族医学院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3.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4.右江民族医学院药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随后,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深化产教融合”进行再次强调。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企业的核心竞争体现在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上。核心技术的研发需要高等院校向企业不断输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中国的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为满足产业发展,产教深度融合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现代产业学院作为引领校企合作的重要教育载体,对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而带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医科背景下,培育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对于促进人民健康,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具有深远意义。

一、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契机

国家统计局印发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将教育列入第三产业[1]。教育作为第三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地位,对带动第一、第二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能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现代产业学院的发展具有诸多有利的客观条件。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实施产教融合的内在动力。提高人才素质和岗位胜任力是产教融合的教育动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吸引高素质人才是产教融合的产业动力。此外,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人才盗猎”机制的存在导致企业的理性策略是尽可能“盗猎”人才,而不是培养人才,从而导致劳动力市场上技能人才供不应求[2]。这种虚假的人才市场供不应求,无论是对高等院校人才的输出和就业,还是产业对人才需求的满足都是不利的。新兴产业本身在经济体量、经济贡献等方面有一定的短板,企业间“人才盗猎”会加剧产业“人才饥荒”的局面。为解决企业对人才培育的投入放缓、新兴产业人才需求不足等问题,现代产业学院在“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经验中应运而生。

二、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基础

(一)立足教育,面向产业

2015年,“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关注人类生命全周期的健康观念迅速发展,康养产业的发展尤为明显[3-6]。在高等教育及健康研究领域产生了以大健康为背景的研究发展动向,在一些非医学领域已经有探索和发展,比如健康经济学、健康心理学等学科的兴起[7]。在以防代治、以健康代疾病、以医养结合代替传统养老的大健康背景下,关注人类生命全周期的大健康观念成为学科发展新趋势。“十三五”期间,不少省份将大健康产业纳入规划之中[8-9],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并引领大健康产业链的健全与延伸。右江民族医学院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立足优势专业,结合地方特色,深化校企融合,争取政府引领,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人才,遴选符合地方发展的共建企业,力求靶向发力,锚定产业发展基石。百色市是革命老区,也是具有诸多特色的地区,在中草药、林下药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及生态旅游、康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现代产业学院结合地方特色,与企业紧密合作,形成多学科共同发展的趋势,促进大健康产业链延伸。

现代产业学院在建设初期积极探索结构合理的共建单位,67%的企业属于域内企业,33%的企业属于域外企业,规上企业占比100%。经走访、调研,现代产业学院与企业达成合作共识,签订框架协议,在产业学院建设任务下,共同探讨产学研融合模式和制度。对于域外企业,现代产业学院要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现代产业学院构建了整合多方育人要素、协同各方育人资源的教育模式。

(二)校企融合协同育人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创新建立产业学院校企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与多家域内外单位建立共建关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导师共同培育人才,有效解决人才专业化与企业人才培养规模之间的冲突。现代产业学院视域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传统意义上的职业人才培养稍有差异,需要现代产业学院整合高等院校和企业的育人要素。现代产业学院视域下的产教融合有别于传统的“校中厂”“厂中校”“契约合作”等模式,因此,现代产业学院要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机制,在产业学院理事会的领导下整合各方育人要素,实现产教融合,构建“产教研用”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校企协同机制。校企共同研发科研项目,共同开发产品平台,共同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共同培养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

(三)产教融合制度探索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探索了现代产业学院育人的路径。一是在合作框架协议下,采取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信息共有的模式,建立知识产权友好协商机制。二是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要求的框架下,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产业学院建设评价制度结合校企双方力量,促进育人成效与服务产业的有效平衡。三是创新人才流通机制,采用身份互认制度,校企双方高层次人才身份双向互认,并在校企双方遴选“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双师型”人才,加强校企人才交流与沟通,打破人才交流的壁垒。四是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引领机制及配套政策。右江民族医学院成立校级层面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现代产业学院的规划和建设。同时,右江民族医学院在所依托的优势专业的二级学院设立了工作专班(如医学检验学院)。在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上,右江民族医学院建立了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制度,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完备链条。同时,右江民族医学院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健全各类机构设置,如现代产业学院理事会、综合办公室、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机构。创新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的工作不畅等问题,有利于工作的推进和产业学院的建设。五是“引企入教”与“引校入企”相结合,右江民族医学院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在共建单位中遴选企业兼课教师、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导师(含学术型硕士),有力引企入教。学术型研究生“双导师”制的探索实现了研究型、复合型人才助推产业转型,完善了供给侧人才结构,满足了产业人才需求。同时,为促进产业发展,右江民族医学院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建立健全企业人才职后的培养,通过探索企业人才学历提升通道等方式发挥高校的智力优势,引校入企,实现校企人才双赢局面,有力地推动产教融合。六是创新产教融合载体,右江民族医学院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与共建单位在育人、科研、产业合作、产品开发、平台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投入等方面发挥各方协同创新的优势,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机制,助力现代产业建设。

三、现代产业学院育人机制

(一)建强师资,优化团队

导师制是本科生教育中重要的培养模式,现代产业学院视域下融合校企双方优势,构建“双导师制”协同育人模式,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在育人功能上的创新点。现代产业学院作为助力教育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纽带,在建设中着力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和促进产教融合的重要方式。右江民族医学院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的企业师资占比达32.6% ,学校师资占比67.4%。从学历结构来看,右江民族医学院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的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及以下师资占比分别为77.9%,19.8%和2.3%。右江民族医学院要创新师资制度,打破引企入教的障碍;创新现代产业学院育人体系,打破职前教育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分离状态;引企入教,做好人才培养的职前教育,解决教育体系与产业用人体系的分离。校企师资流通、高校师资入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企业职工的职后教育,培养双师型教师。

(二)整合资源,共建课程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的课程建设分为:专业课建设、职业能力建设、特色课程建设、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科研能力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平台建设。课程建设具备一定的特色,一是各特色优势专业根据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要求和规划安排相关的企业导师参与到本科教学中,导师制为建立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二是建设创新创业课程,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采用公共选课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素养的培养,并且辐射到其他专业。三是开设一系列讲座和校企共建课堂,从产业前沿、共建企业的文化、市场营销、产品研发、产业发展、公司运营等各个角度给学生进行授课教育,建立引进企业人力资源职业教育课程机制,让学生提前接触职前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四是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的创新项目、创业项目、实训项目、横向课题、企业论文选题等,为产业学院的学生提供研究产业实际问题的平台,培养学生具有产业视野和研究能力。

(三)培育学生,加强创新

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素养目标融入课程,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以此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研究表明,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本科生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10-11]。创新创业选课布局与现代产业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企业横向课题作为毕业生的论文选题,不仅能够提升本科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的科研能力。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联合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在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科研实训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项目时,企业导师也给予了积极指导。

(四)搭建平台,优势互补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基于体外诊断技术、特色资源生物医药健康产品、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公共卫生与健康养老服务行业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生产流程,整合现有的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平台,充分利用多主体优势资源,采取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共建一批适应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大型实践教学和协同创新平台。

四、结束语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紧紧围绕区域新兴产业,依托高校优势专业,对职业教育的模式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是高等院校参与到国家职业教育的具体体现。右江民族医学院立足地方特色,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助力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探索出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新模式。

猜你喜欢
右江生物医药医学院
右江民族医学院2023年招生简章
新乡医学院
闭月羞花
右江民族医学院2021年招生简章
右江民族医学院成人高等教育2020年招生简章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