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重塑与实现路径

2023-09-21 22:21额尔敦
科学咨询 2023年13期
关键词:职校职教农民

额尔敦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乡村迅速、稳定发展的基础政策。在此背景下探究农村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重塑与实现路径,需要我们了解农村职业教育肩负振兴乡村的责任、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发挥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功效与价值,确保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的发展所需契合,从而为农村培养一大批专项人才。就农村的发展现状来说,农村仍旧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总量不足、储备人才匮乏等问题,这对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现代化来说有着较大的阻碍作用。为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当地职业院校要积极转变发展理念,既注重“富口袋”的技术技能培养,又注重“富脑袋”的观念转变、思维优化,从而打造适宜当地发展、结构合理、多层次兼备、覆盖农村农业发展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队伍,以人才带振兴。

一、农村职校要肩负振兴乡村的责任

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发展战略,代表的不仅是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而且代表着农村生态、社会以及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同步振兴。农村职校应当注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等功能,积极担负责任,主动升级、合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所需的人才、技术支持。首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校需要履行“三农”人才培养的责任。乡村振兴不仅需要一支爱农村、爱农民与懂农业的“三农”队伍,而且需要大量有专业知识、会经营、会管理、会交涉的新农民。因此,农村职校需在培养学生方面下重手,大力推进培养创新、培训创新,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其次,乡村振兴要求农村职校担负起研发农业新技术的任务。在新时代下,农业经济的发展需农村职校持续提高新农业技术的科研水平、成果创新能力,搭建科技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稳定桥梁,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再次,乡村振兴要求农村职校积极履行为社会服务这一义务。土地确权等相关法律宣传、农村建设规划以及田园建设等新任务、人才培养的升级要求,都在督促农村职校拓展核心功能,积极开创新模式,持续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最后,乡村振兴要求农村职校应当肩负起乡村文化传播与传承的责任。农村职校应当充分利用人才与基地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校村共建、文化下乡、文化传承等一系列措施,加深乡村民众对法律的认识,推动移风易俗,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切实促进乡村文化走向繁荣,展现乡村潜藏的活力,发挥乡村的独有魅力,为乡村文化以及树立精神文明提供助力[1]。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

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肩负有相应的责任。

(一)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但是整体素质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从文化素养层面来讲,根据数年前我国的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农村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为9.74%,而其中还有部分是高中教育人口,6岁以上未接受文化教育的人口为7.25%,小学、中学文凭的人口占据85.7%。在新时代,我国农村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显著增加,但由于农村过于落后,拥有高等教育学识的年轻人留在农村有出路的寥寥无几,这使得很多人望而却步。因此,实际上,农村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几乎没有增加,甚至有减少的趋势。由于综合素养较低,大多农村人只能从事简单的工作,对机械操作、信息操作等一概不知,对现代管理、经营等也难以适应。在乡村振兴中,农村职教有着基础性、全局性价值,教育课能为职业农民的成长提供助力。我国于2017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促进职业农民培养、农工职业培养。因此,农村职校应当承担时代赋予自身的社会义务,投入培养职业农民的热潮中。培养职业农民不仅可以帮助农民掌握市场经济知识与农业生产技能,提高其生产、管理能力,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增收,而且可以改善部分农村的风气,刮起文化学习的浪潮,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2]。

(二)现代农业顺利发展的推动力

现代农业与农民综合素养直接挂钩,若是农民未“现代化”,那么,农业现代化也无法发挥作用。政府要关注农村职教,加大培养力度,从文化、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培养新时代农民。农村职校可以通过试点先行,培养新时代农民,让他们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善于管理。这种做法能够带动农村人口就业,并良好地实现农村经济增收、农村经济绿色发展。因此,加强农村职教既是农村经济的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3]。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

城乡融合理念下的城乡等值观是我国对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思想的重要突破,而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则是对职教本身价值认知的回归。

(一)促进个体职业发展的工具性与自身发展的人本性的统一

不论是职教的产生,抑或职教的发展,他们的动力都来自社会的需求。因此,职教不仅是对人服务,而且是对社会服务。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环境逐渐出现变化,人们开始认识到职教的正确价值,也发觉其根本价值是为人的优质生活提供服务。因此,职教的价值是一种应然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于农村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及工具性的价值取向,农村职校要根据农民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职业教育,使乡村社会实现人人有业、人人乐业,使农村人口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对应的优质生活。农村中的弱势群体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满足经济及精神需求,获得内生动力[4]。

(二)坚持为推进“农民富”服务

我国为“共同富裕”这一战略规划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而当前的战略目标正向“富裕农民”方向转变。为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在清贫方面,我国已收获较大成效,但从整体来讲,我国依然还有5 000多万人处于贫困状态,这是脱贫还需解决的难题。不管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建设美丽乡村,最终的目标都是“富农”。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效途径不仅是引进外部资源,更多是提升农民的内生动力。首先,农村职校要将“富裕农民”设置为办校定位,立足于农村实况,灵活设置培训专业,提升农民的职业能力。其次,农村职校要将“培养农民的创业能力”设置为办学目标。在农村地区,贫困有着显著的传承性,为打破这一恶性循环,我们必须从根本入手,切断贫困。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的重塑路径

(一)加强统筹管理

20世纪末,我国便开始推行“农科教结合”战略规划,但在当时遇到了一个较大的问题,那时我国尚未建立统筹机构,导致农村职教资源无法形成合力,分布极为“均匀”。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职教一体化发展同样是必然要求,城乡职教本就是一个整体,相应的资源同样是一个体系。政府将教育资源统一调配,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育发展。对于农村职教来讲,其未与城市教育资源实现共通,导致发展后劲呈现明显的不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管理是解决其后劲不足的有效方式,同时也可保证农村职教能够为农村发展、农民培养提供可靠助力。从全局角度而言,国家需要一个涵盖社保、教育、发改等与诸多部门有关系的统筹机构,这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局部角度而言,在乡村振兴中,农村职教的主体部分是中职院校,主要负责方是县政府,县政府应当成立专门的教育统筹管理组织,用来统筹、调动县内的可利用资源,打破农村职教发展的条块分割局面,切实做到服务“三农”[5]。

(二)明晰责任与权力,保证经费供应

农村职教的主体是县内的中职院校,经费来自县政府的财政拨款。我国各地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的县政府能够提供充足的支持资金,但是在部分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县政府无法为辖内院校都提供充足的资金。这导致这些地区的农村职教发展受到限制。在仅依靠县政府无法满足资金供应的情况下,如何解决经费问题是值得探究的。政府应明确职责与对应的权力,即权责对等,建立多级公共财政共同投入机制。这是解决当前面临的经费问题的可靠途径。具体来讲可从这四个方面入手:第一,中央财政需加大对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力度,不断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尤其是对发展落后的地区,并且确保此措施能落到实处。第二,中央财政要贯彻权责对等理念,明确各层级政府在农村职教中的责任,指中央、省、市、县四级,构建一个分摊机制,保证农村职教经费的稳定性。第三,政府应当支出一部分费用用于农村职教的发展。第四,各层级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企业、机构参与到农村教育中,逐步构建以国家为主导、社会各界为补充的经费保障体系。

(三)扩大教育覆盖面

自农村教育改革以来,我国很多地区都已构建三级农村职教培训网络体系,但遗憾的是,这一建设成果的成效在“两基”完成后逐步削弱,尤其是村级教学点,现阶段已在全国范围内名存实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政府应当根据农村职教的新要求,尽快构建农村职教三级网络体系,提升培养成效。同时,政府应当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实况和为农服务的要求,持续拓展三级网络体系的管理模式,对运行机制进行合理创新,扩大其覆盖面。政府要以县级职教院校为主体,对农业院校、村成人教育点进行专业指导,提升教师的执教水平。在部分执教水平较高的地区,农业院校、村成人教育点可以直接由县级职教院校管辖。县级职教院校应当与农业院校、村成人教育点、家庭农场等开展积极合作,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积。总之,政府要构建县内三级网络教育体系,将农民学习教育、技术推广等进行整合,并根据各地的发展实况判断教育需求,灵活设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赋予农村职教针对性。

(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

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尤其是发展落后地区,受当地生活条件及文化、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农民整体的文化素养不高,这是农村经济发展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面对人才缺乏这一困境,农村职校需大力培养人才,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组织的结构,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农村职校要始终贯彻开放、协同的办学理念,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以地方经济特色为切入口,调整培训方向,与高职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合作,注重产学研有机结合,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农村职校还需与乡镇、村级文化院校开展合作,发挥职教与文化教育的协同教育效果,根据地区实况设置教学课程,为农村提供符合发展所需的人才。

(五)构建一体化职业教育政策体系

政策需创新,政府应当根据行政环境的要求对政策要素进行重组。为适应城乡融合以及产教融合等提出的新要求,未来农村职教实行的政策创新须基于适应融合发展的需要,重点关注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1.围绕“融合发展”核心理念

政策修订需要对产教融合、校企融合等有利,为“融合”的顺利推进做好铺垫。通过政策的融通,农村职校可显著提升政策的实行效果,避免多元政策的内部消耗而导致效能减少,切实发挥农村职教的服务效能。紧扣“融合”进行政策设计是农村职教与政策融合的基本保障。

2.政策创新

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基本道路,因此,政府应当出台与中职教育、社区教育等融合发展的配套政策。政府应对这些政策加强顶层设计,以保障未来具有融合发展特征的农村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协同、高效发展。政府要围绕乡村振兴所呈现的新特征和扶贫后的贫困特征,综合制定政策,不仅要对长久存在的贫困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而且要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助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的农业职业教育有了较大发展,但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职业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既是时代赋予职业院校的神圣使命,也是职业院校不断发展的重大机遇。各地区的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可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培养符合本地实际产业发展方向的技能人才,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撑。

猜你喜欢
职校职教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我的职校我的梦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教中心“被托管”带给我们的启示
“三本”转为职教需慎重
为职校设立“职业体验日”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