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出版的思考与实践
——以《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为例

2023-09-21 22:21申琳琳陈敏张玉琳夏浪赵蕾霍佳丽江鹏邹迎芬陶东
科学咨询 2023年13期
关键词:菁英消化外科

申琳琳,陈敏,张玉琳,夏浪,赵蕾,霍佳丽,江鹏,邹迎芬,陶东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重庆 400038)

一、刊媒融合的背景和意义

(一)刊媒融合的背景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媒体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的阅读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亦呈现多元化。这给传统媒体的办刊模式和传播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单一媒体获得的受众逐渐减少是传统媒体被迫面临的首要困境[1-2]。学术期刊是众多传统纸媒中的专业小众媒体,其受众主要为相关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网络时代使学术期刊的呈现形式、出版模式和期刊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不进行刊媒融合发展,其影响力将逐渐被局限于日益减少的传统阅读者。这种局限将严重阻碍学术期刊的发展[3-5]。

传统纸媒是以刊发学术性论文为主的刊物,是传播科研创新成果的首要媒介,是科技论文的主要载体,是引领学科发展的重要阵地,是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是科研评价的重要标准。内容的专业性、信息的严谨性、成果的创新性、出版的权威性是传统纸媒的主要特点,而发表学术成果是其存在的最重要意义[6-10]。

(二)刊媒融合的意义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第一步是思想观念的融合。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应顺应时代潮流,将互联网思维在学术期刊领域运用和发展,将传统的读者从“受众”变为“用户”,通过研究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读者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的变化,摒弃传统“封闭、单向”的传播途径,使传统学术期刊的阅读转变为互联网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11-13]。

二、《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媒体融合出版实践

近年来,《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的编辑加强了传统优势栏目和期刊特色栏目建设,以消化外科专业特色和临床实用性为标准,选取传统纸媒期刊“专家论坛”“论著·菁英荟研究报告”等栏目的重点文章进行全媒体融合出版。同时,在期刊主办的各类特色学术会议中,编辑邀请教授作相关专题报告。此外,为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加强文章的传播属性,编辑还在文章正文附加视频二维码。

(一)融合出版实践举例

2020年,《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以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学术团体成员为主体,搭建云端学术交流平台,倾力开展“消化外科云讲坛—菁英在线”(以下简称菁英在线)线上学术活动,以期共促远程医学,共享优质资源,共建健康中国。云端平台不仅可以助力一流论文的产出与传播,而且可以增强学术创新驱动力,以传统纸媒搭载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改善了学术创新生态,激发了专家的创造活力[14]。

笔者以上海市胸科医院李志刚教授为例,介绍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出版的具体过程。1.2022年21卷10期,期刊的“菁英论坛”栏目刊发了题为“免疫新时代食管癌按需治疗关键问题及策略”的学术文章[15]。2.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全文配视频推送+教授团队学术成果展示。3.期刊主办了特色线上学术会议“消化外科云讲坛—菁英在线”第2季第4期食管外科专场,教授作相关专题报告。4.工作人员将教授的文章、团队学术成果、专题报告全部放入官方网站对应的版块,作为期刊学术资源保存与传播。

(二)融合出版方式介绍

1.内容的融合

传统纸媒期刊各栏目发布的文章是传播内容的基础,菁英在线每期学术会议的讲题选取菁英会学组成员在期刊发布的最新学术观点和经验,将纸媒有限的文字拓展成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同时,部分讲者在此系列活动中提出的一些思路和观点,以及总结的各个在研项目又可以成为纸媒新一期的专题方向。两者相互补充,加快了期刊的学术传播速度。同时,期刊文章、学术活动内容又在官方微信、网站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

2.平台的融合

消化外科云讲坛是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委会打造的针对医学继续教育的线上平台,菁英在线是该平台的第1个项目,从项目名称到策划人员都沿用了纸媒期刊的学术品牌。消化外科云讲坛作为1个全新打造的媒体平台,依托传统纸媒的官方学术背景、内容的公信力和深度,以及执行人员的专业策划能力和编辑经验,将迅速提升业界影响力,获得受众的口碑和关注。消化外科云讲坛纯线上的网络传播形式弥补了传统纸媒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的不足,整合了医师的碎片化时间,将系统化知识拆分为颗粒度更精细的知识单元。案例式教学解决了“空头学”,把理论基础与规范化实操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有效激发临床一线外科医师的学习参与热情。两个平台互需、互助、互推。

3.经营与管理的融合

创新求变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个重要特色。菁英在线作为新媒体项目,实行以市场为核心、灵活多变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传统媒体期刊坚守的严谨有序、照章办事等管理原则亦是行事成功的重要保证。两者相互促进、互为保障,成为现代媒体的发展方向。

(三)融合出版复盘思考

1.以人为本,体现专家特色

人力资源是科技期刊发展的第一资源,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专业的专家队伍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基石。菁英在线项目秉承菁英荟建设宗旨,在编委会的指导下开展活动。编委们担任了项目主席和学术顾问等职务,为整个项目进行整体的学术策划和把关。在编委们的引领和悉心指导下,菁英荟成员们结合自身实践,在杂志纸媒平台和系列学术活动中充分发扬创新精神,完成了高质量的多渠道学术输出[16]。

2.学术为王,打造特色专题

学术质量是期刊专业素质的体现,是期刊的立足之本、生命之源。编辑只有不断提升学术质量,才能使期刊保持高水准的专业品质和长久的生命力。学术项目是期刊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更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菁英在线项目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中心,践行医学媒体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结合临床实际问题,围绕消化外科(肝、胆、胰、胃、肠)相关内容设计学术专题,包含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相关手术方式及围手术管理等内容。在编委会专家和菁英荟多个学术组织的支持下,各个专题以杂志对应重点专题的学术论文为基础,以专家讲座结合手术视频的表现形式,旨在为年轻医师和广大基层医生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3.职业化编辑团队提供优质服务

编辑队伍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基础。学术期刊要实现与多媒体的融合,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编辑队伍是核心力量。目前,依托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媒行业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与传统编辑比较,实施刊媒融合后,多媒体编辑的工作量剧增。编辑除了完成稿件本职工作外,还要承担大量的学术活动工作,包括策划、衔接、督导等。这就要求编辑除了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新媒体素养,包括文字撰写能力、协调能力、统筹能力、沟通能力等。期刊基于“职业化理念”打造编辑团队,将整个项目执行统一化、标准化、结构化,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保证了融合工作的顺利推进[14]。

三、结束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蔓延,期刊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新媒体不仅改变了期刊出版内容的载体,而且改变了期刊的传播形式和方式。面对新媒体的诸多优势,传统期刊出版要用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与新媒体的关系,取长补短,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实现与其互相促进、深度融合。笔者认为无论是对期刊的读者群体,还是基于传统纸媒期刊自身的发展前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期刊传播的融合应用都将是一个伟大的变革举措。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完成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期刊传播的融合应用将是期刊传播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菁英消化外科
Game Theory in Climate Change Economics
The Foundations of Physics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菁英汇聚 思想碰撞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菁英镑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