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国际贸易视角下的农科专业“三农”情怀教育内容研究

2023-09-21 22:21张周飞
科学咨询 2023年13期
关键词:农科贸易逆差三农

张周飞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为全面推进高等农林教育改革,提升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019年,新农科建设安吉研讨会、北大仓行动工作研讨会和北京指南工作研讨会先后召开,对新农科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整体部署[1-3]。涉农高校必须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林教育中铸魂育人,培养农科专业学生的爱农、知农、为农素养,增进学生了解国情、农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服务“三农”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情怀,引导学生早日树立强农兴农的理想信念[4]。

一、农科专业“三农”情怀教育的必要性

农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产业。针对“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要求加快培养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队伍,让他们参与农村建设工作,加快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韩长赋指出:“‘三农’工作没点情怀还真搞不了,出差比别人都远,得到乡到村、爬坡下田,必须带着感情、饱含热情、充满激情去干工作,有时候还要有点痴情。”[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在多个场合的讲话中都曾有“情结”“感情”“情怀”等表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断为新农人培养指明了方向,揭示了“三农”情怀的科学内涵和重要价值。受产业经济规模和社会固有思想的制约,我国目前拥有“三农”技术与情怀的人才比较紧缺。农林院校作为农业人才的重点培养场所,应该主动为国家输送饱含“三农”情怀的专业人才,为“三农”服务,进而促进乡村振兴更好更快地实现。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现状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2 013.9亿美元,同比增9.1%。其中,出口755.3亿美元,增3.5%;进口1258.6亿美元,增12.8%;贸易逆差503.3亿美元,增30.4%。2018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2 168.1亿美元,同比增7.7%。其中,出口797.1亿美元,增5.5%;进口1371.0亿美元,增8.9%;贸易逆差573.8亿美元,增14.0%。2019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2 300.7亿美元,同比增5.7%。其中,出口791.0亿美元,减1.7%;进口1 509.7亿美元,同比增10.0%;贸易逆差718.7亿美元,增26.5%。2020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额2 468.3亿美元,同比增8.0%。其中,出口760.3亿美元,同比减3.2%;进口1708.0亿美元,增14.0%;贸易逆差947.7亿美元,增32.9%。2021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3 041.7亿美元,同比增23.2%。其中,出口843.5亿美元,增10.9%;进口2 198.2亿美元,增28.6%;贸易逆差1 354.7亿美元,增42.9%。以2021年为例,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具体情况如下[6]。

(一)谷物

2021年,谷物进口6 537.6万吨,同比增82.7%,进口额200.7亿美元,增1.1倍。出口262.0万吨,增1.0%;出口额11.8亿美元,增9.4%;净进口6 275.6万吨,增89.0%。

(二)棉花、食糖

棉花:2021年,进口234.2万吨,同比增4.9%;进口额41.9亿美元,增16.6%。此外,棉花替代性产品棉纱(棉纱在进出口统计归类中属于工业品)进口211.8万吨,增11.4%。

食糖:2021年,进口566.6万吨,同比增7.5%;进口额22.8亿美元,增26.7%。

(三)食用油籽、食用植物油

食用油籽:2021年,进口10 205.1万吨,同比减3.9%,进口额580.7亿美元,增34.2%;出口93.1万吨,减10.8%,出口额15.5亿美元,减3.1%;贸易逆差565.2亿美元,增35.6%。

食用植物油:2021年,进口1 131.5万吨,同比减3.2%,进口额115.7亿美元,增32.8%;出口12.1万吨,减29.4%,出口额2.0亿美元,减1.4%;贸易逆差113.7亿美元,增33.6%。

(四)蔬菜、水果

蔬菜:2021年,出口157.7亿美元,同比增5.6%;进口11.9亿美元,增14.8%;贸易顺差145.8亿美元,增4.9%。

水果:2021年,出口75.1亿美元,同比减10.1%;进口145.2亿美元,增31.5%;贸易逆差70.1亿美元,增1.6倍。

(五)畜产品、水产品

畜产品:2021年,进口523.4亿美元,同比增10.0%;出口60.3亿美元,增11.0%;贸易逆差463.1亿美元,增9.9%。

水产品:2021年,出口219.1亿美元,同比增15.1%;进口180.1亿美元,增15.7%;贸易顺差39.0亿美元,增12.2%。

通过相关数据可知,近五年,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其中,出口平均每年增长3%,进口平均每年增长14.9%,进口增长大幅领先于出口。快速增长的进口额使得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逐渐扩大,在2021年达到了1 354.7亿美元。此种情况的成因既与我国农产品的生产现状以及国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变化等内部因素有关,也与国际战略形势变迁等外部因素有关。但是笔者认为内部因素应是主要因素。以2021年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数据为例,在五大类、九小类农产品中,只有蔬菜和水产品的出口大于进口,实现总计184.8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占当年农产品贸易总额的6%。其余七类农产品都是进口大于出口,连年贸易逆差,食用油籽、谷物、食用植物油等三类农产品的逆差较大,合计占当年农产品贸易逆差总额的64%。由此可见,我国的农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是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谷物和油料作物,还存在很大的缺口。谷物是农业产品的重中之重,是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最重要产品,而我国谷物产量目前仅能实现“紧平衡”,不能在国际市场上投放更多数量,因而无法影响和决定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且我国谷物进一步增产的压力巨大,需要我国在种子、农业管理方面寻求突破口。我国油料作物的缺口巨大,严重依赖从国际市场进口,使我国在此领域有被“卡脖子”的风险,这是我国农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水果和畜产品方面,我国仍需要不断追赶。以上种种问题都需我们在农科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引导,使其厚植“三农”情怀,早日形成问题意识,选准科研和攻关方向,为早日补齐我国的农业短板而发奋学习。

三、基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的“三农”情怀培育内容

(一)牢固树立“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战略思想

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明确强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有十四亿多人口,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纵观世界各强国,无一不是粮食强国。美国和欧洲之所以能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力,其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庞大的农业产出是绝对的支撑因素。我国要发展成为在国际上拥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强国,在农业领域绝对不能有短板。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关于粮食安全在数量上提出三个基本标准,一是国家粮食的自给率必须努力达到95%以上,即粮食生产上的安全;二是人均粮食应达到400公斤,即粮食消费上的安全;三是粮食的储备应该达到本年度粮食消费的18%。14%为警戒线,低于14%为粮食紧急状态,即粮食流通上的安全。根据此标准,我们每年的粮食需求总量在5.6亿吨以上。而近年来,全球每年粮食的贸易量大约在4亿吨以上,受制于当下的国际战略形势,我国从世界粮食市场能进口的数量一定是有限的。更何况,即便能把国际市场上的粮食都买过来,也不够我们吃一年的。因此,所有农科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粮食战略一定要以我为主,自力更生,绝不能买饭吃、讨饭吃,饭碗里必须主要装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

(二)牢固树立“藏粮于地”的战略理念

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明确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要实现谷物等主要农产品的自给自足,必须有相当数量的耕地作为保障。自然资源部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19.179亿亩,虽然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只是国际平均水平的40%。我国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18%的人口,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国绝大部分耕地都用于谷物的种植,这也直接造成了我国每年要从国际市场进口数量巨大的大豆、玉米等其他农作物。从农业生产的全局战略来看,我国的耕地是严重不足的,我们必须倍加珍惜耕地,坚定做到像保护文物、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必须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地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在社会不断发展、城镇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增加耕地总量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因而我们要向提升现有耕地质量的方向发力。我们在保证耕地总量的前提下,要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加强多学科联动,多方筹措资金,坚决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提升现有耕地的品质。总之,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定守住耕地红线,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才有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

(三)牢固树立“藏粮于种”的战略理念

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明确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目前,我国农作物种子年进口量约占国内用种总量的0.1%,总的来说,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有保障,风险可控。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种业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玉米、大豆等作物种子的整体水平方面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当前,我国种业企业多、小、散、弱,且多处于产业链下游,企业自主创新意愿不足、能力不强,有不少实质性派生品种的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成为我国新品种选育中的突出问题。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我们要大力引导学生树立种业引领理念,深刻认识到生物育种技术是保障未来粮食安全、选育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重大品种的关键技术,是新一轮农业技术革命的竞争焦点。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目前,国际生物育种产业市场已经向少数大企业集中,产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规模化、集团化和全球化成为生物育种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必须在育种科技、育种产业上不断发力,聚焦短板、着力攻坚,力争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四)牢固树立“藏粮于技”的战略理念

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明确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我们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有了耕地和良种后,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技术支撑也是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我们应客观地认识到:我们还处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中。以土壤肥料为例,我国的化肥使用量大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由此造成的土壤板结、面源污染等问题必须认真面对。在农药方面,我国的农药使用量是国际平均水平的三倍,粗放式农药使用模式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我们必须推进精准施药,推广智能施药技术。在农药生产领域,我国农药企业的专利拥有量太低,很多农药企业都还在生产国外已过专利保护期的产品。这就表明我们的农药生产行业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20年,追赶的空间非常大。在农业机械方面,我国平原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众多山地国土区域,农业机械化水平还非常低,需要我们大力提升山地宜机化生产能力。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农科专业的学生提升跨学科、跨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新模式,致力于农业机械、土壤营养、病虫害检测与防治等技术的攻关,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中国强,农业必须强;中国美,乡村必须美;中国富,农民必须富;中国实现现代化,农业农村必须实现现代化。要实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必须培育造就一批又一批厚植“三农”情怀,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农业梦贡献接续奋斗的强大人才力量。

猜你喜欢
农科贸易逆差三农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美国2016年贸易逆差创四年新高
日本1月贸易逆差创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