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教育的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3-09-21 22:21秦素霞李忠莲孙书琴刘菊周夏青娄金萍叶秋萍
科学咨询 2023年13期
关键词:革新护理学病人

秦素霞,李忠莲,孙书琴,刘菊,周夏青,娄金萍,叶秋萍

(1.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黔南 558000;2.贵阳康养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

医疗模式的转变使医疗服务的核心从疾病治疗转化为针对病人的病理情况提供具体的医疗健康服务。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是护理行业人员所关心的问题。据孟发芬等人的调研,护理类学生对护理安全知识的了解较少,也较少参与护理安全教育的系统性培训。因此,在护理学课程的革新之路上,以护理安全教育为课程改革的指路明灯是必要的,更是有着深远意义的。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护理安全意识的培养,将护理安全教育融入护理学课程的改革之中,以此为主线,积极顺应护理行业的时代潮流,实现有效的课程革新探索,实现护理学课程改革成效的提升。

一、实现护理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护士和患者的人身安全

医疗卫生安全状况是影响人体生命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相关研究,护理人员的职业病危害率较高。同时,在就诊的病人中,有3.5%~16.6%的病人曾被错误的医疗行为所伤。目前,我国每年的医患关系赔偿金额在5亿到6亿元之间。护理安全是人最根本的需求,是护理的最基础要求,也是体现护理水平的关键参数之一[1]。我国目前存在着六到七成以上的卫生保健失误是归结于护理身上的,这也恰恰说明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是护理工作。护理工作的核心是护士人才的管理,其重点就是如何培养护士的安全意识,对护士进行有效的管理[1]。

(二)护理安全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

目前,很多外国的医疗机构都在引导护士树立护理安全意识,如主动报告安全事件、积极开展安全护理教育活动等。我国的健康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属于不安全事故高发群体,当他们上岗后,医院对他们进行的护理安全宣传工作成效欠佳,严重地制约了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适应性和积极性。学校将安全护理教育纳入护理学课程,可谓是恰逢其时,这能让护理专业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将基于护理安全教育的护理学课程学习到位。学生的实习压力相对较小,产生的学习学效果自然也比较好。然而,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护理安全意识还不够强。

(三)护理专业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

目前,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安全意识还很薄弱,其原因包括:1.护生的自卫能力较弱;2.护生护理技能的操作水平较低;3.护生缺乏护理专业的知识,缺乏医患之间的交流技巧。

二、护理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医疗护理的质量、态度和护理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是与病人打交道最多的工作,所以护理人员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果护生没有丰富的安全护理知识,将会对病人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正因如此,在护理学课程革新探索的道路上,学校以护理安全教育为基石对护理学课程进行革新,这对于护理教学和护理行业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护士的安全意识和护理技能执行能力会对病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产生重要的作用。在医院这种细菌和病毒比较密集的地方,很有可能会出现相互传染。如果护士有充分的防护措施,就可以使病人加快身体的康复,还能起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次,护理专业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护理安全培训可以提高其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从而直接减少病人的治疗支出。例如,病人在接受了治疗之后,需要七天的时间来进行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护士的健康管理不到位,病人的病情就会反复加重,从而延长病人的入院时间,从一星期到两个星期,再到一个月。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大大增加了病人的就医费用,也不利于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场所。学校以护理安全教育为基础助益护理学课程的革新发展,不仅可以有效保证护理专业学生护理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且能从护理安全意识的培养方面促进学生护理专业能力与素养的提升,使其在新时代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从而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护理工作大环境。

三、护理安全教育的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护理安全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可靠性,实现医疗事故发生率的有效降低。学校要以护理安全教育为护理学课程的改革基石,实现对护理专业学生护理技能与护理安全意识的双重提升,帮助学生成为能力超群的医务工作者。要想将这些变为现实,学校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将护理安全教育真正融入护理学课程的教学之中,从多个维度和多个方面实现护理学课程的有效革新。

(一)转变陈旧的护理教育理念,以护理安全教育助力护理学课程革新

21世纪,医疗体系由单一的生物学模式过渡到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性医学。这既给护理学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为护理安全教育有效融入护理学课程提供了新的可能。因此,在护理学的教学理念上,学校要积极将护理安全意识的培育渗透于护理学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知识创新能力、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临床护理技能,实现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较强的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的目标。护理学课程作为护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上述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理念,使之与护理安全教育有机结合,从而使教育改革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下护理行业的发展新需求。

(二)强化法律意识教学,使护理安全教育有效融入护理学课程的革新之中

笔者根据最近几次的调研,发现实习护士是导致医疗事故高发的人群。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护理教育,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在学生上岗之前,学校要强化上岗前的训练,要对相关的法律、规章进行深入的了解,并结合报纸、网络、时事新闻等媒体进行个案宣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个案的形式将相关的法律条文与护理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实现有机统一。带教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护理教育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包括知情权、隐私保护权、医疗安全法规等。

同时,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带教老师应该在落实护理安全教育的基础上,有效增加专业护理知识、相关法律知识,并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力度,逐步增强学生的危险预判意识。在护理学课程的革新实践下,学校可以把护理安全教育作为一个常见的话题。相关教学人员要积极调查护理专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有效融入护理学教学课堂之中,让学生根据所了解到的相关法律知识采取相应的对策,制定相应的制度。这亦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以护理安全教育深化教学评价改革,丰富护理学课程的革新内容

在护理安全教育的基础上,要想有效进行护理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教师就要把“安全意识”“风险防范能力”“护理安全知识与实践”等概念融入护理教育的评估之中。首先,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训练与评估,教师要对学生对安全护理专业知识与标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过程中应遵守的相关规定的认知,以及对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认识等进行评估。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护理技能实践,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寻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2]。同时,要想护理安全教育能在护理学课程教学评价环节发挥更大的优势,教师就要对护理专业的应急方案进行修订,将目前护理行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记载,引导学生依托护理安全教育知识和护理基础知识探寻解决办法,从而实现更好的课程评价,提高护理教育的质量,将护理学课程的改革之路走得更远、更稳。

(四)注重护理安全的操作,构建规范科学的护理学教学体系

护理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其难以在实际工作中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大部分护理人员仅会用事实说话,无法灵活运用,言语也不够婉转。教师要提高护理学生的交际能力,多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并编制《操作前沟通交流与评估》等教学材料,以此实现对护理学课程内容的有效丰富与革新。

同时,科学、规范的教育制度则是实现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学校要想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护理教育,就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化、标准化的教学体系。这是保证护理学课程改革成功的先决条件。学校要在护理安全教育的基础上,结合护理行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地进行教学革新,不断更新、完善护理学教学的内容,持续丰富教学手段,编写科学的护理学课程教材,从理论、试验、章节等方面完善教材内容,强调实际医疗护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五)多元化的护理学教学方法的革新

传统的护理教育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没有创新,教师只是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永远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导致护理专业的学生无法准确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临床实践效果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在护理安全教育的引领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丰富,在完善护理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实现对护理学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护理技能,提高护理学授课的质量与成效[3]。

1.引导法

在护理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对当下护理工作中的特殊问题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学习护理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能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提高学生对护理技能操作的熟练度,加深学生对护理安全的认识,以此增强学生的护理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在护理学课程的改革实践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个案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剖析。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护理安全的教学目标来开展引导教学,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记住护理工作的安全操作,给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2.项目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施“具体项目”来对学生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实现护理学课程的有效改革。在护理学课程的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对病人进行科学的分组,指导学生讨论不同小组的病人的病情、个性特点,并为病人制定科学安全的护理计划。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临床护理方法,加深对护理安全的认识。

3.情境法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医学课程,如果学生没有“真枪实战”的经验,很难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医疗工作中,也无法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法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利用仿真人做示范,把身边的同学当作病人,创造出相对真实的护理环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病人的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不可损害患者的合法权益。教师要给学生讲授相应的护理动作、临床技巧,做到因材施教,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4.讨论法

一般情况下,护理专业的教学都是以面对面授课和实习为主,而护理安全教育问题,也不是只限于教室里。因此,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做好学生的护理安全教育培训,对护理学课程进行多方面的革新。教师要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等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安全教育宣传,加深学生对护理职业危险的认识[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护理安全问题或工作伦理问题进行讨论和沟通,并在微信群中发表意见,努力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掌握和记住与护理相关的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整体水平,为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之,以护理安全教育为基石来实现对护理学课程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护理学技能,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护理教育理念,以护理安全教育助力护理学课程的革新。教师要加强法律意识教学,将护理安全教育有效融入护理学课程的革新之中。学校要以护理安全教育助推教学评价改革,丰富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护理安全的操作,给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培训活动,构建规范科学的护理学教学体系。学校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现对护理学课程的有效革新,从多个方面为护理学课程的改革创新提供动力,使学生的护理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革新护理学病人
谁是病人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复旧运转
继续努力,不断革新
病人膏育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